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4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受困的日军伤兵要么是被活活烧死在屋内,要么冲出来被乱枪打死。

  不过,日军步兵们绝不是最凄惨的那一拨。

  最惨的,当属两个步兵炮小分队。

  他们的确是位于加藤英雄的最后方,身边还有两个步兵小分队掩护着,按道理来说,就算是撤退,他们也应该是先溜的那一拨人。

  可惜,两门重达200公斤的步兵炮和成箱的炮弹成了拖累他们速度的累赘。

  实在是日本人对装备太看重了,在指挥官撒丫子跑路都跑得比骡子还快的当口,两个步兵炮小分队还扛着炮弹箱推着步兵炮往后跑,那速度能快吗?

  保安团士兵们就是再眼瞎,注意力不也得放在这拨傻缺身上嘛!

  最少有六七十人主动向这两拨近20人的日军炮兵们发起了攻击,更要命的是,他们除了两门炮,貌似携带步枪和手枪的,只有三分之一。

  在己方占据攻势的情况下,手里握着两门直瞄炮的炮兵们确很牛逼,妥妥战争之神的主角光环在身。

  可在这种全军撤退的阶段,仿佛前后左右都有人在开枪,炮口究竟指向何方?

  两门步兵炮在殊死一搏的日军炮兵的操控下,仅仅开了三炮,就彻底哑火再听不见动静了。

  距离近至可以拼刺阶段的炮兵遇到步兵,战斗力不如一只鸡。

  日军步兵还有数十人在加藤英雄的带领下跑完了数百米的逃生之路,但这20名炮兵则全部被留在中山长街的中段,两门步兵炮也孤零零的留在长街上。

  “那是一条充满了鲜血和耻辱的逃生之路。”身为国崎支队第5步兵大队第3中队的大尉中队长加藤英雄在他11月7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没人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沮丧,因为,他没机会再向任何人倾诉了。

  在写下这篇不足一百字的日记过后,这位被迫选择撤退的日军大尉就担任‘决死队’指挥官,率领着这批由街区撤回的五百多人向另外一处阵地发起了决死进攻。

  所谓决死,自然绝对死定了。

  是的,就是在11月7日上午由国崎支队发起的第一波进攻的这不足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国崎支队的少将支队长国崎怔少将的脸,被中国人联合自己的麾下,一巴掌扇的两眼冒金星。

  不仅没有在一个小时的时限中拿下街区,而且进入街区的近900号人,竟然战损超过300多,两辆94装甲车和两门步兵炮则全部损毁。

  中国人对于缴获的两门步兵炮完全没兴趣,直接用从大日本帝国陆军勇士尸体上缴获的手雷当引爆物,在第五步兵大队大队长日军少佐的望远镜视野中,将其炸成了碎片。

  真的是一帮土包子,日军少佐心疼的眼角直抽抽,那可是他步兵大队最牛逼的两门重火器,就被不识货的中国人这么给炸了。

  这还不算,不识货的中国人还无比嚣张的从街区里将格杀的帝国陆军勇士的遗体,放在长街上,摆放成整齐的队列。

  超过300人的尸骸,从望远镜中望过去,一排土黄色,真的好长。

  “炮击!集合支队所有火炮,向该区域覆盖式炮击!”抵达一线的国崎怔放下望远镜铁青着脸下令。“还有,向末松茂治阁下发电报,请求114师团炮兵联队进行支援。”

  “那里有帝国勇士的遗体.......”日军中佐很想给出这样的建议。

  可看到少将阁下铁青的脸以及不顾脸面请求他看不上的114师团给予支援,他知道,这个建议,说了也是白说。

  5分钟后,日军的报复性炮击来了。

  街区再度陷入炮火中。

  不过,在这之前,绝大部分的保安团士兵都躲进了各自的地窖或是地下室。

  乌鸦带着自己的步兵排,更确切的说是步兵班,缩在一个拥有15平米的地窖中。

  50人的步兵排,现在只剩下了15人。

  别看日军损失惨重,保安团其实战损一样不小。

  昨夜和今日清晨连续两战,加上损失在炮火中的,作战最为积极的保安一营的战损超过了300人,其实和他们格杀的日军战损比基本保持一比一的水准。

  庄师散和麾下的军官们很忧伤,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战损比如果能一直保持到松江之战完毕,他们将震惊全军全国。

  就连亲自指导他们的唐刀,也会无比惊讶。

  他原先最好的期待,也不过是希望这帮‘江湖人士’能真的像军令中所说的一样,拖足6小时,至于说能干掉多少日本人,那就是随缘了。

  200不嫌多,100不嫌少。

  谁会知道,一帮不入流的家伙们,竟然己身战损600余,干掉日军也达近600。

  乌鸦很心痛,却也很欣慰。

  王老实,命真的不是一般的硬。

  日军或许是看垂死的他不值得浪费子弹,也或许是匆匆撤离来不及给他补枪,甚至,连熊熊燃烧四处喷溅火焰的大型‘篝火堆’似乎也忘了这个被折腾的‘诱饵’,竟然没有火苗落在他身上。

  一直到乌鸦不顾危险的跑出来将他的‘遗体’拖到屋内,眼泪都还没来得及流,‘遗体’转动白眼珠来了句:“排长,我没死呢!”

