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019章

作者:汉唐风月1

  这是个什么消耗速度呢?就用曾经时空中为击破冈村小次搞的囚笼政策,八十集团军在千里防线上发起的一次大型反击为例。

  当时晋察冀军区参战的一共有36个步兵团,总共消耗各式子弹26万发;参战的129师已经算是八十集团军中兵强马壮的,参战兵力超过8万,也只消耗子弹75万发。

  而那可是历时近5个月的战斗!

  可在这一夜,不过1.1万的中国步兵,就射出了80万发子弹,哪怕平均200发子弹才能击死击伤一名日军,那在这种密集犹如雨点的弹雨下,日军伤亡也在4000上下。

  而真正给与日军最沉重一击的,还不是这种一抬头就能被射成马蜂窝的密集弹雨。

  被程旅长称为“没良心炮”的土炮再度粉墨登场,这种原本用来清除地面工事扫除障碍的‘震荡波’型瞎基霸打火炮,拿来杀伤基本没有工事可用以藏匿的步兵简直堪称‘人命收割机’。

  前两日的独立混成第2步兵旅团虽然也是在这种射程只有两百多米的火炮下防线彻底失守并走向崩溃的,但人家好歹还有条战壕还有防炮洞可以扛一阵。

  第35师团有啥?

  除了用头硬顶还有啥?

  你别说,这真的是事实。

  为了保证炸药包能被火药的推力推到200米外又还不能被意外搞爆炸,每个炸药包的下方都有块厚厚的木板做隔板,两者相加起来足有8公斤重。

  由于引线长短难免不一,有的炸药包在砸下来的时候引线还没完全烧完,在没爆炸的情况下,这个8公斤重的玩意儿其实和一块石头的作用也差不多。

  于是,就真的有日军在猝不及防下被木板加炸药包结结实实砸脑袋上。

  日军的装备其实不差,至少每名日军都有顶钢盔。

  众所周知,钢盔这玩意儿挡挡手榴弹破片还行,挡子弹基本就是个摆设。

  挡从天而降的8公斤重物体的话......

  连摆设都不如。

  因为,那会连钢盔带脑袋,都给砸地里去。

  但如果有此遭遇的日军应该还是幸运的,那一刻他们都进入了昏厥状态,至少不用像他们的同僚一样眼睁睁看着硕大的炸药包冒着丝丝火光,然后‘轰’的一声,将半径10米内的所有人都送上天。

  原田熊吉中将就是这样战死的。

  一枚大号炸药包就落在距离这位日本陆军中将不到3米的位置,哪怕他身边还有超过20名的卫兵,他的身前甚至已经有了一道高80公分厚达半米的沙包工事。

  但在这枚撞上工事并在0.5秒后轰然爆开的5公斤装炸药包面前,一切都是虚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没有寻找到关于这名中将师团长的踪迹,有人甚至怀疑原田熊吉因为战败,无颜面对本土父老,干脆潜逃了,这会儿不知道待中国那个旮旯里啃玉米吃土豆为生呢!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最终也只是将其列入失踪人员名单,而没有将其放在战死者名录中。

  35师团各部残兵在失去统一指挥之后的半个小时后,终于决定不再死守。

  说得好听点儿叫突围,说白了就叫溃败!

  分割、追击、围杀是整个后半夜的主旋律,两个步兵旅在朝阳升起之前完成了一个奇迹。

  日军回援的第35师团,仅用一个晚上,就烟消云散。

  据日本华北方面军战后统计,第35师团战死者超过百分之八十,能突出重围逃入山野的,不足百分之十,还有接近百分之十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能被列入失踪。

  根据日本陆军中不成文的规定,军旗被缴获或是师团长战死的部队,会被撤销编制,比如万家岭的106师团,连同师团长在内全军覆没,又比如聊城之战中战死师团长的114师团,像第35师团这样几样都占全了,那结果自是不必说。

  收到第35师团被伏击全军覆没消息的安达二十三这次不是差点儿摔倒,而是真的给生生气晕过去了。

  远在平北城的冈村小次不得不亲任前线司令官,隔着上千公里遥控指挥。

  在连损近3万大军后,冈村小次不得不承认,如果他再不果断决策,搞不好就不是什么中条山攻不下来的问题,而是前线16万帝国官兵能否安然从中条山撤离的大问题。

  此消彼长,此时的中国军队加上连续完成两个不可能战场的2万中国精锐,总兵力再度超过20万,而帝国军队已经只剩下不足16万,且后勤基地运城还在对方的威胁下。

  后勤基地一旦被破,士气已经大涨的中国人只要死死挡住帝国大军一周,那大家伙儿就要集体完犊子。

  撤军已经势在必行!

