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时代 第766章

作者:桥上风景独好

  Shopify创办于2004年,创始人托比亚斯·卢克是一名德国籍软件工程师,由于工作签证即将到期,为了能留在加拿大,他干脆选择了自主创业。

  作为一名滑雪爱好者,卢克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一家销售滑雪板的网上商店。

  但是在创业过程中,他发现市面上的建站软件不好用,于是干脆自己做了一个建站软件Shopify,然后又用Shopify开发了一个名为Snow devil雪魔的滑雪板销售平台……

  听完介绍,夏景行嘴角抽了抽,觉得荒诞而又滑稽,“这么说,他创业的附属产品Shopify反而变成了主要创业项目?”

  瑞奇点头,“是的,不过雪魔发展的也不错,已经成为了加拿大小有名气的滑雪板电商网站。”

  “你是怎么了解到Shopify并决定投资它的?你判断它代表着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瑞奇不疾不徐的回道:“我跟Workday的创始人接触比较多,所以我很关注SaaS软件领域的创业项目。

  再加上我本人也很喜欢滑雪嘛,去年和家人去加拿大滑了一次雪,因此就了解到了雪魔,接着又了解到了Shopify。

  实际上,我关注这家公司已经有半年时间了。

  起初他们采用的收费策略是交易抽成,即电商卖家通过Shopify建立一个网站,那么此后它每进行一笔交易,都需要按照交易额向Shopify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很多商家对这种收费策略感到不满,尤其是那些交易量巨大的企业。

  针对这一情况,卢克和他的合作伙伴决定不再采用这种收费策略,改为按照服务时间收取订阅费,辅之以少量的信用卡收费抽成。

  正是它的这种改变,促使了我下定决心投资这家公司。

  这说明创始人不执着于赚小钱,他具备建立大企业的野心和眼光。

  此外,这种转变使Shopify还变成了一家按需服务的企业,这是SaaS公司的重要特征。

  它的商业模式与工时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服务于电商行业,一个服务于人力资源行业。

  同样的逻辑,我认为SaaS还可以运用于更多行业,比如金融、餐饮、外贸等等。

  这是一个很富有业务想象空间的新兴行业,可以重塑软件行业格局!”

  夏景行抿嘴微笑,对瑞奇的这番分析很是满意。

  Shopify的部分功能就相当于国内的微盟、有赞,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主搭建自己的网上商店。

  因为每一个商店都是独立的,所以又叫独立站,跟亚马逊、阿狸那种大集市、大商场不一样。

  但因为独立站也需要流量,所以一般会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面。

  据夏景行所知,前世出海标杆项目TikTok就与Shopify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社交电商。

  脸书、油管、推特的广告收入增长陷入天花板后,也都在打电商的主意。

  这是一个大趋势,毕竟互联网行业只有三个半盈利模式,游戏、广告、电商算三个,金融算半个。

  此外,SaaS软件也的确如瑞奇所说的那样,开始赋能传统行业,重塑软件业格局,传统企业软件商,如CRM、ERP之类的软件都在加速SaaS化。

  比如前世夏景行在小饭馆吃饭,用二维码扫一下贴在餐桌上的二维码,就能选菜和下单了。

  一般小饭馆显然是不可能养一支软件开发团队或者定制软件的,背后提供服务的都是SaaS软件服务商,比如什么二维火、客如云、美味不用等等等。

  但是国内SaaS软件付费率很低,一般的中小餐饮企业用的软件服务都是厂商拓展新客赠送的,到期以后还可以再换一家新SaaS系统,继续免费用,多换几次餐厅都倒闭了,也就不用再花钱了。

  瑞奇继续道:“Shopify正在秘密开发一项功能,他们打算开放API接口,向平台型企业转变。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如果真让他们做成了,可能会对亚马逊、易贝造成重大的影响。

  电商行业不再是某一家或者两家企业独大,一家家独立电商网站将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来,去争夺和蚕食电商巨头的市场——我将其称之为电商帝国的裂缝。”

  看着瑞奇越说越来劲儿,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夏景行心说可把你牛逼坏了。

  事实上,Shopify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直到他重生那会儿,其平台上的商家交易额已经超过了易贝,占据全球电商行业6%市场份额,公司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被誉为最有可能对亚马逊的电商霸权提出挑战的竞争者,为电商卖家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道路。

  当然了,现在它还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瑞奇代表远景资本投了50万美元,就拿到了这家公司15%的股权。

  夏景行开始一点一滴的分析瑞奇的投资动机:“你因为接触了工时公司,所以你了解了SaaS软件,并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判断理论,这是你投资Shopify最重要的原因。

  在未来,你或许还会投资经营管理业务类、办公沟通工具类、业务流程外包类、数据分析服务类、信息安全服务类、垂直行业专用类等不同行业和业务使用场景的SaaS软件。

  其实光一个SaaS行业,研究透了就够你受用终生了。

  放在中国,你这叫找到了自己的道,已经开始证道了。”

  瑞奇咀嚼着夏景行的话,越咀嚼越有意思,特别是对方对SaaS软件的行业细分,明显比自己高了不止一重境界。

  老板就是老板,水平就是高,要说工时公司,其实最早还是老板发现并亲自谈下来的,自己只是半路接手,负责追加了几轮投资。

  夏景行看着瑞奇的双眼,“但是你想过没有,一起奋斗的伙伴能不能像你一样找到自己的道?”

