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578章

作者:大司空

  嵩祝也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他本人并未出面,而是暗中授意别人的门生,举荐了杨森。

  大清的官场之上,人人都会变戏法,就看怎么哄骗老皇帝了。

  玉柱一直没吱声。

  等杨森接了旨意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匆匆赶来拜见玉柱。

  “门下拜见相国。”杨森长揖到地,毕恭毕敬的参拜了玉柱。

  玉柱生受了杨森的这一礼,随即微笑着说:“森浦,你太过多礼,坐吧。”

  “多谢相国。”杨森规规矩矩的斜身坐于玉柱的左侧。

  杨森原本是偏沅省的正四品长宝道员。

  自从,追随于玉柱的左右之后,杨森长期停滞不前的仕途,便一飞冲天。

  康熙五十四年,吏部引见之后,杨森就任刑部左侍郎。

  在刑部熬足了资历,外放山西巡抚之后,杨森的前程,就极宽了。

  有玉柱的撑腰,有了地方实绩的杨森,若是任满回京,则必升尚书。调转它地,则可晋为总督。

  反正吧,在大清朝,靠山硬的人,升官就是快,已经算是明规则了。

  全天下的督抚,真正算是玉柱的人,也就是杨森一人而已。

  “陛见之时,皇上若是问及你的施政原则,你务必告诉皇上,以农为本,绝不瞎折腾。”玉柱对杨森面授机宜。

  杨森频频点头,异常虔诚的说:“门下多谢相国的教诲。”

  玉柱是老皇帝的近臣,他非常了解老皇帝的脾气。

  得了玉柱的暗中指点,杨森等于是拿到了奉迎老皇帝的金钥匙。

  前任山西巡抚苏克济,在任长达十余年之久,惹得山西民怨沸腾,就是因为瞎折腾。

  玉柱在京城里,早就听说了苏克济的名声不好。

  山西人故意编段子,说什么,晋省黎庶,苦硕苏久矣。

  此处的苏,通鼠也,硕苏就是硕鼠的谐音。

  杨森为官清廉勤谨,玉柱暗中观察了好多年,倒不担心他大肆的贪腐。

  不过,不贪并不能确保仕途上进,还需要做老皇帝喜欢的事情。

  “我听说,五台山的寺庙,颇多旧损?”玉柱点到为止。

  杨森心领神会的说:“晋省商民大多向善崇佛,想必应该会踊跃捐银吧?”

  玉柱微微点头,咳,孺子可教也!

  本省巡抚要修缮五台山的寺庙,晋商们怎敢不出血?

  而且,五台山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修成之日,老皇帝必然龙心大悦。

  揣摩上意,说难极难。说易也很容易,归根到底就四个字而已:投其所好!

  送走了杨森后,吴江忽然来禀,赵东河带着林燕儿的姐姐林萧儿,一起登门求见。

  玉柱一听就知道了,杨森的出任山西巡抚,让赵东河蠢蠢欲动了。

  说起来,玉柱刚认识赵东河的时候,他还仅仅是六品的大兴知县。

  十几年下来,赵东河已经跃升为正四品的顺天府丞。

  客观的说,做官做到了四品之后,只要靠山硬扎,前途一片光明。

  当年的赵东河,极有眼力,主动把林燕儿送给了玉柱。

  这就等于是,和玉柱成了变相的连襟。

  以赵东河喜欢钻营的性子,若是玉柱看上了林萧儿,他肯定二话不说的主动献出。

  “请他过来吧。”玉柱淡淡的吩咐吴江。

  吴江哈着腰,补充说:“回爷,小的是不是要请林姨娘出个面?”

  玉柱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吴江的提议。

  于是,林萧儿被请去了林燕儿那边,赵东河则来拜见玉柱。

  “门下拜见相国。”赵东河来见玉柱,从来都是跪见。

  玉柱明知道赵东河是个小人,却还要提拔他,这就涉及到了深奥无比的用人哲学了。

  “罢了。”玉柱非常了解赵东河,这小子的身上,自带一股子奴性。

  说白了,对他越是客气,他越容易得意忘形。

  相反,对他不冷不热,他反而越发的乖顺。

  赵东河已经习惯了站着说话,他起身后,挤出笑脸,拱手道:“禀相国,门下听说了一件事,特来禀于相国知晓。”

  都这么多年了,谁还不知道谁呀?

  玉柱越是端着相国的架子,赵东河越会卖力的打小报告,屡试不爽。

  “何事?”玉柱漫不经心的信口问赵东河。

  赵东河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小声道:“门下听说,庄亲王在八爷他们的唆使下,打算上折子,以储君之礼,恭迎十四爷回京。”

  “哦,如此机密大事,你是如何知晓的?”玉柱心里没当回事,脸上却露出感兴趣的样子。

  见引起了玉柱的注意,赵东河不由精神一振,拱了拱手,说:“门下是听九爷府上的何太监亲口所言。”

  嗯,老八、老九和老十这些人,全都是嘴巴不紧的蠢货。

  别的且不说了,单单是请道士算命,说什么王上加白,还广而告之党羽们,就属于极其严重的脑残行径。

  自古以来,谋夺皇位,都是悄悄的进村,声张的不要。

  老话说的好,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就是不要过早的暴露了战略目标。

  老九一向驭下不严,身边人四处漏风的情况,数不胜数。

  老九贝子府里的何太监,玉柱对他的印象极为深刻。

  因为,何太监的大名是:何玉柱。

  (PS:第二更送上了,第三更凌晨了,求赏月票的鼓励。)

第799章 还你兵权

  “唉,朕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玉柱,皇妣的忌辰,汝可记得呀?”老皇帝死死的盯在玉柱的脸上,仔细的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康麻子嘴里的皇妣,也就是孝康章皇后,即:老皇帝的亲妈。

  亲妈的忌辰,老皇帝怎么可能记不住呢?

