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076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但眼窝里却是闪烁着点点泪光!

  哪怕已经过去63年了,他依然清晰的记得三哥要开车去引诱日机回过头告诉他:“再苦再难,你也得给我活着,咱老杨家一门六兄弟必须得有个回去给家里报信的。”

  他做到了,他完成了对年轻三哥的承诺,他在卫国战争胜利后拒绝了长官和战友们的挽留,放弃了大好前途,固执的选择回了家乡。

  “那个证件,就是你三爷爷的,他开的车被日本人的机枪扫中起火了,我就抢出了这么点儿东西。”

  杨平安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虽然这几个爷爷距离他太过于遥远了,甚至直到今天,他才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但他却能感受到面容平静的爷爷内心深处的疼。

  5个兄长,全部在战场上战死,爷爷他心里一定极疼,疼极!

  “那我们杨家......”用手指轻轻触碰着来自60多年前证件残片的杨平安蹲下身,握着爷爷已经枯槁的手。

  爷爷的手,在这个初夏,竟然有些冰!

  “我们离家的那8年,鬼子汉奸横行乡里,百姓民不聊生,我下面的三个弟弟妹妹,就一个妹妹活下来。我上面的几个堂叔堂伯参加了抗联游击队,没一个人能回来。

  我们原本就是几个老人的全部希望,你太爷自从知道老大老四老五都没了,大受打击,还没等到我回去,就一病不起去了。三个婶子和还留在家里的另外两个伯叔撑到我回来,又听到老二老三的噩耗,再受打击,十年时间,基本都没了。

  我偌大一个杨家,到后来,过年时别说坐满了,一人坐一面都够够的。”说到此,老人眼中的泪水终于脱框而出。

  杨平安彻底呆滞!

  家破人亡,莫过于此!

  原来,战争竟然如此残酷!

  杨平安总算知道自己平安之名由何而来,经历过如此苦难的爷爷,就希望自己能够平平安安的活下去,那是他们那一代人最朴实也是最奢侈的愿望。

  “爷爷,对不起,我现在才知道,你应该早点跟我说的。”杨平安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滑落。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现在的国家很好,你看你成绩不好,不也读完了高中,在我们那个时代,能有个学堂读就不错。家家都还有地,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见孙子哭了,老人轻轻拍拍杨平安的手,安慰道。

  “你拿这个,去武装部再找福全,跟他说,你要去参军,部队如果要政审,这个就是证明。”老人从小木盒子的最里面拿出一枚有些灰暗的勋章。

  勋章个头不算小,足有二三两重,表面上有个‘特’字,勋章背后刻着‘第二十三集团军直属四行团授!’字样。

  “这个二十三集团军是那个部队?”杨平安下意识的询问一看来头最大的,四行团什么的就自动被忽略了。

  “川军吧!就是那个喜欢吃火锅的地方来的部队,我们团座长官的老家就在那里。”说起自己长官,老人浑浊的眼神里突然仿佛有了光。

  杨平安脸上泛起苦笑。

  他虽然不太懂那个时代的历史,但他还是知道,都不是一派的嘛!后来还是对手,拿这个部队发的勋章去,部队能认才是见鬼了。

  “叫你去你就去,福全要是不敢接,那你就让他找他的领导,如果连找都不敢找,就让他滚蛋,以后别登我杨中华的门。”老人见孙子这模样,那还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当下眉头一皱,嗓门也大了起来。

  别看老人断了一条腿,但在军中多年,气势犹存,别说杨平安怕,当年就是有人凭着传说来找他麻烦,他也是这样坐在家门口,只是眼睛微微一眯,那些人就不敢有所异动。

  直到很多年后,杨平安才明白那种气势叫什么,那叫杀气!

  一想到自己那个断腿爷爷竟然是从衡阳保卫战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杨平安就一阵头皮发麻。得亏他只是有些顽劣,却不至于胡作非为,真的跟镇上的那些混混们混一起,不然会不会有现代版的大义灭亲那是真不好说。

  勋章交给杨福全几天了,也没个回信,杨平安也就淡了参军的心思,错过今年他可就满20进21了,还是切切实实在家种种地套套兔子陪着爷爷吧!

  等日后爷爷百年了,再出去打工挣钱娶个媳妇儿生个娃算了,喜欢枪,那就去镇上的网吧里多玩几把CS。

  拎着两只兔子正在往山下走的杨平安已经开始为自己规划未来,然后就听见一声凄厉的大喊:“平安叔,出事儿了,出事儿了!”

