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21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他们明白这道军令中的潜台词。

  虽没有直接命令他们剖腹自尽,但其实已经间接的把他们送上了去见天照大神的路上。

  攻打一座城池的先头部队,死伤往往是最惨重的,因为他们担任的将是使敌军暴露火力点的重任,而不是真的就能一鼓而下。

  说白了,就是炮灰。

  而被命令继续搜索的18骑兵联队的骑兵们,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他们不光是要屠灭战场附近的村庄,更有可能会遭遇中国骑兵的袭击。

  第1骑兵中队98具尸体已经证明了,中国骑兵有着他们意想不到的战力。

  自己下达错误军令的中将师团长需要有人背锅,更是需要有人来承担怒火,哪怕是对于自己的同胞,也冷酷无情。

  松江城内的中国人表示,这样的怒火,还可以再多来点。

  就像唐刀临走时,命令骑兵们把遍地日本骑兵的死尸剥了精光一样,不用他解释,已经有些熟悉他战法的龚少勋就告诉麾下们。

  日本人的军服什么的其实不重要。

  这是,让日本人,再气一点。

  至于那些臭气熏天的,丢哪儿恶心一下日本人好了。

  被逼至绝境的中国人,其实同样能变得更残酷的,就是这样。

第237章 日军少佐的希望(7月第一天,订阅!月票!)

  末松茂治很生气,做为第十军的前锋,114师团的前进步伐自然是更快一些。

  不过下午四时,114师团主力就已经聚集黄浦江南岸,而18骑兵联队的第2骑兵中队和其麾下的机枪中队则和被指定为前锋的115步兵联队的第1步兵大队,在一个小时前就已经渡过了工兵联队花费数小时搭建的简易浮桥。

  但114师团这些先头部队并没有因为师团长的怒气冲天而冒进,根据淞沪派遣军司令部那边传来的情报,中国人有一个步兵军已经抵达松江城。

  末松茂治多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拥有一个步兵军防守的松江城还是力有未逮,可别气没出成,倒来个气上加气。

  原本做为攻城前锋的第1步兵大队与其说是前锋,不如说是替师团主力渡江时负责掠阵防卫的部队。

  顺便,还要替18骑兵联队那帮倒霉蛋提供支援。

  有了藤原本一那个死鬼的教训,第18骑兵联队向松江附近搜索侦察时,再也不敢那么大刺刺的往丘陵树林中闯,总是大队人马靠后,先派出骑兵小队前往查看。

  而且第18骑兵联队根本不敢走出随同第1步兵大队运过江的第115步兵联队炮兵中队四门山炮的攻击半径。

  愤怒的末松茂治并没有丧失冷静,他也知道,此次奇袭沪西所获战功的多少,关系着自己的前程,而自己不过只带了一个步兵旅团和一个炮兵联队加上工兵联队和辎重联队的一部分,兵力不足以让他挥霍。

  对于骑兵联队的谨慎,他并没有多加斥责。

  但,中国人仿佛消失了一般。

  不光是搜遍登陆地点五公里范围内不见一个中国士兵,就连村庄也空无一人。

  如果不是村庄内的鸡鸭还在田地里觅食,让人仿佛以为松江城外原本就是一片死地。

  这其实也是唐刀的建议。

  早在昨日,他就要求松江县城府派人,去松江城周边十公里的村镇通知,不管老幼,必须离开。

  因为这里,将成为战场,日军将有超过十万人会来攻打松江。

  老百姓自然不想离开家园,可当听说日本人有十万之众,再傻的人也知道,如此庞大的军队,需要广阔的地势摆开,一旦打起仗来,城里射出的炮弹可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再加上都在传说日本人凶残,在华北战场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不携家带口的离开才是怪了。

  一天一夜的时间,足以周边上万村民撤离,也避免了日军为泄愤屠杀普通民众的灾难。

  到傍晚时分,一艘吹雪级轻型巡洋舰在两艘炮舰的卫护下从黄浦江下游驶来,一切准备就绪的114师团才开始全军主力过江。

  127毫米舰炮的射程高达11000米,正好将十公里外的松江城罩在其中,那也意味着,不管中国人的炮兵阵地在什么位置,6门127毫米舰炮都能对其实施反报复炮击。

  龚少勋率领的六个骑兵连,在跟着唐刀做完这一票后,听从唐刀的建议,直接从这一片撤离了,甚至连哨兵都没留。

  怒气值被撩拨到极致的日军再不会犯冒进的错误,少量的骑兵背后定然有步兵和火炮跟随,再去玩什么奇袭很有可能把自己给坑进去。

  他们还得留着实力在战场的更外围活动,就像吴中将希望的那样,变成在外游荡的狼群,瞅准机会就给围攻城池的日军来上一口,不用咬死他们,咬疼即可。

  现在,不就把他们咬疼了嘛!

