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237章

作者:大司空

  唉,没办法,康熙起了疑心病的时候,看谁都像反贼。

  “嗻。”玉柱毫不迟疑的接了口谕,异常顺从的去召集兵马了。

  这个时候,是完全不可能劝说康熙的。谁劝,谁就像反贼。

  谁料,等玉柱召集了兵马之后,康熙又不想走了。

  皇帝的颠三倒四,确实很折腾人。

  但是,玉柱丝毫也没有怨言。解散了队伍,命令各归岗位之后,玉柱回了府君庙的公事房。

  玉柱刚坐稳,才喝了口热茶,就有侍卫来传旨,让他去陪老皇帝下棋。

  下棋的时候,老皇帝忽然耷拉着眼皮子,说:“若是托合齐反了,该如何处置?”

  玉柱心里早有准备,但是,却装作很吃惊的样子,楞了半晌,才答道:“回主子爷,奴才以为,应先召托合齐来园子觐见。”

  这个时候,玉柱就不敢称臣了,必须是自己人的奴才。

  “会不会打草惊了蛇?”康熙这一问,十分之关键。

  以康熙一连串的大动作,很显然,已经掌握了托合齐的异常动态。

  只是,站在康熙的立场上,肯定担心,朝里还有领兵重臣,暗中与托合齐联手。

  联手干嘛?嘿嘿,起兵清君侧也!

  这个时候,谁可靠,谁不可靠?

  即使是康熙,也是看不清,说不准的。

  既然看不清楚,那就只能防备任何人了。至少,也要经过试探之后,才可能信任。

  玉柱才不在意别的呢,他只担心一点,康熙的疑心病,瞄上了他。

  基于疏不间亲的逻辑,玉柱自然不敢提议,马上抓捕太子胤礽。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出“馊”主意。

  “皇上,皇太后的圣躬违和,应召皇子一起进园子里来侍疾。”玉柱才不信,康熙想不到这一招。

  说白了,面临太子起兵逼宫的康熙,现在是谁都要怀疑的。

  “老十二怎么样了?”康熙问的很宽泛。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康熙想知道什么,便躬身答道:“回皇上,履贝子很安分的闭门读书。”

  康熙其实心里也很清楚,托合齐不可能拥立老十二。但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容不得半点闪失。

  本着宁可错抓,也不能疏漏了的原则,老十二只能暂时待在府君庙里了。

  正下着棋,诺罗布来禀。

  “回主子爷,热河驻军有异动,具体情况不明。”诺罗布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喊皇上了。

  主子爷手底下的奴才,才是心腹的自己人呢。

  臣,算什么?外人也!

  自古以来,凡是想成大事的枭雄,哪个不是在老皇帝的跟前,猥琐的发育着?

  大丈夫,能屈能伸,方能成得大事!

  成大事的英雄之中,除了越王勾践之外,最猥琐的莫过于后梁太祖朱温的亲儿子,朱友珪了。

  朱友珪,是营姬所生,朱温一直怀疑他是个野种。

  眼看着权力的天平,即将倒向了朱温的养子朱友文。

  朱友珪干了一件大事:把他的正妻,貌美如花的张氏,以侍疾的名义,献给了朱温。

  朱温龙心大悦,便暂时放缓了对朱友珪的贬谪。

  后来,朱温病重时,命朱友文之妻,一直侍寝于身侧的王氏,召朱友文回京托付后事,并打算将郢王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

  张氏偷偷跑回去,把消息告诉给了朱友珪。于是,朱友珪发动政变,不仅宰了朱温,同时矫诏将朱友文赐死了。

  虽然,朱友珪很快就完犊子了,政权落到了朱友贞的手里。

  但是,篡位之前,朱友珪做得很猥琐,也很成功。

  “你怎么看?”康熙不冷不热的问玉柱。

  玉柱心里明白,不能不答,但又不能答得太快。

  答得太流畅了,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惹来老皇帝的疑心,哦,你答得这么的麻溜,莫非是事先谋划过?

  伴君,就是陪伴老虎。

  老虎吃人,只需要起了疑心,就是死罪,而不需要任何的证据。

  玉柱有些迟疑的说:“回主子爷,情况不明之下,一动不如一静。不过,以奴才的浅见,似乎应该牢牢的掌握住丰台大营才是。另外,八旗火器营,至少要调到您的身边来护驾才是。”

  京畿的驻军,就这么几大块:九门提督、丰台大营、直隶绿营和热河的八旗驻军。

  玉柱手下的几百人,暂时还夹不上筷子,不值得康熙去怀疑。

  因为,畅春园护军营的人数太少,且无火器营炮甲的协助,属于残缺不全的一支兵马。

第327章 跟着老四去抓人

  “嗯,热河驻军出现了异动,应如何处置?”康熙又问玉柱。

  玉柱装作仔细琢磨的样子,斟酌了一会儿,才说:“可调直隶绿营,前往截击。”

  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康熙早就给隆科多去了密旨,命其提兵监视热河的驻军。

  现在的难题是,托合齐若是有反意,只怕是已经带兵进了宫,拥立太子胤礽了。

  托合齐手握几万兵马,这个时候的轻举妄动,很容易损失巨大。

  玉柱也很能体谅康熙的为难,不过,玉柱心里其实是有底的。

  康熙多虑了!

