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虽然长官您是政客,但并不是纯粹的政客,从骨子里,您是个真正的中国人。”唐刀看着这个飘泊海外十年却终于选择回归故乡的老人,给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
政客眼中,唯有利益,而只有中国人,才会将对日作战的战功放在心上。
李姓上将目光闪动,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唐刀对视而笑。
从这一点上来说,两人其实是同一种人。
只是,这并不影响为了派系利益,李姓上将选择放弃唐刀和四行团。
因为所站的位置和高度不同,各人身上承担的责任不同,唐刀有数千四行团官兵跟着他,李姓上将同样有桂系十几万大军与之共进退。
一老一小都很明白这点,也才能开诚布公并不避讳这些。
四行团被人为的闲置了,只能在驻地整训,但远在华北的冀南警备团这半年可是风生水起。
虽然和四行团一衣带水,但警备团团长雷雄可是正儿八经的御林军出身,打压一批人拉一批人,这是政坛高手常用的制衡手段。
四行团这边打压了,警备团那边自然用的是拉拢手段。冀南行署的王大专员除了行政事务,军权基本不过问,全部交由雷雄一人处理。
41年7月中,日本华北方面军终于开始着手解决中条山这个横亘于黄河边上的大祸患,调集7个师团近20万大军对中条山中方防区猛攻。
中方驻守的四大集团军除第四第五两个集团军因唐刀数次向其发出警告提高警惕而防线未破,另外两个集团军在一周内就被日军连破数道防线,数万大军溃散或是被日军俘虏,原本连成一片的中条山防线被日军切为三段。
就连还在死守防线的两个集团军也军心浮动,哪怕是三十八军的赵军长也开始考虑向王屋山撤退的计划。
这种级别的会战,一旦被围,那可不是乏驴岭上死伤八千那么简单了,而是两个步兵师外加一个独立旅近3万人的生死。
户县已是家家挂白绫,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同样的事情在那个不大的县城重演。
战况已经恶劣至极,就连坐飞机由山城飞往战区的卫姓司令官也有一种无力回天之感。
就在中方残余16万大军军心浮动之时,一支军队却由王屋山出兵,弃近在20里的日军一线部队不顾,直直杀奔运城。
那是一支仅携带小口径火炮的轻装部队,虽然官兵都戴着由树枝编成的伪装帽,但身穿着灰色军装,应该隶属于八十集团军一部。
日军前线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对这支杀奔向自己后勤基地的数千人队伍并不放在心上,一边电令运城驻军严守城池,一边电令调一个步兵联队追击该部。
一个顶破天也就是步兵旅的中国军队,派一个步兵联队去对付他们,已经是这位新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最大的尊重了。
然后,这个步兵联队就被自家的方面军参谋长给活坑了。
杀奔运城的那支中国军队就地给这个追击自己的3000余日军来了场伏击不说,还用雨点般的迫击炮告诉了日本人,谁说小口径火炮就是轻装的?
咋地,一匹驮马就能背着到处跑的150口径迫击炮没你75山炮口径大呢?
无耻的雷雄在一周前进入王屋山战场的时候,就命令士兵们全部换装成八十集团军军服,为了混淆日军探子的视听,甚至连番号都盗用了386旅772团的。
此次全团出动并调了原四行团驻地守卫营大半兵力的警备团可是拥有兵员超过6000人,无论装备还是人员战斗力,都超越普通日军步兵联队老大一截,这兵力又是其两倍,猝不及防的日军步兵联队那被揍得叫一个惨。
仅用时半日,该步兵联队大佐联队长就不得不发出玉碎电报,直接把还在忙于指挥和中方大军决战的安达二十三中将给惊得眼珠子差点儿没掉地上。
如果不是侦察机都确认那支飞蛾扑火的中国军队绝不会超过5000人,他甚至都以为后方出现了一个中国步兵军,不然谁能在不到4小时的时间围歼自己一个步兵联队?
“八嘎!令独立混成第2旅团前去追击来犯之敌,务必将其全部击杀!”安达二十三中将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再度点兵。
一个步兵联队不行,那就再来一个!
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可是拥有2个步兵联队还有独立的骑兵联队和炮兵联队、工兵联队,总兵力接近8000人。
中国人指定不行了吧!
这个思维其实也没毛病,警备团实力再强,面对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攻击恐怕也有些吃力。
这不,收到一支混成旅团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消息后,雷雄立刻命令全军全力向运城方向继续前进。
不过,在接近运城方向后,却视近在咫尺的日军后勤大本营于不顾,全军在距离运城15里的位置转了个弯,向临汾方向疾奔。
这是要跑的节奏啊!
日军那会眼睁睁看着一支击溃了自己一个步兵联队的中国军队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跑路离开?在侦察机的指引下,8000日军同样舍命狂奔。
抡着两条小短腿,却跑出了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如果气势就能决定战场的胜利与否的话,那独立混成第2旅团绝壁是赢了。
他们果然在第三天追上了那支还在不断向北逃窜的中国军队,如果再加上驻守临汾的一个步兵联队协助,全歼这支人困马乏的中国轻装部队手拿把掐。
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本政多才少将向安达二十三发出战术指导电报。
安达二十三先开始还略微有点犹豫,临汾可是晋省第二大城,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虽然因为距离中条山过于遥远不适合做后勤基地,但那里是重要的物资中转基地,也是晋东南战场的指挥中心。
由于前线急需兵力,此时的临汾只有一个步兵联队驻守,已经是很薄弱了,若是再派援军支援第2混成旅团,那城内不是只有千人防御了?
