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少佐阁下需要支援?
这对于负责这支齐装满员步兵中队的鸟羽大尉来说,绝对是一次无比痛苦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一个多小时之前,远方传来过隐隐的枪声和爆炸声。
但因为距离过远,听得也不是很真切,他根本无法判断是不是西川少佐亲自率领的奇袭队因为暴露和中国人发生短暂交火,还是主动对中国人的防御阵地发起攻击,亦或是中国人和其他的己方小规模部队发生了战斗。
因为,除了他们这支由柳川平助司令官亲自指定精锐特遣队之外,听说第六师团和114师团也分别派出了自己的尖兵小队向松江后方穿插,同样拥有军事地图的他们运动到这里一点也不奇怪。
但无论鸟羽鸠山如何纠结煎熬,一红两绿的信号弹求援信号却是西川少佐临行前就和他约定好的,除了他和西川少佐以及随行的通信兵之外,再无其他人知晓。
至于西川长隆为何大晚上的就这么打出信号弹而不顾忌防卫大桥的中国守军,那就不是鸟羽鸠山所能猜测的到的了。
鸟羽鸠山所率领的步兵中队倒是携带有野战电台,但化装成中国难民的奇袭队可没有,这些疑问,只有他见到上司再向其询问了。
信号弹这么肆无忌惮的打出,就意味着上司已经向他发出了军令,如果他不遵守军令向发出信号弹的方位运动支援的话,等回到师团部,等着他的可就是严苛的军法。
看着陆军少佐比他这个陆军大尉只高一级,但尉官和佐官本就不是一个维度就不说了,更关键的是西川长隆可是师团长阁下身前的红人,两人不仅是出自同一所士官学院,更是由同一个老师教授过,算是同门师兄弟。
所以,日军大尉再如何想谨慎小心,也只能在短暂纠结两三分钟过后,选择命令全军收拾装备,沿着距离江岸边数十米的小路,全速向直线距离大约两公里外的位置前进。
虽然心急,但鸟羽鸠山毕竟也是参加过好几场战役的军官,在全军出发之前,依然按照陆军操典条例,派出尖兵小分队,前于主力500米先行侦察前进。
因为事先已经派出化装成中国难民的尖兵侦察过,中国人位于大桥南岸的防御工事最近的都距离此地3公里,而且以日军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他们必然不敢轻易离开好不容易建好的工事,所以日军也大胆的多,直接打出手电筒照亮前路,加快行军速度的同时,侦察尖兵们也能周围环境进行更细致观察。
毕竟,摸黑赶路,而且还是在中国人目前控制的区域,换成谁都会有点怕怕的。
鸟羽鸠山的战场经验很丰富,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西川长隆早已成了死鬼,而雷雄如何知道他们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动用的联络信号,那得亏他想了大半晚上才想出的尽量不误杀中国平民的那一招。
第一个跪下求饶的,正好是西川长隆贴身的通信兵。
那厮因为长得瘦弱并显得猥琐,被负责挑选日本人的士兵想当然的认为他很弱,留在检查站自然就更安全一些。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种简单到纯粹的思路,竟然发挥了大作用,留在检查站的十几号日军的确算是日本人里意志最薄弱的那一拨。
十几个人,竟然有三分之一选择了向命运屈服。
就比如那个通信兵,既然已经不要脸皮的第一个跪下乞降,自然是无比渴求继续活着,而为了活着,只有说出更有价值的情报才有可能。
