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2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实际上,做为17个常设师团的补充师团,编号在100以后的17个补充师团的装备绝不会差,有的甚至比常设师团还要强。

  这是日本陆军中极为特殊的编制方式所决定的,比如101师团,对应的就是近卫第1师团,如果第1师团人员消耗严重,那就会直接从101师团中补充人员和装备。

  正在狂攻山西的华北派遣军西线主力板垣师团为何兵力能达到五万余人,其实就是第五师团和其补充师团两个师团直接合二为一的结果。

  说白了,中国陆军编制是向欧洲学习,用的是一万多人的步兵师为基本作战单位,两个或是三个成为一个兵力达到四五万人的步兵军来控制更大的作战区域;

  而日本陆军则是可以用一个甲种师团和补充师团搭配,组成更强大的作战单位,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只保留一个师团部,简单指挥结构,使得军令更加通畅。

  如果有更特殊的战况,就像现在由两个甲种师团一个特设师团组成的第十军,则是一个临时战时编制,作战任务和作战目标达到,随时可以解散。

  第114师团做为第14师团的补充师团,在战争来临之前成为8个特设师团之一,那自然还是跟紧第14师团的脚步,而第14师团虽然声明不显,其现任师团长却是在这场战争中大名鼎鼎。

  土肥原贤二,在日本陆军本部主持情报工作,是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人物,有着“东方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之称。

  战争开始之后,土肥原贤二但任日本第14师团长,在未来更是参加兰封会战,升任第七方面军司令,教育总监,第一总军司令。

  这样一个人,不仅是在日本陆军本部拥有极大影响力,就是整个日本军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可不是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和第十八师团长牛岛满这样企图靠开疆扩土才能证明自己的陆军中将所能比的。

  不然的话,在日本政坛上都能发出声音的藤原家族怎么会让家族最看好的直系去114师团锻炼?那也是有拉拢土肥圆的小心思。

  只是日本的大特务头子可能也没想到,奸夫**刚刚洗了个激情的小澡,小荷才露尖尖角都还没开始进入正题,奸夫放门外负责帮**看孩子的小弟却一不小心把人家孩子给玩死了。

  当然了,奸夫**未来如何撕逼那是后话,现在的114师团得益于土肥圆的权势,其炮兵联队的装备还是很牛逼的。

  日军炮兵联队一般为3000人编制,分为3个炮兵大队,每个炮兵大队装备12门火炮,大多为75口径山炮或是野炮,普通的常设师团的炮兵联队中配备个4到6门105野炮就很牛逼了。

  但114师团做为一个特设师团,在其炮兵联队内,却拥有一个了12门日本陆军在1935年开始服役的91式105榴弹炮。

  当然了,这个并不是其本身的编制,而是在抵达东南之前,末松茂治觉得自己就带一个步兵旅团实力太过单薄,向自家老大土肥圆请求支援,土肥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从华北派遣军借来的一个105榴弹炮大队加配给他的。

  有了这个杀手锏,末松茂治顿时觉得自己又行了,不然的话,也不会一怒之下就驱使着一个步兵大队先去碰一碰有一个步兵军驻守的松江。

  那是末松茂治有足够的底气。

  这款由法兰西引进的火炮,自身重量为1750公斤,由马匹牵引,91式榴弹(弹丸重量16公斤装药2.52公斤,杀伤半径31米),91式尖头弹(弹丸重量15.7公斤,装药2.27公斤,杀伤半径28米)。

  至于说另外一种弹药穿甲弹的穿甲能力,中国有坦克吗?日本武器专家们其实并没有太把这种技术放在心上,其炮兵携带的也多是杀伤步兵的榴弹。

  12门105榴弹炮,根据和先头部队一起前进的炮兵观察员传回来的坐标,早已高高昂起了炮口,伴随这12门大杀器的,还有12门75山炮和12门75野炮,总共36门火炮。

  除此之外,位于黄浦江面上的吹雪级驱逐舰的6门127舰炮,也将炮口对准了10公里之外的松江城。

  尚停留在金山卫海面上的日本海军舰队虽然嘴上不承认自己曾经被中国人的火炮吊打过,但心里同样深感羞辱,不然的话,怎么会冒着搁浅的风险派出一艘轻型驱逐舰来罩着陆军马陆们呢?