  远远看过去,正在山脚下大喊的人可不就是比自己只小了三四岁的堂侄儿嘛!

  莫非是爷爷出啥事儿了?杨平安心里猛然一慌,兔子都直接丢了,向山下狂奔。

  “平安叔,你快回家,快回家!”十五岁的少年应该也是一路狂奔而来,说话已经有点语无伦次。

  “咋的了,是我爷爷......”杨平安心更是猛然一沉。

  “是华太爷!”少年刚点头,看见杨平安脸色猛然煞白,连忙又摇头:“不是华太爷!”

  杨平安想吃人。

  “屯子里,来了好多车,好多人,都是找太爷的。”少年总算说了句完整的话。

  和少年一起狂奔回屯子的杨平安总算知道为何堂侄儿说好多车好多人了,那车是真的多,有黑的有绿的,足足有十几辆。

  人,更是多,穿着西装的,穿着中山装的,还有穿着军装的。

  有点发蒙的杨平安木木的向家中走去,或许有人说了杨平安是这家人,家门口附近站着的这群中年人皆对着他和善的微笑。

  结果一走进门,杨平安更懵逼了。

  一群的老头儿,还有个银发老太太把爷爷给包围着。

  这是,以前的债主上门了?杨平安脑海里竟然奇迹般地闪过这个荒唐念头。

  不然的话,为毛会有如此多的老头儿齐聚自己家。

  “这是必成哥你孙子平安?”老太太眼睛还有些红红的,显然是刚哭过一场。

  “平安,过来。”老头儿单腿站着,霸气十足的让杨平安喊人:“这是你牛爷爷,这是你二丫奶奶,这是你土豆爷爷,这是你川子爷爷,这是你......”

  杨平安就像个木偶一样,不断低头弯腰喊人。

  老头儿都笑眯眯地点头。

  老太太却是握住杨平安的手,禁不住再一次红了眼眶,回头嗔怪着说道:“必成哥你真是不地道,回家也就算了,地址给了个错的也不说你,竟然还改名字,首长和我们这些战友们可是找了你好几十年。”

  “不想麻烦你们,更不想麻烦长官,我现在过得不也挺好的嘛!”老头儿有些尴尬的回答道。

  那个年月,他也慌,改了名字也是保护家人,到后来交通方便了消息畅通了,他又怕时间过去太久老战友们早就忘了他,也不想让人让己难堪,如果不是孙子杨平安非要去当兵,他也不会把那枚勋章拿出来,原本,那些东西都将随他一起到地下去的。

  能从那场残酷的战争活下来,他已经是很满足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你可是跑不了了,我给首长打电话说找到你了,他和明月姐都很开心,但他也很生气,说你不想活的,难道也不想死的吗?你的老算盘班长可在那里等你去看他,40多年了,你忍心嘛!”银发老太太又说道。

  “是我的错,我去了向班长认错!”杨必成听这一说,瞬间老泪纵横。

  “杨平安是吧!”那位叫土豆明显年轻好几岁的老头儿笑眯眯看着杨平安。“是你想当兵?”

  “嗯!”杨平安连连点头。

  “行,那你收拾收拾,陪你爷爷一起跟我们走。”

  “去哪儿?”杨平安显然没反应过来。

  “当兵啊?去太行当兵,你爷爷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老头儿看向杨必成。“成子哥,你这孙子呆呆的,可没有你年轻那会儿的风采啊!要是跟他说,你杨必成杀过上百个鬼子兵,他不会吓尿裤子吧!”

  “我在他这个年龄,比他还傻呢!不是遇见长官了嘛!”杨必成哈哈一笑。

  那风采那精神头儿,和杨平安眼中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爷爷,完全是两个模样。

  但杨平安真的是惊着了,直到坐上汽车上了飞机,脑瓜子都还是嗡嗡的。

  实在是老头儿们太会吹牛逼了。

  但老头儿们有一点是真没骗人,杨平安真的是参军了。

  三天后,杨平安穿上了新军装,他被特招入伍并将会和那座特种兵学院新学员们一起受训。

  真的跟做梦一样!特别是后来听到卫国战争真实战例中出现自己爷爷名字的时候。

  那个勋章最前面的‘特’字,是代表着特等战功!

  他的爷爷们,是抗日英雄!

第1536章 番外(5)

  晋东洒月谷!

