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70章

作者:大司空

  不痴不傻,不做主子(阿翁)。

  帝王心术,第一条:勿使臣下,合而谋朕!

  家宅之中,亦如是也!

  “好吧,就依你。等你想嫁人的时候儿,我替你准备好丰厚的嫁妆,一准儿让你嫁得很风光。”

  培养一个心腹内管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随着玉柱一步步的接近权力圈,此后再靠过来的人,基本上就只有利益瓜葛,而缺少感情基础了。

  寒霜心下大喜,红着眼圈说:“二爷,您待奴婢真好。”

  玉柱微微一笑,说:“你是个忠婢和能婢,爷不疼你,疼谁?”

  “叮……”原本落玉盘般的珠玉声,因琴弦的忽然绷断,发出怪异的嗡嗡声。

  玉柱并没在意,可是,寒霜心里却明白,林燕儿的心,乱了!

  会试完毕后,玉柱的乡试同年周筌,也中了贡士。

  上次,周筌登门拜访了玉柱,玉柱也去他们家回了礼。

  俗话说,来而无往,非礼也!

  礼尚往来,才是长久的交往之道。

  这一次,玉柱命胡彪,带着他的名帖去周府,请周筌约个时间,他好主动去登门拜访。。

  不管怎么说,周筌毕竟是乡试的同年,玉柱的表面功夫,必须敷衍到位。

  胡彪回来说,周公子说了,明日扫榻以待玉同年。

  于是,玉柱就叫来府里的知客管事,比照着周筌上次带来的厚礼,加了三成,作为登门之礼。

  送礼,绝对是门大学问。

  同年送来一百两的礼,你只回了五十两,难免就会被人看低了。

  若是同年送来一百两,你回了二百两,不仅显得情浅礼重,更会被怀疑别有所图。

  送礼之难,冠绝大宅门的所有事务!

  当家的主母,若想在婆家站住脚,主持中馈之权倒在其次,最最核心的,其实是迎来送往的礼单之厚薄。

  说白了,只要全部来往的礼单到了手,这一家大宅门和各个豪门之间的亲疏远近,一目了然矣!

  这个才是大宅门里,最核心的秘密!

  由于李四儿的不怎么靠谱,对外的迎来送往,一直都由隆科多的心腹,亲自把持着知客管事的职务。

  毕竟,隆科多再混不吝,也要和交好的王公大臣和亲戚六眷,礼尚往来的。

  要是往重要的亲戚家里送错了礼单,那就是平白得罪人家了,完全没那个必要啊!

  登门拜访,也有大学问。

  太早去了,别人还没起床呢,岂不尴尬?

  靠近午膳时才去,嘿嘿,这是赶去蹭酒喝的么?

  巳时初刻(9:15分),玉柱带着厚礼,登车出门。

  随着玉柱在科举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李四儿对他的约束,也跟着越来越宽松了。

  以前,只要玉柱出门,就必须带上全副的几十号人马,以保护他的安全。

  现在,玉柱出门,也就是一辆马车,一名管事,两个小厮、两名带刀护卫和牛泰了。

  牛泰是玉柱点名带上的。关键时刻,他这种一弦数星的射雕手,是可以救命的。

  周筌是汉臣之子,他并不住内城,而是在外城崇文门外的细米巷内。

  从玉柱的家,伽蓝闫胡同,到细米巷,路可不近。

  一行人,经过东四牌楼,东单牌楼,出了崇文门,再右拐,抵达周府门口时,已是巳时七刻了。

  “玔卿贤弟大驾光临,蓬壁实在是生辉啊。”在大门外等候着的周筌,一见了玉柱,当即含笑长揖。

  玉柱赶紧长揖还礼,笑道:“竹生兄,太过客气了!”