因为不满意一名俘虏的支支吾吾,从桥北赶来冷锋毫不留情的提着一把中正式刺刀将其割喉,任由绑着双手像一条濒临死亡的鱼在四名俘虏面前毛骨悚然的扭动。
日军通信兵瞬间吓尿了裤裆,不光说出了西川长隆以及鸟羽鸠山的名字、军衔、编制、西川长隆少佐和鸟羽鸠山大尉约定三种联络信号,甚至连死鬼少佐阁下最喜欢女人的JIO这种秘史都竹筒倒豆子---抖露的一干二净。
怪不得唐刀喜欢说日本是个变态民族,负责记录的二丫差点儿没吐出来。
黑暗中打着手电筒的日军行动很快。
一个侦察小分队在前,三个步兵小队依次在后,每个步兵小队之间又相隔30米,不足200人的队伍拉长了超过300米。
这也算是鸟羽鸠山应对黑暗中可能遭受的袭击策略之一,充分利用此地宽阔的地形。
当然了,让鸟羽鸠山决心冒着风险前进的另一重要理由其实也是他们所处的位置的地形。
江岸边上有些小丘陵,但更多的却是平原和旷野,几乎没有人会选在这种地方进行偷袭。
这种平坦位置,袭击者和被袭击者的地理位置完全是平等的,甚至也因为这边的江岸,对敌人无法形成有效的包围。
受袭者完全可以利用黑暗很从容的遁走。
甚至,鸟羽鸠山还打着以一个步兵小队为主顶住对方的攻击,另外两个步兵小队由侧翼迂回对胆敢攻击他们的敌人进行反包围。
可以说,这名被迫在黑暗中行军的日本陆军大尉早已做好了所有应对,包括只有百分之二十可能的被袭击。
但,这位陆军大尉终究还是失算了。
中国人比他想象的要狠的多。
平坦的地形是不利于伏击,但那仅仅是对于轻步兵,交战双方趴在旷野里互射,那自然只能是战况焦灼,拥有近200兵力的日军步兵中队完全可以撑到天亮或是利用夜色悄然溜走。
可惜,为了守桥,雷雄部装备了极多的照明弹,比日本人还要多的多。
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
“嘭!嘭!嘭!”首先响起的不是炽烈的枪声,而是不要钱一样升上天空的照明弹。
超过十颗照明弹,将正在前进中的200号日军步兵的身形在黑夜中照的纤毫毕现。
没有所谓的伏击圈,雷雄集合的所有步兵和火力支援部队就在距离大桥大约3公里的位置等着,由五组侦察兵联合组成的侦查分队留在旷野里,当全军的眼睛。
当他们发现日军侦察尖兵小队经过,就意味着日军主力已经不远了。
藏在旷野中的牛二早就看到了日军小分队亮晃晃的手电筒,却没有发出警示,一直等到沉重的脚步声抵达,这才发出敌军已至的红色信号弹。
抵近至江岸的一个步兵排根据雷雄的军令,向着100多米外疯狂的打出照明弹。
“敌袭!卧倒!”鸟羽鸠山大尉的小脸在照明弹白色的光辉中脸色虽然难看但还算淡定,迅速趴进路边的灌木丛。
日军反应很迅速,一边选择藏身之地,一边向着对面的旷野中打出照明弹。
灰蓝色和黑色的军服在黑暗中虽然不显眼,但多少也能让日军看清来袭击他们的人数并不多。
至少没有他们想象的多。
鸟羽鸠山来不及去细想为何明明是西川少佐打出的求援信号,却半路上遭遇中国人的袭击,更可怕的是黑夜中并没有出现激烈的战斗。
也或许,这本就是件细思极恐的事。
他的注意力必须得着重于眼前的战场。
当发现100多米外的中国人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时,恶向胆边生的日军大尉做出了极其错误的决定。
随着位于中间的步兵小队枪声响起,两个位于前后两端的步兵小队开始向两翼运动,开始了几乎已经融入日军步兵血液里的中央进攻,两翼突破的老套战术。
于是,他们就糟糕了。
雷雄带来的,的确是一个步兵连,比日军步兵还少了四五十人,但还有一个拥有两门迫击炮、两门机关炮、四挺重机枪、两挺MG34的火力支援排,这些玩意儿连日本海航的飞机都敢对战,何况是对一帮陆军土鳖呢?