  在114师团主力渡过黄浦江之后,做为前锋的115步兵联队第1步兵大队在四辆坦克的陪同下率先向松江城东面挺进。

  不足十公里的路,拥有着摩托车和卡车的第1步兵大队用了不足半个小时就抵达松江城外1500米区域。

  日军的一众佐官都趴在一个小土丘的顶端仔细观察眼前被层层民居包裹着的城市。

  在他们车队浩浩荡荡抵达之前,18骑兵联队的骑兵们已经看到有零星的中国骑兵匆忙逃入城内,说明中国人已经知道他们的到来。

  气宇轩昂的站在高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酷是酷了,该有的气质也有,可若是被中国人看见,一顿炮轰过来,那后果绝不会多美妙。

  东城,根据第十军司令部指定,为114师团主战区,随后将会抵达的第6师团则负责西城和南城,第18师团则做为全军后备留在黄浦江南岸。

  出动一个半师团对一座小城实施攻击,已经很看得起中国人了。

  更别说其中还有着围三厥一的战术安排,受围攻的中国人一旦从北城遁走,那他们会死的更快,以逸待劳的‘帝国双B’之一,会将他们围杀在中国东南的旷野中。

  而因为末松茂治的怒火,再度担当攻城前锋的第1步兵大队上上下下深知,中国人在己方大军的围攻下,或许坚持不了太久就会完蛋,但绝不代表着他们如果不谨慎就有品尝胜利果实的资格。

  做为全师团的前锋,他们如果不能倾尽全力打好这一仗的话,整个步兵大队千余人,有资格踏足这个小城的,绝不会超过一半。

  做为第1步兵大队的大队长,渡边纯一少佐必须得为自己和千余麾下负责。

  所以一抵达松江城外,他就不顾少佐大队长之尊,带着大队副以及几个步兵中队长抵达士兵们正在依据地势建立的临时野战工事最前沿,观察中国人的城防。

  但因为数百米外层层叠叠的民居阻挡,导致日军军官们根本看不清面前城池工事构筑情况。

  要想抵达露出一角的城墙之下,就必须得穿越这片密集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民居。

  层层叠叠的民居区域静悄悄的,哪怕现在已经是夕阳西下,正是做晚饭的时间,也不见一丝炊烟,就像是一片死域。

  显然,中国人在不久前,已经像城外的村庄一样,将其中的平民尽数撤离。

  城市的居民区,原本是他们最喜欢的区域,就像他们曾经迈着大步进入过的中国城市一样,中国平民只能低着头站在路边,等待着胜利者的检阅,任何不恭敬的举动,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那种生杀予夺的快感,真的是无比美妙。

  这,就是征服。

  可这个安静的没有一丝声音的城外居民区,竟然无端的让渡边纯一生起一丝心悸。

  仿佛,那就是一头沉睡的猛兽,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张开它的大嘴,将胆敢进入这片区域的所有人,吞噬。

  可是,不派人进去,能怎么办呢?光想靠己方的火炮,就把这片面积达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居民区全部摧毁,那不现实。

  别说没有那么多炮弹供他浪费,时间也不允许。

  正在向这里前进的末松茂治已经下达军令,命令他们一到,就立刻对东城发动攻击。

  师团的正在抵近的炮兵联队所有火炮和停留在黄浦江江面上的吹雪级驱逐舰6门舰炮,将会对他们进行火力支援。

  等到明日,随军部前进的重炮旅团抵达,被围在城内的中国人就会被轰为糜粉,连同整个城市一起。

  对于师团长阁下的这番依旧带着怒火的电令,渡边纯一其实也没太当真。

  他不敢违令,只能率先对城池发起进攻替师团主力火力侦查到中国人的火力构筑,但不代表他就对什么舰炮和重炮旅团有太多期待。

  金山县那个小城比眼前的松江城可小多了吧!结果呢?两个步兵联队轮番上阵,不也还打了一个下午。

  小城倒是快被炸成糜粉,但中国人却一直死战至最后一人。

  那名点燃炸药,携同伤兵和十几名帝国陆军一起共赴黄泉的中国军官,给亲自抵达现场的日军少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里,会不会又是一个金山?

