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06章

作者:安化军

  大同府,萧革看了并州庞籍来的书信,喜道:“韩相公虽然回朝做了宰相,好在河东路的庞相公一样好说话。有他们接应,还有什么可怕!”

  说完,仔仔细细把信收好,直向耶律重元的宫殿来。进了宫殿,见耶律重元正歪在案上,一边饮酒一边看前面哥舞。上前道:“陛下,洪基大军已经破了天成县,围了长青县,眼看着要来攻大同府了,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饮酒?此非常时期,一个不小心,就要身死国灭!”

  耶律重元冷冷看了看萧革,道:“又能够怎么样?前线将士都是不中用的,打不过别人,就只好把皇位拱手相让。洪基是我侄儿,做个契丹皇帝也没有什么。”

  萧革急道:“陛下,成王败寇,我们一旦落到洪基手里,岂不只能任他欺辱!”

  重元饮了一杯酒,道:“又能够如何?打不过别人,就只能如此。”

  萧革道:“南边还有朔州、应州,我们可以到那里去,慢慢再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重元听了大笑:“我据有西京道,北边有中京道太后助我,尚且败于洪基之手。现在大军尽丧,朔州和应州两地又有什么用?宰相,此是我家事,洪基已来,你不必死守,自寻出路就是了。”

  萧革心道,我自然知道要找出路,可出路不是耶律洪基。心念电转,道:“陛下,你我同欲,现在不说这些话了。前方战事不利,洪基两路大一军,即将包围大同府。我们总不能束手就擒,还是到朔州避一避。天下事谁说得清?一旦有变,陛下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重元摇了摇头:“此时大局已定,还有何话说?我就等在这里,看洪基如何攻进来!”

  萧革一时间有些急了,道:“陛下,蝼蚁尚且偷生,只要留得一线生机,就难说谁胜谁负!我已安排了兵马守大同府,明日一早,我们便去朔州。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躲一躲!”

  说完,也不再与耶律重元商量。出了宫殿,自去找一应将领,安排人守城,又安排人准备逃到朔州去。朔州是边城,本来有大军驻守,这两年与洪基作战,兵力已被抽调一空。萧革是与宋军商量好的,特意不带大军,只是安排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兵马,护着自己与重元南下。

  唐龙镇,赵滋与贾逵在帅帐里落座。看了手中公文,道:“南边庞相公已经与萧革商量好了,等他带重元撤往那里之后,我们便连夜攻城。有萧革做内应,想来不需多少功夫。”

  贾逵道:“这个萧革,能不能靠得住?这等大事,一直没有耶律重元的消息,全是萧革联络,不要到时出了岔子。我们两军十万人,攻朔州不是难事,难的是要快。不然契丹兵马从大同府杀来,那个时候就麻烦了。攻不破朔州,结果兵败垂成,朝廷必然重惩!”

  赵滋道:“萧革是重元手下第一重臣,这些年兵权全在他的手中。重元废物,只知饮酒玩乐,哪里能够理国政?只要有萧革愿降,朔州就是我们的了!”

  贾逵连连摇头:“太尉,不能这样想。我们十万大兵,一旦出了岔子,不是小事!”

  赵滋笑道:“我是带兵的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此次萧革自韩相公在河曲路的时候,就派了儿子前来送信,愿意归降,当然要以他归降来安排。不过,朝廷调我们两军十万人,早早就做了准备,当然不是宝都押在萧革的身上。若是不降,我们十万人攻城就是。朔州本来就没多少兵马,赶在洪基能够大军南下之前,攻下城池并不难。只要下了城池,也不怕洪基带兵来攻了。”

  贾逵道:“此次朝廷让我们只占朔州,又不愿与契丹大打一场,着实是难。两军作战,最怕束住手脚。此次进攻朔州,便是如此,总是让人心里不安。”

  赵滋道:“左右两军相逢,便就挺起胸膛打就是了。我们此次进军,依庞相公送来的消息,是候萧革逃入城池之后,立即带大军兵临城下。他好好开城归顺也就罢了,如若不然,那就强攻进去。反正朝廷定了要取朔州的方略,一定要攻下城池来。”

第128章 进城前夜

  一大早,萧革便就吩咐把自己的财物装了几大车,对萧兑道:“洪基大军即将围大同府,这里待不得了。我们退到朔州去,搏一个前程。这里装的都是这几年得来的宝物,你细细看住了,路上不可有丝毫的闪失!以后我们的日子,可就全靠这些财物了!”