而鸟羽鸠山呢?有啥?为了给这个特遣中队增加火力,牛岛贞雄给每个步兵小分队增配了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
然后,就没了。
步兵炮这种重火器,可不是单靠人力就能抬着走的。
也就是说,鸟羽鸠山麾下,能称之为压制火力的,总共就9挺轻机枪和9杆掷弹筒,如果对一个普通的中国步兵营,他这火力,绝对能压制。
但在这里,可就只能被吊打。
迫击炮、重机枪和机关炮以及MG34都停留在500米外被临时挖出来的工事里,日军的掷弹筒根本够不上,但却在他们的射程。
尤其是那两个自不量力企图攻击两翼的日军步兵小队,从进入旷野50米后,就被几挺重机枪协同MG34机枪压的连头都不敢抬。
从远方赶至的两个步兵排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对射,而是抵近,向趴在旷野中的日军投掷手榴弹。
中日双方作战形势来了次极少见的翻转,一方不惜成本的消耗弹药,另一方只能用意志和躯体对抗现代化的火器。
只能被动挨揍的日军顽强的令人吃惊,竟然坚持了足足一个小时,巨大的弹药消耗让雷雄都心疼的腮帮子直抖。
但很显然,更痛苦的是日方的指挥官。
中国人损失的是弹药,但他损失的是士兵的命,本就不多的士兵就在他的眼前逐渐减少,他必须做出最后的选择,否则就是全军覆没之局。
中国人的重火力实在是太凶猛了,他知道从陆地上撤退最大的可能是再度落入中国人的包围。
那就只能通过水路。
鸟羽鸠山只能痛苦的留下最后还幸存的80人中的30人组成阻击防线,另外50人在他的带领下跳下大河,丢下所有重武器,向河对岸游去。
只要给他20分钟时间,他至少能带上一个步兵小队逃出生天,而不至于全部玉碎在这片血腥的河岸上。
但这里,并不是全部的中国守军,河对岸依然有。
第368章 决战就决战
鸟羽鸠山大尉此生再未踏上过这片土地。
曾经的时空中,正是他带着麾下对河中的中国军人肆意的射杀,导致数千毫无反抗之力的中国军人蒙难于大河中。
但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反过来。
穿着沉重皮靴和军服的日军步兵在大河的波涛中本就辛苦的挣扎,曾在大海边练就的纯熟水性让他们比那个时空中的中国军人们更强悍的带上了重数公斤的步枪。
但那又有个唧唧用?枪又不能当船使。
奉命驻守北岸的冷锋带着两个防空阵地所有士兵抬着各种枪炮早就沿河岸布防,不断腾起的照明弹将水中的人头照的清清楚楚。
那不是战斗,而是一场射击游戏。
日本人根本无力在水中射出一颗子弹,流血和喝水是他们能做的两件事。
惊慌失措的日军在水中进退两难,舍不得丢弃装备的他们游过三百米宽的大河就已经精疲力竭,万万不可能再游回去或是潜入水中向下游逃窜。
不断下潜躲避子弹再浮上水面换气实在是太消耗体力了。
所以,他们几乎都死了。
死于冷锋等人子弹下的日军不过十之二三,喝饱了河水成了‘潜水艇’的成了大多数,包括选择错误突围方向的鸟羽鸠山大尉。
喝水喝撑了的日本陆军大尉成了苏州河鱼儿口中的肥美饵料,连脚丫子都被啃的干干净净,自然不会有机会再踏足陆地了。
被鸟羽鸠山‘壮士断腕’留下打阻击的30名日军也没坚持太久,仅用了10多分钟就被子弹和手榴弹给淹没了。
随着战场逐渐宁静,只剩下中方士兵兴奋的呼喊,这场算不上伏击战的硬碰硬对决终于落下帷幕。
日军遗留下的手电筒成了令中国士兵欣喜的战利品,用这个,来寻找残存日军简直不要太方便。
至于说找到了怎么办?