  他们,也必须得给胆大包天的中国松江守军一点颜色看看。

  对于海军傻缺们的‘慷慨’,末松茂治自然是抱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心态,装作不知的任由师团部参谋将前方发来的坐标发往驱逐舰。

  遥远空间外的42门火炮的炮口,在年轻副班长脸色僵硬的观察中,正在次第喷出炽热烈焰。

第241章 惊涛骇浪

  然而,随着一发又一发的榴弹炮、野炮、山炮的炮弹在仓城前方数百米乃至数十米炸响,炮声反而逐渐稀疏下来。

  “照我之前说的,躲好了,鬼子真正的炮击来了。”紧了紧自己的头盔带子,年轻副班长将探出的身体深深的藏进了工事内,对着两个小脸已是煞白的通信兵说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可怕的宁静下预示的就是更大的风暴要来了。

  果然,过了差不多五分钟之后,整个仓城上空便响起绵绵不息的炮弹尖啸!

  而且,这次响起的炮弹尖啸声,又短促又尖锐,就像是在耳畔直接尖叫一般!

  胆子小点儿的,别说等炮弹落地爆炸,就是光听这炮弹在脑袋顶上的啸叫声,都能吓尿了。

  年轻副班长早已将双拳垫在胸口下,同时整个人拼命蜷缩着并死死的贴住地面。

  这种战术动作他在上城墙观察哨之前已经教过两个通信兵,如果没有被炸死却被炮弹的剧烈震动给震死,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而这种动作也是在大场镇一役中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在那里43军也遭遇过105榴弹甚至是150榴弹炮的炮击,在战争的初期,许多中国士兵并没有被炮弹的冲击波击中,却依然斜躺在战壕中甚至是单兵防炮洞中悄然死去。

  他们是被大口径炮弹近距离爆炸时产生的震荡波给活活震死的。

  而至于说闭紧了眼睛,那和战术没关系,也不是怕灰大迷了眼,纯粹是,闭着眼向列祖列宗求保佑是民族的习惯。

  没那个中国人瞪着大眼珠子心中默念老祖宗保佑不是?

  他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只是能不能在这种程度的炮击中活下来,靠不了勇敢也靠不了战术,靠的,只能是运气。

  不光是他在赌,所有位于日军火炮射程范围内的中国士兵都在赌,赌自己的运气没那么差,不会被炮弹正好命中避弹洞。

  那些仓促间挖成的避弹洞可防75口径火炮甚至是105口径榴弹炮,但绝对防不住127口径舰炮,那种在空中以每秒800米高速飞行的数十公斤重的弹丸,只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永久性工事可防。

  下一刻,年轻副班长已经塞好了棉花的耳畔便猛的绽起轰的一声响,那巨大声浪犹如尖刺一般,霎那间就刺穿他的耳膜,使得他脑袋疼到窒息!

  如果不是提前塞住了耳朵,他敢肯定,自己就算没死,耳朵从此以后也会变成摆设。

  躲在观察哨工事里的年轻副班长并没有看到,一朵朵浓烈硝烟形成的云团就在仓城内外腾起,就像是春天草地里不断冒出的野花,到最后,形成一片。

  整个仓城内外,彻底被硝烟笼罩。

  而一朵橘红色的火焰带着黑烟就在距离他大约120米外的城墙上炸响。

  砖石碎木横飞,如同雨点般击打在工事上,工事内可以听到连绵不断的撞击声,就如同世界的末日。

  两个通信兵的运气显然不错,如果他们不是因为害怕选择和他们的副班长躲在这个工事里,必然会有一人会和距离爆炸点更近的工事一起被炸成粉身碎骨,连个骨头渣子都找不到。

  但是,这却是代表着他们所有人的运气都不够好。

  这只不过是日军炮击的第一轮,宽不过三米的城墙就被炮弹命中。

  而日军一旦开始炮击,通常都会超过20分钟。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不断有炮火在城头炸响。

