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12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最英勇的那一拨,也是最弱小的那一拨。

  中国空军。

  是中国最早退出战局的军种。

  以300对2000,以落后的霍克III对日军明显领先的九六战机,不足一月半,淞沪上空几乎再也看不到中国战鹰的身影。

  不是退缩,而是,近乎全军覆没。

  那些出身名门的战士,用碧血洒长空的壮举艰辛了杭州觅桥航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或许,那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学校,它的校训宗旨,竟然是教育他们的学生去死,试问,这世上还有第二所这样的学校吗?

  没有,纵观人类历史,从未有过。

  可他真实存在,存在于中国最激荡也是最伟大的年代,那所学校的学生们,没有辜负自己的母校教导。

  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全国一共有4321名空军战士战死长空,出自那所学校的,就高达1700人。

  他们的毕业合影,永远会站在那座让他们去死的校训碑前。然后义无反顾,踏上征途,踏上那条永远也不可归来的路。

  能操控飞机的,莫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原本可以背靠着不错的家世以自己不错的才干去做一份绝不会有多劳累的工作,但那些人依旧选择成为战死率最高的战士。

  他们死了,但唐刀记得他们。

  他并不希望这些已经硕果仅存的火苗前来松江送死,他们的机场已经转移至三百公里之外,但松江距离日军停在海面上的航空母舰却不足百公里。

  所以,他得先干掉那些在江中横行霸道的家伙们。

  除了派出机动性最强的骑兵去打日军轻型舰艇的伏击,两名中将还下达了全军修整四小时的军令。

  从唐刀率队抵达,就已经开始构筑工事,到现在已经高达16个小时,很多士兵却休息了不足两小时,67军更是全军急行军10小时抵达之后就投入劳作。

  人体是有极限的。

  已经有超过百人被生生累晕在工地上。

  有了这宝贵的十二小时,他们终于可以让自己的士兵们稍稍休息一下了。

  军令一下,不用五分钟,松江就陷入安静,除了个别人累极呼出的鼾声,从将军到士兵,都进入沉睡。

  就那么合衣睡在工地上相对干爽一些的角落,东南深秋的夜温度已经降到七八度,已经算是寒冷,那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互相依偎着入眠。

  没人浪费时间,四个小时后,就是清晨,他们将继续起身完成还未彻底完工的工事,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澹台明月记者半个小时前已经在广播里告诉所有人:“金山县城失陷了,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第221章 贱骨头级司令官

  黑夜中,松江的中国守军在集体沉睡。

  日军却在厉兵秣马。

  超过十万人的大军全部从大型运输舰上上到陆地,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除了人之外,还有大量的装备,大炮、卡车、马等等,那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抢滩登陆战胜利就可以畅通无阻完成的。

  差不多一整个白天,日军第十军三个师团以及一个支队才全部在岸上集结完毕。

  这样的效率,其实已经足够快。只待明日白天,全军就可以南下松江直指沪西,完成将已经军心涣散的中国大军彻底击溃的战略。

  但做为日军第十军的司令官,站在设立于金山县城唯一没倒塌的一间民房内的柳川平助正在大光其火。

  在他的设想中,这个时候,率先上岸的114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和一个支队此刻应该已经抵达必经之地松江的外围,一是可以替主力侦查松江守军动向,二是找到可以绕行松江的路。

  通过滩涂和金山县城之战,顽强的中国军人已经让柳川平助意识到,为了不使自己主力陷入灭顶之灾,中方高层一定是向阻挡在自己大军前行路途上的中国军队下达决死令。

  如果都是今天白天遇见的硬骨头,等他一根一根啃过去,沪西的中方主力或许早就逃之夭夭了,那他第十军来此何用?专门为了吓唬中国人来的?

  战术上的失败,大本营或许都可以接受,但柳川平助绝不能接受。

  没人知道,包括日军大本营,都不知道这位日本陆军中将司令官的野心有多大。

  日军位于本岛的大本营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是全歼中方位于淞沪的数十万精锐,而后稳固占领区再进行新的战略部署。

  虽然淞沪派遣军司令部是吹出了三月占领全中国的‘豪言壮语’,但不光是淞沪会战三月粉碎了他们的牛皮,其实还没完全准备好的日本高层也没真的想就一口吞掉中国这头大象,一点点侵吞一点点消化才是他们原本的战略。

  只是,日本高层忽略了像柳川平助这样平民出身的中高级将领的野心。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来说,想在社会最顶层的圈子里拥有话语权,一军之将不过只是起点,封疆裂土位王侯成为贵族,才能真正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

  大本营这种近乎保守的战略,如何能让柳川平助这种陆军将领接受?

