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化军
金三又道:“河曲路这里做生意的人,都住在胜州,为何会如此?因为这里的火车,才能直通到中原,其他的地方不行。这里的生意,不只是西域,还包括契丹、党项,甚至漠北。西域地方广大,人口又相对稀少,生意是一个做法,其他地方又是另一个做法。你们只有住得久了,才会知道其中奥妙。”
众人听着金三讲现在生意的规矩,一起点头。金三建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建立人脉,为新的生意网络服务。近一年的时间,他了解到了现在的生意与以前不同,急需接人进自己的圈子。
讲了一气,看看天色,金三道:“诸位远来,今日为你们接风洗尘。胜州城里最好的地方是不远的官酒楼,我去过几次,还是差了些。今日就在我府里,设一宴席,诸位莫怪。”
众人连道不敢,一起谢过金三。
到了后厅,一处花园的小亭子里,众人落座,上了酒菜来。
众人看上来的菜,与昨夜帅府中的不同,更加精致。除了少数几样,连菜色都叫不出名字。
金三道:“这是我从京城请来的名厨,烧出来的菜色。敢夸一句,胜州城里,再没有第二家!”
众人一起称是,俱道是自己从前没有见过的。
随着京西路的铁监崛起,铁路开通,天下这几年变得厉害。以前一座城里,数百年没有变化,现在却只要几年时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京城里的饮食,也因此改变了面目。现在的酒席,大多都是以炒菜为主,兼有些特色菜。金三请的京城名厨,也只是据说,他又没有去过京城,不过菜是烧得好。
酒过三巡,话题散开,便就聊到了现在西域的形势。
金三道:“西域说起来地方广大,其实人口不多。诸位都是从那里来,应该知道,西域最大的高昌城才多少人?比胜州都差了无数,更不要说跟内地的名城,如东京相比。铁路一旦修到了居延,就必然会进伊州。不管来的伊州城主心里怎么想,都改变不了。”
李围道:“是啊,大家都心里想着,铁路到了居延,必然会向西修的。”
金三道:“诸位路上坐了火车,应该知道,这路可是钱铺成的!从河州到居延,两千里路,不向西修进西域,居延何德何能,配上这样一条铁路!”
崔营道:“确实如此。我们路上经过居延,那里除了驻军,再没有其他人影,修铁路过去有什么用呢!只有向西进西域,才有用处。中原进西域,无非是走南边的河西数郡,或者过居延。现在河西数郡还在党项手里,只有过居延,中原才能进西域。”
李围点头:“正是如此。以后这条铁路通了,伊州必然成为要地。”
其余人连连称是,特别是有几个不是伊州人的,特别赞成。
金三道:“通了铁路,以后的生意就不能如此做了。只有在各地有人脉,有办法的,才能把持一地市场。长途贩运的,不再靠商队,而是走铁路,那就要在衙门有人。”
众人一起点头。以后不靠商队,这一点比较愁人。至于铁路运输要衙门有人,现在还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现在除了内地的少数几条铁路,其他铁路的运力充足,一般不会出现排不上车的事情。当然以后发展,只怕都会如内地一样,想用铁路运东西越来越依靠衙门配合。
杜中宵地位太高,对底下的事情不插手,与金三这些人接触不多。这一年时间,金三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打通胜州本地的人脉上,用功的主要是吏人。现在胜州车站,金三说要发一车什么,基本都没有问题。不管是发往中原,还是从中原发来,火车随叫随有。这是金三赖以自豪的根本,他的人脉。
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现在是商场负责。一般的日常花费,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是由这些商人负责的。他们谈的东西,杜中宵那里很多时候根本不知情,是不重要的事情。但实际对百姓来说,除了吃饱穿暖之外,日常生活还有许多东西,这些就要靠商人们了。
第131章 京城来使
五天之后,陈希志陪同朝廷派来的使节,同修起居注的贾黯到了胜州。并带来朝旨,让陈希明与贾黯一起,乘火车赴京。
迎了贾黯入官衙,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使节此来,除朝旨外,不知朝廷还有何吩咐?”
