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00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战后根据从日军处搜出的战报统计,那场一直延续到凌晨的战斗,日军共阵亡士兵870多人,重伤500余,但能抢回去的物资却不到一吨。

  若是按照伤亡人数和物资进行对比的话,几乎是一条命换800克粮食!

  整个231步兵联队当日获得的补给也不过区区3吨左右,这对于尚有3000余兵力的山田正吉大佐来说,其实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仅够231步兵联队再多苟延残喘2日罢了。

  “看样子,我们得欢迎第11军来空投才是。”

  唐刀在战后的第二日收到各部统计的击杀日军数量,4营长蔡勇冠甚至利用一个高地日军因为抢夺粮食太积极导致伤亡过大,直接派出一个排衔尾急追,硬是用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将残余日军赶出高地后,突然发现这真的是个不错的法子。

  完全可以利用日军对粮食的渴求,将日军从阵地上引诱出来击杀,这样不用强攻,也可以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

  虽然战区和军政部高层都在急切的等着日军投降,但唐刀却是就想把这帮日军直接埋这片大山里当肥料。

  “目前被包围日方官兵已经开始缺粮,从人道主义角度,为避免更多不必要的伤亡,我华夏官兵敦促日方立即投降,我方保证优待战俘,甚至我方愿意邀请驻我国西方大使馆人员抵达交战现场予以监督,还请战区司令部将我方的意愿向日方进行传达。”胡姓师长在空投物资后的第二日向第三战区司令官发出电文。

  这可不得是中国扬眉吐气的时候嘛!如果让西方世界尤其是米国人亲眼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更觉得自己的投资会有足够丰厚的回报?第三战区的陈姓司令官那可是著名的机灵鬼,马上从这封电文里嗅到可以将胜利最大利益化的可能。

  现在中国可是从米国那里获得了几笔低息贷款,别看拿了滇省的矿山做抵押,但米国人想拿回本金和利息甚至直接获得矿山的控制权,前提那都得是中国能获得这场国战的胜利。

  如果中国败了,几个亿的美刀没了不说,抵押的矿山也只能成为一张废纸。

  除非日本人集体脑袋秀逗了,才会承认这些矿山的归属权属于中国的债主。

  而债主,才是最希望负债方好好的那个人,那关心程度简直堪比爹娘。

  于是,在军政部高层的邀请下,米国、日不落帝国、高卢雄鸡帝国大使馆皆派出武官及记者坐船由山城出发,于大年初七抵达石牌战场。

  “这或许并不是我见过的最惨烈战场,但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悲哀战场。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陆军,在这个战场上,就犹如一群被狼群包围的羔羊。

  因为缺乏粮食和弹药,他们早已无力对中国人发起任何进攻,他们全军覆没其实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或者说要看中国指挥官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对其进行攻击。

  但显然,中国那位负责进行围攻的唐姓陆军上校并不愿意因为要尽早结束这个战场而损失哪怕一名士兵,他的作战计划只有一个字‘困’,他用枪炮做成坚不可摧的囚笼,任由其内的数千人生生饿死。

  我的望远镜视野里,已经见过最少数以十具日本陆军士兵的遗骸,不知因何原因,他们死在山坡上,但没人对其进行掩埋,或许是日军不敢轻易走出阵地,又或许,属于他们的阵地上已经没有太多的位置来挖掘坟墓。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我并不希望是后者!

  但我的愿望,没有成真!

  做为劝说日军投降的特使之一,我陪同日耳曼帝国武官豪森中校进入日本第11军针谷支队所属阵地,劝说针谷逸原少将率部投降。

  那或许是我曾见过的最悲催陆军少将,豪森中校用随身的几块巧克力做为礼物送给了已经脸色蜡黄的针谷逸原少将,针谷少将只用了数秒钟时间就将两块巧克力吃光,并将最后的两块给了他的几名贴身卫兵。

  我从未想过,在东方,我都能看到散发着绿油油光芒的眼眸,或许那是我的错觉,但卫兵们盯着那些巧克力的模样,像极了数年未见的爱人。

  而拥有了两块巧克力做为能量补充的针谷逸原少将,这时候才有足够的力气回复我们,他们不会投降,会一直和中国人作战到底,直至最后一人。

  他的这种精神,我很钦佩,但做法却不可取!