  “二大爷,县里的王秘书打电话过来,说下午有个日本商业代表团来我们夜月寨考察咱晋东娘子关一带的旅游开发,周县长他们会陪着一起过来。”20多岁的龙云松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对着正坐在山顶上抽烟的一个七旬老汉说道。

  龙云松对七旬老汉很尊敬,但不仅仅因为老汉从辈分上说是他的二大爷,那是因为他很清楚,没有眼前这个七旬老汉,他们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村寨,可不会有一座各项功能完善的村小学,他这个山里娃也不可能有机会去镇上读初中去县里读中专的机会。

  这也是他都已经分配到县里工厂当正式工人了,但二大爷却一句话:“回寨子里来帮老子,寨子里需要文化人。”他就义无返顾回山寨的原因。

  “喊什么二大爷,工作时间,喊老子村长!”别看70了,但老头儿依旧腰杆挺直,声音洪亮,两颗大眼珠子一瞪,不怒自威。

  “是,是,村长,你说咱们寨子里怎么接待一下?对了,村长,现在可不是打仗的时候了,现在广播电视里都强调发展经济,人家可是外宾是投资商,可不能再喊鬼子了。”龙云松连忙点头,顺便安抚了一下老头儿。

  老爷子是六七年前就从部队里退下来返回家乡的,什么级别退下来的他这个当后辈的也不清楚,只知道经常会有些老头儿来寨子里,寨子小学学生们所需要的课本以及一些农用工具,都是那帮老头儿送来的。

  夜月寨的人民风淳朴,回馈一些风干的山货和自酿的米酒,老头儿们也都不嫌弃,哈哈笑着带走。

  不过龙云松可有一点很清楚,他这位二大爷以及寨子里一些他这一辈的老人,可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

  洒月谷的背面,是一片平坦的高山草甸,就算可以不开出来种苞米,也可以当牧场养养羊,但这一片早在40多年前,就是一片坟场,据说是当年在这位二大爷的率领下,寨子里老辈人和日本鬼子大战过一场。

  所有战死的老辈人以及后来在战场上牺牲的老辈人,最后都安葬在这里,每年过年,夜月寨的男女老幼都会在这片坟地进行祭奠。

  夜月寨的人从小也是听着老一辈的人讲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包括龙云松自己,对日本人自小都是满满恶感,但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如果有日本商人愿意投资这个穷山沟,让山寨和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能挣钱,那也是好事儿。

  “呵呵!就你小子还跟老子谈经济发展谈大局,你说的那一套是老子年轻时候在长官的带领下早就玩剩下的了,你以为老子不知道搞旅游最简单最来钱?

  小鬼子的算盘拨拉的精着呢!这太行山的青山绿水都是天生天养,说是投资,其实只要能修条好路方便进山,就坐着收钱。”龙岩却是不屑的歪歪嘴。

  龙岩在部队发展的其实还不错,西南战争中在老上司顾西水的指挥下亲率一个重装步兵师直捣黄龙,迫于国际形势撤离时更是对交趾国基础设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破坏。

  在他的指挥下,据说交趾国粪坑里都丢的有触发式地雷,接连发生的十几起粪坑爆炸后,交趾国基层部门不得不另起炉灶挖坑,那一战的破坏力甚至超过了米国在交趾的十年。

  但龙岩最终还是选择提早从部队退休回老家猫着,一来是部队已经提出干部年轻化,以新代老是未来趋势;二来在职期间回家乡一看,家乡虽然是比战争时期强不少,老百姓们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都能填饱肚皮,但依然穷;

  现在虽然夜月寨早已更名为夜月村,也早就没有头人这一说了,但龙岩认为,他做为当年带着寨子里的年轻人参军抗击倭寇的领头人,数百青壮最终只得十人归,他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的后辈们生活的更好一些。

  于是,不顾上级首长们和战友同袍们的挽留,毅然带着老妻返回家乡,并在回乡的次年以63岁之龄担任了夜月村的村长之职。

  回乡的这六七年,龙岩带着夜月村的男女老少兴修水利,在距离村子15里的山谷里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库,基本解决了周边十几个村子吃水难、农田灌溉难的痛点。

  以前为什么不能,怎么龙岩一回村就解决了,龙岩心里清楚,那不是他这个老头儿有多能干,而是他身份摆这儿,还有诸多老战友们的帮衬,县市两级政府拨不出来款,省里多少还能挤一些出来的,有了钱,再加上他的号召力,才能完成这项数十年都想做而没做到的工程。

  可光是修水库,让乡亲们能喝到清水,能提高一些粮食产量,也就是让乡亲们吃得再饱一些,想让乡亲们荷包里鼓一点,也能让村里的孩子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喝上可乐玩上游戏机,那是万万不能的。

  只能想别的路子!