贾黯道:“今年夏天,铁路就可以修到居延县。朝廷不想停留,想一直修到伊州。现在赵滋大军在居延,西域的黑汗国和高昌国尚在犹疑,要趁他们定计之前,占住伊州。”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倒与朝廷同计。铁路到居延,当在七八月间,还可以向西修两三个月。如果能修到马鬃山下,那就极好了。星星峡虽是要地,并不险要,铁路到了马鬃山,大军可以直起,顺势直下伊州。大军只要到了那里,就一切都好办了。”
贾黯道:“节帅的奏章,圣上和枢密院看了极是认可,愿意照办。此去京城,如果陈希明本人没有异议,可以不回伊州,改为在京城居住。伊州一切,交予节帅处置。”
杜中宵想了想道:“居延到伊州约有一千五百里,铁路修起来并不容易,要从容行事。现在河曲路修铁路的人,是顺化渡一战时,俘的党项战俘,已经修了一年路了。前些日子我问过,这些人在本朝修造铁路,因为饮食充足,过得倒还舒心。不过,时间长了,人心难免会变的。我本来想的是,他们把铁路修到伊州,便就放为良民。一部分在西域屯田,另一部分则沿铁路分布,维护铁路。”
贾黯道:“节帅如此安排,朝廷没有异议。不过,这些人终是外族,如此布置当安排妥善。”
杜中宵点头:“是啊,终究是外族,让他们守铁路,要冒些风险。没有办法,他们是修路的,对那里熟悉,是合适人选。而要从中原招人,以这条铁路沿线的条件,实在难啊!”
贾黯默默点了点头,这是实情。这条铁路过了胜州,便就穿行于荒漠之中,人烟稀少。周边本来人口就不多,到哪里去招人来驻守。那些党项战俘,因为生活条件反而要强于党项军中,管理修路的人员又用的方法和缓,并没有怨言,兢兢业业修路。不过时间长了,就很难如此。
铁路到了伊州,就打开了进入西域的大门,后面的事情没有那么急迫了。
前些年对党项的失败,让皇帝赵祯对军队非常失望,很多政策都是由此而起。河曲路一战,彻底改变了前面连战连败的阴影,朝廷政策大变。重入西域,复汉唐雄风,被放到了一个特殊地位。陈希明主动入京,表明态度,朝廷坚定了加快进入西域的决心。
王拱辰回去之后,说服了皇帝赵祯,让他明白,对禁军的改造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京城军校出来的人,还不能跟河曲路这里相比。要想完成转变,需要大量撤换禁军人员,而这需要的是时间。便如杜中宵在随州练兵时一样,大量招人入军校,并大量选汰,用四五年的时间,禁军才能整训完成。在这之前,真正能打的军队,还是河曲路这里。
河曲路的新兵已经整训完成,补入各军,军队的规模基本保证。但军官的质量,用杜中宵的话讲就是惨不忍睹,与以前自己的那支军队相差甚远。这没有办法,来的军官都有职级,从军校出来,只是学了些知识,能不能用,能用多少,都控制不了。新成军时期,就是如此,只有经过大量战争,从这些人里选出合格的军官。进入西域,面对并不强大的敌人,是个练兵的机会。
人员已经撤换,新来的人,对自己的身份很清楚,这个时候也不怕杜中宵权重。因为如此,朝廷对进占西域十分热衷,一心想在今年进入伊州。
杜中宵听贾黯讲朝廷的情况,有时点头,有时沉默不语。出乎自己意料,朝廷对于建功立业,有出人意料的兴趣。自己本想稳扎稳打,在朝廷的眼里,显得有些过于迂腐。现在的西域,各方势力对于铁路的出现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乎是放在那里的桃子,早一步过去,就早一步摘到手中。
贾黯说完,对杜中宵道:“后日,我就与陈希明等人一起入京,节帅不必再为此费心思。后边只要用心于到居延的铁路,尽快修通,而后向伊州修去即可。”
杜中宵道:“朝廷既是如此安排,我自无异议。不过修铁路不是容易的事,怎么也要明年,才能修到伊州。这一年多的时间,难保契丹和党项没有其他的变化。”