  萧兑答应,道:“阿爹,我到胜州几次,又去过并州,虽然你不告诉我去做什么,却猜得出来,必然是要投靠南朝了。我们投靠了南朝,必然会有赏赐,何必如此在意财物?”

  萧革听了,急忙四周看看,厉声道:“你胡说些什么!这些话能随便说吗?纵然知道,也要装在自己肚子里,不能被别人听了去!这次一定要乖一些,路上不可出差错!”

  对家里财物,萧兑还是在意的,当下满口答应。

  安排好了,萧革急急来到宫殿。一问卫士,耶律重元昨夜饮宴,还未起来。

  萧革听了大急,道:“洪基大军即将到大同府,陛下怎能高卧!速速唤醒陛下,我们去朔州!”

  这几年萧革在耶律重元手下一手遮天,几年积威,卫士不敢怠慢,急忙去唤重元。

  不多时,重元衣衫不整地到了前厅,厉声道:“我不去朔州!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也当五鼎烹!洪基是我侄子,纵然胜了,又能够如何!”

  萧革道:“陛下,但有生路,就应该抓住。与洪基争立,已经五年,一旦落入他手里,我们岂能有活路?到了朔州,重整旗鼓,才是正途!”

  说完,也懒得与重元争吵,示意卫士,强行让重元更衣上车。这些卫士是萧革特意安排的,当下拥了重元再次入殿,换了衣袍。再次出来,不由分说,把重元塞进了备好的车里。

  重元只是辱骂,萧革只当充耳不闻。带了三千兵马,开了南门,急急向南去了。

  怀仁县外,宋军探子见了萧革南下的队伍,问了正是自己等的人,急急上马,飞奔入山禀报。

  朔州西边的山里,一处背风山洼处,赵滋和贾逵一起坐在帅帐,心急如焚。从偏头寨出发,到朔州一路山路,行军不便。两军合军一处,一共八万多人,绵延成几十里的队伍,沿着山谷一直络绎不绝。萧革再不带兵南下,他们实在等不起,要直接带兵攻出去了。

  一骑快马奔来,到了帅帐前下马。骑士快步冲进帅帐里,叉手道:“太尉,探子刚刚来报,萧革已经带三千兵马南下,明日就应该到朔州了。大同府萧革令外安排将领镇守,好似不管了。”

  赵滋猛地站起来,道:“再探再报!此事要紧,万不可有任何差池,不然提头来见!”

  骑士叉手称诺,急急出了帅帐,翻身上马,重新安排人刺探消息。这些日子,宋军建立了一个简易的情报体系。哪里有人查看,得了消息递到哪里,哪里汇总,都派得有人手。

  赵滋对贾逵道:“萧革明日就可以到朔州城里,我们等不得了。我现在集中本部兵马,先到朔州西边山里,等明日晚上围城。你带本部,先集中兵力在山里,到时伺机而动。若我攻朔州有困难,便到城前助我攻城。若我已经入城,你便带本部去取马邑。此次朝廷方略,是取朔州和马邑两城,不必多生事端。”

  贾逵称是。赵滋急急出了帅帐,招呼本部将领,开始集结部队。

  从偏关寨到朔州,一条长长的山谷,道路非常狭窄。赵滋所部在前,贾逵所部在后。不过由于两军的后勤没有合并,在中间的部分两部混在一起,显得格外杂乱。

  等到赵滋带军前进,到了离着朔州不远的山谷里集结,贾逵招集自己所部兵马,向前移动。暂时先隐蔽在山里,看接下来两日赵滋所部行动。

  看着前边的朔州城,萧革长出了一口气。命令属下去叫开城门,大军入城。在此之前,萧革便就调换了朔州守将,换成了自己心腹,一切都井井有条。

  进了城池,到了官厅,萧革道:“一路上辛苦了,去请陛下,今夜为陛下接风!”