  所以曾经的时空中,第十军悍然‘以下克上’,完全抛弃了大本营的战略部署,借着追击沪西撤退中方军队之机,全军直下金陵,遭遇到了猛烈反击受创后,最终造成了屠杀惨案,著名的屠夫第六师团就是在柳川平助这位司令官的默许下成为恶魔一般的存在。

  而唐刀之所以留守松江坚持不去白鹤港,不是担心第67军守不住松江,而是柳川平助、谷寿夫、牛岛满这几个恶魔已经踏足中国东南,那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唐刀希望,能将恶魔扼杀在萌芽状态。虽然很难,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一心想立下大功晋级贵族的柳川平助的设想在登陆中国东南的第一天就成了泡影。

  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攻克金山就花了足足一个下午,等他主力抵达,在一片废墟的金山县城建立指挥部的时候,那帮混蛋在距离松江还有40公里的位置停下了。

  这也罢了,晚上行军风险甚大,而且他们就算抵达松江附近也需要等待工兵部队,金山和松江之间还横亘着一条黄浦江,虽然不算宽,但桥不用想,肯定已经被中国人给炸掉了,人员和物资想渡过去就必须工兵部队架浮桥。

  而中国人想拖延他大军的前进速度,必然会在黄浦江对面沿岸部署兵力阻挡。

  兵贵神速,他想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最快速度攻克松江。

  所以,他想到了请求海军帮忙,请他们派出轻型驱逐舰和炮艇,利用晚间就南下,既可以侦察敌情,也顺便可以用舰炮和机枪将岸上的中国人赶走。

  不得不说,柳川平助这个主意打得不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时间,有了海军的帮助,第十军前锋完全可以在6日下午就渡过黄浦江,向小小的松江发动进攻。

  运气好点儿的话,华灯初上之时就可攻克松江,最迟8日就可以抵达沪西战场,将还没来得及逃走的中方主力全歼,至于逃走的那一部分,他们能逃得过第十军的衔尾急追吗?

  但柳川平助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面子,负责运送他们来的海军舰队司令官很傲慢的拒绝了他的请求。

  同样级别的海军中将给他的回电中只有几个字:“我军任务已完成!”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哥只是负责把你从华北运到东南,你丫的竟然还敢指挥起哥来了,你算哪根葱?

  柳川平助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出那个留着一撮小胡子的海军中将是多么轻蔑的把自己的电报丢进垃圾桶,如果不是因为双方来往电报会进行记录,那货搞不好还会加上‘陆军马陆’几个字。

  堂堂一军司令官不暴跳如雷才是怪了。

  第十军那个最少两面透风的临时指挥部五十米范围内,几乎都响彻着日军第十军中将司令官的怒吼:海军马陆!

  马陆翻译成中国话,就是蠢蛋外加傻子的意思。基本上算是日本海陆两军对对方的日常称呼。

  只能说,日本人骂人的词汇实在是太贫瘠了,两军对骂也只是翻来覆去的一个词。要搁中国,各省土味骂街能搞半个小时不带重样的。

  日本入侵中国,不是要来学习这个吧!至少,他们在未来,把八嘎后面都加上了‘雅鹿’!

  但堂堂中将司令官也只能干骂,他在陆军中还算个人物,在人家大日本帝国海军眼中,也不过是个马陆。

  日本海陆两军绝对不是纸面上说说而已的互相看不对眼,他们之间的恩怨,绝对颠覆任何人的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猪队友,估计很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那可能也是小胡子元首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找什么朋友,骄傲的孤独不好吗?神一样的对手他没碰着,但猪一样的队友,他遭遇了一箩筐。

  相对于打仗的时候撬不开炮弹箱的著名猪队友,日本其实不算最猪的,但日本国内,却各自有猪队友,这让小胡子元首很抑郁。

  双方自认为遇到猪队友的,自然只能是日本的海陆两军了,没有第三人,或许是因为日本没有空军的缘故。光海军、陆军这两个猪队友,已经足够日本的大人物们头疼的了。

  你要说有多奇葩,什么中途岛海战之后,收到帝国海军大败消息的日本陆军高层摆酒庆祝那都不算事。

  为了抗衡帝国海军牛逼哄哄的“零”式战斗机,日本陆军向德国人购买了BF109战斗机上用的Daimler-Benz DB 601发动机专利,并用在陆航战斗机上。

  而傲慢的帝国海军对这款发动机也很有兴趣,但拉不下脸找陆军要,于是自己也买了专利......

  赚了两份钱的日耳曼人:日本人是傻逼吗?

  不,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双方互殴的高潮,是帝国海军掌握了日本当时大量的钢铁资源,因此可以造航母,甚至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但就是不给卑微的陆军,导致陆军坦克连铁皮都没办法保证,大量的豆丁坦克横空出世。

  不要怪日本陆军高层太抠逼,只怪海军马陆太霸道。

  然后,日本陆军掌握了东南亚大部分的油田(因为登录是日本陆军,谁先抢到归谁),但陆军耗油量不高,但就是捂着不给海军马陆。

  导致的恶果是,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岛海战中,海军明明附近就有舰队可以支援,但是因为没油,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船和飞机被击沉......

