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64章

作者:安化军

第81章 亲征

  都堂里,几位宰执伸了个懒腰,准备散去。这几天幽州的情况变化太快,几位宰执几乎跟不上那里的发展。每天的都堂议事,都特别冗长,着实不轻松。

  正在这时,一个小黄门进来,拱手道:“诸位相公,官家口诏,速入大内议事!”

  几人听了不由怔住。

  文彦博道:“不知因何事,圣上如此紧急?我们都堂议事已久,正要去用些茶饭。”

  小黄门道:“相公,小的如何敢问?圣上口诏,诸位速速进宫就是。”

  文彦博叹了口气,对田况道:“看来有什么紧急事情,没奈何,我们到大内走一趟吧。”

  几个人起身,随着小黄门,向北到了垂拱门外。卫士早已得到消息,没有阻拦,径直进了大内。

  到了崇政殿外,行礼如仪,小黄门报过,几人进了大殿。

  赵祯在那里正襟危坐。几人行礼,吩咐赐座。

  各人坐,赵祯道:“适才得河北路行枢密院战报,刘几、窦舜卿和刘兼济三军,攻破幽州。幽州一破,前线的战局便就不一样了。而且,幽州是大城,控扼燕山道路,是契丹大南京,非同小可。”

  众人听了,急忙一起起身,向赵祯道贺。虽然大家知道这次很有可能收复幽燕,但却没有想到能这么快。自从杜中宵出兵,便摧枯拉朽一般,几乎没有阻碍,连战连胜。

  自大宋立国,契丹便就是北方的强权,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宋朝身上。契丹兵强,是所有人的共识。特别高梁河一战,太宗兵败,这种意识更深入人心。此次在幽州,虽然宋军已经占据优势,但在这些宰执的眼里,还要经过苦战,才能打败契丹人。现在进展如此顺利,让他们不敢相信。

  重新落座,文彦博拱手道:“杜太尉用兵如神,此战才能如此顺利。当年以三万营田厢军救援唐龙镇,连败契丹和党项,甚至击毙了契丹国主。此次率大军与契丹决战于幽州,指挥得法。”

  赵祯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自本朝立国,太祖建封桩库,便有意于幽云。奈何契丹兵强,屡次与之交战,不能够战而胜之。此次契丹南下,非是本朝进攻,万幸指挥得法,而有今日局面。现在契丹四十万大军被围于武清,若是能聚而歼之,则契丹精锐尽丧。”

  韩琦捧笏:“陛下,此是千载难逢之机,万万不可错过了。灭此四十万大军,契丹再无精兵,北方无忧。自石敬塘献出去的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就不难了。”

  赵祯道:“招诸位来,就是商议此事。现在有两件事,需要商议。一是幽州已下,云州实际上没有多少兵马,契丹大军又已被围住,可以考虑进军了。”

  田况道:“云州那里只有王凯五万兵马,还有河东路整训过后的数万兵。从幽州之战看来,整训过后的兵马,战力是靠得住的。刚刚整训的,由于军官不足,还要经过磨砺才能真正大用。云州大城,纵然没有重兵驻守,攻破也是不容易。仅靠王凯五万人,似乎有些不足。”

  韩琦道:“要么云州等一等?等到歼灭了契丹大军,从幽州调兵过去就好。”

  赵祯道:“王凯报,契丹大军被围于幽州,内部空虚。前些日子,阴山以北胡人见有机可乘,有意出兵攻契丹。若是不能尽快收复云州,只怕契丹败亡,其他胡部又起。尽早收复云州,王凯才可以调集兵马,弹压阴山以北胡人。”

  听了这话,一众大臣不说话,思考办法。现在大军聚于河北路,京城只剩天武和拱圣两军,实在没有兵再调到河曲路去了。其余地方的军队,跟河东路兵马类似,都缺乏军,不足大用。

  见众人不说话,赵祯道:“我欲派天武军去河东路,与王凯一起,南北对攻云州。攻下云州,立即北进,弹压胡人。没有了契丹大军,北地胡人不是朝廷兵马对手。”

  文彦博拱手:“陛下,如此一来,京城只剩拱圣一军,且是炮兵。有些空虚了。”

  赵祯道:“现在围契丹大军于幽州,正是用炮兵的时候——”说完,静静看着众人。

  参政宋庠福至心灵,捧笏道:“幽州一战,事关国运,事事皆要小心。一个不好,被契丹人逃了出去,以后必为大患。臣以为,陛下可亲统拱圣军北上,御驾亲征。到了幽州之后,与诸军一起,灭契丹国主耶律洪基于幽州之地。燕云尽复,契丹兵灭,正是国运隆盛之时!”

