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至少,在这名日本飞行员身上,中国军人也同样感受到了对手的无畏。
他的目的,不是要以炸弹和机枪展现日本海军战机的强大,而是,像中国老兵那样,吸引火力,好替上司和同僚挣得一线生机。
面对对手的英勇和无畏,中国军人们给出的最好回答,自然是:干掉你!
日军飞行员和他的同僚一样,低估了地面火力网的强大。
除了专门用以防空的19门高射炮和超过20挺高射机枪,先遣团拥有的轻机枪还有超过60挺,极速俯冲至低空200米闯入地面火力网的日机就像是扑火的飞蛾,没超过5秒钟,虽没有被凌空打爆,但满布着弹孔的金属机身绝对能让密集症患者惊悚。
位于其内的飞行员更不用说了,为了节约油料,座舱底部甚至连块防护钢板都没有安装的设计导致他在飞机还没有彻底失速之前就已经被打成了筛子。
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头扎在旷野中,爆成一团火球。
主动迎向死亡的日本飞行员注定要失望,他替同僚争取的时间太短暂了。
飞机拉升不像俯冲,瞬间速度可达一百多米每秒,不过700多匹马力的发动机全力爆发、也只能将1吨多重的金属机身以可怜的十几米每秒的速度向上脱离万有引力的束缚。
看着同僚为了掩护自己爆成了一团火球强忍着内心悲痛的渡边淳二在这个时间段也仅仅只向上拉升了不足100米,甚至都还没回到他先前认为足够危险的500米高度。
老兵和他的战马不光是用自己的命吸引了渡边淳二致命的火力,也把这位日本海军少佐拉进了死亡的深渊,无论他怎么努力的爬,也爬不出去了。
一枚子弹击中了发动机,7.62毫米机枪子弹在飞越了近500米高度其实已经力竭,微弱的动能只够穿透蒙皮却不足以对发动机造成足够破坏,但金属异物翻滚着闯入进气口,却使得中岛[寿]41型气冷9缸发动机冒出滚滚浓烟。
骤然的失速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正在疾驰的飞机仅仅只能靠惯性向上再向上,两秒后,可怕的万有引力在抵消了发动机再也无能提供更足的动能的那一瞬间,整个战机似乎停滞在虚空,形成令人无比诡异的静止画面。
而操控着MG34机枪的程铁首和黑子两人两枪,早就盯着渡边淳二了。
日本海军少佐机翼和机身上的弹孔,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这种安装了重机枪型枪管的高射速机枪留下的。
射高达1000米的MG34机枪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轻重两用型机枪,没有之一。
一次世界大战失利被限制重武器研发的德国人另辟蹊径设计出的‘黑科技’将在两年后让西方诸强瑟瑟发抖。
当战机失去足够的机动,两名四行营最优秀的机枪射手如何能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
直线距离相隔超过800米的两挺机枪几乎同时扣动扳机不放,每挺机枪在1秒的时间喷射出的近40发子弹形成可怕的火力交叉,超过20发子弹尽数击打在金属机身上。
“我中弹了?”渡边淳二不可置信的低头。
胸前大片的血污正在缓缓变大。
连续三发机枪子弹命中前胸不光撕碎了他赖以呼吸的肺叶,也将心脏炸成肉片。
黑暗袭来,沉沦入深渊的日本海军少佐没有获得更多的思考机会,曾经无比高傲的头颅就此垂下。
发动机停车的战机在虚空中短暂停留三秒之后,调头向下,就像高台跳水的运动员,义无反顾投向大地的怀抱。
“轰!”的一声巨响。
地面上炸开一片璀璨的烟火。
而这种璀璨,距离日本海军眼中璀璨的血花绽放,却不过仅仅过去了30秒而已。
你杀我兄弟,我必杀你!
这,就是战场。
至此,耀武扬威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已经付出惨痛代价。
但这,并不是终点。
第382章 江南大地的钢盔(上)
已经杀疯了的地面防空火力不会放过他们的敌人。
视野中,任何一个还活着的日本人,都是对已经战死战友灵魂的亵渎。
密集的子弹继续向天空射出,一枚枚射至1500米至2000米高空中的高爆弹爆炸形成的弹花让人头皮发麻。
六架已经爬升至1500米高空的日军战机继续疯狂拉升。
而700米高空上,目睹自己指挥官悄无声息的走向死亡的两架日机同样疯了。
或许,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拉升至1000米以上高空,地面上暴起的高射炮射高高达2000米,一分钟的时间足以将他们撕成碎片;也或者,他们很难接受指挥官战死而自己却要夹着尾巴逃离。
极度的悲痛和自责下,两架日机都做出了令地面上中国军人难掩兴奋的选择。
两架日机改平,呼啸着俯冲,投出炸弹,然后,在地面火网毫不畏惧的迎头痛击中,一架被击落,一架更是被8门高射炮和10挺重机枪攒射不幸命中油箱,凌空爆炸。
那真是这片旷野中,最为璀璨的烟火,不管是在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眼中。
中国人,大爽!
