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司空
玉柱饮了口茶,叹息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呐。”一副舍不得京城花花世界的模样。
老十三轻声一笑,说:“四哥说了,我这次能出来,全是你的功劳,他都只能干瞪眼。”
玉柱一听,嗯,老四确实是个聪明人,这么大的事,纸肯定包不住火的。
老四与其藏着掖着,不如索性挑明了告诉老十三。
不管怎么说,是老四去传的旨意,放老十三出来的,这份人情依旧重得很。
自从敏妃薨逝后,老十三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了。
康熙不管他,皇太后懒得管他,老三和他有仇,老大惦记着斗垮老二,老五和老七只扫自家的门前雪,老八那时还未成气候。
不过,老十三的运气还不错,被交给德妃抚养了一段日子,倒和极难相处的老四,交成了铁杆兄弟。
老四选择成为太子一党的时候,老十三顺理成章的也跟着成了胤礽一党。
“十三爷,其实呢,是皇上想您了。我不过是找了个合适的时机,搭了句话罢了,怎敢居功?”永不居功,一直是玉柱的座右铭,从来不曾或忘。
老十三摇了摇头,又轻声一叹,说:“我又不傻,谁好谁孬,还不知道么?”
玉柱咂摸着,老十三的话里,藏着骨头,多少有点怨怼康熙的味道。
也是,老十三被关了这么久,再深的父子情,也要淡下来的。
从通州登船后,玉柱带着队伍,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南而行。
因黄河夺淮的缘故,侵夺了徐州至淮安之间的淮河故道,由阜宁县的“大淤尖”入海。
所以,玉柱要赶去开封府的黄河决口处,归德府的虞城县境内。
正好乘船经大运河,到淮安府,再转黄河上的官船,再溯河西进。
从徐州府的砀山县,到河南省的虞城县,逆黄河而行,慢则两日,快则一日可达。
这個时代的钦差查案,朝廷往往采取的是,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策略,以迷惑住待查的贪官污吏们。
玉柱的这次南下查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面上,他是要去湖广查案子。实际上,等玉柱到了徐州府的砀山县,再突然转道进豫,一日可达。
这么一来,河南省的官员们,肯定是猝不及防。
以前,玉柱和老十三,并无独处这么久的机会。
这一次,就不同了,自从登船之后,玉柱成天和老十三待在一起。
老十三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不是玉柱冒着巨大的风险,主动替他说了话,他只怕还要多关几年,才有可能出来。
一路之上,老十三的饮食起居,都被玉柱安排的妥妥贴贴,没有丝毫的纰漏。
老四爱护老十三,主要是精神上,和大事上。
玉柱则专门盯着小事下手。
老十三登船之后,每日的菜肴,就没有重样的。
而且,老十三最宠的一个妾,也伪装成通房大丫头,就在他的房里伺候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十三再看玉柱的目光,又比此前柔和了许多。
大运河的岸边,被官府强征来的,衣不蔽体的纤夫们,呼喊着沉重的号子,拖拽着沉重的缆绳,艰难的前行。
玉柱负手立于船头,心情却异常之沉重。
官府无偿征发徭役,迫使草民们帮过往官船拉纤,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唉,这个吃人的社会,他暂时无力改变什么。
只能等将来,朝廷大权尽入他手之时,再彻底推翻了。
暂时无力改变之时,只能先融入进去,再徐图变革,智者所应为也。
“他们都是蚁民,不值得可怜!”老十三走到玉柱的身后,轻声一叹,道出了他的心里话。
老十三虽然号称侠王,毕竟是天潢贵胄。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老十三的阶级立场上,肯定不可能有天下万亿蚁民平权的思想。
玉柱很现实,但是,他依旧是个有情怀的好男儿!
小站旧事,说易行难,几乎十死无生!
清初时期,朝廷大权,尽握于旗人之手,绝非大清被列强锤趴下了的晚清时期可比。
玉柱要想挟军自重,并最终改天换地,不仅风险极大,而且路还长得很。
不夸张的说,稍有不慎,等着玉柱的就是身死族灭的万丈深渊。
然而,虽千万人,吾往矣,玉柱已经下定了决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玉柱正与老十三在舱内下棋之时,周荃忽然来报,钦差副使博启,暗中收了两个扬州瘦马,正在他的官船之上,逍遥快活。
老十三张了张嘴,想说点啥。话都到了嘴边,却又碍于博启是老四的亲舅舅,最终又咽了回去。
人前莫论他人是非,一直是玉柱做官的基本准则。
周荃其实是故意这么说的,目的就一个,败坏博启在老十三心目中的形象。
老四的家事,并不复杂。
由于德妃娘娘的偏心和缺心眼,导致老四的母族,几乎无人支持老四,而全都站到了老十四的那一边。
玉柱笑了笑,虽然没吱声,心里却相当有数。
历史上,等老四登基之后,他的母族长辈和平辈们基本都是赏个爵位,混吃等死了,竟无一人掌握朝廷里的实权。
(PS:回晚了,先看着,凌晨还有。)
第411章 怎么是你?
,!