  听了这话,其余宰执尽皆明白,赵祯有意亲征。

  想想也是,重兵集于河北,现在占尽上风,正是亲征的好时候。澶州之战的时候,寇准强求真宗亲征,为的是鼓舞宋军士气,果然收到奇效。现在亲征,则是皇帝摘取胜利果实,增强威望的时候。此战胜利的军功太大,没有皇帝在,杜中宵就功高难赏了。

  作为皇帝,赵祯到了幽州,功劳还是杜中宵的功劳,声望却被赵祯收走,后续事情简单很多。更重要的是,幽州这一战对于宋朝太重要了。这一战后,周边再无大的势力,不免拔剑茫然。作为皇帝不参加这样的战事,肯定不甘心。而且现在有了铁路,来去方便。

  想来想去,文彦博拱手:“宋参政说的是,现在幽州正是用炮的时候。陛下亲带拱圣军,北上幽州参战,灭契丹大军,正是将士们想的事情。”

  韩琦道:“契丹大军被围于武清周围,离雄州不过一二百里路。陛下坐火车到雄州,亲率大军去武清参战,将士必然踊跃!大军会集,灭契丹大军,是朝廷幸事。”

  田况道:“龙卫军已经到了雄州,现在近五十万大军聚于幽州。陛下到了,方可指挥如意。而且如此重兵,陛下不亲临,也非朝廷之福。左右有火车,数日就可以到雄州,一切都方便。”

  见众人同意。赵祯缓缓点了点头,道:“耶律洪基是我后辈,与重元争立多年,方登大宝。却不想初登帝位,便就南侵,不可忍也!既然众卿都觉得亲征为好,我便率拱圣军,前去幽州。韩琦和宋庠两人随行,枢密院有杜中宵和富弼在河北路,就不必了。内政暂委文相公和田太尉两人,若有大事,公文来往就可以了。有火车通达,来往便利。”

  众臣一起称是。现在明白,赵祯今天这么急召集众人来干什么。幽州一下,与契丹的战事就进入了尾声。若是慢了,只怕杜中宵把仗打完,赵祯没亲征的机会了。

第82章 日暮途穷

  雄州帅司,杜中宵把手中公文交给富弼,道:“圣上决定亲征,要商量一下,如何迎接。”

  富弼吃了一惊,急忙接过公文,仔细看过。对杜中宵道:“现在幽州已下,契丹主力被围于武清一带,缺吃少穿,不日就将灭亡。这个时候,圣上为何亲征?”

  杜中宵道:“有铁路来往方便,又是必胜之仗,亲征有什么不对?”

  这话问的,赵祯为什么这个时候亲征?当然是仗要打胜了,幽州也收复了,过来走一趟呗。这一仗战果太大,仅仅杜中宵和富弼两人,是承受不起的。不说打下燕云封王之类的旧话,仅仅是一战消灭契丹主力,威震四海,就不应该由两位枢密使独得这份功劳。

  赵祯这个时候来,没有什么用处,战争结局已经注定了。他来了,这次胜利的光环,就大多披在了皇帝身上。对于提振宋朝士气,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杜中宵和富弼来说,功劳还是功劳,并不会减少半分。只是一些尴尬的事情,比如封不封王,赏赐应该多少,做起来就不那么尴尬了。

  封王除了一些虚名和礼仪,最重要的就是俸禄,实际权力倒没有太大区别。杜中宵又不靠着自己俸禄过日子,也不重虚名,并不指望着封个王。封了有什么用?又不传子孙。经此一战之后,回去能够做宰相,仕途更进一步,才是最重要的。灭了契丹,这官做起来轻松许多。

  沉吟一会,富弼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道:“圣上亲征,事情不小,要不要把诸军都指挥使召来,一起面军?只是现在正围耶律洪基,怕把他们召来了,前线又出变故。”

  杜中宵道:“无妨。契丹大军已经被围死,又没有了粮草,无力突围。几位都指挥使来,并不会影响部署。不只是各的都指挥使,最好是师都指挥使也一起来。特别是马怀德一军,军中的师主都是最近提升起来的,未曾面君。这次前线大胜,迎圣上亲征,正是该当的事。”

  富弼点了点头:“只要不影响战事,如此最好。对了,圣上来此,必然要去幽州。”

  杜中宵道:“那是自然。幽州是北方重地,非其他地方可比。圣上来了,自然是要去的。张玉的龙卫军刚刚在雄州集结,还没有去武清,刚好为圣上护驾。去过幽州之后,再去武清,歼灭契丹主力。”

  富弼听了不由皱眉:“围契丹大军已经有些日子了,不好再等下去。不如圣上到了,先到武清那里去,把契丹人歼灭,再去幽州岂不是好?”