  见过命硬的,没见过这么命硬的。

  乌鸦翻着白眼笑了。

  这个混球活着,他的老婆孩子还是交给他自己去照顾去吧!老子的大黄鱼也还能留着。

第279章 就给你穿小鞋

  疯狂的炮火再度在民居区域腾起。

  做为仓城指挥官的唐刀和松江城的两位指挥官都将目光投向了被西城之敌用炮火重点关照的城外。

  他们都知道,定然是日军在这片民居街区中吃了大亏才会以数十门火炮集火对几乎没有工事可言的民居进行报复。

  除了唐刀知道巷战的艰难早就预测日军一定会在此地受阻之外,两位指挥官算是收获了意外之喜。

  依照唐刀的建议,丢出战斗力并不强的保安团,对于他们两人来说,那2000人不过是弃子一枚,没想到就是这个弃子,竟然让日军连攻两次至今不得寸进。

  嘉奖,必须得嘉奖,为鼓励士气计,松江城内的最高指挥官吴中将签发了给保安团和仓城阵地全军的嘉奖令,两处守军,每人发放五块大洋。

  活着的回城后就由各直属长官发放,战死的则加到抚恤金中,保安团三名少校营长,统统晋升一级为中校,战死的军官和士兵也全部晋升一级,抚恤金照晋升后军衔发放;

  仓城阵地中则是所有战死的无论官兵,皆晋升一级军衔,并记录在案向战区司令部进行汇报。

  两个步兵军军长之所以敢这样签发晋升嘉奖,自然也是知道战区司令部那边不会拒绝,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那有这种美事儿?

  除了将军军衔两名陆军中将不敢承诺,将官以下军衔,两人皆可一言断之。

  虽说在这种战场上,无论是发现金奖励还是晋升军衔,意义都不是太大,但好歹也是一种来自长官部的认可,通过电话和电报传到两处阵地上之后,士气还是高涨了不少。

  反观日军那边,却是要沮丧得多。

  而对于脸色难看的国崎支队长国崎怔少将来说,数百米外不断腾起的火球反倒是让他逐渐冷静下来。

  首战失利让他意识到,这片战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野战和城池攻防战。

  这对于他和他的麾下来说,是一片全新的战场,如果还像之前那样想速胜,那他必须得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但对于这位日军少将来说,他来中国东南的目标并不是攻克这座小城,他和柳川平助一样,希望的是将中国人数十万精锐大军留在淞沪,而后有机会南下直捣中国的首都并将之占领,从而建立不世功勋。

  如果在这座城下,就把手下的兵给打没了,他拿什么去实现他的梦想?

  国崎怔的确是一名战场经验丰富的干将,虽然很骄傲自信,但绝不一味的站在骄傲上去俯视对手。

  这一次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不是轻敌,而是他高估了在全新战场上他麾下官兵的战斗能力。

  而中国人,显然要更适应这片战场。

  日军少将的冷静无疑让更多的日军因此而活命。

  要知道,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后,城池巷战,从诞生以来,就是最惨烈也是攻守双方最无奈的战争。

  可怕的城市巷战最经典战例莫过于爆发于数年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令整个城市成为瓦砾的绞肉机式的战场将交战双方近200万士兵的生命在8个月的时间里,吞噬殆尽。

  而在中国,著名的衡阳保卫战,用了50天时间,两万中国守军以战死1.5万人的代价同样将拥有10万大军的日军直接打了个半残。

  可以说,任何一次城市巷战,只要守军的意志足够坚韧,那么,哪怕攻方占据绝对的优势,也将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国崎怔只要不想耗费兵力继续投入,那他就只能等,等待着最后一批下船的重炮旅团抵达战场,那是才是第十军的底牌。

  几乎相当于战略部队的第六重炮旅团拥有大正七年式150mm口径的重加农炮30门,九零式240口径的重加农炮20门,还有九六式305重型榴弹炮10门。

  这些光是听着口径就能让人毛骨悚然的重炮唯一的确定就是机动性太差,它们需要用重型卡车拖拽,对公路的要求很高,而中国的公路条件那叫一个差,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到现在也还未抵达战场。

  而东城那边的第六师团之所以到现在也只是试探性进攻,还未发动猛攻狂攻,恐怕也是不愿意在松江城下损耗过多,在等重炮旅团的抵达。

  只是,骄傲的日本陆军少将终究是错估了一件事。

  当他将速战速决的心思打消,并将自己改变后的战术发往名义上的指挥官114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处时,收到的却是这样一封回电。

  “请君勿忘君之本分,努力执行上峰早已定好之战术即可,望君大胜而归。”

  末松茂治的语气很客气,却更显冰冷。

  其潜台词也不外乎是,现在哥才是老大,你一个做小弟的,费特么什么话,干就完了。

  啥叫穿小鞋,这就是。

  而且还是一点不客气的给国崎怔穿了一记小鞋,别人或许会虚板垣征四郎这员日本陆军中有名的悍将,但有土肥圆当后盾的末松茂治还真不怎么虚他。

  尤其是国崎怔这货从划归他指挥开始都不怎么给他面子,这个时候末松茂治不给他上点眼药,那还真是白瞎了他陆军中将的军衔了。

  能混上陆军中将位置的,那有一个是好惹的?