贾黯道:“出了事情,朝廷再另行安排就是。节帅只管催促赵滋,尽快西进。”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对了,留陈希明在京城,随他去的那些商人怎么办?据我所知,里面不少人,本来就不是伊州人氏,只是随着商队做生意而已。”
贾黯道:“看陈希明的面子,这些人此次生意,朝廷会成全他们。以后使节入京,都是坐火车,不会再如此郑重了。西域的生意,现在朝廷的意思,还是由胜州安排。此次入京的使节,入京之后,可以先行返回,由节帅处置。是让他们留在胜州,而是放归故里,节帅自决即可。”
杜中宵听了笑道:“他们都是西域人氏,回来了当然放归故里,留在胜州哪个愿意?真要到胜州来做生意,他们必然仔细安排,才安顿下来。”
贾黯道:“这些边事的细节,非我所知,我只向节帅转述朝廷意见。”
杜中宵道:“好了,朝廷的意思,我已经知道,自会处置。陈希明住在新建的驿馆里,使节已经派过去,想来很快就要到官衙了。等到他来了,你同他商量,到时如何动身。此次他来,我在未到河州的时候就安排了一列专列,你们一起乘车入京。”
贾黯同意。此次到胜州,贾黯是有自己的专用车厢,一路挂在其他车上,到达这里。回京可以挂在陈希明的专列后边,一起回到京城。
杜中宵作为边帅,统管一路军政,不只是自己有专列,还可以安排专列。现在单线铁路的调度,是每隔固安距离,以一个车站为准,只发单向火车。过了特定时间,则发另一个方向,非常麻烦。单线铁路的速度,真的差不多是双向铁路的一半。
在内地,单线铁路基本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始修建双线铁路。通向西域的铁路,解决有无问题,只是单线,已经足够了。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建双线铁路的必要。
从中原到西域去的路线,还是以走河西数郡为上。虽然数百年动荡,河西数郡也已人口不多,比现在的北线,还是好了许多。
第132章 一年大势
送走了贾黯和陈希明,杜中宵招集重要官员到帅府,各自落座,道:“现在已经是三月,黄河的冰化了,气候宜人。天气好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去年契丹耶律重元进攻幽州洪基,双方战于儒州,数月时间战事胶着。依前方的消息,如果重元攻不下儒州,则大势去矣。接下来的日子双方还会大战,本路兵马集中于沙州和振武,遥制大同府。如果耶律重元在儒州战败,要立即见他,争取大同数州。”
包拯道:“此次契丹两帝并立,与以前不同,闹得格外得大。儒州之战,虽然重元无功,洪基守得也并不轻松。不管谁胜谁败,只怕没有那容易分出胜负。”
杜中宵道:“这种内战,不能跟其他战事一样看待,双方并没有决一死战不共戴天的决心,要随时防止他们苟和。经过了接近一年整训,现在大军虽然还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却不缺一战之力。如果重元战败,则我军要进大同,先夺取山后地区。如果洪基战败,则河北路占幽州,是一样的道理。杨文广部驻扎于丰州,本就是为监视大同,不能放任不理。”
包拯拱手:“节帅说的是。只是在下以为,契丹内乱没这么快平息而已。”
杜中宵道:“此次契丹内乱长期化,本就是最可能的事情。不过军事部署,不能依此而来,而是要考虑各种情况。杨文广所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耶律重元战败之时,不能放跑了大同府,其他的事情不归他管。好了,对契丹的部署,本路就是如此。”
契丹内乱,不管是耶律重元还是耶律洪基,都无法完全控制手下兵将。双方战事,主要是围绕儒州和昌平。重元攻下两地,则洪基所部可能会迅速溃败。如果攻不下,重元内部就面临着分裂压力。