自然还是老规矩,这种套路别说原属四行营的老兵们已经驾轻就熟,67军和43军的士兵们现在也熟悉了雷长官最喜欢的方式。
只有死去的鬼子,才是好鬼子。
也不用费心去挖坑埋人,将尸体往河里一丢就好,反正下游的淞沪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就让他们多喝一点泡尸水好了,刚跟他们拼完命的中国军人压根没有心理负担。
最终,柳川平助派出的高达400人的特遣队连同其两名指挥官,近乎全军覆没,成为第十八师团的失踪人员名单。
之所以说近乎,那是因为日军特遣队终究还留下一根独苗苗。
名叫桃太郎的上等兵因为吃生冷饭团坏了肚子,十分钟一次就得找地方解决内急的频率让他掉了队,落在主力队伍足足300米之外的日军上等兵在听到枪声乍起之后原本还朝着主力那边狂奔了20米,但当己方的照明弹打出,让他意外的看见两门开始喷吐炮火的机关炮之后,聪明的桃太郎立即来了个漂移,掉头转向。
掉头狂奔的日军上等兵成了这支特遣队唯一的生还者,后来,抵达白鹤港大桥十公里处的日军主力在一处灌木丛中发现了已经拉得快虚脱了的上等兵。
当知道自己以及所有同僚全部上了失踪名单,桃太郎上等兵原本无比萎靡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牛岛贞雄听到了关于自己麾下特遣队英勇战斗的版本。
因为不幸暴露,西川少佐率领特遣队全军和中国人英勇奋战,但围攻他们的中国人高达一个步兵团甚至一个步兵旅。
中国人人多也就算了,更过分的是还拥有机关炮和迫击炮这样的重火器,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而他做为鸟羽鸠山派出的求援分队中的一员,因为病倒被勒令躲藏待援,其余同僚则去向不知。
江岸边迫击炮轰击过的弹坑和机关炮肆虐过后的可怕弹着点无不证明着桃太郎所描绘的帝国勇士们曾经的英勇,牛岛贞雄就算心有疑虑也只能选择相信。
或者他就算不信,但第十八师团的荣誉也要让他选择相信。
精神上遭遇‘重创’的桃太郎从此再未踏上战场,成了回国向民众宣讲帝国勇敢的陆军士兵们是如何以寡敌众和中国人抗争的。
或许是说的时间长了,连他自己都信了。反正现场活下来的日本人就他一个不是?
所以就算日后中方公布战绩,负责守桥的300余中国官兵利用地形以逸待劳全歼日寇400的战报被日本陆军方面坚决否认,认为出动了一个步兵旅的中国军方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投入了近百万大军鏖战的中日双方竟然为了区区400人,打了许久的嘴仗,也算是那场会战级战场上的奇闻之一。
不过,桃太郎所捏造的中方兵力,却让获知此消息的牛岛贞雄和柳川平助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中国人为了守住白鹤港大桥,最少派出了一个步兵师的兵力。
如果加上从松江撤退的残军,兵力依旧会保持在三万以上,获知消息的柳川平助立刻电令衔尾急追的第六师团和国崎怔支队减缓追击速度,以免被追急眼了的中国军队来记回马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一放缓速度,可又给撤退中的松江守军增加了两个小时无比宝贵的时间。
是的,11月9日夜,雷雄率领着麾下刚刚结束他们的第一场地面战斗,就接到了松江指挥部密电。
松江守军,已经完成了战区司令部在11月5日清晨下达的抵挡日军第十军三昼夜的军令。
更确切点说,不光胜利完成了军令,更是多坚守了24小时,给沪西尚在撤退的大军争取了足够的撤退时间。
在晚7时许,松江指挥部吴、郭二人联名向战区司令部发出密电,电文称松江全军将死守松江,沪西守军只要有一兵一卒未完成撤离,松江守军哪怕全军覆没亦绝不后退一步。
把战区司令部各位大佬们感动的热泪盈眶,包括上将顾副司令官在内,至少超过十名中将以上重将联名回电,称松江全军为中华军人楷模,他们必将以松江全军为榜样,和日寇血战到底,马革裹尸,而后已。
被感动的何止是在战场上的中方重将们?
日本第十军重将们同样心虚复杂。
不过三小时,这封被转至军政部的密电大致内容就放在亲自抵达前线督战的柳川平助的案头。
一帮第十军重将们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差点儿没被死硬死硬的松江守军方面呕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