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74章

作者:安化军

  杜中宵拱手:“微臣如何敢当!”

  赵祯笑道:“当得,当得!幽州一战,歼灭契丹八十万大军,这样战绩,何曾有过!”

  说完,与杜中宵一起落座,文彦博才带领其余人坐下来。

  大两省以上官员在宣德楼上,以下的官员则在楼下,向东西侧伸展。楼下的御街,宽二百步,宽阔得有些像广场。中间是御道,是皇帝专用道路,不许百姓进入。御道两边有河沟,里面遍植荷花,岸边栽了桃、梨、李杏等树木。河沟外面是御廊,两边是店铺,热闹非凡。

  今天与往日不同,中间的御道允许百姓进入,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摊贩,做着各种生意。京城百姓游走其中,累了找个小吃摊吃些东西。挎着篮子的小贩穿梭其中,高声叫卖,显得非常热闹。

  旁边的树上,挂着上元节的花灯。因为幽州大胜,今年的上元节比往年盛大,依然在狂欢中。

  见众人落座,赵祯举起酒杯,站起身来,道:“去年冬天,契丹数十万大军悍然南下。以奇兵自太行山中来,攻破曲阳城,不知杀伤多少百姓。杜太尉领朝命,率军救援。至年底,才把契丹大军全部围在武清城。就在农历新年那一天,大军向契丹军队攻击,一日全歼!契丹此战损失宫室和部族军四十万,签军四十万,国中青壮一空!实前所未有之大胜!今日太尉回京,特在些设宴,大宴群臣!”

  一众大臣听了,一起高呼万岁。

  杜中宵在楼上看见,一些官职较低的官员,实际上已经离宣德楼很远,不可能听清楚。估计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楼上,别人喊他们也喊。或者是早有礼仪官员,把这一切都排好了。

  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赵祯道:“今夜庆功,众卿可尽情欢饮,大醉而归!”

  说完,坐了下来。众臣谢恩,一起落座。

  文彦博道:“年前契丹大军来攻,大家都以为,击败他们不难,但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却没想到太尉坚壁清野,虽然花了钱,却保了河北百姓,让契丹抢掠不成。缠斗些日子,就把契丹主力围在了武清。”

  韩琦道:“是啊,谁能想到!消灭契丹八十万人,本朝只损铁两万余人而已。几个月前,谁敢说出这种话来,肯定被认为是发疯了。可杜太尉到河北,就真做到了。”

  赵祯笑道:“多年以前,杜太尉在随州练营田厢军,满朝文武都不当一回事。直到救唐龙镇,毙契丹国主,才知道新练的军队那么厉害。现在全部禁军整训过了,果然犀利!”

  几个大臣一起夸赞,简直把杜中宵要吹到天上去。

  杜中宵只道不敢,与众人饮酒谈笑。心中却是明白,这次回来,自己很快要解兵权了。自己的功劳实在太大,军队又是自己训练的,朝廷怎么放心?

  这种事情不稀奇,正常的国家,都会这样做。国家军权集中于一人,威望太高,不做皇帝,怎么让人放心?不管军队了也好,自己过上安心日子。

  从杜中宵回到朝廷做官,跟文官阶层的关系一直不深。做御史中丞,再做枢密使,都是跟文官关系不深的职位。不过,杜中宵本是文官出身,转回文职也顺理成章。

第113章 分岐

  月亮渐渐爬上来,光亮皎洁,好似一个大银盘一样。点点星星,散落在月亮身边。

  杜中宵看着楼下的百姓,尽情游荡,在御街上来来往往,有些感叹。自己有多少日子没过过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了。官场上闯荡多年,不由有些怀念。自己不是个功名心特别重的人,今日地位,已经满足了,再追求也没什么意思。想要大权在握,就要承当大权在握的代价,自己并不想承当。

  有皇帝在,对臣子的权力是非常警惕的。放弃权力,换取自己的富贵,杜中宵愿意承受。

  随着天色黑下来,许多官员开始有了酒意,说话越来越没有顾忌。宣德楼下,甚至官员开始有了争执。也不知道是有人劝酒不喝,还是有人喝得大了乱说话。

  宋庠道:“耶律洪基自到京城,依然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安排做的活计,他坚决不做,也没有人能把他如何。唉,说起来也是,从一国君主,沦为阶下囚,确实难过。”

  杜中宵道:“牢城营里,做了十分的活计,就有十分的饭吃。他不做活,难道不饿肚子?”

