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桥上风景独好
有人觉得意犹未尽,还看起了第二遍、第三遍……
有人觉得拍摄的视频技术不太行,甚至还比不上自己。
用户有太多话需要倾诉和交流了。
带着这种需求,有人火速在脸书上创建了一个“油管群”,并获得了上百万人的加入。
有人在油管群的留言墙上如此写道:“油管上的视频太少了,我都看第五遍了,网站运营人员应该再多传一些视频啊?”
这条留言迅速获得其他用户认可:“说得太对了,就这点视频,根本不够看。”
群情激奋,纷纷表示网站官方得赶紧补充视频数量。
脸书的运营人员跑来回复道:“油管网站是‘用户原创内容’平台,核心宗旨是用户自己上传内容,分享给其他用户看。欢迎大家上传自己拍摄的视频……”
有人本就觉得油管上的视频质量不行,直接在脸书运营人员的回复下写道:“你们拍的视频太烂了,要是我拍得比你们好,会不会不给我显示出来啊?”
运营人员回复:“请放心上传,首批上传视频的用户,还将享受油管的视频推荐位,获得更多曝光……”
……
夏景行和洋妞坐在电脑前,一条条地翻阅起了脸书“油管群”的讨论和回复。
夏景行问道:“这个脸书官方人员是你安排的吧?”
“对,很多人还不太熟悉油管的玩法和规则,得有人引导他们。”
洋妞笑着说,“油管上面虽然可以评论视频,但讨论不够方便,也不太集中,我就安排到脸书这边了。”
夏景行点头,“好,这个办法不错。”
“有用户开始主动上传视频了。”
有员工在工位上喊道。
夏景行和洋妞赶忙走了过去,准备见识一番。
相比于用户数量暴涨,夏景行更为关心有多少用户去上传视频。
如果光有大规模的用户,网站上的视频太少,也留不住用户。
就如同刚刚那个群组里用户所讲的那样,就几十条视频,看完就没有了,那还怎么玩?
员工播放起了视频,夏景行和洋妞站在旁边观看起来。
“我叫詹姆斯,这是我的舍友梅威瑟,我们是乔治城大学的一年级学生……”
视频很寻常,时间也很短,就一个大学生介绍了一下自己和舍友。
看环境,应该是在宿舍里拍摄的。
尽管视频很普通,但播放量和评论数可不少。
由于现在油管上现在视频数量有限,一有新的视频上传到网站,网站就会直接给推送到网站首页。
获得了这么大程度的曝光,该条视频直接就火了。
“这宿舍环境不错,人也长得挺帅的。”
“我也想拍视频,可是没有设备。”
“我也想拍,但就是人长得太丑了,不好意思出镜。”
“说丑的那位,你或许可以拍拍景物。”
……
评论区非常欢乐,但夏景行看了直皱眉头。
“戴伦,怎么了?”
洋妞注意到对方神情,不解道:“开始有用户上传视频了,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是好事!”
夏景行点头,随即又道:“可我担心很多人没拍摄设备啊,视频上传门槛还是高了点。”
他说的也是事实,这会儿可没智能手机,想拍视频就随时能拍,甚至电脑上的内置摄像头也才刚刚诞生,还不太普及。
洋妞摊摊手,“这就没办法了,或许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会上传视频,其他九个都是观众。
其实这也足够了,假如油管有1000万用户,其中一百万人传视频,那就是一百万条视频。
这已经非常多了,甚至5%,或者更少,1%可能就满足用户的观赏需求了。”
夏景行笑着说,“话虽如此,可还是要有足够多的人传视频,才能诞生更精彩的视频。
你别看现在一条普通的宿舍视频都这么受欢迎。
那是因为大家觉得视频网站还很新奇,是个新鲜事物,用户的审美、鉴赏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油管也要跟着提高,以应对这种变化。不然用户可是会用脚投票的。”
洋妞觉得有些好笑,每次都考虑那么长远,是好事,但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
第233章 校园文化现象
油管网站的推出,在美国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视频风暴,学生们深深地被这个网站吸引了。
虽然油管方面没公布具体的用户人数,但有业内人士推测,用户量应该不低于500万人。
上线一周时间,不低于500万用户量。
这不仅震撼了硅谷,也震撼了美国的电视、广播、传媒集团。
这下很多媒体人终于明白了,消失不见两个多月的脸书CEO是鼓捣这个网站去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
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个在线视频网站。
“站在互联网的角度上来讲,油管网站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行业内又多出了一个垂直细分领域……
我非常欣赏这个产品,它让用户上传、观看和分享视频,变得更简单了,这是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脸书推出这个产品,我一点都不感觉奇怪。
因为这家公司屡屡给外界惊喜,是一家热衷于创新的网站。
祝他们好运,带给硅谷,带给世界更多天才般的想法!”