  看到这些典故的人可能只想喊‘卧槽!’,但对于日本海陆两军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柳川平助的请求被人家海军中将不留丝毫情面的驳回也就不过是常规操作了。

  幸好,为了梦想,柳川平助这个平民出身的中将骨子里并没有贵族所谓的高傲气质。

  在怒骂完之后,终究是屈下膝盖,再度向那位海军中将发了一封‘情深义重’,其实不过是表示自己服软的电报,意思是海军大爷你才是主攻,小弟是辅助,做为主攻的帝国海军大哥不派军舰说不过去啊!

  海军舰队看在陆军马陆服软的份上,象征性派出了三艘炮艇,在入海口载了日军114师团两个步兵中队,连夜沿着黄浦江南下松江。

  不是柳川平助这货是个贱骨头,唐刀花大力气搞的炮兵快速反应分队就得白忙活半晚上。

  大棒计划差一点儿就搁浅。

  。。。。。。。。。

第222章 松江第一战

  清晨的黄浦江。

  这条江南最重要的水系。

  再不见往日的繁荣。

  曾经来往如织的渔船、货船早已消失不见。

  宽阔的江面上,唯有缓缓升腾的雾气以及被白雾遮挡住的暗流涌动。

  三个黑影,在雾气中出现。

  由远及近,才能看出那不是普通的船,船首高高昂起的炮口证明它们的身份,军舰!

  悬挂着太阳旗的军舰。

  或者更准确点说,那是炮艇而不是军舰。

  隶属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第11战队的三艘炮舰。

  但,别以为炮舰就是什么渣渣小船,日本海军之所以在拥有航空母舰、重巡洋舰、驱逐舰、布雷舰等大型舰艇情况下依旧装备了超过十几艘炮舰,那是因为考虑到在中国境内内河里的作战需要。

  因为中国内河中吃水浅的因素,所以这些炮艇的干舷很低,故俗称为“木屐船”,因此日本海军内河炮艇队又得名“木屐舰队”,其船身结构大,续航力长,又因为中国境内内河有很多位置水流湍急,所以发动机组马力也足够大,能在逆流之时也能保持10节以上的高速。

  由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入海口开来的这三艘鸟羽级炮舰,就是日本海军装备的内河炮舰中的佼佼者。

  鸟羽级炮舰的设计蓝本基本是抄袭日不落帝国同类舰艇,但日本人在其上发扬光大,使其拥有更大的尺寸和功率更强的发动机组。

  该舰舰体总长度为54.86米,宽为8.23米,正常排水量250吨,吃水0.79米。

  动力系统为两个舰本式燃煤锅炉推动两个往复式发动机做三轴驱动,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15节。

  武器系统配置为一门80毫米28倍径火炮和6挺6.5毫米机枪,载员超过60人,舰艇上的指挥官也为少佐军衔。

  这样的一艘炮舰,完全能在江中心任意机动,并对江两岸3000米内的敌人形成炮火打击,在整个卫国战争中,这种炮舰一直是日军控制中国长江等大型内河的舰艇主力。

  甚至,在未来,日军被迫投降后,这些被日军遗弃的炮舰一直被中国军队服役到战争结束后的十余年。

  这样的大家伙,别说三艘,就是一艘,也让人望而生畏。

  要不然柳川平助知道自己都快跪下了,海军方面才派出三艘‘小’炮艇,不得把‘海军马陆’几个大字满世界拉横幅呢!

  那位日本海军中将其实已经很给面子了,之所以没派出千吨级驱逐舰,主要还是对黄浦江水系航道不太熟,毕竟满载吃水达三点几米的驱逐舰万一来个搁浅,救援起来可是个麻烦事儿。

  只是,日军低估了中国人,就像中国人也没想到日本人这么小气一样。

  三个‘大块头’从薄雾中逐渐显露身形,躲在距离江边300米外一处树林里的唐刀也是微微一呆。

  这和他想象中,日军应该派一支最少由轻型驱逐舰领衔的舰队差距有些大啊!

  三艘小炮舰,不是白瞎他费了大半个晚上又是说服两个中将,又是带着六个骑兵连和一个炮兵营找伏击地点的功夫嘛!

  为了能兜头给日本人来记狠的,唐刀可是说服吴中将同意他带了四门37毫米速射炮,十门150大口径迫击炮,6挺厄利孔20毫米单管机关炮。

  并且,他决定亲自担任‘大棒’计划的指挥官。

  两个中将可能也想看看名震天下的四行营营长野战中临阵指挥究竟咋样,连象征性的阻拦的都没有,就这么同意了。

  军中就是这样,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嘴皮子再利索也不行,手底下有活儿才成。四行之战那是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加上足够勇敢的心,战术其实反倒是退居次席了。

  当然了,吴中将可没什么考验不考验唐刀的意思,这节骨眼儿又不是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