  杜中宵道:“契丹人没粮,多等一天,便就好打一些。近些日子,已经有一万余签军投降。再围他们些时日,估计投降的人更多。契丹人和奚人不降,那些签军可不会白白送死。”

  富弼点了点头:“说的也是。契丹人的粮道已经断了,而且幽州也搜不出粮来。唉,这场战事没想到最后是这个样子。契丹人来的时候气势汹汹,战起来却溃不成军。”

  杜中宵听了不由点头。不要说是富弼,就是自己,也没有想到两军的战力差距会这么大。只有河北路整训的禁军,由于初期军官不到位,经验不丰富,面临到了一些困难。打了些日子,也很快就成熟了起来。现在马怀德的十万人,也是强军之一,不是契丹人可以正视的。

  正在这时,赵滋进来,道:“刚刚得到的消息,前线又有八千签军投降。据他们说,契丹军营中快要断粮了。契丹人不给签军粮草,不管他们死活,只能投降。”

  富弼道:“如此说来,契丹军队只怕支持不住了。太尉,若是圣上没来,耶律洪基降了如何是好?”

  杜中宵想了想,摇了摇头:“那没办法,投降也不行。圣上未到,这仗就不能结束。哪怕耶律洪基的属下全部投降,也要把他留在那里,等候圣上发落。”

  赵滋听了就笑:“这个时候,只怕前线的契丹人没什么希望了。大军围住,没有粮草,他们根本看不到出路。听说,耶律洪基现在对属下讲的,是中京道很快就有援军到来。可幽州那里,刘几防得十分严密,哪里有什么中京道援军?耶律洪基大话唬人而已。”

  富弼道:“有什么办法?难道他告诉属下死路一条?吩咐包围的各军,仔细安排,不要在这个时候出任何乱子。圣上后日便到,我们准备迎接。”

  武清城外,耶律洪基大帐。耶律仙童进来,行礼道:“陛下,有八千签军,一时看守不严,投到宋军那里去了。军中粮草不足,难免人心惶惶。”

  耶律洪基摆了摆手:“那些签军全无用处,现在只是徒耗粮食而已。情况艰苦如此,从明日起,便就停了签军的粮草吧。让他们自生自灭,不必去管了。”

  耶律仙童有些犹豫:“这些签军若投了宋军,终究是后患。战阵上不中用,运粮还是有用的。宋军在这一带,有五六十万大军,粮草供应也不容易。投去的签军多了,只怕宋军用他们运粮。”

  耶律洪基听了,沉默一会,微眯又目,冷声道:“那就告诉耶律乙辛,把签军全部杀了!”

  耶律仙童吓了一跳,急忙道:“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吃粮不多,可以减半给粮,让他们不逃到宋人那里就好。现在战事不利,若是杀自己的兵——”

  “什么自己的兵?这些汉人和渤海人,宋军一来便去投敌,杀了干净!”耶律洪基面沉似水。“现在诸事艰难,只能尽量保证军食。等情况有变,脱围出去。”

  耶律仙童还要再讲,耶律洪基摆手,让他出去。

  出了帅帐,耶律仙童叹了口气。签军虽然是从附近的州军召来,但契丹大军,可不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下令去杀,真下得去手。现在四面被围,外无援军,如果杀自己的签军,会是什么后果?