  原本看着还挺威武雄壮充满岁月沧桑感的古城墙逐渐开始摇晃,呆在城墙上的人就像是坐在大海滔天巨浪中的一叶扁舟上一般。

  整个人都有种剧烈想呕吐的感觉,那是内腑受到强烈震动的后果,如果不是姿势够正确,这会儿恐怕就不是想呕吐,而是在吐血了。

  连绵不绝的巨大爆炸声在仓城内外响起,不过工事里的三名川军士兵却是什么都听不到了。

  因为他们的耳朵,在城墙头上那颗炮弹爆开的那一刻,就已经暂时性的失聪。

  这种受到巨大音浪造成的暂时性失聪可能不会马上造就三个残疾人,但听力从此受损是一定的。

  军人间对话向来大嗓门,和参加过类似的战斗有着必然的联系,哪怕是放至于和平年代,声如洪钟的基因却是传承下来了。

  让他们能判断日军是否还在炮击的,已经不是声音,而是,来自于身下城墙的猛烈颤动。

  这一刻,年轻副班长担心的倒不是自己会不会被一炮命中变成渣渣,而是更担心城墙会不会因为承受不住炮弹的轰炸而垮塌,那死的可不是他和几个同伴,还会有负责整个仓城防守的四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力支援连750人。

  若失去了城墙的防卫,所有火力点都将不得不被迫暴露在露天任由日军的各种火炮肆虐……

  但事实上,当那枚105榴弹炮那枚超过22公斤的榴弹在城头爆炸,城墙垛和其周围30米范围内的工事被一扫而空不说,高达五米的城墙也被生生炸开一个豁口。

  一个超过三米高宽达四米的大豁口。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截即将要完全折断的腰带。

  如果日本人的炮弹能像长了眼一样精准命中这一块,估计用不了太多,就能在这里撕开一个足够步兵攻进来平坦之地。

  幸好,这个时代没有激光制导炮弹,炮弹靠的同样是概率,想两枚炮弹落进同一个弹坑,和未来花两块中500万的几率差不了太多。

  只是,日本人的炮弹就像多的用不完,一发接着一发,一排接着一排,一波接着一波,无穷无尽。

  别说仓城内外早已被硝烟笼罩,唐刀提醒的松江保安团进驻的居民区同样布满了一团团焰火。

  原本白墙黑瓦的江南典雅建筑,在肆虐的炮火面前,就像是廉价的积木,轻易的就被冲击波推到变成一地废墟,如果被炮火正面命中,那就是漫天碎屑,只有残存的地基还证明着这里曾经有过一栋房屋。

  渡边纯一向末松茂治汇报过,中国人在松江城外的民居中也布设有防线,怒气冲冲想给中国人送个大礼的114师团长干脆就将松江全城都纳入火力全开的炮兵联队的炮击目标。

  包括松江城内,也逐渐腾起一团团可怕的烟尘,那是射程高达10公里的105榴弹炮和127舰炮的杰作。

  幸好六个大型防空洞是用来抵御更可怕的航弹的,足以保证藏于其中的士兵的安全,也就是那些只能藏在半永固工事掩体里的火炮有些让人担忧。

  不过幸好,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松江战略纵深对于40余门火炮的炮击密度来说还算足够,没有太具体炮击坐标的日军炮兵对于不算小的松江城说白了也不过是瞎几把打......

  除了仓城,其他的位置,其实更多不过是日军炮兵在用炮火来宣泄自家中将师团长的怒火而已。

  恍惚之中,也不知道过了有多久,在三名蜷缩成一团的年轻士兵的感官中,仿佛只是过了片刻,又像过了百年……

  直到,年轻副班长感觉到身下城墙的颤动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的剧烈,炮声,仿佛很近,又仿佛很远。

  填满鼻腔的,尽是焦糊和无比呛人的硝烟气味儿。

  茫然起身,睁开眼。

  使劲掐自己胳膊几下,能感受到疼痛,才敢确定自己真的是还活着,而不是去见了玉帝。

  真的,空气中弥漫的尽是浓郁至实质的硝烟,白茫茫的让人根本分不清天上地下,呼一口到肺里,呛得人剧烈咳嗽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走出工事,落脚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城头。

  直到秋风吹过好一会儿,笼罩在城头的硝烟才终于散开,视线逐渐变得清晰。

  年轻副班长的心猛地揪了起来。

第242章 不分彼此

  视野所及,一百米外城墙被炸出的一个巨大豁口。

  结实得像石头一样的历经数百年风雨都傲然挺立的夯土在105榴弹炮的威力面前无比脆弱,垮塌的黄土以及青砖在城墙内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缓坡!