  不一刻,卫士带了耶律重元进来,行礼告退。

  耶律重元指着萧革厉声道:“你是要反了么!强行带我来此,置大同府于不顾,是何居心?”

  萧革道:“陛下,大同府眼看已经不保,陛下千金之躯,如何能居险地?朔州远在数百里外,是安全地方,正可落脚。一时胜败不足虑,且在朔州将息些日子,再与洪基争一时之短长。”

  耶律重元道:“我为契丹天子,弃都城而逃,天下如何看我!朔州小城,守在这里,岂不是死地!”

  萧革道:“陛下这些日子过于劳累,心绪不宁,且先歇息吧。今夜命城里设宴,为陛下接风。”

  说完,示意卫士,把耶律重元拥了出去,到安排好的地方去休息。要不是宋朝看重重元,萧革怎么会费这一番心思,把他带来朔州。现在朔州城里,都是萧革人马,哪里还会在乎重元。

  回到自己住处,萧革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并州。告诉庞籍,自己愿降,可以派兵马前来。

  赵滋带着自己五万兵马,躲在朔州西边山里。探马不时来报,萧革等人到了哪里。一直听到他们进了朔州城,赵滋出了口气:“一切顺利。最好明日攻城,萧革能开城归降,不要出了乱子才好。”

  庞籍已经到带兵到了雁门关,当日傍晚,便就接到了萧革来信。看罢了信,笑道:“萧大王倒是个守信的人,却不知本朝早就看中了朔州,一定要夺到手中。我若回信,等到信到了萧革手中,只怕赵滋和贾逵已经攻破朔州。罢了,让送信在在这里歇息一晚,我们明日先夺了谷口。”

  雁门虽然称关,实际上是一处隘口。代州和朔州之间是雁门山,一条山路连接两地。雁门关就位于这条山路的隘口上,为宋朝所有,是两国的分界线。为了防备宋朝,契丹在山路出山的地方有城池。

  庞籍此来,就是要彻底打通这些山路,把代州与朔州连接起来。如果耶律洪基南下来攻,可以从代州运物资过去,支援朔州。朔州以西全是山地,从那里补给,就太不方便了。

  按顿了使者,庞籍命令属下,今夜早些休息。明日一早,三更造饭,连夜出发,清早进攻山下的契丹城池。先把道路打通,让萧革明白,他实际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这一夜,萧革在朔州城里摆下酒宴,为耶律重元接风。西边山里,赵滋厉兵秣马。南边的雁门关则有庞籍,带着大军枕戈待旦,战事一触即发。

第129章 取朔州

  第二天一早,萧革正在府中高卧,卫士就匆匆来报。不情愿地起了床,萧革走出了卧房,对卫士厉声道:“天还没有亮呢,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卫士叉手:“大王,外面宋军围城!”

  萧吃了一惊,一时之间竟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才道:“是哪里的宋军?有多少人?”

  卫士道:“看不出是哪里来的,只见到把城四面围住,人数着实不少。”

  萧革在房里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才道:“命守军不可轻举妄动,我去看看。”

  说完,带了自己的随从,快步出了官衙,向城门走去。上了城楼,向外观看,只见晨光中外面围了宋军,也看不清楚多少人。目光所及,有宋军正在架炮,像是要攻城。

  猛地转过身,萧革对身边的守兵道:“宋军什么时候来的?你们守城,怎么如此不济!”

  守兵尴尬地道:“回大王,夜色中看不清楚。一有天光,就见到宋军围在外面——”

  萧革知道必然是守兵夜里偷懒,现在骂也没用。转身看着城外的宋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自己联系的最初是韩琦,韩琦回京之后就改为庞籍,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安排好。这些宋军,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突然围这里,更加不知道有没有韩琦和庞籍的安排。

  赵滋在城下,看着城楼上亮起火把,道:“想来是萧革得了禀报,到城头来看了。且稍等一等,天光亮了,派个人进城。若是萧革真像韩相公讲的一样,开城归降,那自然最好。若是不降,那可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朔州,防止耶律洪基大军南下的时候,还没入城。”

  一边的副使冯靖道:“若是洪基来的时候我们还没入城,那可就糟了。前有坚城,后有大军,只能够撤兵。不在此时攻取朔州城,以后再来,就要与敌战于雁门关了。”

  赵滋点了点头:“是啊,这是最好的时候。最好还是萧革归降,省却我们许多力气。”

  萧革在城楼上看了一会,晨光中,只看见宋在布置炮位,忙碌忙碌,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过了好久,才对守将道:“你们看着城外宋军,他们一有动静,便就到官衙报我!”

