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1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日军大尉的自信可不是建立在想象上面。

  此次作战,他所在的第三步兵大队尹藤大队长可是寄予了厚望,还给他加派了一个拥有四挺重机枪的小队和大队专属炮兵小队。

  四挺重机枪的火力已经堪比中国军队一个步兵营的重火力,而两门无坚不摧的步兵炮更是可以无视中国人那点可怜的工事。

  什么大楼,能抗住帝国70毫米口径直射炮的攻击?破除中国人并不坚固的可怜外壳之后,从中逃出的中国人只能徒劳的在重机枪的扫射下大声惨嚎。

  战斗,就是如此简单。

  就是,刚下完军令的北仓满都心里很是不爽。

  不是因为那边已经开始戒备的中国守军,而是距离他不过百米远的中国平民。

  “鬼子来了!”的高声大喊让日军大尉脸上的肌肉都是呈横条状抽动。

  虽然知道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但被一群中国人这样当着面狂喊恐怕还是第一次。

  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有种将重机枪架起来将那帮低贱的中国平民全部杀光的冲动。

  可日军大尉只能忍。

  在侦察到中国军队主力撤退,帝国主力将全面进入上海闸北地区之时,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就召开过少佐级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会议刻意强调,帝国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征服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和中国全面战争的同时又和西方诸国作战,西方诸国租界,绝不能轻易侵犯。

  他不能也不敢为了一己之气而破坏帝国大本营的战略。

  于是,他只能命令全军、对近在咫尺不过百米外用山呼海啸的声音提醒着中国守军的中国平民们不予理会并全速前进。

  既然中国人如此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就让他北仓满都来将这个幻想彻底破灭。

  不,不仅仅是破灭,而且要让他们绝望,他要当着那些中国人的面,把那些深蓝色一一射杀在大楼的废墟中。

  他北仓满都要代表帝国,让孱弱的中国人明白,他们所有的反抗都只是徒劳,肥沃的土地,他们不配拥有。

  可以说,在太阳跃出地平面之前,指挥着200余精兵的日军大尉绝对是意气风发的。

  甚至连帝国,都准备代表了。

  或许不仅仅是做为指挥官的日军大尉,在临战前,位于四行仓库左翼战场的所有日人都是这般想的。

  正如日军第36步兵联队随军记者福山修一在他这天的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今天是1937年10月27日,中国淞沪黎明前的朝霞很灿烂,我那一刻想起了家乡神户的海边,耳畔传来整齐而有力的步伐,我知道,那是第3步兵大队第1步兵中队200余帝国官兵们要出发了。

  中国人一部残部盘踞在一栋大楼顽抗,他们将和第九师团第36步兵联队第1步兵大队一起将敌人碾碎。

  而我,将随着他们一道,用我的照相机和笔记录下帝国勇士们英勇作战的瞬间,看着他们攻陷中国淞沪最后一块阵地,见证历史!”

  福山修一或许会后悔用‘见证历史’来做为自己日记的注脚。

  因为历史,像极了不循规蹈矩的妇人,总是在不经意的平淡如水中给人以惊喜,或是惊吓!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

  意气风发到都可以代表大日本帝国的日军大尉干脆命令麾下满员的3个步兵小队不再掩饰身形,全速接近。

  战斗经验很丰富的北仓满都明白,抵近战场其实比远距离更安全。

  中国人的底牌其实已经暴露,他们拥有最少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四门迫击炮,那是他们最强大的火力,或许还有隐藏,但也绝对多不了太多。

  那已经是中国人一个普通步兵团所能拥有的重火力极限了。

  但那,也不能轻忽,位于正面战场上的两个步兵中队几乎都没抵抗就迅速撤军就是证明。

  20毫米机关炮的穿透力太强,几乎没有什么临时野战工事能抵挡,可垂直打击的迫击炮更是令人痛苦的火炮,除了有原木和钢板做顶棚的工事,躲在战壕里也有可能被这种近乎垂直掉下来的炮弹给送去见天照大神。

  不过,这种武器同样有缺陷,尤其是架在高高的楼顶上的时候,机关炮的射界对400米内几乎形成不了太大威胁,除非他们敢把炮架到楼顶边缘,但那无疑会成为重机枪乃至掷弹筒的靶子,他巴不得中国人会干出这么愚蠢的事。