  日军步兵或许就能端着刺刀踏着这个缓坡攻进城内。

  但,这并不是他的心紧紧揪着的理由。

  豁口会成为日军的突破点,或许也能成为日军伤心地。架设于仓城内部的各种轻重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如果没有火炮的威胁,绝对可以把目标无比明显的豁口变成日本人的坟场。

  江南秋天的风吹过来,将硝烟进一步吹散,钻出来的两名通信兵有些呆滞的目光四望,仓城中曾经具有园林风格的青瓦白墙江南建筑被可怕的炮火轰得一片狼藉,小桥流水人家再也不见,只留下一团又一团的漆黑和残垣断壁。

  仓城之外的民房区域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少民房都成为一片瓦砾,更多的民房则是燃起大火冒着滚滚黑烟。

  日军的炮火其实并没有完全停,而是在狂轰乱炸完仓城、肆虐完城墙之外的民居过后,炮火不断向前延伸,一直松江城内部,松江城内还有一团团可怕的火球冲天而起,轰隆隆的爆炸声依旧震耳欲聋的传来。

  但这些,都不是年轻副班长揪心的理由。

  他记得,距离他150多米外是67军的观察哨工事,他们也是派出了三名观察哨,六名士兵在分赴自己的哨位上时,还隔着一条仓城内部流经的小河打了个照面,双方都知道对方要去干什么。

  于是,六名原本分属两个步兵军素未谋面过的士兵互相敬礼,那既是对对方勇敢的致敬,也是一种另类的告别。

  没人知道自己踏上城头,是否还能归来。

  现在,43军的三名观察哨运气爆棚,幸运的活下来了。

  可和他们互相抬起右手的67军战友们呢?他们的身影为何一个不见?

  只是,他现在暂时先顾不上这些,目光向500米外的日军阵地方向望去。

  隐隐约约屎黄色的身影正在移动,显然,他们正在做攻击前的准备。

  更远的地方,几个黑影带着隆隆的黑烟正在向这边移动。

  那是日军的坦克。

  炮火都还没停,日军就要开始攻击了,他们的决心比想象中还要强的多。

  “去通知营长他们!”来不及犹豫,年轻副班长冲着手下两个还没从猛烈炮击中回过神来的士兵吼了一嗓子。

  他自己则端起步枪,冲着远方“砰!砰!砰!”,一口气打空了压满五发子弹的弹夹。

  那是射击,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年轻副班长的主要目的,是想靠枪声对能听得到的避弹洞里的同袍们进行警示,虽然他也知道在隆隆炮声中同样被震得双耳嗡嗡作响的战友们很有可能听不见。

  但这是他任务。

  本着不浪费子弹的原则,他的枪口对准的是远方他几乎看不清的日军,万一呢!运气好的话,瞎猫都能碰上死老鼠不是?

  射空完五发子弹之后,年轻副班长就沿着城墙向另一面城墙狂奔,一边跑一边高声大喊:“67军的弟兄们,快出来,鬼子要上来了。”

  榴弹炮爆炸的位置,虽然是在43军3连所负责城墙的墙头,但其实正好在那边的墙角,距离67军那边的观察哨反而要更近一些。

  一个不好,被活活震晕在工事里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没人回应。

  直到他狂奔至豁口,属于67军防御的城墙上,也没有任何人能出来和他回应。

  脸上先是涌起一片惨然,继而又是恍然大悟,将自己耳中的棉花取出来,继续充满希望的大声呼喊:“差点儿忘了老子塞住耳朵了,67军的弟兄,出来了.......”

  然而,城头除了噼里啪啦的木头燃烧声以及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依旧,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