官船行至德州,顺利的靠了岸。
山东省的大小官员们,在巡抚蒋陈锡的率领下,都来了码头上,等着迎接玉柱和博启。
官场之上的迎来送往,最讲究的就是对等接待。
众所周知,在朝廷里,管顶戴的高官,和管财政的高官,都是惹不起的神级存在。
到了封疆大吏这一级,由于督抚的前途尽握于皇帝之手,财政拨款以及报销之事,也就显得尤为突出。
玉柱身上的兼职颇多,但是,真正令山东巡抚感到敬畏的,其实是他的本官——户部满缺左侍郎。
不夸张的说,以玉柱的身份和实权,他只须动动嘴皮子,山东省的财政拨款和报销事宜,就要出大问题。
这个时代的跑部钱进,跑的主要是户部。
晚清时期,帝师翁中堂为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此公想方设法的卡住了北洋的军费,令掌握了淮军和北洋水师的李合肥,只能干瞪眼,而毫无办法。
以玉柱如今的权势,名分上,暂时没有翁师傅那么牛叉。
但是,让玉柱不爽了,故意想为难山东省,亦是易如反掌尔。
巧合的是,蒋巡抚也是常熟人。
说起来,玉柱和蒋陈锡也算是有旧。
因为,蒋陈锡的亲弟弟蒋廷锡,一直兼任日讲起居注官,他和玉柱略有几分同僚的面子情。
只是,蒋廷锡的官运,和玉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至今仅为詹事府的少詹事而已。
不过,耳目灵通的玉柱,却掌握了一个少有人知的秘辛,蒋廷锡很早就投入了老四的门下。
历史上,在雍正一朝的汉臣中,蒋廷锡所受的恩宠,仅次于张廷玉而已。
玉柱率先登岸后,蒋陈锡率领山东的官员们,行礼如仪。
蒋陈锡惟恐怠慢了玉柱,特意摆下了盛宴,想要好好的款待玉柱。
玉柱啥没吃过?
席间,菜品太过丰盛了,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海里游的,应有尽有。
然而,玉柱只对德州的特产五香脱骨扒鸡、武城辣椒和大叶香菜,比较感兴趣,多下了几次快子。
散席后,玉柱刚回到官船上不久,就听下人来报。
“禀老爷,德州知府特意命人送来了近百只五香脱骨扒鸡,还有好几筐香菜和辣椒,以及成堆的大西瓜。”
玉柱一听,也就明白了。
在他用膳之时,一定有专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必须承认,这些地方官们搞接待,还真的有一套绝活。
这不,玉柱刚回来,他爱吃的东西,就紧跟着送到了船上。
老十三啃了一口西瓜,一边吐籽,一边笑道:“武城西瓜,名不虚传,汁多、沙瓤、味似冰糖。”
玉柱的心里有数,老十三嘴上说的西瓜,实际上,是在变相指责博启。
散席之后,蒋陈锡实在留不住玉柱,就想方设法的把博启留下了。
原本没啥权势的博启,这还是头一次奉旨出京办差,根本逃不掉糖衣炮弹的腐蚀。
毕竟,博启再差劲,他也是德妃的亲弟弟。
这一次,又借了玉柱是户部实权堂官的东风,实在是憋狠了的博启,对于地方上的孝敬,几乎来者不拒,尽情的笑纳。
事涉老四的家务事,不仅玉柱不好插嘴,就连老十三也是不能公然指责的。
吃完了西瓜,老十三擦过手后,笑道:“你呀,比你阿玛聪明得多。你阿玛是啥钱都敢收,你呢,从不与民争利,而且甚为重诺,在京城里的商贾圈子里,口碑一直甚佳。”
玉柱笑了笑,没有接话。
中文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
听话不听音,犹如盲人骑瞎马。
老十三明面上说的是商家的事,实际上,却是在夸他,不与蒋陈锡走得过近,颇有分寸感。
面对老十三的再次试探,玉柱心如明镜,老四想要拉他入四爷党,老十三成了执行人。
四爷党,玉柱迟早要入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和老四接触得越多,玉柱就越觉得此人的心思,深不可测。
以玉柱掌握兵权的要害位置,他若不在暗中加入四爷党,老四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对付他。
与其,和老四在暗中斗得你死我活,不如先伪装成四爷党。
卧底于四爷党的好处,实在是数都数不清楚了。明白人都知道,勿须赘叙。
只是,没有合适的契机,玉柱就轻而易举的入了伙,老四会不会信任他,肯定是个未知数。
这么多年以来,老四一直在暗中布局。
从玉柱收了弘昀为门徒,到老十三的刻意与他交好,再到隆科多的早早入了四爷党。
实际上,隆科多和玉柱,已经和老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隆科多和玉柱,唱起了二人转,轮流掌握步军统领衙门。
以前,老四只需要在隆科多的身上,狠下功夫即可。
现在,到了紧要关头,若是玉柱坐在九门提督的宝座之上,又该怎么应付呢?
这是老四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佟家父子的性格,迥然不同。
隆科多是纯正的世家子,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子。老四大力吹捧一番,喊几声舅舅,就极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据玉柱的判断,隆科多选择了老四,其根本性因素,其实是,烧冷灶的风险很大,收益也高得离谱。
隆科多若是支持老八,或是老十四,将来,根本不可能站到第一排去叱吒风云。
老四要拉玉柱入伙,首先就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将来,若有那一天,他能给玉柱什么好处?
上一篇: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