  工夫从来在诗外。

  工夫大致不负有心人!

  玉柱脱口而出:“回汗阿玛,姑妈嬷的忌辰是二月十一日,生辰是十一月初九,属龙。”

  满人的祖母,一般称为玛嬷,也可称为太太。

  姑妈嬷,也就是姑祖母之意也。

  康熙的亲妈,是佟国维嫡亲的姐姐,可不就是玉柱的姑玛嬷么?

  玉柱能够说出康麻子亲妈的忌辰,这并不令老皇帝感到太过惊讶。

  但是,玉柱一口气说出了康麻子亲妈的生辰以及属相,这就尤为难得了!

  凡事啊,就怕比较!

  老十那个混球,连他亲妈的属相,都忘在了脑后,活该圈禁。

  玉柱却记得老皇帝亲妈的生忌辰,还有属相,这是何等的忠诚?

  老皇帝心下大乐,一个劲的猛夸玉柱。

  “嗯,朕没有白疼你啊……”

  “不错,不错,孝心可感天日。”

  如果是一般人,就该跪下谢恩了。

  玉柱不是一般人,他默默的等老皇帝夸过之后,才镇定自若的说:“回汗阿玛,别人家长辈的特殊日子,臣儿可就记不住了呀。”

  这话有点绕。

  康麻子仔细一品,嗯,玉柱的意思是,只有是自家长辈,他才有可能恪尽孝道。

  “叫张廷玉吧。”老皇帝扭头吩咐王朝庆。

  不大的工夫,王朝庆领着张廷玉进来了。

  “玉柱接旨。”张廷玉展开手里的旨意,目不转睛的盯着玉柱。

  “臣儿玉柱,恭聆圣训。”

  “内阁奉上谕,著玉柱兼管正蓝旗三旗事,钦此。”

  “臣儿领旨谢恩。”

  玉柱双手捧过了黄澄澄的旨意,心里却明白,老皇帝交回了部分的兵权,显然还是非常信任他的。

  当然了,玉柱最希望拿回的新军兵权,暂时还没有下文,尚需继续努力。

  老奴立国之时,八旗就是八大贝勒掌权。

  经过皇太极、顺治和康麻子的持续性削权之后,八旗已经在实质上扩大为二十四旗了。

  八旗之下的满洲、蒙古和汉军,彼此互不统属,各设都统衙门辖制。

  老皇帝让玉柱兼管正蓝旗三旗事,也就是说,正蓝旗下的三个都统,都归玉柱节制。

  说白了,玉柱也就成为了,正蓝旗的太上都统。

  颁旨之后,老皇帝又和颜悦色的勉励了玉柱一番,便叫他跪安了。

  出来之后,玉柱仰望着蓝天和白云,心里一直在揣摩老皇帝的心思。

  正蓝旗汉军,一直都是老佟家的基本盘。

  除了佟图赖这一支的佟家人之外,其余的佟家人,都待在正蓝旗下。

  整个正蓝旗下的三个都统,大约可以凑出一万二千多名战兵。

  明面上,这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然而,正蓝旗满洲和蒙古,这两个都统的力量,玉柱能否用得上,大概率存疑。

  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不可能吃一碗饭,就变成超级大胖子。

  距离康熙六十一年的终局,还有段时间去谋划,玉柱丝毫也不着急。

  不过,现在的局势,基本上算是明牌了。

  老皇帝只要不交回新军的指挥权,就说明,他并未完全信任玉柱。

  据沿途各省的禀报,老十四已经下了雪域,进入了青海的大草原。

  按照脚程的计算,轻车简从的话,最快两个多月,就可以抵达京城了。

  玉柱心里有数,老八他们和老十四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书信往来。

  照玉柱自己的估计,老十四恐怕会日夜兼程的往回赶。

  毕竟,老皇帝年事已高,万一有个闪失,储君之位的归属,又变得扑朔迷离了呀!

  已是风烛残年的老皇帝,既想将政权平稳过渡给储君,又担心备选储君的势力过大,反而威胁到了皇权。

  当下的大背景,其实是,老八他们越是暗中用力,老皇帝越会提前做好防备的措施。

  让玉柱控制住正蓝旗,老四、老五、老七和老十二,分控下五旗的其余四旗,正是老皇帝未雨绸缪的军事部署。

  真实目的嘛,老皇帝不可能公然说出口,实质却是防着十四爷党突然起兵清君侧。

  老皇帝一直在玩平衡术,隆科多掌握了京城的八旗步军,丰台大营却一直捏在老十四他们的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