但最终考虑到正在与中国中条山主力决战,中方的第二战区主力全部被牵制,八十集团军主力也在冀南、冀北以及鲁地一带活动,且在上半年那次事变中和山城政府几乎闹掰,绝无可能支援山城所属,能威胁到临汾的近乎于无。
思虑再三的安达二十三终究还是同意了本政多才少将的建议。
于是,临汾城出兵两个步兵大队,一左一右就像是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向警备团这个‘小鲜肉’钳去。
一旦被钳住,掉块肉是少的,死定了是真的。
然而,就在2个步兵大队距离战场还有不到10公里时,临汾突然传来急报。
“一支兵力大约数千人的中国军队正由太岳山向临汾急驰!”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这可能是当时浮现于本政多才少将脑海里的两个念头。
但无论是那个,对于此时的日军来说,都无比尴尬。
这边虽然能稳稳吃掉这部分已经开始就地防御的中国军队,但那边却是不过千人面对数千中国人,一个不好会丢掉临汾城。
不过俗话说得好:犹豫必将败北!本政多才少将决定集中兵力先吃掉这部中国军队,而后在挥师救援临汾,搞不好还能把几千中国人堵在临汾城下,再添战果。
被多才少将的果断给影响到的安达二十三也在犹豫良久后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
当然了,这个作战计划的前提是,由太岳山而出的军队只能是盘踞在那里的八十集团军所属,而众所周知,八十集团军在晋东南的部队都以轻装为主,打打游击战都勉强,搞这种对大城的攻坚战,尚是帝国陆军占领中国华北来首次。
有着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虚张声势,剩余的百分之十哪怕成真,他们也不认为中国人能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攻克有千人防守的临汾。
然后,就在警备团和近万日军开战半日后,临汾再度传来急报。
“中方动用150口径重迫以及75口径山炮和不少于16门70毫米步兵炮,城防危急!”
日军将佐们集体懵逼!
这还是他们印象中的八十集团军吗?
那是真正的772团,王小强这次可是主力尽出,已经兵强马壮的772团现如今可有32个步兵连,仅是步兵就有4800人,若是加上炮兵、辎重兵、民夫等,全团总人数超过7500人。
黑压压的步兵,一个步兵大队的日军已经慌的一逼,等到20几门大炮怒吼起来,那更是连头发都恐惧的竖起来了。
第1463章 东边不动西边动(下)
哪怕是曾经的683旅,在这个时间段也成长为八十集团军头号劲旅,有足够实力和一个日本步兵旅团掰掰手腕子,更别说这个时空了。
太行兵工厂从四行团离开后,就开足马力制造各类弹药,仅是各种口径子弹,这一年内就生产了600万发,而警备旅和八十集团军各部所需要的各种口径炮弹,则生产了超过10万枚。
可以说,此时八十集团军所拥有的真实实力,已经足以和整个华北方面军正面打一场会战。
面对如此强敌,日本人靠一个千人级的步兵大队,依托城墙就想坚持到援兵抵达,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日军因为兵力不够的关系,在发现有大批中国军队向临汾城运动时,就主动放弃了城外阵地和工事,全部龟缩入城墙内。
王小强也没客气,一上来就祭出自己的宝贝炮兵营以及旅部支援的重迫连,超过26门火炮对着城墙一通狂轰,足足轰出近500发炮弹,将厚达近3米的城墙给生生轰出一个超过20米的缺口。
守城的日军那一刻都绝望了!
但王小强并没有马上命令部队顶着日军枪林弹雨冲进城墙缺口,而是动用小口径迫击炮群对缺口后方和左右两边进行炮火覆盖。
是的,60迫这种班排级支援火力经过战场实践后大受八十集团军各部欢迎,太行兵工厂专门安排一个车间生产这种小口径迫击炮,半年前最先装备60迫的683旅光是这种小炮就装备了足足460门。
772团团长王小强更是有一次突发奇想集中了一个步兵营装备的46门60迫对着远方的日军阵地来了一次小炮集火。
结果,效果非常理想。
俗话说:蚂蚁多了咬死象!这种不过一两公斤重的小炮弹虽然单发伤害力度有限,可一波就投过去40多发,一分钟急速射就能向目标区域投掷超过600发,那轰炸效果也是极其惊人的。
以前没这么搞过,那是炮弹有限,只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有这个条件了,自然可以这么玩了不是。
在没有深度超过1.5米战壕和堡垒的保护下,任何裸露于战场上的人体,都不可能逃过这种连绵不断的炮火席卷的。
为防止日军在缺口两侧和正面重新部署临时阵地对冲锋的官兵造成大量杀伤,早就准备好的80门60迫完成了一场抗日战场上史无前例的小炮集火。
“轰!轰!轰!”单发的60迫炮弹炸响对于老兵说来司空见惯。
但当这种一发就可以轰飞几个人的小炮弹像鞭炮一样连续炸响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恐怕只有深处于炮火区域中心的日军才能体会到吧!