  在冈村小次的命令下,第5师团和第13、第10三个常设师团各抽调了一个主力旅团,近3万大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朝运城方向扑来。

  其余中条山前线的日军则也开始逐步和中国军队进行脱离,先前耗费数百上千日军生命才占领的防线,又全部丢给中方。

  冈村小次的想法是,只要中国人在运城周边再待上一天,他就能让这两万中国精锐插翅难逃。

  结果,中国人偏偏就待了大半天,朝着运城内储存物资的区域狂轰了2000多发炮弹,其中还有不少燃烧弹,焚毁了运城内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各类储备物资,然后就开启跑路。

  两万大军几乎就是落荒而逃模式逃往临汾,再逃向太岳山区......

  就那速度,别说3个憋足了劲儿的日本步兵旅团跑断腿撵不上,就是日本骑兵,一直都追过临汾城了,也没找到他们。

  跑路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最牛逼的是对战场的敏锐嗅觉,跑路的时间点卡得近乎完美,跑早了,日军随时可改变战术,跑晚了就会被追上,就算冈村小次恨这群家伙到了骨子里,也不得由衷的说声佩服。

  用他的话说:“这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是他在中国战场上所遇见的最强将军,或许只有唐刀能堪堪与之匹敌。”

  战后,哪怕和八十集团军都快贴着脸互相吐口水的那位,都不得不发电给安县表示感谢,军政部也下令晋升程旅长为中将,雷雄为陆军少将。

  以中将军衔继续当旅长,以少将军衔继续当副旅长的这二位,恐怕在中国军史上,都是极其少见的。

  主要是受了军衔的这二位均表示,他们对目前的军职都很满意,军饷多一点没关系,但升官是万万不想的。

  。。。。。。。。。。。。

第1465章 真的太难了!

  经此一战,冀南警备旅在华北战场声名大噪,几乎成为和683旅比肩的步兵旅。

  第二战区那位老汉司令官简直是把警备旅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不仅亲自来警备旅位于紫山的驻地视察,更是将原本属于地方武装性质军饷还得冀南行署自筹的警备旅给划为第二战区司令部的直属部队。

  只不过,哪怕是晋省老汉,也没给警备旅派一名旅长来控制这支精锐步兵旅。

  不是他不想,而是四行团和唐刀虽然被打压,但只要有唐刀在一日,他就知道,无论他给警备旅派多少军官,他也无法实际控制这支几乎都是唐刀嫡系麾下组成的精锐部队。

  这种做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示好。

  1941年6月21日至6月底在日军控制的江夏发生的那几起暗杀,虽然日本人都是将矛头对准军统,但那也就可以糊弄一下普通人,他们这些大佬可是知道那一夜在第五战区发生了些什么。

  而以晋省老汉对唐刀的了解,唐刀在华北战场打了那么多险恶之仗连块油皮都没擦破过,那会被200小鬼子偷袭一下就受重伤的?搞不好那不过是唐刀那小子的障眼法,别人都以为他还躺在病床上,而他自己却藏在幕后搞事情。

  一个不好,江夏那几起干掉日本将领和伪军高官的案子,全都是唐刀自己的手笔吧!

  一想到四行团或是唐刀能在戒备森严的江夏城来去自如取高官首级如探囊取物,晋省老汉也不由背心一寒。

  唐刀和四行团的战斗力有多强,甚至能以一团对日军一个师团都能战而胜之,这对于晋省老汉这种大佬来说,都不可怕。

  真正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是,唐刀和四行团貌似并不把他们这种所谓大佬太看在眼里,没有太多敬畏之心,不招惹他们倒也罢了,若踏破他们的底线,活着是大佬,死了不就什么也不是了?

  当四行团被第五战区闲置,晋省老汉还专门向军政部打了报告,请求将四行团调回第二战区,以避免再次出现中条山之战那样的危机。

  7月那场大战,如果不是八十集团军不计前嫌以及警备旅精锐尽出,中条山防线不仅完蛋大吉了,其内驻守的20万大军也极有可能烟消云散,一想起这个,晋省老汉的脑门上就满是冷汗。

  没了中条山,他这个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司令部就得挪到黄河以东,晋省仅有的那点地盘也没了,他这个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也算是名存实亡了。

  但显然,他这个第二战区司令官的面子不够大,军政部很干脆的回绝了他,不过最终还是给他留了一点点面子,允许‘重伤初愈’的唐刀回太行山养伤并在养伤期间以冀南行署副专员的身份参与对豫省部分地区饥荒的救灾行动。

  曾经的时空中,震惊全世界饿死300万灾民的豫省大饥荒是爆发于1942年7月到1943年春,但实际上自1941年年中,豫省部分地区就已经爆发了旱灾,但当时的豫省行政长官竟然选择了瞒报,这才导致山城政府高层误判灾情的严重程度,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1941年,因为38年炸开花园口后形成的大量黄泛区,日军步兵在泥泞中都极难行军,更别说坦克和大炮了,所以日军仅占领了豫东和豫北一小块地区,豫省大部分地区都还在山城政府的控制下。