日本人,大恸!
不过几分钟之前的情绪,竟在这一刻奇妙的翻转。
多么奇妙的命运!
但,不管是天上,还是地面,都知道,4架战机的战绩,不过是决战的序曲。
真正的决战,还没到来。
10架全速赶至的中国战机,要面对的,是8架已经升入高空摆好战斗阵型的日机编队,以及正在拉升转向的6架日机。
10架霍克III对14架九六式战机,鹿死谁手,亦可未之。
就连冷静如唐刀,此刻也忍不住手心一片冷汗。
地面战场,再如何危急,他也能放手一搏,但对于千米之上的高空,他真的无能为力。
靠着牺牲和令常人难以忍受的沉默,伏击击落低空中的四架日机,已经是他竭尽所能。
他只能期望杀来的中国空军,有着不输淞沪会战初期中国空军的实力,否则此次空战之结局,必然不容乐观。
如果日军还有第二波次战机抵达,搞不好这场由松江撤退之军引起的空战,将会以中方惨痛失利而告终。
根据史料,此时的中国空军,所剩飞机绝不会超过90架,若在此再丢10架,几乎可以算得上灭顶之灾。
不仅仅是飞机数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损失更是让人难以承受。
飞行员可不是陆军,昨天还是农夫,今天扛着枪走上战场就是一名战士,哪怕是十不存一,人口基数足够大的中国也能承受。
飞行员需要智慧的头脑和足够强健的身体,受过高学历教育只不过是他们的起点,而其培训周期更是要长达一年甚至几年。
能戴上飞行头盔握上方向舵的中国飞行员,无一不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而且唐刀心里更清楚,就是这批天之骄子,中国空军最后的精锐,也即将消耗殆尽。
连绵三月的淞沪大战,有90余名中国优秀飞行员和他们的战机一起,永坠淞沪之空。
但这,不过是中国空军悲哀之始。
日本拥有着完善的工业结构和强大的训练基础,飞机越打越多,历经空战的飞行员越打越强,而中国所有飞机都是从国外采购,打一架少一架。
历经淞沪苦战的中国飞行员每次驾机升空,往往要单挑对方10架甚至20架飞机。
这已经注定了中国空军的小伙子们,无论再怎么骁勇善战,技术无敌,最后都只有一个结局:殉国。
有着红武士之称的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之一刘淬刚,率三架战机半月前星夜驰援山西,天气恶劣能见度极低,友机飞至途中只能返航,但其依然单机驰援,结果于撞上山西高平县的魁星楼。
飞机没有爆炸、没有起火,就那样静静地悬在楼上,悬在那座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楼上。
他的祖先,见证了这个后世子孙的英勇,头颅垂下,手依然牢牢握住飞机的方向舵。
而另外两位在淞沪空战中大放异彩的‘东北飞鹰’和‘江南大地的钢盔’,也将在未来的一月中分别战死。
最后一位仅存的由飞行中队长晋升为大队长的李桂丹,也将在三月后血洒长空。
翻开当年中国空军的花名册: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李桂丹、沈崇海、陈怀民......那批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刻下自己名字的精英飞行员的名字,全都伴随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几乎没有一个活过1938年,几乎没有一个活过30岁。
此刻的他们,是否能创造一个奇迹?
唐刀心里没底。
而2500米的高空中,10架以雁形阵型疾驰而来的‘头雁’的机舱中,年轻的飞行员眼里闪过坚毅,只是在通话器里说出四个字:“随我杀敌!”
狠狠踏住油门,霍克III已达400公里的时速再度增加,高达430公里的设计最高时速将年轻飞行员座下战机像一支利箭一般射向几乎同等高度的8架日机编队。
一架战机就跟在他的左侧50米落后100米,另外两架战机在其左侧落后大约300米,跟着他一起,将战机提高至全速,冲向几公里外的日机编队。
而另外六架,则直接俯冲向下,他们的目标显然是另外六架刚刚才拉升至1600米高空的日本战机。
战术意图无比明显,虽然是以六架对六架,但从2500米高空冲下的霍克III明显有着速度上面的优势,又是居高临下,别说还带着沉重航弹的九六舰爆机,就是速度更高的九六舰战,也不会是霍克III型战机的对手。
只是,前提是他率领的4架战机能牵制住已经在同样高度严阵以待的8架日本战机,其中6架可是性能优异于霍克III的九六舰战。
这是借鉴了田忌赛马,以上驷对下驷,中驷对上驷的战术,可战场不是赛马场,一旦做为中驷的4架中国战机失利,那等着冲向下方1600高度的6架中国战机的,就是灭顶之灾。
这或许不能简单的称之为赌博,这究竟得有着怎样的自信?