  耶律仙童不敢想。抬头望天,只见太阳惨淡。风不大,却份外寒冷。看旁边兵士,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远处,有几个士卒正在杀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本来是自己的伙伴,平时照顾有加。可战事打到现在,粮道断了,马便就开始成为食物。最开始是有人吃死马,接着就是杀那些瘦弱或有病的马。再过几天,可能军中所有的马都会成为军食。杀了马之后,怎么跟宋人打仗?谁管呢,总要先活下去。

  张岊已经占领了平州,留五千人镇守,大军回到武清。现在武清北面,有贾逵、晾泰、窦舜卿和刘兼济四军,加上张岊的四万五千人,二十五万大军。南边是十三郎、刘涣十万人,加上马怀德十万人,二十万人。一共四十五万大军,把契丹人团团围住。

  这些日子,契丹人不断突围。试了无数次,最终明白,他们全部军队出击,也无法击破任何一军的防线。周围的所有道路,都已经被封死了。

  所谓日暮途穷,契丹军队已经到了末路。数十万人,都在等着宋军发起进攻,结束这一切。

第83章 霹雳车来了

  看着从火车上开下来的霹雳车,杜中宵的眼都直了。到这个时候了,契丹大军被歼在即,怎么把这东西运了过来?除了炫耀国力,这东西在前线还有什么用处吗?

  富弼轻声道:“圣上此来,看来动静不小。契丹大军已经疲惫不堪,行将灭亡,却派了无敌霹雳车来。此举怕是圣上有意为之,派霹雳车来,震慑周边诸胡。”

  杜中宵点了点头:“或许如此吧。既然到了,到时终归有些用处。”

  无敌霹雳车看着厉害,可在杜中宵看来,实际没多少用处,最开始就不看好。这车太大,必须依靠铁路机动。可铁路修到了,不用霹雳车,还有什么力量能是宋军的对手?这车本是用于进攻,可实际上适合防守,战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早些日子派此车来,由于部队要快速机动,实际没用。也只有现在,契丹大军被围,无路可去了,霹雳车才有了用处。

  指挥霹雳车的谭耀上前行礼,道:“见过两位太尉。末将奉诏旨,特意带霹雳车来助阵。”

  杜中宵道:“实不瞒我,这车到底能行多少里?此处到武清还有二百余里,到底能不能行到那里?”

  谭耀看看四周,小声道:“不瞒太尉,一百里勉强走得了,二百余里实在太远了。只是圣上执意要让蛮夷见一见神器厉害,必须要用,实在没有办法。我们随行带了修的人,提前赶路,路上坏了修好就是了。明天圣上才到,太尉最好不拖延一下,不要急着到前线。我们今晚便就赶路,总要到了才好。”

  杜中宵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这车看着厉害,实际上毛病不少,战场上当不得大用。现在契丹大军被围,用来破围当然是好的,聊胜于无吧。”

  谭耀道:“太尉也不要这样说,若是用来守城,霹雳车还是许多用处。只是此车太贵,不是京城这种重地,哪里用得起?只是在京城,哪里那么容易被敌围攻的!”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京城不易被围攻?大宋的都城被围了多少次?

  把霹雳车全部运下来,谭耀道:“韩相公在后边火车上,很快就到了。我准备一下,太尉也派些人来,我们今夜急行。三四天之内,总要到武清就是。”

  杜中宵道:“好,我派一千人给你,不要做砸了。时间紧急,你们夜里不要停,一直赶路。五天之后,在武清城外我一定要见到霹雳车。而且来了多少,我要在城外见到多少!”

  谭耀叉手称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作为霹雳车的指挥官,谭耀当然知道,这车跑在路上很容易出毛病。为防万一,这次随火车运来的,每辆都有几套容易坏的备件,路上坏了随时修理更换。霹雳车参战,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示,用来向蛮夷炫耀用的。最重要的不是战场上起多大作用,而是跑得顺畅,战场上看起来威猛。只要安全到了武清,并不困难。

  安排了兵马与谭耀一起,让他先把车运到城外去,准备出发。杜中宵对富弼道:“立国以来,没有哪一战比这一战重要。圣上此次前来,看来也是做好了准备。”

  富弼点头:“可不是如此。这一战胜了,契丹的精锐全灭,取其境土不难,自然重要。”

  杜中宵明白,此战过后,契丹部族必然在现在的地方待不下去。宋军北进,契丹人很可能会向其他地方逃路。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可是说不好。游牧民族,一个游字,说明了他们的居住地的不确定性。这里待不下去,便就向别的地方迁徒。

  铁路翻过燕山并不容易,这个时代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不走幽州,从河曲路出发修铁路,到草原却容易得多。只要铁路通了,中原和草原联接起来,事情便就不一样了。

  等了约半个时辰,韩琦的火车到来,与杜中宵和富弼见礼。

  韩琦道:“圣上的火车明日午时到这里。今日我来,是先准备一下,免出意外。”