  说完,下了城楼。回到官衙,越想越觉得不对。自己昨日才到朔州,宋军今天早晨围城,必然是早就蓄谋已久的事情,不然不会时间刚刚好。自己已经答应了降宋,宋军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想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烦躁无比。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已经放亮。赵滋对冯靖道:“萧革是耶律重元手下第一实权人物,非其他人可比。太尉,要么你进城一趟,与他详谈如何?”

  冯靖叉手道:“既是太尉吩咐,在下便就到城中一行。不管如何,等我出城再说。

  ”

  赵滋答应,派了几个亲信的卫士,随着冯靖一起进城去。说不是保护冯靖,最少给他信心。

  冯靖回营卸了甲,带了卫士,到了城门下,命人高声叫城门。

  萧革正在官衙中坐立不安,听守将来报宋军叫城,急忙问道:“来的有几个人?若是开城门,宋军能不能趁势冲进来?守城不是儿戏,你们要仔细查看!”

  守将叉手道:“大王,此事重大,还是你亲到城楼去的好。”

  萧革起身,随着守将到了城楼上面。看下去,只见下面一员宋将,身后六个卫士。后面的宋军离开有三百余步,估算一下,放这些人进城,宋军应该来不及攻进来。

  心中一横,萧革厉声道:“开城门,放宋使进来!命城上守军做好准备,若是宋军攻城,立即闭了城门!朔州南边可是宋境,我们退无可退,丝毫马虎不得!”

  守将听令,向城外伸出头,高声对冯靖道:“外面的宋使听着,大王允你入城!开城门时,后边的宋军不得有丝毫异动!否则,立即闭了城门,取了你性命!”

  冯靖命人回答同意,便就在外面静静等候。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小队契丹兵马出来,迅速围住了冯靖一行。一个将领看了看南边宋军军队,见没有异动,才上前请冯靖入城。

  看着城门闭上,宋军并没有动作,萧革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自己谋划了几个月,投降宋朝之后依然可以有一世富贵,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意外。

  冯靖随着契丹将领,进了城门。出了瓮城,见朔州城里非常安静,并没有紧急动员作战的意思,便心中有数。萧革带着重元到了这里,已经没有退路,想来会顺利献城。

  到了官衙,冯靖见萧革已经坐在那里,上前行礼道:“定西军副都指挥使冯靖,见过大王。”

  赵滋的定西军这几年立了不少军功,在这一带颇有名声。一听是他们,萧革心中大定。冯靖是定西军副都指挥使,本是内侍,做过河曲路的走马承受,后来转为此职。作为内侍,冯靖带有监军性质,是河曲路军中的惯常做法。对于萧革来说,内侍与皇帝关系亲密,更加可以信任。

  请冯靖坐下,萧革道:“不知太尉此时入城,有什么指教?”

  冯靖道:“听闻洪基大军已经逼近大同府,大王退到了朔州,已经穷途末路,何不弃暗投明?本朝求贤若渴,若得大王,必然重用,以后富贵享用不尽。”

  萧革道:“我在官封王爵,权力无限,又怎么能够弃国?”

  说完,见冯靖眼睛一直在看自己周围的人,满眼的警惕之色。心中明白,冯靖是怕自己控制不住朔州城,这里有其他,说话不安全。道:“太尉有话直说无妨。这里都是我的亲信之人,最是信得过。”

  冯靖笑道:“若是如此,我便直说无妨。

  本朝韩相公和河东路庞相公,一向钦慕大王。这里有他们的两封信,在下带在身上,且请大王过目。”

  说完,从身上取了两封信出来,送给了萧革。

  萧革听了大喜,急忙命人取来自己观看。这些日子,一直都是与韩琦和庞籍联系,对于其他人着实有些信不过。听说有他们的信,想来这都是安排好的。

  拆开信,看了内容,萧革心中大定。韩琦和庞籍说的内容差不多,都介绍已经安排了赵滋所部前来接应,请萧革安心献城就是。庞籍的信里多提了一下安排,说自己带兵已到代州,只要萧革献城,可以立即带兵来朔州。有宋朝大军支撑,不必惧怕耶律洪基。

  把信放下,萧革对冯靖拱手:“原来你们围城,是韩、庞二位相公安排好的么?”