  上次见面时序过齿,周筌已经二十七岁了,比玉柱年长十多岁,自然是兄长了。

  周筌领着玉柱,一路进了他专门会客的内书房。

  这个时代的官宦之家,会客的场所一般有三个,西花厅、内书房和外书房。

  一般情况下,外书房、西花厅和内书房,接待的客人重要程度,依次递进。

  分宾主落座之后,周家的下人上了茶,周筌端起茶盏,朝着玉柱微微举高,这才低头小饮了一口。

  玉柱品了口茶,嗯,居然是他平日里喝惯了的,宫里赏下来的碧螺春。

  周筌的父亲周匡,是现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官职虽然仅为正五品,实权却是不小,求他办事的人多如牛毛。

  因此,周家有宫里喝的碧螺春,也就不足为奇了。

  “玔卿贤弟,我听说吴大学士点你为会元的时候,踌躇了很久。”

  玉柱今天主动来回拜,周筌的心里多少有些感动。所以,他为了让玉柱不虚此行,便透露了贡院里,吴琠点会元的实情。

  实际上,玉柱早就知道了吴琠的纠结表现。只是,既然周筌主动透露了内幕消息,他除了要表示感谢之外,也需要投桃报李了。

  “哦,如果不是竹生兄提及,小弟至今还蒙在鼓里。”玉柱微抬屁股,拱手道谢。

  周筌见玉柱如此的知礼,不由微微一笑,此子可交也!

  说句心里话,乡试中举之后,如果不是父亲周匡,逼着周筌登门拜访玉柱,他是真心不想去攀附隆科多和庆泰。

  怎么说呢,满臣有满臣的升迁之路,汉臣也自有翰林词臣迁转之道,基本上属于互不干扰的状态。

  只是,玉柱始终给人一种如临春风之感,这就具备了继续交往下去的基础了。

  “小弟听说,吏部的司官,可能会有一次大的调整。”

  周筌给的是旧闻,玉柱说的却是周筌此前完全不掌握的内幕消息了,他猛然一惊。

  吏部文选司郎中,主要是对吏部之外的官员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吏部内部的司官调整,周匡这个文选司郎中,就无能为力了。

  说白了,吏部衙门里的司官调整,满汉尚书和满汉左右侍郎,这六个人坐到一起开会,也就可以直接上折子了。

  周匡,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干预了。

  “多谢玔卿贤弟的提醒,你不说,愚兄我至今还蒙在鼓里。”周筌赶紧起身,毕恭毕敬的长揖行礼。

  玉柱事先提了醒,周匡就可以抓紧时间去走靠山的门路,争取保住文选司郎中的要缺。

  假如玉柱不说这个内情,等吏部的堂官们,把事儿都商量妥了,上了折子。周匡再想走门路,可就来不及了。

  这就和炒股票一样的道理。你比别人早半分钟知道欧洲股市崩了盘,马上抛光手里的所有筹码,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说白了,越往上层,重要的消息来源,就越值钱,甚至是拿钱都买不到的。