  韩琦道:“耶律洪基终究是契丹君主,哪里真能饿他肚子?再者说,里面关的都是他的臣子,逼得急了,自有人去帮他。已为阶下囚,也没有必要逼他,就由着他们去了。”

  杜中宵正色道:“话可不是这样说。之所以把耶律洪基关进牢城营里,就是给其他契丹人做一个榜样。若不乖乖投降,就要进牢城里改造之后再说。不能让耶律洪基守规矩,其他人怎么会守规矩?”

  一边的田况道:“太尉,所谓改造,就只是说说而已。耶律洪基一国君主,若真是让他跟别人一样做活吃饭,反为不美。在牢城营里关些日子,放出来便就罢了。”

  杜中宵道:“若是如此,那就不如现在放出来。关进牢城营,就是要让他明白,兵败被俘,所谓君主也没有用处。幽州时,耶律洪基见圣上依然傲慢无礼,岂能轻轻饶他!”

  文彦博道:“太尉是带兵的人,什么事情都认真无比。捉了耶律洪基来,关进牢城营,已经足够显朝廷威严,也足够羞辱他。不必身体上折磨,让他在里面关些日子就好。”

  杜中宵看了看众人,见他们都是这个意见,摇了摇头:“我提议把耶律洪关进牢城营,是要让他明白,自己现在是战俘。认清了自己身份,才能知礼仪,才能够生活。如若不然,他一直认为自己还是契丹皇帝,这一辈子,就无法挣脱出来。如果不能够改造好,过些日子放出来,他如何过活?难道出来之后朝廷发钱给他,养起来吗?那又何必入牢城营,直接关起来就是。”

  众人一时语塞,都不说话。

  曾公亮道:“太尉的意思很明白,耶律洪基入牢城营,就要跟别人一样,做活有饭吃。做了十分活有十分饭,做一分就有一分饭,不做活就饿肚子。只有过这种日子,他才能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契丹的皇帝了,而只是我们的战俘。等到做得好了,再放出来,他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文彦博看了看田况,微微摇头,也不说话。耶律洪基可是契丹皇帝,俘虏回来,不礼遇有加也就罢了,如果再跟犯人一样,如何说得过去?在幽州耶律洪基无礼,杜中宵说了要关进牢城营里,京城的官员不好违背,只好关进去。但他终究跟别人不同,还真能当犯人管理?

  赵祯见场面有些尴尬,忙道:“契丹已经战败,耶律洪基还有几分实力?牢里关些日子,让他明白自己身份,就放出来好了。养他一个人何难?朝廷每年发些钱就是。”

  杜中宵沉默一会,拱手道:“陛下既是如此说,臣又有何言?不过,幽州一战虽然胜了,打得却也辛苦。五十万大军,百万人辛苦数月,并不容易。更不要说,幽州百姓受苦极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恢复过来。此一战,是耶律洪基不顾他人想法,一意孤行,才有这个结果。不受到惩罚,不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后果,臣终有不甘!若陛下恩准,臣愿亲管这牢城营,让这些契丹人明白,错在哪里!”

  赵祯道:“太尉既如此说,那便这样吧。牢城营本在枢密院管下,你只管放手去做就好。战场上耶律洪基不是你的对手,现在又算什么。”

  杜中宵拱手谢恩。他就是气不过,耶律洪基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怎么可以不受到惩罚。不要看宋军死伤不多,幽州百姓受到的损失可大了。四十万签军,最后只活下来几万人。还有粮食被征走,造成民间大量百姓饿死。由于这一战,幽州损失的人口,有七八十万人,几近一半。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杀人效率不高,但对于社会的影响却远超后世的时候。一场大战,人口减半简直太容易。哪怕太平年月,百姓多数就吃不饱肚子,战争来了,光饿死就不知道多少人。征粮的时候人好好的,等粮食征走了,很快就饿死人。

  燕云等地本来就因为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争立,打了几年仗。此次大军南下,当地被连根拔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契丹人又不管汉人死活,造成的伤害特别大。

  赵祯见场面有些不对,道:“幽州一战结束,契丹主力尽灭,其他地方就好打了。太尉,围攻大同府也有些日子了,现在如何了?若是进攻不易,再派些兵去。”