  国崎怔当然可以来个不尊军令,但那可是冒着大风险了,一旦末松茂治拉下脸把两军来往电文上交给陆军本部,就是板垣征四郎也保不住他。

  为了自己的前途,明知道末松茂治这厮是借着指挥权赤果果的给他穿小鞋,国崎怔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

  这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

  不光是末松茂治给国崎怔传来必须进攻的电令,就连黄浦江岸边的柳川平助,也给国崎怔发来松江西城方向攻击不能停的指令。

  原因很简单,第六师团负责攻略松江东南两面防线,看似可以直面城防,但松江城墙可不是小小仓城所比拟的,还有宽达20米的护城河,没有可轰开城墙的重炮旅团帮助,第六师团必须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

  而西城方向,别看两颗钉子很坚硬,但对重炮的依赖性没那么强,只需足够坚定的战斗就可以解决。

  等肃清西城外的中国人阵地,重炮旅团也应该可以渡过黄浦江了,那时,三面齐攻,指不定松江城就可以一鼓而下。

  而且,做为第十军的最高指挥官,柳川平助看待战场的角度显然要比国崎怔看得更长远。

  站在全局的角度,敌军越是顽强,就越是要击溃,这样更有利于打击敌军的信心和士气。

  这就像是两个人搏斗,将对手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击溃,就能迅速瓦解敌人的斗志,最终获得最后的胜利。

  甚至,对于柳川平助来说,他其实很欣喜中国人在城外摆开阵势作战,这样他可以在发起最后的总攻之前,将城外击毙的所有中国人尸体,用木头一一吊起来,尽情展示着帝国陆军的勇猛,让城内的中国人因为恐惧而丧失战斗力。

  曾经的时空中,他就是这样在金陵城下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胜利的,也正是用惨无人道的杀戮来提高第十军士兵所谓的士气的。

  用更疯狂的攻击来回应敌人的顽强,这是第十军的最高指挥官给予的答案。

  国崎怔再如何无奈,也只能遵从上令。

  被114师团称作黑暗街区的民居,就算他已经撞了一头包,还是得上。

  只是,先前那样的作战方式,已经被证明不可取,除非是他舍得一次性投入2个步兵大队。

  但投入大量兵力也不是一种好选择,城内的中国人有大量的迫击炮,万一他们来个玉石俱焚,趁着双方缠斗的时候开炮,那损失可就太惨重了。

  有些无奈的国崎怔只能将目光投往仓城,如果能先攻克那里,再以此地为基地,向街区缓步推进,会不会好一些?

第280章 无声的较量

  只是,看着望远镜中已经残破的城墙,国崎怔知道,这个看似随时一攻即破的阵地,依然有着可怕的毒刺。

  114师团昨日两战就在此地战损将近千人的战报,哪怕是骄傲如他,也不敢轻言攻克。

  下达军令简单,但死去的却是能为他的野心铺路的英勇麾下们。

  他们不是不能死,但不能就这么白白折损于小小松江城下。

  “支队长阁下,我看是不是和114师团协商一下,由他们来负责民居区域的战场,而我军,则集中兵力攻克那座堡垒,我相信末松茂治中将阁下会同意我支队的请求的。”一旁的陆军中佐看着自家少将支队长连续收到两封电报后久久沉默,只能如此建议道。

  中佐参谋长的潜台词不过是:咱们给末松茂治那边服个软,双方一起出兵攻打中国人的阵地,虽然战功会分走一部分,但战损不也变小了不是?

  可以说,这是个两全其美的方式,唯一要牺牲的,只能是国崎怔少将阁下的骄傲了。

  “不,114师团所属昨日连续数战已经战损颇多,尚在修整,我军不过一战即向他们求援,岂不是让人太小看我部了?”国崎怔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自己的参谋长,摇头拒绝了这一提议。

  每个人个性和看问题角度不同,对事物理解也各有不同。

  在陆军中佐参谋长看来不过是服个软,对于国崎怔来说却不是这样。

  末松茂治这样给他穿小鞋,他还要跑去跪舔,传出去的话,恐怕没人会夸他能忍辱负重,更多的却是说他是个软骨头。

  尤其是一向对板垣征四郎这个‘钢军’师团长不怎么服气的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若是听说此事后指不定就会各种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