  像龙云松刚刚跑来说的靠着附近的千古名关---娘子关搞旅游开发,龙岩自然也是想过的,就连前些日子他去看老首长,老首长也专门提起过,说随着老百姓的收入逐渐提高,去全国各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将会成为年轻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旅游将会成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娘子关,名气够,周围的山山水水也很美,只要搞好配套设施和宣传,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只是,这配套设施说的简单,但当了这么多年靠无米之炊过日子的龙大村长可是明白,哪儿哪儿都要钱。

  就别说在山里修路这个大工程了,那金额一说出去,市里的那个油滑财政局长估计能当场给他玩儿躺平,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光棍精神,别说他,估计就是老首长来了也没辙。

  单说游客来村里后的吃住问题,吃还好说,大不了费腊肉腊肠,但住呢?总不能都住那些破旧的吊脚楼吧!下面养猪,上面睡人,那味儿浓的,哪怕是他,也是适应了好久才习惯。

  修新房子?可得了吧!他老两口退休工资和积蓄就算全部拿出来,能修几栋房又能买多少被褥?

  老战友们和儿女们已经很帮助他了,早在10年前就帮着凑钱盖了娘子关一带最好的小学,课本什么的也是年年不少的送过来,哪能让他们再出钱。

  还是只能靠自己才行,龙岩这些天来可没少为这个发愁,愁得头疼的时候就跑来洒月谷坐坐,他希望那些躺在不远处的发小亲人们能告诉他该怎么办。

  但显然,那些年纪轻轻就离开的亲人们对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很陌生,至今也没人能在梦里告诉他答案。

  现在外商来投资,能够解决资金困难,是大好事儿,但一听到日本人这三个字,哪怕是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龙岩依旧无法释怀。

  卫国战争是胜利了,但那抗争的八年,有多少人倒下了?那是累累白骨和无尽的牺牲换来的胜利。

  夜月寨的后辈们只看到晒月谷数百坟茔,可知当年晋省、陕省、川省等中华大地上处处挂白幡!

  只是,看着眼前的这个被自己从城里喊一声就义无返顾回村给他帮忙的侄孙眼里的期盼,龙岩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快,他知道,眼前这个已经算是寨子里很优秀的青年,也是希望弄笔资金来解决寨子以及周边山村的困境。

  先不说什么发展旅游不旅游的,山村都急切通公路,唯有如此,才能把粮食和山货给卖出去变成钱。

  否则,那些养的大肥猪和羊只能自产自吃,不能帮乡亲们鼓起口袋。

  晋省本就是山区省,不管是省、市、县资金都有限,全省困难的地方多了,有好些地方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他已经动用这张老脸去省里弄了笔资金修水库建水利了,再去要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那就先看看鬼子商人们打的什么鬼主意!”龙岩眯了眯眼。“不过先说好,他态度好,我不骂他鬼子,态度不好我喊鬼子谁阻止我,我可大嘴巴抽他狗日的。”

  “那必须听您老的,到我们夜月寨地盘上还敢嚣张,别说喊他们声鬼子,您只要一声令下,夜月寨老幼就像当年一样听您指挥,干他狗日的。”龙云松心中松了口气,笑嘻嘻的说道。

  来之前,县里就已经派人来先跟他通了气,这次来的日本商务团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娘子关他们已经看过了,对这座千古雄关很满意,决定成立合资旅游公司,县里占股百分之六十,他们出全部建设资金,只占百分之四十,管理上由县里说了算。

  到时候将会修一条高标准的省级公路,也全部无偿交给晋省政府使用,如果那位代表团团长对夜月寨周边环境满意的话,那条公路将会通往夜月寨一带,光是靠这条投入资金达亿元的公路,就能带动这一路数十公里的老百姓致富。

  这不妥妥的天上掉馅饼吗?

  看老爷子这表态,显然只要日本人别提当年往事,看在乡亲们荷包的份上,老爷子也会忍下这口气。

  陷入兴奋的龙云松并没有看到老龙头眼中闪过的寒光。

  日本人什么尿性谁还有他清楚?天上哪有什么馅饼掉,就算有,那里面也有毒。

  华夏地大物博,美丽的风景多了去了,这帮日本人却偏偏选中太行山,最后甚至还要到一个声名不显的夜月寨来,这里面恐怕是有猫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