宋朝在战略上有绝对优势,不管哪方失败,都可以提前占领山前或者山后一部。不过,现在宋军除了杜中宵所部,其他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朝廷心中没底。最少这一两年,还不具备对契丹开战的实力。
旧的禁军八十余万,要完成整训改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看了河曲路军中的情况,杜中宵觉得不乐观。由于各级军官能力不足,现在宋军的战力,比年前的河曲路军队低了很多。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转变?杜中宵没底。如果有大的战事,回速淘汰,可能很快。如果没有大的战事,一直这么拖着,根本一直都是旧军队,也不是没有可能。
说完契丹,杜中宵又道:“西边的党项,自从顺化渡一战,大败亏输,现在都没有缓过来。朝廷整训完军队,可以对党项下手。不过,跟契丹那边一样,这不是短时间的事。党项现在分三部分,河曲路南边的兴灵两州,是党项一切的核心地区。这一年来,党项在这一带高筑城深控垒,又铸了不少火炮,安于城墙之上。特别是河州南边的山河关,党项筑了一道长城起来,最是难办。东边的横山地区,在我们占了屈野河上游和地斤泽之后,势力压缩,现在退到了山区。前些日子,贾逵新任管勾麟府路军马事,麟府路划入河曲路。朝廷有意,让麟府路向南,鄜延路向北,南北对进攻占横山。只是兵马未济,铁路还没有修到延安府,此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说到这里,杜中宵站起身,对众人道:“党项的第三个部分,就是河西数郡。去年,我们攻灭了白马监军司,又夺了黑水监军司,党项只剩下甘肃监军司和西平监军司,兵马不足五万。注意,党项全民皆兵,甘肃和西平监军司兵力如此之少,就说明了河西数郡人口不多。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和沙州都本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大乱二百余年,现在只怕就剩几万户而已。”
“我们的铁路在北边,与河西数郡相隔大漠,直入西域而去。一旦接到伊州,诸位,受影响最大的不是黑汗国和高昌国,而是河西数郡。很可能,以前的归义军会再次而起,甘州和肃州离开党项,甚至与伊州一样,想着回归朝廷治下。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现在河曲路部署,是杨文广所部驻沙州、丰州,防阴山一线。赵滋所部驻河州,一路向西直到西域。张岊所部驻胜州,为帅府直属。为因应局势,麟府路划到河曲路之后,其兵马别划为一军,前出布置在麟州和地斤泽一带为妥。张岊所部西进,沿铁路布置,兼驻河州。赵滋所部,则全力向西,进入域。总的部署,还是以党项为主要目标,兼管契丹。”
杜中宵说完,众人一起点头。铁路一旦修到了居延县,西进就迫在眉睫。赵滋西进,张岊所部兼驻河州,就说明河曲路攻山河关南下兴灵被放弃,成了沿铁路西进的大迂回。与党项开战,最可能的是陕西路大军沿铁路集结镇戎军,北上灵州。
契丹的耶律重元一旦战败,则杨文广所部迅速东进,在张岊所部的配合下,进攻大同府。两军合计十万兵马,各抽出大部,以七八万人攻契丹,占住云、应、朔、蔚数州,应该是可以的。
重新坐下,杜中宵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春天了,必须要重定规划。诸位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控讨。”
富弼道:“节帅如此安排,当无大错。不过,依此布置,是否用于党项的兵力过多?”