  他不知道。

  他只希望,不要是。

  。。。。。。。

第238章 最危险的阵地

  渡边纯一的目光很冷峻。

  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这片居民区无比危险。

  但凡是有点军事素养的指挥官,都不会放弃这片地理复杂的民居区域,而让对手的大军直接抵达城下对城池发动攻击。

  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在这片区域布设兵力,以寸土必争的方式尽量拖延时间。

  而巷战,对于他和他的麾下而言,明显并不是理想的战场,优势炮火根本无从发挥其优势。

  渡边纯一很头疼。

  但他也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最多还有一个小时,天就要黑了,那个时候再发起攻击,更无疑是放弃自己所有优势,就像是瞎子对上瞎子,战斗力就算比中国人强不少又怎样?

  最终决定生死的,更多的却是要靠运气了。

  不过很快,渡边纯一的目光被位于居民区的一隅吸引了。

  那里,竟然还有座小型城堡。

  望远镜的视野中,不时闪过蓝黑两色的军服身影。

  那里,有中国军人的阵地。

  很快,作战经验算得上丰富的日军少佐洞察了中国守军的意图。

  这个位于居民区包围孤悬于城池外的小型‘城堡’,完全可以和两面城墙形成一个夹角,想攻打东西两面城墙的敌人,都会遭到来自于城墙和这个城堡内的火力打击。

  不管是抵近射击的步兵炮还是速射炮,都将会在他们的火力范围内,那对于进攻一方来说,绝对是如鲠在喉的一处敌军阵地。

  只是,想达到这个目的,这座‘城堡’必须有足够实力撑住对手更凶猛的攻击。

  这是对敌人最具威胁的阵地,对自己,却是最危险的阵地,没有之一。

  渡边纯一眼中的最危险阵地,就是唐刀和郭中将巡视城外所选中的重要防御阵地----仓城。

  这是一座位于松江古城城西和城东交界的小型城堡,四周城墙保留完好,周围又有水环绕,为何被称之为仓城,顾名思义,这里原本是做为仓库之地存在的,明代松江大米进贡京城,漕运船队就从这里出发的。

  虽然近代以来,因为公路和铁路的出现,漕运这个词已经成为过去式,仓城原有承担的储存以及转运货物的作用已经彻底失去,但或许中国人本就念旧,这座建于400年前的小小的城堡却还一直保留着。

  当时陪在郭中将和唐刀身边的王公屿说起这座历史建筑也是如数家珍:“仓城的城墙全长1000米左右,高5米,宽3米,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也保存完好,两面环水,既方便运输也方便安全保卫,仓城内的原住居民233家,人口1028人。”

  人口居住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长1000米的城墙,就保证了仓城内部直径达300余米,那就保证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五万多平方米相当于七八个足球场的面积,不至于让日军光凭火炮就让这里的守军失去生机。

  唐刀和郭中将都敏锐的认识到了这个小小城池对于松江两面城墙防御的重要性,决定在此驻军。

  只是,这里距离主城达800多米,就算完成阻敌任务想撤退,还必须得穿过800多米的战场才有机会返回主城防御区,在日军的炮火下,生还几率极低。

  更可怕的还不是这,而是日军如果彻底占领仓城周围民居区域,仓城可就真成了一个孤岛,一个陷入日军重围的孤岛。

  那,就是全军覆没之局。

  没有足够的勇气,不是谁都能接受这个战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军令的。

  抵达后的吴中将曾经也有些犹豫,那都是他手下的兵,他有权力让他们去赴死,就像他带着全军三万余人赶赴松江这块死地一样,但好歹松江防御战上峰给的军令是72小时的阻敌时间,这样一看,全军上下多少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可进驻仓城,几乎就是主动断了守军所有生机。一旦城外居民区失守,仓城守军就死定,逃无可逃。

  而军中主力都在松江城中,城外居民区哪怕有松江保安团这样的部队严阵以待,其实也主要是以拖延时间为主,放弃也是迟早的事。

  说来说去,仓城的驻军,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弃子,是用生命来换取时间的棋子。

  所以,向来性格强势的吴中将没有直接下令,而是找来麾下两个师长和8个步兵团长,让他们自己决定。

  能赶赴松江的,已经足够勇敢,但面临这样一个很可能连一个白天都坚持不住就彻底陷入无路可退的阵地的时候,依旧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陆军上校眼神在犹豫。

  那里,最少要丢一个步兵营进去,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五六百号人就这样在自己眼前全军覆没。

  最终,还是有更勇敢的人接令了。

  67军中有名的虎将,108师322旅第644团团长王席瑞上校主动接受了这个近乎必死的任务。

  他将亲自率领他的一营驻守仓城。

  虽然不忍自己麾下虎将就这样主动走向死亡,但做为松江最高指挥官,吴中将却是只能硬着心肠点头同意。

  长官自己都不敢做的事,如何能让麾下去做?

  就像他做为67军军长,按照战时条例,军部完全可以放到距离前线20公里以外,但他如果不来,他敢肯定,士气将会下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