  但日军对豫省城市的轰炸从未停歇,一个叫做格兰姆.贝克的米国画家正好来到豫省一个被轰炸的城市,他的回忆录中如此写道:那些轰炸机像是一群马蜂一样在我头上嗡嗡乱叫,然后这座城市像个突然把木板移开的蚂蚁窝,中国人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更是早就满目疮痍,但相比于可以摧毁一切的战火,更可怕的或许是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田地已经裂开,许久没有经历过甘霖的豫省已经像是一个垂暮的老人。千千万万的村落中,到处都是瘦的只剩皮包骨的农民,地里已经没有任何杂草,农民都拿着镰刀在四处寻觅些能吃的东西。

  在描写战火和干旱的同时,这名米国画家的一副画里,一个瘦得犹如骷髅般的中年人,正抱着一颗碗口粗的树.....

  只是,这个满脸写着苦难的中国人,不是在爬树,而是在用他的牙在啃树皮。

  苦涩的树皮,在1941年那个秋天,已经是那个中年男人唯一能活下去的能量了。

  提前两年就在为这场可怕的旱灾和饥荒做准备的唐刀自然不可能让历史重演,龚少勋控制的情报系统成员早就抵达豫省,不仅拍摄了不少照片,更是通过洛克菲勒公司联系上了那位米国画家。

  抵达山城后这位米国画家在豫省的沿途见闻和他现场所做的那副画让山城高层无比震惊,这完全和豫省政府上报的是两码事。

  秘密调查组自从9月份抵达豫省到11月份返回给山城政府汇报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提前准备,一旦明年旱灾继续甚至扩大,那还拥有60个县人口一千多万的豫省将爆发可怕的大饥荒。

  只是,要救灾,那需要的可不只人还得物资,现在建设需要钱,购买军火要钱,军费也要钱,钱这玩意儿倒是可以印,但印得多了可不就跟废纸一样?

  你别说,这个时候的那位对国内经济金融秩序还没完全躺平摆烂,多少还是有点想奋力挽救的。

  因为目前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向深渊滑落,还没完全进入彻底失控坠落阶段。

  就像35年就开始使用的法币,1937年的时候100法币还能买两头大牛,而到了1938年就只能买一头,到了1941年则更是只能买一头猪了,贬值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只有来自未来的小蝴蝶才知道,这种程度的通货膨胀真算不得什么,随后几年的通货膨胀速度才是犹如坐火箭一般攀升,到了1948年,100法币只能买4粒米还说明这钱多少有点用,至1949,100法币将只能买1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

  可怕的通货膨胀就像一头贪婪的猛兽一样无情的吞噬着中国普通百姓的财富,唯一的一点好处可能就是把做伪钞冲击中国金融秩序的日本人也给坑进去了。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参谋部一个名叫山本宪藏的少佐被调到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专门负责一项代号为“杉工作“的绝密任务,这项任务就是通过制造假币,破坏山城政府的法币制度,扰乱中国国内经济,摧毁中国经济抗战力量。

  山本宪藏毕业于日本陆军会计学校第十五期,此人对货币流通十分感兴趣,年轻的时侯就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就是造假币,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他在满洲国期间对中国的币制进行了详细研究,还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了中国内地、关外和高丽的货币流通情况,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日本全面侵华前,他加入了日本关东军,前往中国东北“满洲国“从事兵要地志调研。在华中地区观察法币的流通情况时注意到当时市面上通行的法币大都为中央、交通两家银行印制,印刷厂家为日不落帝国的德纳罗公司、华德路公司和米国钞票公司。

  这些钞票的防伪措施主要是水印和暗记,部分米版钞票中头像部位夹有红蓝丝线,工艺不复杂,伪造起来不困难,而且当时中国本土伪造货币手段落后,一般民众的防伪钞意识并不是很强,如果伪造一批假币,扰乱中国经济应该完全没有问题,这对日本侵华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经多方论证和研究,山本宪藏最先选中了5元面额的法币作为实验对象,在日本本土制作了5元面额法币的印版,印刷出10多万元成品后迅速运往中国套购物资。没想到这些 5元面额的伪造假钞,在中国早已作废退出流通领域,人们都不认。第一起伪造法币行动计划流产,令他始料不及,估计是太激动,没有经过市场考察就定了,白忙活了,同时他也遭到了上司的严厉斥责。