杜中宵点了点头:“副使说得对,大部分兵力,都是用在防御党项。没有办法,朝廷的意愿就是如此。对契丹不敢说有必胜之势,还是先以对付党项为主。”
说到底,朝廷对于与契丹作战,信心不足。虽然去年河曲路作战大胜,契丹未受重创,主力都安全撤回。紧随而来,河曲路大军被拆得七零八落,再练出那样的军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对于党项,虽然也是失败得多,宋朝的信心还是足一些。哪怕契丹内战,宋朝的军事目标,还是对着党项。
富弼点了点头,又道:“现在党项恭顺,没有作战的理由。下官以为,还是以西域为主的好。”
杜中宵无奈地道:“西域地方广大,势力弱小,确实适宜用兵。不过,进攻西域,要以铁路修好为主。铁路修到哪里,本朝的势力就可以到哪里。铁路未到,还是不适合大规模用兵。”
从河州一路向西修铁路,全是黄沙,已经不容易。铁路不是修好就可以了,平时要养护,一路上要有站点,修路护路的人力需求不少。其他地方还罢了,河州向西,养护的代价不小。只能靠着西域的商路从铁路而来,收些税赋,有经济刺激。
从河州到伊州,其间相距三千余里,中间只有居延一个大的补给点。对于河曲路来说,支撑下来并不容易。到了伊州,向西全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连修路人口都不好抽调,谈何容易。现在河曲路,人口不多,地方实在太大了。
第133章 两件大事
辞别众人,杜中宵回到住处。院子里一株桃花,刚刚抖出骨朵,在阳光下的微风中颤抖。杜中宵看着桃树,微微伸了个懒腰,暗暗叹了一口气。
在河曲路待了一年了,杜中宵感觉得出来,包括自己,很多人的心理变化很大。这一年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冬天漫长,一年中几乎一半时间做不了事,人很容易懈怠。
从十月到三月,几乎半年的时间无法做事,很多事情就耽搁下来。如果不是半年的冬天,河曲路现在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什么事情都停滞。去年败了党项,形势一片大好,本可以借势略作修整之后,四面出击。结果紧随而来的是人员替换,全军整改,很多人麻木了。
直到现在,河曲路才刚刚缓过气来,可以做一些事情。可看现在情形,下面人员的心态,十分地不乐观。新来的富弼,一心想着重新搞出一场大胜,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心气了。
小青从屋里面出来,对杜中宵行礼:“官人,今日前面送了几尾大鱼,说是什么黄河开河鱼。我红烧了一尾,官人尝一尝。”
杜中宵道:“真是难为了你。开河鱼是这一带的名菜,味道肥美,而无土腥气,你也尝一尝。”
说完,到了屋里,小青已经摆好碗筷,杜中宵坐下吃饭。
来了几个月,杜中宵慢慢习惯了身边有小青的生活。每日里都是她在做饭,收拾屋里,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舒服了许多。至于其他事情,现在没有多余时间考虑。
开河鱼,就是黄河冰消,河里捕出来的鱼,以鲤鱼为佳。此时黄河水多,里面鱼鳖众多,基本随时可以食用,价格不贵。胜州城里,除了冬天的那几个月,鱼虾一类一直是供应不断。
经过一个冬天没有进食,开河鱼完全没有常见的土腥味,味道砍实不错。
吃过了饭,杜中宵坐在书房小憩。
房外微风轻拂,没有了寒意,带着春天的温暖。料峭当中,已经有了蜂蝶忙碌。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春风带着温暖的气息,拂过世间的一切。
到了下午,杜中宵醒来,在书房里看了一会书。看看天色不早,叫过士卒,道:“去请富副使和张副使,今夜我请他们饮酒。对了,商场对面王普的店里,最近生意怎么样?”
士卒道:“回节帅,自从胜州里的营田人员分驻各地,城里便不似以前热闹了。王普的店生意还是不错,不过不似从前。现在生意虽好,却不似以前那样一座难求。”
杜中宵点头道:“正常做生意,不就是这个样子?前面城里人多的时候,本就不太正常。好,今夜便请两位副使到他店里饮酒,你先派人去定个位子。”
士卒应诺,转身出去了。杜中宵起身,到了前面官衙,会合富弼和张昇,出了衙门。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一切都好似大梦醒来一般,城里行人极多。有四处游逛的,也有到处访亲探友的。借着明媚春光,尽情挥洒这惬意时光。