  因为,我们一路行来,已经看到太多的尸骸,绝大部分都因为伤病和饥饿而亡。

  同样没有人掩埋他们,这些因为饥饿而显得无比瘦弱的躯体,就那样被像中国农村的柴火垛一样堆在一起。

  或许,并不是没有足够的位置挖掘坟墓,而是极度缺粮的日本人不想也不能在挖掘大量坟墓上浪费本就岌岌可危的体力......

  我敢保证,我并没有将阵地上日本人的现状告诉中国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竟然开始同情这些以残暴著称的侵略者,因为,在看到这些不得不以草根和树皮为主要食物双目无神的日本人时,恍惚间我甚至以为我走进了地狱。”

  这是著名的波士顿新闻报在第二天发表在头版的中国战场实录,讲述者是亲自进入日军阵地的日不落帝国大使馆武官法兰克中校。

  据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校武官描述,那种死气沉沉的阵地给人带来的绝望,甚至可以和他参与过的凡尔登战役的压抑相媲美。

  绝大多数偏向中国的米国民众是一片欢呼,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战场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断后退的中国军队或许就此反击,完成将侵略者赶出国家的壮举。

  而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却是一片哗然!

  中国派遣军对石牌之战失利的消息并没有封锁,只是简单的一句未完全达成战前预定目标来解释,这对于日本民众的冲击力并不大。

  帝国陆军一直在高奏凯歌,偶尔没有完成预定作战目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未曾想,未达成战前预定目标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丑陋,数以千计的帝国官兵竟然深陷中国人的包围圈,而且境遇还如此之惨,被一个洋毛子称之为最悲哀的战场,犹如地狱!

  那还得了,向来纪律严明的日本人,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们,竟然搞起了游行,在皇宫周边玩起了静坐示威,希望严惩不作为的前线将领。

  日本陆军大本营见势不妙,立即严令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必须得给被包围的帝国官兵们足够的支援。

  用中国俗话就是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陆军史上最大规模的空投行动就在小小的石牌上空产生了。

  从1941年2月5日,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九,日军集结出动40架运输机100架零式战斗机,进行第一轮空投补给,到1941年2月10日,几乎保持着一天一轮空投物资超过45吨的强度,连续出动数百架次战机和运输机,空投各类物资超过250吨。

  据说,光是筹措这些物资,就动用了一个师团的后勤保障。

  日本人被米国人的报纸也刺激的不行,为了这批饿的眼发绿依旧奋战到底的同僚们,光是上好的牛肉罐头,就有超过10万盒,熟的生的大米,就有8万斤,还有许多的奶糖以及新鲜的肉食和各类蔬菜。

  就这些物资,哪怕只有三分之一能到日军手里,不光能撑个十天半月,还绝对的营养丰富,把之前消耗下去的脂肪咋说都能补贴一半回来。

  但只负责空投补给的日本人们可没想到,从空投物资的那一天开始,著名的‘为了口吃的’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高地上的士兵拼命的朝散落于田野间的木箱周边开枪,已经获得炮弹补充的各炮位则是不要钱一样把炮弹砸向冲出掩体的日军所在区域。

  据战后统计,光是这五天的物资争夺战,整个中方就射出各式子弹100万发,炮弹4200发,其弹药消耗竟然比11师苦守石牌中央要塞战场4日还要多一些。

  这种恐怖的弹药消耗速度连收到报告的陈姓司令官都惊呆了,他是想不通,这些子弹和炮弹是怎么在如此短的5天内消耗一空的。

  不是说日本人都拥有阵地和防炮洞嘛!前线最高指挥官唐刀也下令不得强攻,为毛会有如此大的消耗量?难不成就闲来无事对山峰实弹训练?