  托合齐是太子一党,这肯定没错,但是,托合齐还没胆子起兵谋反。

  历史上,和托合齐相关的,主要是托合齐会饮案。

  也就是,托合齐在家里大摆宴席,结党营私。

  托合齐父子,伙同“太子党”重要成员的鄂缮,借着“会饮”的名义,帮助太子胤礽“缘结朋党”。

  除了为继续扩大太子胤礽的势力和影响力,以确保其能够顺利继承皇位而商讨对策外,还秘密策划了许多不可告人的“阴谋”。

  不过,玉柱这毕竟是局外人的看法。

  身在局中的康熙,肯定担心托合齐利用兵权,擅行拥立之事。

  而且,玉柱敢保证,以康熙的见识,应该明白,丰台大营和八旗火器营,才是当务之急。

  康熙淡淡的说:“火器营,就在园子附近。”略微漏了点口风。

  果然如此,玉柱心里一片透亮,老皇帝现在是谁都不敢信任,必须藏着掖着的留下后手。

  玉柱的心底里,十分的坦荡。只要康熙不咽气,他就是妥妥的纯臣。

  历史上的隆科多,就是伪装的纯臣,顺利的骗过了康熙。

  玉柱心里有底,现在的康熙啥都知道,大局也尽在掌握之中。

  说白了,康熙就是想从动荡之中,筛选出谁忠谁奸,以便将来托付江山。

  所以,玉柱始终不肯越过雷池半步。

  康熙怎么吩咐,他就充分站在康熙的根本立场上,达成次优的执行效果。

  这个节骨眼上,啥都知道的小聪明,远不如装傻充楞,更能赢得康熙的信任。

  区区二十一岁的毛头小子,太过于聪明了,嘿嘿,就要反被聪明误了!

  很快,老三、老四、老五和老七都到了。

  康熙淡淡的吩咐道:“叫他们进来吧。”

  人家父子之间要商量大事儿,玉柱不可能继续待在这里,他便请求告退。

  谁料,康熙摆了摆手,说:“且候在一旁。”

  “嗻。”玉柱赶紧缩到了墙角,仿佛人形石雕一般,站得笔直,一动不动。

  “臣儿,恭请汗阿玛圣安。”老三他们一齐跪到了康熙的跟前。

  康熙就把热河驻军异动,托合齐异动的情况,告诉给了儿子们。

  玉柱竖起耳朵,闭紧嘴巴,默默的听了半天。他很快意识到,康熙要动手了。

  果然,分掌两旗兵权的老五和老七,各自领了旨意,回去整顿掌握的本旗兵马。

  老三,被赋予了统领内务府包衣三旗两营的重任。

  等三个儿子都走了,就剩下了老四。

  “老四,朕派玉柱带兵护着你,去宫里把胤礽请到朕这里来,顺便想办法,拿了托合齐。”

  康熙点了玉柱的名,玉柱赶紧跪下说:“奴才领旨。”

  “玉柱,有何条件?快说吧,朕乏了!”康熙其实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就等着看大家的表现。

  玉柱的心里颇有些成就感,一直以来,他都喜欢在领了差使之后,和康熙讨价还价。

  现在,康熙显然已经适应了玉柱的办事风格。

  “回主子爷,奴才叩请拨下一营炮甲,交由雍亲王亲自指挥,以镇压可能的反抗。”

  玉柱的护军营,即使是再强悍,再精锐,也经不起火炮的密集轰击。

  所以,玉柱肯定要把残缺不全的兵种,先补齐了。

  二战的陆军,讲究的是步坦协同。如今的玉柱,最需要的是,步炮协同。

  “嗯,一营炮甲,怕是不够啊?这么着,火器营就全交给老四,你们一起配合着,把大事办妥了。”康熙这么一吩咐,玉柱的心里也就有了底,哪怕是托合齐真的起兵拥立了胤礽,也是必败之局了。

  别看玉柱手里只掌握着八百人,只要有火器营的强力支援,击败托合齐的主力,其实并不难。

  近代的燧发枪兵,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之后,托合齐掌握的以弓马为主的旧式军队,就不够看了。

  这个是武器代差和组织纪律更严明的碾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玉柱集合了队伍后,护送着怀揣了圣旨和大令的老四,浩浩荡荡的朝着京城前进。

  从畅春园进内城,最近的一个门,其实是阜成门。

  可是,老四领着大家,绕过了北边的安定门,直奔东直门。

  路上,老四问玉柱:“如何行动,你可有章程?”

  老四是什么人?

  熟透了的老政客,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掌军,他需要问谁的意见?

  玉柱毫不含糊的说:“一军无二帅。卑职只知道,听您的吩咐即可,他非所知也。”

  在老四的跟前,玉柱从来不耍小聪明,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是二。

  此次行动,说白了,就是康熙对玉柱的一次大考。

  考的绝不是带兵能力,而是绝对的服从,也就是,是否忠诚可靠?

  若是玉柱耍弄小聪明的班门弄斧,处处喧宾夺主,不仅康熙不满意,老四也肯定对他有看法了。

  在强人的手底下当差,既要体现卓越的办事能力,又不能聪明过了头。

  见玉柱乖顺得很,一直板着脸的老四,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纹。

  玉柱说的一点没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军无二帅。

  “等会进城之后,你带着火器营的二营炮甲,和本部兵马,去擒了托合齐。我领兵进宫。”老四这么一说,玉柱就明白了,老四其实是在送功劳给他,却留下了麻烦。

  去捉托合齐,看似凶险。实际上,不管过程中死伤了多少人,玉柱的所作所为,只有功,而无过。

  进宫去控制太子胤礽呢,看似简单,实际上,后续的事情,非常麻烦。

  嗯,老四就是这样的脾气,玉柱越乖顺听话,他越要护短,舍不得让玉柱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