  杜中宵道:“正该如此。河北路边地,圣上亲临,一切都要小心谨慎。这里风大,相公且随我们到官厅去。今夜备了酒筵,为相公接风。”

  韩琦谢过。道:“这一战,真是想不到。契丹初南下时,如疾风闪电,人人心惊。两个多有后,却被围在武清,只有死路一条。就连圣上,也要亲征。”

  说到这里,笑着摇摇头。大家都心知肚明,幽州战事的大局已定,赵祯此来不是作战,而是来收功劳的。这是皇帝的特权,大臣知道,也不好说些什么。

  到了官厅,众人落座。杜中宵吩咐上了茶来,请韩琦饮茶。

  请了茶,杜中宵道:“圣上来幽州,事情就不一样了。本来这里现在近五十万大军,粮草虽然供应得上,却吃得简单。既然圣上亲临,当要三司出些力,多运些酒肉来。此番大胜,什么都要热热闹闹的。”

  韩琦道:“为不是难事。现在天寒,河曲路的牛羊杀了,肉运到京城,还不腐坏。无非是多安排几列火车,运到这里而已。此番大胜,花多少钱都值了,不在意这些。”

  发行了债券,中书手里有了大笔钱,给钱痛快多了。能够彻底歼灭契丹大军,债券就不会亏本,朝廷倒是大方。河曲路不只是宋朝自己的牛羊,还有从阴山以北买来的,内食非常充足。

  饮了一会茶,赵滋、李复圭和李璋三人进来,向韩琦见礼。

  韩琦对赵滋道:“圣上明日到雄州,你那里围歼契丹大军的计划做好没有?要准备好了,给圣上观看。圣上看了,不定提出什么来。”

  赵滋道:“此是大事,早就准备好了。现在大军都已在武清周围待命,一声令下,便就可以四面合围。契丹大军已是瓮中之鳖,只看朝廷的命令什么时候下而已。”

  韩琦道:“如此最好。此事最为重要,圣上一心要打个漂亮仗。”

  说完,对杜中宵道:“武清那里的契丹人现在怎么样?如果三四天后开战,不知合适不合适?”

  杜中宵道:“三四天太急了些。契丹没了军粮,听说现在开始杀马,不是好时候。圣上到了之后不如先去幽州,看一看那座重城。五六天后,再去武清,刚好开战。”

  韩琦沉默一会,道:“幽州在边地,圣上若是去的话,是不是不太安全?”

  富弼笑道:“相公,刘几率五万大军在那里,怎么会不安全?此次契丹大军南来,搜刮幽州太过凶狠,百姓怨恨。朝廷大军来了,人人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圣上去幽州,正好让百姓看上一看。”

  韩琦点了点头:“如此也好。龙卫军还在雄州,到时随圣上到幽州就是。对了,随圣上前来的是姚守信的拱圣军,全是炮兵。他们可以先去武清,准备好作战。”

  “如此最好。”杜中宵连连点头。现在最有用的就是炮兵,姚守信来了,才是最重要的,作用比那几十门霹雳车大得多了。不只是他带来的火炮,他对炮兵的指挥也有用得很。

第84章 接驾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艳阳高照,没有什么风。城里百姓兴高采烈,张灯结彩,好像过节的样子。

  赵祯的火车刚刚停到站台,杜中宵和韩琦带着众臣急忙上前,分列两边迎接。

  与宋庠一起下了火车,赵祯看着迎接的杜中宵和韩琦,又看看不远处迎接的百姓,点了点头。灭掉契丹,一统天下,自己就有了不下于太祖太宗的功业,足可以算明君。做皇帝几十年,现在应该是最得意的时候了。多年宿敌被围住,心中何其畅快。

  行礼毕,赵祯见了本城父老,一起回到了衙门。衙中设宴,为赵祯接风洗尘,同时款待前来道贺的本乡父老。契丹将灭,这些原来两输的本地百姓都兴奋异常,非常热烈。

  宴会至晚方散,各自安歇,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赵祯便命杜中宵前去见驾。

  行礼如仪,杜中宵进了赵祯住处。赵祯穿着便服,见杜中宵进来,吩咐赐座。

  上了茶来,赵祯道:“此次围耶律洪基于武清,太尉居功至伟。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杜中宵拱手道:“臣为国效力,何敢言辛苦?”

  赵祯点了点头道:“此次大胜,赖你良多。战后论功行赏,必不会亏待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