  如果不是对胡姓师长足够信任,那一刻陈姓上将甚至都以为这是虚报消耗,对物资进行贪腐。

  “报告陈长官,此战是针对日军空投物资进行的争夺战,我方于五日内至少已击毙日寇超过2000人,日军尸横片野。

  照此速度,不日日寇将不攻自破,我军大获全胜已是指日可待!”面对陈姓司令官的质疑,胡姓师长回电。

  “不好!”陈姓上将收到这封电文后,猛拍大腿。

  5天功夫,就干掉2000人,包围圈中的鬼子总共才多少?照这么下去,大获全胜是真的,但想让全世界看到几千头小鬼子投降可是别想了。

  “鉴于物资紧缺,我部还是以围困为主攻击为辅,尽量迫使日军投降!”陈姓上将立刻回电。

  “师座,陈长官回电了,我们该怎么办?”少将参谋长拿着电文递给胡姓师长。

  “唐团长那边刚打来电话,针谷支队已经仅剩3座高地,大约有400余在高地上,他已经打算4小时炮火准备,对其发起最后一战。”

  “随他吧!那边投入的兵力主要以他四行团为主,他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胡姓师长放下茶杯,目光炯然的看向远方。

  “师座,他日陈长官那边回过味儿来,可......”少将参谋长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回过什么味儿来?我不过是提出了做为部下该提的建议,针对日寇的物资抢夺战也是最正常不过的战术,难不成我军将士就眼睁睁看着日本人大口吃着从天上掉下的香喷喷的牛肉罐头?这不合理嘛!”胡姓师长淡淡一笑。

  “我们是军人,就该从战场的角度考虑问题,政治,不是我们这些莽夫玩的。

  对了,帮我转告唐团长,歼灭针谷支队这一战,我18军所属炮兵营,请求参战!”

  “是!”

  .......

  2月6日,中国新年的大年初十!

  总计36门75毫米山炮,8门150迫击炮,6门80毫米榴迫炮,28门82毫米迫击炮,40门60毫米迫击炮,总计118门各型火炮,对针谷支队最后盘踞的3个高地进行炮击。

  能传至15公里外的轰然巨响,从晨7时一直持续到11时!

  “针谷支队,完了!”山田正吉大佐遥看着远方,颓然坐在冰冷的战壕里。

  不是简单的兔死狐悲,而是这位日本陆军大佐知道,下一个马上就要到他231步兵联队了。

  他仅剩的1500人,哪怕是在全盛之时,在这种程度的炮击面前,也坚持不了三日。

  更别说现在个个都饿的如同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一般模样的状态下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为了那口该死的吃的。

第1448章 幸福的泪水

  正月初十中午11时半,四行团参谋长冷锋宣布战斗结束!

  这可能是参与攻击的四行团1营、3营参加过的最轻松战斗,从炮击结束到步兵投入进攻,仅半小时,三个高地就全部拿下不说,还对整个阵地进行了搜索,发现没有任何活人之后才告知位于指挥部的冷锋,向唐刀报告战斗结束。

  其实,真正的战斗过程不足10分钟。

  因为,日军的反抗实在是弱到可怜。

  不仅是在疯狂的炮击下还活着的日军绝不会超过百人,更是他们的弹药基本已经消耗殆尽,事后经过检查,日军步兵腰部挂着的子弹盒基本都随意丢弃在战壕里。

  原本应该装着100发子弹的子弹盒,全部空空如也,战壕内能寻找到的子弹壳都不过3位数。

  这样的火力,如何能抵挡武装到牙齿的四行团步兵们的进攻。

  要知道,为了一举突破这几个由日军残兵驻守的高地,冷锋不仅动用了3个连,还用9辆‘蟑螂’坦克做为步兵的临时掩体,在进攻高地侧翼还放上了突击吉普车,每个高地至少有12挺MG42机枪和3挺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3门20毫米机关炮做为火力掩护。

  光靠单兵不到十发子弹的步枪如何和这些金属弹流抗衡?

  人都还没露头,恐怕就被各种疯狂的子弹给淹没了。

  当然了,或许更惨的是,经过半个月的围困,只能靠草根和树皮续命的日本人已经无比虚弱。

  最明显的证据是,在曹老板带着他的4班做为尖刀班冲入战壕,负隅顽抗的日军端着步枪打算白刃战时,手持半自动步枪的中国士兵只是一记格挡,就能将日军手里的步枪给挡飞,其气力绝不会超过一名12岁的孩童。

  甚至,还有的日军大步狂奔冲过来,结果不幸脚一滑摔倒,就再也没爬起来过。

  倒不是中国士兵迅速补枪,而是那应该是他们最后的力气,这口气泄了,就再也起不来了。

  更多还活着的日军只是绝望的躺在战壕里,以无比凶狠的眼神瞪着缓缓逼近的中国士兵。

  唐团座这次可没有下达全员格杀令,只要日军残兵选择跪地投降,可以受降,他好歹要给那位陈司令官一点面子,毕竟第3战区可是给四行团补充了近半个月的补给,82口径迫击炮炮弹也送了500发过来,这些物资换个几十个日军俘虏还是没问题的。