  杜中宵道:“因为幽州战事正酣,当时命令王凯和和斌,不必全力攻城。幽州战事结束,大同府就好办了。前些日子,派了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萧虚烈去,劝守城的西京留守耶律宗愿献城。耶律宗愿倒是不反对献城,就是要些好处。耶律洪基都被关进牢城营里,如何应他?一时僵住。王凯给了耶律宗愿三天时间,时间到了,若是不献城,攻进去就是。”

  听了这话,文彦博又是心中嘀咕。一座大同府,契丹的西京,耶律宗愿献城,要些好处怎么了?朝廷难道还难不起?杜中宵不答应,实在太过小气。不过幽州胜利,此时杜中宵声望正隆,不好说些什么。

  赵祯道:“耶律宗愿如此想,也不令人意外。不过,太尉说的有道理。此时契丹已无强兵,大同府再是死守,没有援军,终究是守不住的。”

  杜中宵道:“岂止是守不住。其实是王凯、和斌两军没有全力攻城,才拖了这些日子。再加上去大同府的道路崎岖,重炮未到,才守得住。若是拼着死人,王凯两军全力蚁附攻城,很快就下了。”

  文彦博道:“若是耶律宗愿不献城,最后城破,太尉打算如何处置他?”

  杜中宵道:“已经给了他机会,若不抓住,等到城破,斩于城头就是了。让他做个例子,给其他契丹守将看一看。破大同府后,还要攻奉圣州,让契丹人明白怎么办。”

  听了杜中宵的话,一时大家都不说话。耶律宗愿是皇叔,不是一般皇族,是皇帝的亲叔叔,这样就杀了,总是让人觉得心里怪怪的。不过,想想耶律洪基关进牢城营里,杜中宵还要收拾,杀一个皇叔也就不稀奇了。

第114章 献城

  大同府,几个人用罢了酒饭,耶律仁先对耶律宗愿道:“大王,考虑得如何?宋军主将给的三天时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若是不答允,明天他们就攻城。”

  耶律宗愿道:“我不献城,他们能如何?攻城不会死人吗?”

  耶律仁先叹了口气:“攻城当然会死人,不但是死宋人,还会死契丹人。而且宋军说了,等到城破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斩大王于城头。”

  耶律宗愿不语。过了一会,才道:“难道我怕死不成!”

  耶律仁先看了看耶律仙童,只是摇头,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耶律宗愿其实知道,献城是惟一的生路。可偌大大同府,不给他些好处,白白献出去,他总是心里觉得不甘。

  一边的萧谟鲁见此,小心地说道:“大王,以前宋军攻城,都是火炮压制住城头,清空了一段城墙上的守军,而后蚁附。党项的城池,都是这样攻下来的。只见过党项战事的人说,宋军火炮厉害,党项根本无法抵挡。再是大城,两三天也就攻下来了。”

  耶律宗愿道:“这么好攻,宋军围大同府这么多日子了,也没攻下来。”

  萧谟鲁只能叹气:“这些日子,宋军只是用炮轰城墙,从来没有蚁附攻城过。显然他们是在幽州胜了,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守城,不想杀伤人命。若带得急了,自然不会如此。现在宋军只是攻下了幽州,再下大同府,本朝依然有许多城池。显然宋军想拿大同府做个例子,献城会如何,不献会如何。”

  听了这话,耶律宗愿悚然一惊。这才明白,宋军坚决不给自己好处,不只是小气的问题。给了自己好处,其余献城的将领要不要给好处?此例一开,宋军哪有那么多钱财!保留性命,就是宋军能给出的最大好处了,想要其他的,根本不可能了。

  沉思良久,耶律宗愿叹了口气:“我一命何足惜!只是城中将士万余人,总不能一起陪葬。到了今天,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三位远道而来劝我,我知道你们好心。只是本为契丹之臣,不能死守境土,终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为守城将士计,为城中百姓计,我答应献出城池。不过,宋将要答应我,破城之后要善待百姓,不可乱杀守城将士。”

  耶律仙童长出了一口气,忙道:“大王放心,我们必然会跟宋军说清楚。宋军在幽州的时候,对百姓极好,岂会多伤人命。明日如何献城,大王跟我们说一下,一会我们就出城告诉宋军。”

  耶律宗愿道:“献城还有什么办法?明日一早我大开城门,宋军入城就是。他们十万大军,入城之后还怕我的一万余人吗!唉,没想到最后是这个样子!”