  冯靖道:“回大王,确实是相公安排好的。代州有雁门关阻拦,庞相公前来不易,是以命我们从偏头寨出发,早来朔州。只要大王献城,我们扫荡周边,庞相公就可以从代州来。”

  “最好,最好如此!”萧革听了大喜。“太尉用过饭没有?且用些酒饭,此事从容准备!”

  冯靖拱手:“大王,大军在城外,诸多不便。不如早早开了城门,迎赵太尉入城,大家欢饮可好?”

  萧革一时有些犹豫。一开城门,以前的一切便就去休,自己从此入了宋人之手。虽然现在实际已经没有退路,萧革还是留恋这有权有势的时光,能拖一刻总是好的。

  想了又想,萧革心一横,道:“太尉如此,也是对的。这城里人马,都是我的心腹手下,这便让他们开城!太尉与我一起,去迎城外的赵太尉!”

  冯靖听了大喜,急忙起身道谢。此战如此结束,实在是再好不过。宋军虽不怕打仗,可这仗最好还是不打。能够不战而下坚城,结束了战事,就是最大的军功。

第130章 大包围圈

  枢密院里,杜中宵正在仔细考虑后续的军改安排。富弼急急进来,举着一封公文道:“太尉,萧革开城归降,赵滋已下朔州!”

  杜中宵起身,接过公文看了,点头道:“萧革已无去处,只能归降。此事虽然知道如此,一日没有取朔州,就终有些担心。攻下城池最好,安排各军,准备与洪基作战吧。”

  富弼道:“太尉以为,耶律洪基会带兵南下,与本朝交战?”

  杜中宵道:“新统一契丹,不与本朝战上一场,耶律洪基总会甘心?不打不相识,总要打过,他才会老老实实。打了五年,契丹已经支撑不起与本朝长期作战,短时间总是可以的。”

  说完,命士卒把代州一带的地图取来,铺在桌上。

  看着地图,杜中宵道:“本朝对外的情报实在是过于疏漏了。这幅地图,还是我在河曲路的时候派人绘制的,过了这么多年,还是原样子,没有详细多少。”

  说完,命士卒去请田况、张昇和曾公亮,一起商量朔州战事。

  不一刻,三人到来,看杜中宵和富弼趴在桌上,正在详细研究地图。田况道:“杜太尉到底是前线打过仗的人,以前枢密院里,哪里有战时看地图的习惯?众大臣只知道大致地理,古书记载,可不会详细研究地图。不知地理,怎么打仗?”

  杜中宵直起身笑道:“太尉说的不错,不知地理,怎么指挥作战?以前的地图,只有大略方位,道路远近,甚不详细。真正指挥作战,其实用处不大。将领不亲自查勘,其实只有个大概。我们以后作战可不是那个样子了,都要地图,依照地图,做出作战计划。”

  说完,请了那几个人到了桌子旁边,指着地图道:“雁门关向为天险,自古以来就是用兵之地。朔州这里,史上第一次留名,大约就是马邑之谋吧。赵滋占朔州,贾逵带兵去占马邑,想来不会有什么意外之事。耶律洪基南下,应该就是在马邑县城,两军作战。”

  田况道:“马邑小县,不如放弃,让契丹兵到朔州城下来。依托朔州坚城,契丹必然无作为。”

  杜中宵摇了摇头:“赵滋五万大军,贾逵三万多人,再是坚城,也放不下这么多军队。只是坚守朔州城,只要万把人就足够了。这一次我们八万多人,还有刘几五万人在山中,威胁契丹的后路,应该在马邑好好战上一场,让他们长长记性。”

  田况道:“耶律洪基统四十万大军攻重元,纵然不会带全部兵马南下,最少也要有二三十万人。赵滋和贾逵一共八万余人,是不是他们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