到了王普店前,他早已等在门外,急忙把杜中宵和富弼、张昇三人领入店里。二楼阁子里坐定,杜中宵要了一桌酒菜,王普自己去准备。
饮了茶,杜中宵道:“现在已是三月,河曲路草色泛青,进入春天了。去年初大胜,而后就是全军整训,一直忙到秋天。到了秋天,万物萧索,想做什么也做不成。好不容易等来了春天,今年本路要做什么大事,应该早早规划才是。”
富弼道:“节帅说的是。去年初大胜之后,党项求和,占了黑水城,之后再无大事。将近半年的冬天,实在太过漫长,我看本路将帅,大多有些懈怠。”
张昇道:“当然如此。这几个月,除了武都军城正常,其他地方,都是苦挨。现在黄河冰解,草色泛青,满城欢喜。不只是百姓,就是军中,人员的精神都跟前几个月明显不同。”
杜中宵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要经历过才好。以前本朝所占的地方,最北不过河东,又能够有多北?大家习惯了一年四季,按部就班做事。河曲路这里不同,已经到了阴山之下,可以算是极北之地了。初到这里,大家自然手足无措,受到影响也是正常。”
正在这时,王普带着小厮上了酒菜,行了个礼,便就退去。张昇倒了酒,杜中宵领着饮了三巡,便就各自饮酒。三人用餐,是为了说些统帅的闲话,酒并不重要。
吃了几口菜,杜中宵道:“今年的事情,在我看来,最要紧的是两件。”
张昇道:“还请节帅明言。今日官衙里说的,有些大了,在下听得并不仔细。”
杜中宵道:“契丹和党项两国,依我估计,今年不会有什么大事。当然,我们驻守边路,首先就是防着两国。防是要防着,但本路的事务,却不能依照他们来做。两件要紧的事,一是进西域。此事最重要的,是陈希明进京,朝廷跟他怎么说。此是大事,我们做边臣的,不好过于插嘴。”
富弼道:“节帅节制一路,西域事务,本就该多管一些。你自己放手,朝廷未必领情。”
杜中宵摇了摇头:“副使,话虽然如此说,但多说了未必有好处。在我看来,对于陈希明来说,朝廷最好就让他留在京城里,不要回去了。伊州才多大?数千户人家而已,实在是个小地方。但是铁路一旦通到那里,可就完全不同了。光铁路用到的人员,加上车站做各种事情的,就要数千户。如果再加上各种做生意的人家,各种杂七杂八的人员,伊州一下就成了数万户之地。土著的几千户,面对数万户人家,再加上赵滋的大军,其实少数。这种时候,有一个城主,有无数碍难之处。但这话我怎么说?只能靠朝廷去说,把陈希明的权力,给他变现,让他在京城里做个财主便了。”
富弼道:“此话不方便跟陈希明说,可以跟朝廷讲明——”
杜中宵听了就笑:“副使,跟朝廷也不好讲的。现在陈希明未入京,朝廷也不知如何安排。我先提出此事,朝廷受到约束且不说,跟陈希明谈起来就不好说话。”
陈昇道:“节帅顾虑得是对的。谁知道陈希明入京,跟圣上讲什么?还是由他们去。”
杜中宵点头:“不错,此事只能看陈希明自己,我们不好说什么。除了伊州,本路还有一件大事。”
富弼道:“不知还有什么事?看节帅意思,其事不小。”
杜中宵道:“是啊,此事不小。去年副使未来,不知营田厢军事务。自顺化渡一战后,原来的营田厢军分拆,现在的军中,只有几千人还是原来人马。新补进来的人,虽然人多,但却少了几年磨练。我说句泄气的话,现在河曲路大军,还远远达不到去年兵马的战力。特别是,中低级的将领,远没有以前营田厢军能达到的水平。趁着天气转暖了,帅府要多组织几次有力的演练,锻炼将领。”
富弼和张昇缓缓点头,没有说话。他们两人都是后来调来,并不知道前边的事务。现在的军队,在这两人眼里已是很强,什么将领不行,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第134章 赵滋述职
进入四月,草长鹰飞,春天真地来了。赵滋离开居延,回到胜州述职,所部与河州驻军轮换。
帅府里,杜中宵接受赵滋拜见,道:“现在你带兵驻居延,不只是胜州在看着,就是朝廷也时时在注视着。居延那里,现在可是天下重地。伊州陈希明已经入京,你要做好随时入伊州的准备。”
赵滋道:“节帅,你们都不知道居延那里的苦。党项人走的时候,带走所有人口,我带兵去只接了一座空城。在那里半年多了,还是一户人家没有,只有驻军。”
杜中宵道:“这有什么办法?那本就是一座沙漠中的孤城。等一等,很快铁路修到那里,就会热闹起来了。不过,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入伊州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