  “好,好,如此最好!”耶律仙童看着耶律仁先,脸上满是笑容。“天色不早,我们这便出城。大王在城中准备一下,不要到时开了城门,有人生乱。”

  耶律宗愿点了点头:“那便这样吧。我派人把你们缒下城下。”

  看着城头上缒下几个木篮,王凯对和斌和郝质道:“你们说一说,耶律宗愿献不献城?”

  和斌道:“献了最好,免一场厮杀。若是不了献,明日杀上城去,砍了他的脑袋就是!太尉说的很清楚了,契丹将领一开始就作战还罢了,战败被俘,可以不杀。像这种要好处的,还是早杀了的好。”

  郝质道:“我来此不久,说不清耶律宗愿欲如何。不过,耶律仙童三人现在回来,十之八九耶律宗愿是要献城了。如若不然,他把人扣下就是。”

  王凯点头:“不错,我也估计如此。现在派人回来,显然不想死守了。”

  不多时,亲兵带了耶律仙童三人到来,向王凯等人行礼。

  王凯回礼,问道:“如何?你们入城三天,耶律宗愿可想得清楚?”

  耶律仙童道:“恭喜太尉,耶律宗愿思来想去,虽然还是有诸多不满,还是愿意献城。据他说,是免你们攻城时多有杀伤。只要贵军答应,取城之后不大开杀戒,不伤害城中百姓,明日一早耶律宗愿就大开城门,迎你们大军入城。”

  王凯笑着道:“有没有要你们再进城告诉他一声?”

  耶律仙童摇头:“那倒没有。耶律宗愿想信几位太尉,断然不会做出反悔的事来。”

  和斌笑道:“这就是了,我们怎么会反悔?他说这些话,只是好看罢了。不过,我们只要城池,耶律宗愿如何,自会交给朝廷处置。。”

  说完,对王凯道:“今日如此喜事,走,我们回帅帐饮酒!明日一早,大军入城!”

  大同府里,耶律宗愿指挥着下人,匆匆忙忙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无非是这一年来在大同府搜刮的金银财主,全部装进柳箱里,仔细放在自己房中。

  萧谟鲁道:“大王,明日献城,需要仔细布置。若是出了意外,可是大事。这些你自己的东西,难道还会有人来抢?等到宋军入城,再慢慢收拾不迟。”

  耶律宗愿听了一跺脚:“你何其痴也!耶律仙童三人说得明白,献城之后,只留我性命。宋军入城之后,必然少不了搜刮民间财物,一不小心就牵连到我。早早收拾了,明日宋军入城之后,跟他们的主将说得明白,这是我的东西,不许宋军抢掠。若不如此,我被抓到开封府后,如何存活?”

  萧谟鲁听了,不由目瞪口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好一会,才道:“只是明日开城门,军兵如何布置?不早安排好了,只怕会出乱子。”

  耶律宗愿道:“这要什么安排?去告诉他们,幽州败了,本朝兵马全部损失在那里。现在大同府外无援兵,内无蓄积,只能够降了。明日一早,各将整理自己的队伍,放下刀枪就是。”

  萧谟鲁怔了一下,道:“若有将领不愿降,又该如何?”

  耶律宗愿不耐烦地道:“你去跟几位将领说一声,说大势如此,抵抗没有用处。投降之后,宋军并不会杀降,还会给他们安排吃饭的地方,不必惊慌。若有人坚持不降的话,你把人抓起来就好。”

  “抓起来之后呢?”

  耶律宗愿摆了摆手:“抓起来关着就是,还能怎样?明日宋军入城,他还能做什么?这个时候,各军不要生事,平平安安最好。有那不听军令闹事的,提前抓起来就好。”

  萧谟鲁点了点头。见耶律宗愿的全部心思,都是在收拾自己的财物上,只好告辞。

  看着萧谟鲁离去的身影,耶律宗愿摇了摇头:“真是罗嗦,已经决定要献城了,哪里还有那么多事情好管?现在最要紧的,是收拾财物,不然以后到了开封府吃什么!”