  迫击炮同样有炮距的短板,距离越近,反而越安全。

  于是,主动将自己的指挥部继续向前移150米再度进入一栋废弃大楼后的北仓满都、派出了一个步兵小队开始向四行仓库试探性进攻。

  在满编54人的日军步兵小队的两翼,是已经构筑好野战掩体的四挺重机枪和6挺轻机枪,而给日军最强信心的,自然是大杀器---两门步兵炮。

  两门步兵炮已经在700米外做好了野战掩体,只要中国人的重火力点敢开火暴露,两门步兵炮就会开炮,不过700米的直线距离,直瞄型步兵炮的破防能力绝对能令中国人绝望。

  显然,北仓满都手里并没有关于四行仓库的详细情报,其实不光是他没有,正在全员进入闸北地区的第3师团师团部也没有。

  日军情报系统再如何牛逼,也不可能对淞沪每一栋楼房都详细记录,或许在正面战场上,丰田秀已经透过己方步兵炮的轰击效果察觉到了楼体的坚固,但北仓满都实在太坚决了,都还没等丰田秀派出的通讯兵告知他,他就已经率先发动进攻。

  至于说什么野战电台,日军其实也是个苦哈哈,这种金贵玩意儿也只是配属到步兵大队一级。

  北仓满都这个大尉中队长自然没这个待遇,想和上级通讯,也要靠通讯兵的两条腿。

  说白了,日军装备牛逼,也就是和刚推翻封建统治的中国比,跟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的西方诸国比,他们也就是靠胆儿肥。

  位于大楼左翼的墙面上被中国守军凿出了上下错落无序的十几个射击口,在楼面下方还有用沙袋垒起来的工事,有最少十几名士兵躲在以沙包和原木堆起来的工事里。

  在日军步兵小队向大楼以战术动作前进至200多米的时候,楼体射击孔和街垒里就有轻机枪和步枪开始射击起来。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中国守军轻机枪一开始射击,日军两翼负责掩护的四挺重机枪和抵近至300米的6挺轻机枪也开始怒吼着压制。

  步兵中队所属的6个掷弹筒小组,也躲在300多米的临时掩体中努力的将足够多的榴弹朝楼顶和楼下的工事里轰去。

第41章 种子的作用

  光靠机枪子弹对于这种混凝土浇筑的楼体自然是无效的,日军上下也知道。

  合计十挺轻重机枪的作用其实不过是压制,每秒钟能喷吐出上百发子弹的金属洪流击打在墙体上发出的可怕撞击声,哪怕是隔着厚厚的墙壁都能令人心生恐惧。

  是否有杀伤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射击孔和工事里的中国人胆怯,不能安心的瞄准正在前行的步兵就好。

  步兵炮也开始瞄准开炮,700米的直射距离足以保证步兵炮这种直瞄型火炮的精准度,绝不至于会落到最近距离仅几十米外的租界地盘上,透过试射,炸起的炸点由楼体前50米逐渐延伸,最终落到了墙体上。

  只是出乎日军上下意料的,向来穿透力极强的步兵炮在这里竟然吃了瘪,一团团火光爆起,却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轰开墙体,只是留下了肉眼可见的大片凹陷。

  掷弹筒抛射出的榴弹则更差劲了,也就是在其上染上一团黑色。

  这多少让满怀期待的日军大尉有些失望,一旦步兵炮失效,战斗必然比他想象中的要艰难一点儿。

  不过那也没太大关系,步兵炮和榴弹爆炸形成的浓烈硝烟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绝不是无用功,同样会遮挡守军的视线并对他们造成足够的心理压力。

  只需要再压制上几分钟,等到步兵冲到守军机枪的射击死角,士兵们背着的炸药包完全可以把这面可挡步兵炮的坚墙炸开。

  失去了外墙的守护,那可就是守军最后的死期了。

  或许是看到左翼这边已然开战,仓库正面的日军重新投入战场,轻重机枪也开始怒吼起来,而右翼那边几乎做出了和北仓满都同样的战术。

  三面合击。

  四行仓库防御战或许自此时才算是真正打响。

  看着墙壁射击孔里的几挺轻机枪和十几杆步枪的火力已经被彻底压制住,墙角工事中原来还活跃着的中国士兵也不见踪影,麾下的步兵小队以极其娴熟的战术动作利用各种建筑物的掩护已经进入距离大楼不过100米,北仓满都一直透过望远镜死死盯着前方的眸子里满是杀机。

  嘴角微微上钩,弧出大日本帝国陆军特有的骄傲。

  中国人,就是如此不堪一击,就算拥有机关炮、迫击炮这样的重武器又能怎样?

  也不知道丰田秀少佐是怎么想的,足足一个步兵大队还嫌不够,竟然还要友军辅助,这不就是白白将军功送给他北仓满都嘛!