  瑞奇疑惑道:“他们现阶段不是负责具体执行就行了吗?”

  夏景行摇头失笑起来,“你这思路明显不对,员工也是需要伴随企业一路成长的,远景资本想要走的更高更远,甚至做成像红杉那样的几十年老店,我们需要有一套培养人才的机制。”

  “那怎么才能培养出人才呢?”夏景行看着瑞奇的眼睛。

  瑞奇对此有所准备,脱口而出道:“我打算把自己如何跟踪工时公司,发现SaaS行业埋了一座金山,继而再投资Shopify的经历、总结,做成一套内部分享课程,拿来培养员工。”

  夏景行点头道:“你这属于理论,不自己亲手扣动扳机是培养不出真正的投资高手的。

  我想了一个计划,今后投资团队的每个人每年都拥有一次自己拍板做投资的权利怎么样?仅限于天使轮或者A轮,金额控制在500万美元以内。

  不管是最底层的分析师还是投资经理,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或许有人跟你一样,借这个机会也找到了自己的道呢?

  信息传递过程是衰减的,投委会的大佬们有时候对某一个项目的判断能力,不一定比得上前线的小兵。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珍惜这宝贵的开枪机会的。

  从来没有什么生而不凡的投资人,都是在实战中总结、归纳、反省,然后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瑞奇陷入了沉思,他没觉得老板的提议荒唐,因为对方是真正的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的都有些过分了。

  风投行业没有太多的独门绝技,真要说有的话,品牌、资源这些都要排在后面,人才培养和挖掘必须排在最前面。

  凯鹏华盈那么牛逼哄哄的投资机构,上世纪能与红杉争高下,现在人才断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募集再多资金都不好使,给你钱,你就是投不中啊。

  考虑了半天,瑞奇终于开口问道:“要是我们失败了一百个项目,终于培养出来了一个人,然后这个人跳槽了呢?”

  “只要机制是正确的,我相信很快就会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

  哪怕这些人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跳槽出去了,或者自立门户了,都没关系。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培养机制正确,人才辈出,只是人才挽留机制还需要再改进一下,总不能人都跑光了,就剩我一个老板了吧。”

  瑞奇笑着挠了挠头,硅谷VC基金团队人数并不多,不算业务支持部门,如法务、财务等等,也就十几个人的投资团队,走的是精英路线。

  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拍板投资的权限,如果真开放了这一权限,一年要多支出几千万美元,不是一笔小的开支。

  好坏暂时不好下定义,可能需要先花掉几亿美元才能看出一定的效果。

  “美国团队先尝试几年,如果好用我还会考虑引入中国,要多给年轻人机会,毕竟他们代表着未来,也最了解新兴市场。

  假如让你投个年轻女孩儿喜欢的美妆品牌,你能说出个一二三吗?”

  瑞奇忙不迭摇头,他又不是基佬,没事了解什么美妆品牌啊。

  不过夏景行真的把他说动心了,有机会尝试去做一下行业的创新者和变革者,为什么要亦步亦趋的做一个跟随者。

  若干年以后,自己说不定也能混个风投教父当当。

  好吧,教父现在已经不值钱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在自称教父。

第1047章 集思广益

  在大Boss夏景行的大力支持下,瑞奇抱着大干一场的决心,在远景资本硅谷办公室内部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制。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风投行业。

  加之瑞奇办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次日他就安排包了一架小飞机,把投资团队的十几名成员,以及包括法务、数据与财务、资本市场、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政府关系、招聘等职能岗在内的二十多人的投后支持团队,全部运到了人烟稀少的内华达州黑岩沙漠。

  整个公司称得上是倾巢而出,一起去沙漠边缘地带探险三天。

  当然了,只是白天探险搞团建、活跃气氛,等到了晚上,整个团队则在帐篷边生起篝火,围坐一起头脑风暴,深度探讨基金改制的问题。

  跟夏景行和瑞奇预想的一样,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很是激动,被公司提出的“一年一次开枪机会”的幸福大礼包砸的差点找不到北。

  虽然他们是顶着藤校+MBA、藤校+顶级咨询/顶级投行之类的光环进入公司的,是外界的天之骄子、未来的创投之星……

  然而现实却很打击人,他们只是基金里的一颗螺丝钉,一年看几百个项目,却没有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权。

  想要享受“一投成名”的无上荣光,先得苦熬资历,锻炼能力,学会最基本的筛选项目再说。

  还别不服气!