  没有从宋军那里要来好处,耶律宗愿自然不满。现在自己的财物很珍贵,当然要多花心思。至于安排献城的事,自己都已经决定投降了,兵士放下刀枪就完了,有什么好去安排的?

  这个萧谟鲁,看他样子,显然是不想打了,现在却这么多事情。投降这种事情,不要多管,去安排越详细,越容易出事,真是不识大体。

第115章 该裁军了

  太阳跳出了云层,天地间一下子明亮了起来。阳光洒在身上,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王凯骑在马上,看着不远处的大同府城门,面容严肃。今天是耶律宗愿失应献城的日子,王凯进城接收,和斌带大军在外,防止意外。如果今天大同府不开城门,宋军就要全力进攻了。

  看看天上的太阳,王凯觉得有些不耐烦。已经到了巳时,契丹还不开城门,莫非不想献城了?如果耶律宗愿如此,等攻进城去,不杀就足以平民愤了。

  正在这时,前面的城门缓缓打开。几个契丹将领骑在马上,走了出来。

  军中一阵欢呼,王凯轻轻出了一口气。只要开城门,一切就都可以忽略过去。

  不多时,耶律宗愿带了手下将领,到了王凯面前,叉手道:“见过太尉。太尉大军围城,再打下去也没大太意思。在下西京留守耶律宗愿,愿把城池献与宋国。只望太尉进城,不生杀戳,善待百姓。”

  王凯道:“大王深明大义,如此最好。你放心,我大军入城,不会杀戳人命,也不会强抢财物,只是为朝廷夺城池而已。敢问大王,城中军兵已经放下刀枪了么?”

  耶律宗愿道:“既然要献城,军兵自然放下刀枪。太尉只管带兵进城就是。”

  王凯点了点头:“如此,我便入城了。还请大王与我随行。”

  耶律宗愿欣然同意,与王凯并骑,向城门走去。宋军上了刺刀,明明晃扛着,跟在后面。进了城并没有看见契丹军队的影子,城头上的少量卫士,也已经放下兵器。

  王凯道:“大同府守军不少,怎么见不到影子?”

  耶律宗愿道:“他们都在自己营房,没有太尉吩咐,怎敢出来?这些人随我多年,还请太尉以后善待。如若不然,我今日献城,以后必然惹人闲话。”

  王凯笑道:“大王尽管放心,以后朝廷一统天下,哪个敢说大王?”

  一直到了留守府,耶律宗愿才道:“太尉,献城之后,不知如何处置我?”

  王凯道:“此事我不敢做主,要送大王到京城去。幽州一战,最后投降的时候,有许多契丹官员都到了开封府。到了那里,大王会见到许多熟人的。”

  耶律宗愿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王凯一直在河曲路,后来攻大同府,没有到幽州,只怕不知道投降契丹官员的情况。耶律仙童三人从幽州来,只怕也不知道,还要自己到了京城才行。

  下了马,两人进了留守府。进了官厅,耶律宗愿突然小声道:“太尉,后衙里是我私人财物,以后身家性命所系。还请太尉方便,能让我平安运走才好。”

  王凯看着耶律宗愿,笑了笑:“大王私人的东西,自然只管运走。既已献了城,我不会难为大王。”

  耶律宗愿放了心,见王凯太度和善,突然问道:“太尉,冒昧问一句,

  若是我不献城会如何?”

  王凯道:“还能如何?我率大军攻城,城破之后,斩大王于城头而已。此事枢密院早已有交待,我是奉命行事。献了城,大王保住身家性命,我派人护你去开封府而已。”

  见王凯说得淡然,耶律宗愿知道,不献的结果看来就是一个死字。

  杜中宵进了官厅,随手拿起桌上的公文,看完放下,笑了笑。耶律宗愿果然最后还是献城了,没有头铁硬扛到底。献城就要好处,契丹还有那么多城池,那么多高官显贵,宋朝哪来的那么多好处给他们。

  曾公亮进来,拱手道:“太尉,大同府留守耶律宗愿已经献城,王凯占领了大同府。都堂里文相公带着中书官员,正等太尉带我们去议事。”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且等田太尉来。接下来,前线军队不可能全部闲下来,除了一些军队回京之外,其余军队要尽量抢占易占的地方。我们枢密院里先商量过了,才好去跟中书商议。”

  曾公亮称是。不多时,田况进来,三人落座,说起最近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