  任务失败但仍不死心。1940年4月,山本宪藏又故伎重演,成批伪造中国农民银行1元、5元、10元面额券,共500多万元,又经过特殊工艺将其变成旧钞,秘密运抵中国,并与真法币混合在一起,分别交付日本侵华机关和沦陷区的“商社“等机构使用,这些假法币广泛流行,成为日本侵略者抢购物资、破坏中国金融秩序、谋取侵华日军军费的重要手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破坏。

  又过了两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军攻占港岛。特高课查获了山城政府设在港岛的造币厂及没有来得及运走的造币机器,还查获了一批中国交通银行的5元面额法币半成品及印钞机、法币编码、暗账底册等,这些连同上述所得全部被秘密运往京都的“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由三本宪藏牵头选派专人专项研究攻关。

  至此,日本获得了印刷法币的全部秘密,开始疯狂的印刷法币。

  据统计,1939年至1945年7年间,日本侵略者共制造假法币达40亿元之巨,堪称世界假币制造之最。

  但是日本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好,也有失策的时候,由于日本入侵,国内动荡不安,法币流动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没等日寇的伪钞进一步发挥功效,山城政府自己就开始了疯狂的通货膨胀。

  于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出来又花费足够高的运力成本,还得冒着被查获的风险在中方控制区域给花出去的成吨成吨伪钞在通货膨胀已经进入高潮阶段的中国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文。

  若是胆子再肥一些投入再大一点,搞他个4000亿,指不定还能买几百斤大米回来大家伙儿捏个饭团吃一吃。

  山本宪藏的梦想破灭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哀叹:“中国实在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国家“。

  单论制假售假,日本人想在中国搞事情,那真的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死了死了滴!

  这扯得有点远,1941年的11月,此时的那位和他的智囊团们看着即将糜烂的豫省民生,很发愁钱的事儿。

  然后,晋省老汉就很‘懂事儿’的在其瞌睡的时候送上来枕头。

  唐刀的名字再度出现在那位的视野中。

  说实话,那位一点也不想看到这个名字,自从他登上那个位置,在心里想干掉他的人多了去了,但还从未有一人就差把这句话贴脑门上。

  江夏城的那惊艳一枪,以及大摇大摆上门掐死日军一个陆军中将的连续两起暗杀,近乎就是这样一封‘战书’。

  他有百分百把握灭掉四行团,但没有百分百把握不走掉一人,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所以,将之束之高阁,不动也不用,等中日之战后再收拾才是最妥善的安排。

  结果晋省老汉这么一提唐刀,那位倒是灵机一动,给唐刀安排个事儿,还能利用他背后洛克菲勒财团的关系,再者还能使其远离四行团,方便对四行团进行分化。

  这世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忠诚,四行团现在是铁板一块,不代表未来还是。

  不过,那位有了这想法却不动作,而是让晋省老汉先动用关系跑上跑下的折腾,直到唐刀自己也发电给军政部希望让自己回太行山养伤并探视妻儿。

  军政部才下达军令同意唐刀的请求,并给他派了个救灾的副总指挥的活儿。

  至于说总指挥,当然是不久前刚由第十战区调任第一战区的蒋姓司令官担任。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第一战区司令官不过是挂了个总指挥的名儿,真正的事儿还得是唐刀这个副指挥干。

  因为,行政院那边总共就拨付钱粮300万法币!

  300万法币以当前的市价不过是购买白面60万斤,听着不少,但这是救灾,豫省控制区已有20个县300多万人口造灾,60万斤粮食够这300万人吃一天?

  不少人可都认为这是那位给唐刀出的难题,指不定不用到过年,就给唐刀安上一个赈灾不利的罪名先除去他冀南行政公署副专员的职务。

  唐刀倒是很淡定,带着30名警卫士兵由第五战区出发,在石牌要塞换乘船只抵达山城,压根没有回军政部述职的意思,直接在洛克菲勒远东分公司武装护卫队的护送下抵达九龙坡机场。

  小洋妞儿此时也不装了,竟然亲自送唐刀乘坐一架米国运输机在10架米国野猫战斗机的护航下直飞长安。

  并且在机场告别的时候,还主动抱上脑袋上还裹着绷带的某团座,以嘴唇碰触某团座的面颊。

  先别说唐刀这个有专机乘坐还有战斗机中队护航的待遇有多牛逼,就说劳拉这个亲密举动,着实让山城高层惊爆一地眼球。

  没错,西方人是有让东方人感觉极为不适的贴面礼,但用嘴唇碰触面颊要么是长辈对晚辈,要么是情人之间。

  劳拉小姐这是要昭告天下了?啧啧!唐团长真的是好艳福啊!不少龌龊的中年油腻男们在那一刻不知在脑海里泛起多少不堪的画面。

  而只有真正懂得其中奥秘的一些人才知道,这代表着劳拉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某些人划出自己的底线,洛克菲勒公司之所以还在这里,是因为唐某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