  但可惜,针谷支队的日军估计是被饿昏头了,在中国士兵用已经很纯熟的日语呼喊‘跪地不杀’的劝降令下,极少有选择照做的,负隅顽抗者有之,瞪着大眼珠子表达愤慨者有之,手里握着手雷等着中国士兵上前同归于尽者亦有之。

  对于这些,早已司空见惯的四行团官兵也很熟练的扣动扳机。

  “我方伤18人,无牺牲人员,针谷支队自少将支队长针谷逸原以下官兵近7000人,降8人,其余皆阵亡当场!”冷锋在下午4时经过对缴获的针谷支队战报以及现场遗留日军残骸进行数据统计后,向团部进行汇报。

  曾经时空中犯下屠杀罪行的针谷支队在这个时代彻底烟消云散。

  收到针谷支队诀别电文的横山勇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依旧在看到电文的那一刻一脸颓然。

  石牌之战,注定成为这名日军名将军旅生涯的败笔。

  但这位日本陆军中将怎会知道,这次失败,只是他军旅生涯败仗之一,更惨痛的失败还在后面。

  自从沾上唐刀这个对于日本人来说充斥着‘晦气’的名字,横山勇已经注定会把悲催二字刻在脑门上。

  “我第三战区、第五战区所部,全歼日本第11军针谷支队,其少将旅团长针谷逸原被击毙,缴获其随身指挥刀一把。”位于山城的广播电台也在傍晚时分向整个中国宣布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当夜,山城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挂上红灯笼,以庆祝这个新年到来之际中国军队第一个胜利。

  位于山城城边上一处棚户区里,一个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不过七八岁的小女孩正呆呆的坐在距离家门口不远的一块石头上。

  跑来跑去的玩伴们都在欢天喜地喊着‘咱们国家打赢了,要把鬼子赶回大海了!’,但小女孩听到这个消息却没有半点开心,甚至还想哭。

  因为,她想哥哥了。

  她的三哥,去打鬼子了。

  虽然还不是特别懂事,但小女孩却听大人们说过,不管打赢还是打输,只要打仗,就会死人的。

  她的妈妈,就因为两个战死的哥哥,把眼睛都哭瞎了。

  大哥和二哥参军的时候,小女孩还小,现在甚至都记不清两个哥哥长啥样了,而两个哥哥直到死也没留下一张照片。

  但三哥,却是一直陪着她长大的兄长,那年逃难的时候,还只有十三四岁的三哥就把她这个小了十岁的妹妹用竹筐背着,一路从苏北走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江夏。

  她是孩子,但其实三哥也不过是个小小少年啊!路上没有吃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就拼命往嘴里灌井水,偶尔爹娘能买点粮食,三哥也舍不得吃,就喝点米汤,而把稠的留给她这个最小的妹妹。

  虽然小女孩很小,却一直记得三哥跟她说的:“幺妹别怕,无论什么时候,三哥都不会丢下你的。”

  可三哥不讲信用,去年入秋后终于抛下了她,他去参军了,因为在失去父亲后,光靠他一人在码头扛包,是无法养活一家剩下的5个老幼妇孺的,唯有参军有军饷。

  可小女孩一直都很恐惧,她怕三哥和大哥二哥一样,有一天会有人来告诉家里,他们死了。

  只有一个消息,就什么都没有了。

  她不想听到任何关于打仗的消息,哪怕像今天一样,所有人都喜气洋洋说什么全歼了几千小鬼子。

  她怕没了最后一个哥哥!

  “石二妮,快,你家来人了,来客人了。是贵客,还带来不少好吃的。你看,这是给我和你的,我们一人一个。”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满脸兴奋的冲小女孩儿伸出手。

  掌心中,有两颗被汗水浸湿糖衣的奶糖。

  小女孩儿猛地一呆,转身就往家中跑去,就在转身的那一刻,泪水汹涌而出。

  除了三哥,小女孩想不出家中何以会来能给礼物的客人,从家乡逃难到这里,家里能认识的,都是从各处逃难来的难民,每天能吃上顿红薯就是富裕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