  日军大尉此时甚至已经想到了此战过后联队长阁下亲自将勋章佩戴在自己胸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不如,就在这栋即将埋葬中国溃军的废墟上吧!当他亲手将帝国的旗帜升上天空的时候。

  “命令,第2小队向前机动,待第1小队炸开墙体后进入大楼内部。”北仓满都放下望远镜下达军令。

  与此同时,还不忘朝不足百米外的中国平民们看看。

  随着帝国陆军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中国守军无计可施,那些可恶的中国平民们脸上的焦急之色已经显而易见,哪怕他们的声音更大了。

  日军大尉的嘴角弧度更高了,这幕情形,让他无比舒爽。

  是的,聚集在苏州河南岸的中国百姓们是真的急眼了。

  不,甚至已经不能用急来形容。

  他们在恐惧。

  不是恐惧获胜后的日军冲进租界,而是他们怕,怕那些刚刚还冲他们挺直胸膛行礼的小伙子们,被日军当着他们的面杀死在战场上。

  所以,他们拼命叫嚷着。

  “鬼子已经很近了,弟兄们开枪,打死他个狗日的啊!”

  “有五十多个!”

  “还有100米!”

  “80米!”

  “70米!”

  ......

  如果此时有摄像机能记录这一切的话,绝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一边是血腥战场,交战双方是真刀真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一百多米外,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士兵,在作战;百姓,在一侧顶着气浪卷起的尘土和可能会飞溅而至的弹片替自己的士兵加油打气。

  没错,虽然炮弹爆炸溢开的气浪荡起风卷起沙把本就衣衫褴褛的人们弄的更狼狈,但却没有多少人选择退至更远的地方。

  甚至,如果没有西方几国联军士兵的刺刀威胁,他们或许已经扑到距离更近的铁丝网上了。

  或许还不仅仅是加油打气,百姓们甚至还主动成了仓库内守军的眼睛,在不知多少人齐声报出日军正在接近的距离的时候,有几名穿着学生制服的青年人生怕仓库内的守军因为枪炮声太激烈没有听到,还灵机一动跑到一个布铺里扯了十尺长的白布,上面匆忙书写着殷红似血的数字,那是日军步兵正在逐步接近仓库墙体的距离。

  不说基本已经被‘有识之士’定义为必败的战场最终会怎样,单是这一幕,就足以让驻足于各处的西方人惊呆。

  这,和他们原本眼中贫穷愚昧落后的中国人,不一样。

  不一样!的确,和昨天晚上之前不断收到中国军队失利对前途一片茫然比起来,连续被打了两针强心剂的平民们似乎又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因为,他们的军队没有放弃,他们还在战斗,这就是他们的希望。

  有希望和对未来茫然失措绝对是两个样子。

  其实也一样,他们还是他们,之所以能冒着风险站在战场边缘目睹着炮火连天为自己的战士发出声音提醒,不是他们真的变得有多勇敢,而是,他们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呢?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同样在发泄着自己失去家园的愤懑,而这一切都是侵略者造成的。

  鲁大师曾经说过: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面困守一隅的孤军,就是一颗给予他们不再沉默的种子。

  甚至,随着这颗种子的故事向外传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沉默。

  这,就是种子的作用。

  不屈的精神,总会感染一些人的。

第42章 原来,有盾牌的

  只是,无论岸边的民众如何情绪激昂,如何让西方人大跌眼镜,可仓库中的守军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依旧束手无策。

  他们除了还依旧从墙壁的射击孔里徒劳的射出并不算多的子弹以外,并没有做出其他什么太像样的反击。

  不光是先前吊打日军的机关炮和迫击炮消失不见,他们曾经不顾一切杀敌的气势似乎也随之消失了。

  他们选择躲在还算厚实的墙体后苟延残喘,对背负着炸药包借助着地形不断跃进的日军步兵视而不见。

  “将军,我们是否要对那些情绪不稳定的难民进行约束?若是上午中国人的堡垒就失守,我怕他们会情绪失控。”远方楼顶的詹姆斯上校的眉头狠狠皱了起来。

  “NO!这样的中国人虽然或许会很麻烦,但我却很喜欢!”依旧固执的咬着象牙烟斗虚眯着眼睛看向远方的准将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或许和你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哪怕他们现在真的还不行。”

  说完,再看看远方,又颇有些意兴阑珊,“走吧!战斗已经结束了。”

  下一刻,准将刚刚准备扭转的身体微微一僵,若不是单身五十年的手速够快,差一点儿心爱的象牙烟斗就会和他说拜拜。

  200米外的战局突然发生了异变。

  中国守军的反击在日军步兵进入五十米的范围后突然而至。

  宽阔而坚固的墙壁上突然又出现十几个大洞,以轻机枪和冲锋枪组成的十几处火力点打得火星四射,从远处看就像是突然怒放于悬崖峭壁的杜鹃花。

  但,重新举起望远镜并通晓战事的准将和上校两人都知道,那些‘花’外表看上去是绚烂,只是,真相很残酷,汹涌弹流组成的‘花’堪比死神挥舞的镰刀,每一次怒放,都必须用鲜血来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