但没有人能将这种感觉进行告知!
因为,在被炮火洗地超过2分钟后,没有人能活下来。
王小强的预测成真了,时任临汾城最高指挥官朝生平四郎大佐,在中国人开始动用各种火炮集火轰击该处城墙后就敏锐的意识到中国人会以那里为主要突破点。
朝生平四郎大佐迅速调了6挺重机枪和3个步兵小队在该处城墙周边建立了三个临时阵地,正面拥有4挺重机枪和1个步兵小队的3挺轻机枪和3个掷弹筒,两个侧翼阵地分别有1挺重机枪1个步兵小队,形成了左中右三道交叉火力。
如果有士兵贸然从城墙豁口闯入,在这样的交叉火力的打击下,别说一个连,恐怕一个营数百人都会被射杀殆尽。
但留给日军的时间并不多,仓促赶至的日军根本来不及挖战壕,只能就地以房屋和堆起来的沙包充当临时工事。
这些工事挡挡子弹没问题,但想挡炮弹的气浪,那可就有点强人锁男了。
结果,严阵以待的日本人没等来中国人的冲锋,却等来了如同雨点般密集的小炮弹。
朝生平四郎部署的200余日军就像是未经世事的小姑娘遇见了一群刚从监狱里放出的壮汉,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躺平了。
不过他们也不算白死,200多条命换了中方超过2000发炮弹,接近1比10的战损比说出去足以自傲了。
但问题是,772团进城了。
而那时,距离朝生平四郎发出的电报,也不过堪堪过去30分钟。
还在参与进攻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根本没来得及向本政多才少将汇报,就主动撤出阵地,派了个通讯兵向独立混成第2旅团汇报临汾城如今战况,就急急忙忙回兵临汾。
毕竟,那里有他们的步兵联队长和联队部,本政多才是少将不假,可独立混成第2旅团又管不了他们。
日军直至此时还没有把中方的战斗力估计太高,认为城内的千余名帝国同僚利用城内建筑还可以抵挡最少一日,至少能撑到他们的抵达。
“愚蠢至极!”本政多才脸色铁青的怒骂。
他预估对手实力已经失误了一次,那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全力歼灭眼前的这股中国人,而后合兵一处回援临汾。
而像这两个步兵大队一样收到求援电报就立刻舍弃这边战场往回跑,那就是错上加错,就像遛狗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跑。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边战场都讨不到好。
万一被中国人来个围城打援,一个不慎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多才少将这会儿终于显示出他能成为将官的过人头脑,可他缺乏对友军的指挥权,也只能骂骂咧咧的看着两个步兵大队绝尘而去,距离战场越来越远。
然后,多才少将的‘乌鸦脑’就这么显灵了。
772团来了,做为683旅的另一主力771团怎么会不来呢?
已经晋升为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旅长亲率的771团事实上比潜伏于太岳山区的772团还要更早进入战场。
早在雷雄率警备旅由冀南进入太行向王屋山进发的时候,771团就化整为零,放弃所有大型装备,全部轻装由太岳军区出发潜入距离临汾不过40里的山林中待命。
为了这一天,他们在山林里靠吃冷馍喝冷水已经足足7日。
终于,他们等到了匆匆忙忙回援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
有心算无心,而且771团主力足足有4500人,火力方面虽没有携带什么重迫、山炮和步兵炮,但不过20公斤的60迫却是都带着的。
重机枪方面也全部抛弃了马克沁或是民二十四,全部取而代之的正是重机枪型MG42,无论轻重火力还是兵力771团也是全面占优。
而收到旅长那面伏击战正式打响的王小强,这才正式下达全面收复临汾的军令。
入城的772团其实并没有使出全力,目的就是让困守城内的日军求援,彻底将这临汾周边还能机动的日军给吃掉,至少两日内,临汾周边的日军将只有独立第2混成旅团这数千人了。
巷战虽然是很艰苦,但对拥有步兵炮的772团来说,就临汾城内这些并不坚固的民居,根本造不成太大困难,有日军躲藏其中,能用手榴弹和炸药包解决的就用那些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调来日式70毫米步兵炮,一炮轰不烂那就两炮三炮。
用时4个小时,就将城内的日军全部肃清。
将城内日军来不及焚毁的物资和装备不是分给百姓就是全部炸掉,对城池没有半点留恋的772团星夜向警备旅战场出发。
而那时771团也已经全部解决掉眼前之敌,在夜里11时就抵达战场。
如果本政多才少将能收到友军遭遇伏击的消息,估计早就脚底抹油溜了,那里还会和警备旅多纠缠。
但要命的是,战斗刚一打响,中方通过观察对正在行军中的日军中段发起炮击,几发炮弹无比精准的落在日军通讯部队的队列中,直接把该部日军所拥有的两部电台全部给炸坏。
这也导致该部日军和外界彻底丧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