  整个风投行业都是这样的晋升规则,虽然离钱近,但没有哪个基金掌舵者敢把钱交给一帮从未证明过自己的愣头青来决定投向哪?怎么投?

  毕竟基金赖以生存的核心指标是回报率,是LP的信任,没有哪家机构敢拿这个开玩笑。

  所以,尽管年轻的VC从业者们常常自诩是下一个约翰·杜尔、下一个迈克尔·莫里茨……

  但也只能在外行面前装装逼,他们自个儿很清楚自己距离顶级投资人还有多远,最起码先得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有资格进入投委会做决策了,才能谈朝顶级投资人的目标奋斗。

  就拿升职合伙人来说,需要苦熬很多年资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功劳。

  比如,先得从最底层的,负责搜集数据、整理材料,干各种杂活的分析师升级为投资经理,才有资格初步接触项目,跟在带队做项目的小头目VP副总裁后面学点本事。

  等到升为VP以后,即使发现了不错的项目,也还是没有投资决策权,项目需要过投委会那一关。

  这一关比较复杂,需要投委会大佬们有足够高的水平,不能看走眼。

  命运完全不掌握在推荐项目的投资经理或者副总裁手上。

  如果上帝眷顾,项目没被投委会大佬们毙掉,顺利的投了进去,还得祈求这些项目有一两家成为明星创业公司,IPO上市创造一个几十倍、上百倍的梦幻回报率。

  真做到这一步,那在行业里就算小有名气了,什么创投大会也有资格上台做分享嘉宾了,而不是坐在台下如喽啰。

  这时候,各方机构会纷纷抛出橄榄枝,公司为了挽留人才,终于给出了合伙人的职位,吸收杰出的年轻人进入最顶层。

  掌握了投资决策权以后,自家项目过会的概率变得更高了,要是接连再投中几家明星创业公司的话,要么领导退休让位,要么就出去自立门户了。

  不管是留在公司接过掌门人的职位,还是出去创立门派,只要干的足够出色,都能成为新的顶级投资人。

  假使足够幸运,一路顺风顺水,也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才有可能完成以上步骤,鲤鱼跃龙门。

  远景资本给予年轻团队成员一次自己当家做主的机会,很有可能就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命运,并且为公司带来极其可观的回报。

  比如快手A、B轮融资的时候,IDG和DCM的两名投资经理都给出了TS。

  但在项目过会的时候出了问题,IDG内部投委会没通过,而DCM通过了。

  DCM投委会表决的时候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内部决策太慢,快手差点被红杉资本以1.5倍的出价抢走。

  最后关头,是苏华守信,选择了出价虽低,但是早两天给了TS的DCM。

  IDG和DCM两家机构截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两家基金在快手身上的回报一个是零,一个是上百亿美元。

  而经手该项目的两家基金的年轻投资经理,也因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籍籍无名,另外一个胡博予,年纪轻轻的就创办了自己的基金XVC。

  如果IDG基金内部有类似远景资本这样的机制的话,投委会没通过,投资经理选择行使特权,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总之,远景资本硅谷团队的年轻人都明白公司是给予了自己等人一次什么样的机会,或许没什么大用,或许会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每个人心中对此都很感激,同时又为加入远景资本而感到幸运。风投行业里像自家基金这样的实在太少了,几乎称得上是独一无二。

  与年轻人反应截然不同的是投委会的几名大佬,他们均对这项来自老板的提议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因为公司管理比较扁平化,又加上篝火晚会的特殊环境,没有办公室里那么多避讳,所有人都敞开了心扉,献计献策,同时还伴随着不少的争辩,乃至争吵。

  经过一番商讨,投委会大佬们提出了一个更成熟的建议:对特权进行一定限制,只提供给在公司供职一年以上的老员工。

  倒不是他们故意给年轻人出头设置阻碍,而是实实在在的站在公司的利益角度在考虑问题。

  假如新员工完全没有风投从业经验,即使给了他们特权也没太大作用,只会徒增成本。

  菜鸟们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后,最起码具备了一定的投资素养,可以大大的提高投资成功率,最大化程度达到老板培养人才、防止错失项目的目的。

  瑞奇觉得这建议挺好的,当场就采纳了。

  团队里的年轻人也都没太大意见,因为说到底,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给他们机会是希望获得善用,而不是白白浪费。

  投后支持团队也提出了建议:加强特权项目的审核,避免发生利益输送和一切渎职、贪腐的行为。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件事,假如一个投资经理今年递交过会的项目全部都获得通过了,没有使用特权的机会,岂不是浪费了?

  不如跟某家融不到资的企业勾搭一下,挣点回扣。

  瑞奇欣然采纳了投后团队提出的这条建议,同时还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一旦查出滥用特权的行为,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上一篇:万法文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