  玉柱是何等身份?他说的话,周筌完全不敢等闲视之,当即找来心腹的管事,骑快马去找周匡。

  朋友之间嘛,感情需要慢慢的培养。利益上的互补需求,却是骗不得人的。

  有了这个小插曲,周筌对玉柱,更比此前亲热得多了。

  玉柱这种贵客临门,周筌自然是要招待午膳的。

  转至暖阁落坐之后,趁着酒菜上齐之前,周筌唤出了正室夫人和独女,让她们和玉柱见了礼。

  周筌的正室夫人谢氏,乃是常州江阴名门谢家之庶女。

  玉柱在九华书院求学的时候,曾经多次听说过常州江阴谢氏,一门七进士的传奇故事。

  原本,以周筌的家世,是娶不到谢家女的。只是,周筌的祖父曾任常州知府,谢家差点被土匪灭门之灾,幸亏他及时的出手解救。

  谢家为了感谢周知府的出手相救,便和周家定了娃娃亲。

  于是,周筌便捡了个大漏,娶了谢家女进门。虽然说,谢氏是个庶女,却也值得老周家夸耀很久的了。

  秉承着非礼勿视的原则,玉柱只抬头略微扫了眼谢氏的长相,便把头偏向了周筌那边。

  周筌见状,不禁暗暗点头,真乃知礼守礼之人,完全没有旗人的骄横之态。

  也许是知道玉柱吃遍了山珍海味,周筌故意安排了一桌子江南的素席。

  玉柱果然吃得很满意,赞不绝口。

  周筌招呼着玉柱,两人喝得正舒坦之时,下人忽然来报,老爷回来了。

  周匡的突然回来,周筌还没明白过味儿,玉柱已经了然于心。

  得了内幕消息的周匡,第一时间不去找大靠山想办法,却回了家。

  玉柱告辞的时候,按照礼节,肯定需要拜见周府的长辈,这就正好和周匡照面儿了。

  “小侄玉柱,拜见周世叔。”玉柱长揖到地,对周匡极为尊重有礼。

  玉柱和周筌是乡试和会试的双重同年,并且,可以预见的是,肯定还会成为同科进士的同年。

  这三重同年的关系叠加到了一起,他自然要在表面上尊重周匡了。

  “贤侄太过多礼了,快快请起。”周匡的态度格外的温和,而且用了个请字。

  玉柱站直身子后,周筌原本以为,马上可以送玉柱出门了。

  谁曾想,周匡竟然笑着说:“坐吧,来人,看茶。”

  玉柱心如明镜,周匡必有重要的话说,他丝毫也不着急。

  此时的周筌,也从父亲的异常举动之中,看出了蹊跷。

  “令尊大人,一向身体可好?”周匡礼貌性质的问候了隆科多。

  (ps:这一段把封建同学的交往,写得还算精彩啊,该赏月票了。)

第121章 牵线搭桥

  因提及了父亲,为了表示尊重,玉柱赶紧起身,拱手道:“有劳周世叔您挂念,家父的身子骨尚可。只是,变天之时,腿上关节就会酸痛异常,十分难受。”

  “唉,老夫亦是如此啊。”周匡轻声一叹,说,“这人呐,年纪一大,身上就到处都是毛病了。”

  周筌坐不住了,赶紧跪下了,愧疚的说:“都怨儿子不好,没有照顾好您,实在是不孝。”

  “起来吧,是老夫年轻之时,仗着身体尚可,胡来所致,与你何干?”周匡这么一说,通情达理的父亲形象,立时就站住了脚。

  文人之间谈事儿,除非是火烧眉毛了,不然的话,绝可能直接进入正题。

  玉柱心里明白,周匡想让他牵线搭桥的联系上庆泰,迟早会开口相求的。

  果然,周匡绕了一大圈后,故作无心的说:“老夫听说,贤侄你可能兼祧两房?”

  这么大的事儿,而且庆泰已经上了折子,四九城的权贵圈里,早就传遍了。

  玉柱笑着说:“不瞒世叔您说,确有此事。只是,您也是知道的,我家的大小事情,向来都要请万岁爷御准的。”

  “哦,不知可否代为约请一下庆大人?”周匡再怎么绕圈子,终究还是要见包公的。

  有些话,再难说出口,事到临头,依旧还是说的。不说,吃亏的就是自己了。

  玉柱故意沉吟了一下,等周筌得了眼色,起身向他行礼恳求的时候,他这才给了答复。

  “不瞒世叔您说,家叔最近挺忙的,小侄要亲自过去一趟,才好替周世叔您约个合适的时间。”玉柱也不知道庆泰对周匡是何观感,自然不可能把话说死了。

  对于周匡来说,只要玉柱没有一口回绝,便大事可为。

  官面上,就算是皇子阿哥,也没谁敢在人事问题上,把话说死的。

  接下来,周匡说了一大堆的好话,这就令周筌多少有些尴尬了。

  没办法,亲爹想保住位置,必须求人办事。

  权贵圈里的明白人,大家都知道文选司郎中的含金量和保官的价码,并不需要周匡直接说出必有重谢来。

  以玉柱的身份和家世,真帮周匡保住了肥缺,还怕周家父子赖帐不成?

  只是,玉柱并不知道庆泰对于文选司郎中,有何打算和安排?是不是已经许了别人?

  所以,他只能告诉周匡,可以去和庆泰说一声。至于,成或不成,就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