唐刀的手悄然握紧,地面上停止射击的中国军人的一颗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在仰望天空,期待自己的空军能给自己带来欣喜。
中国军人们的心悬着,日本人的心同样悬着。
2500米的高空中,只有做为对手的他们能感觉到敌人浓烈的杀意,以及清晰的看到向他们冲锋而来的中国战机机影。
机尾上喷涂着8颗红星的中国战机显得有些花里胡哨,但做为飞行员,他们都知道,那些涂装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这位曾击落过8个对手,那是王牌飞行员的象征。在这一点儿上,没人会作假,全世界都一样。除非是那个国家的空军都放弃了属于空中战鹰的荣誉。
日本海航飞行员们想的没错,他们眼前这架做为编队箭头的中国战机,哪怕是在未来一个月后金陵保卫战中属于他的最后一战,以单机鏖战日军几十架战机,依旧击落两架敌机,最终战机中弹起火战殁。
被整个中国誉为“江南大地的钢盔”乐以卿,中国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飞行员之一,来战!
第383章 江南大地的钢盔(中)
此时的2500米高空中,中方4架战机正在以霍克III最高速接近400公里的时速疾冲,日方8架则保持着300公里的时速。
就像是古代骑兵对决,一方已经提至最高速,而另一方留有余力。
不过,这不是6架日机自身意愿,主要是还有速度稍慢的2架舰爆机跟随。九六舰战于3000米高空上的最高速可达430公里每小时。
只是他们不能把2架速度稍慢的舰爆机丢在编队阵型之外,如果中国人先拿他们开刀将之击落,那就算战斗胜利,回归母舰也一定会被严苛。
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6架九六舰战和2架舰爆机分属两个中队,也是因为此时的中日双方采取的编队略有不同。
中国空军因为飞机较少,故在空中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双机编队,一为长机一为僚机,长机作战经验要比撩机丰富,长机对敌机进攻时,撩机负责观察、警戒和掩护,但当撩机所处位置更为有利时,由撩机负责攻击,而长机负责观察、警戒和掩护。
而日本海航空兵则在空战中多采取4机编队,所以,渡边淳二命令在高空游弋警戒的日机为8架,正是为了形成两个战斗编队。
所以,哪怕舰爆机速度要慢许多,6架九六战斗机也得耐着性子等着他们。
何况舰爆机虽然速度稍有不足,但多装备了一挺可旋转的航空机枪,火力却是比只装备了两挺7.7毫米机枪的九六舰战要强,绝对是可靠的帮手。
要知道,有着米国血统的霍克III战机可是装备着一挺7.62机枪以及一挺12.7毫米机枪,火力强悍。
只是,不管是7.7毫米子弹还是12.7毫米子弹,都是要命的。
双方战机在迅速接近。
只要接近到1200米左右距离,双方战机装备的机枪就会开火。
这种面对面对撞式冲击,在空战中其实并不多见。
因为这完全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也一千的战法。
没人敢保证自己射中对方的时候不会被对方射中,王牌飞行员也是如此。
日本航空兵也同样想不明白中国人为何如此,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战机不如己方多吧!打着拼一架是一架的念头?
但,不管中国人怎么选择,骄傲的日本海军航空兵也不会胆怯,来战便是。
所以,8架日本战机没有退避,同样迎头而上。
虽然没有地面上骑兵手持长枪或是利刃那般刀刀见血对撞的惨烈,但在顶着对方疯狂的弹流对射,其危险程度绝不亚于此,对双方飞行员的心理也是一个巨大考验。
一旦有一方坚持不住,率先机动改变方向,不管是向上或是向下,或许都会陷入被动。
日军两个四机编队中至少有三架战机的机枪瞄准着领头的‘八星’王牌战机,只待到其进入射程之内,他们就会开枪,将这个威胁最大的中国战机给击落。
或许是感应到对手蓬勃的杀意,4架中国战机领头的锋矢怕了,在抵近日机编队至1500米距离,仅需2秒钟就进入双方射程的那一刻,战机机头猛然一推,竟然进入俯冲状态。
眼珠子已经瞪得开始充斥血色的日本飞行员们集体呆若木鸡。
这是干什么?
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