这是硅谷某互联网资深评论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油管和脸书的评价。
而传媒集团的大佬则傲娇多了,当记者问到他们对油管这个视频网站的看法,以及会不会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颠覆和冲击时,一名福克斯传媒集团高管评论道:
“颠覆传统媒体?我不认为有这种可能。
我浏览过那个油管网站,他们的视频质量很糟糕,全是一些年轻人录制的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这根本不具备什么观赏意义。
很多人只是一时好奇,新鲜劲过了,也就那样了。
我们传统的媒体集团,有稳定的电视网和客群,我们和各大影视制作集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专业的团队……”
评论两极分化。
互联网界认为油管的推出,意义重大,开辟了新的道路;
而传媒界则戴着有色眼镜,不断挑油管的各种毛病。
媒体除了把目光放在行业大佬身上外,还有人把目光聚焦在了校园。
“我走访了加州几所大学,看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学生们拿着DV,在校园各个角落拍摄各种视频。
有人通过视频介绍学校的教室、图书室、食堂等等;
有人则对着镜头,大秀了一段舞蹈;
还有人把自己打篮球的视频传到了油管。
当我问到这些学生,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
有人回答,他们也不知道,看见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在上传视频,他们也跟着上传了。
还有人回答,他们觉得很有趣,可以展示自我。特别是,视频还能分享至脸书,让更多好友了解自己的生活。
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拍油管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
脸书之前已经在校园内掀起了一场社交风暴,现在又是一场视频风暴。
之所以油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认为和脸书在校园内极大的影响力是分不开的。
在准备离开校园之际,我偶然又发现了一个新现象。
一名手拿DV的学生正在给一个个学生拍视频,拍一个,收十美元。
上前了解后,我得知,这是一部分学生没有视频拍摄设备,但他们又想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可以上传到脸书的视频。
所以,就找到了有DV的同学,付费雇佣对方帮自己拍一段视频。
油管在校园的火热,让一部分拥有DV设备的学生成了最受瞩目和欢迎的校园明星……”
这是一则记者走访校园,对所见所闻进行整理后的报道。
夏景行坐在公司,浏览完这则报道后,直发愣。
说实话,连他都低估了“油管+脸书”产生的化学反应。
单纯只是一个视频网站的话,更多的用户只会去观看视频,而不会去拍摄视频。
但有了脸书这么一个展示平台,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用户有动力去干点比较时髦的事情。
身边同学的脸书账号或多或少,都有几段视频,就自己没有,这怎么能行?
没有拍摄设备,就去借,就去租,或者花钱请同学帮忙拍摄一段。
同时,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成功化解了他担心“拍摄条件较高,油管视频数量不足”的问题。
这又印证了那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了求证记者的报道,夏景行拨通了凯文的电话,“嗨,伙计,跟你打听个事!”
凯文问道:“戴伦,什么事情?我现在有点忙。”
夏景行:“就几分钟,如果你很忙,我晚点再打给你。”
凯文把手机从耳朵边拿开,对几名等着拍摄视频的同学说道:“大家等我两分钟。”
“快一点,你不拍,我们就找别人了。”
凯文只好赔上笑脸:“很快的,大家别着急。”
走到一旁,凯文继续和夏景行通电话。
夏景行问:“斯坦福大学里,有没有学生收费帮人拍视频?”
“有啊!还不少。”
凯文笑着说:“其实我也在拍,今天都拍了十几条了,赚了一百多美元了。”
听到这,夏景行终于不再怀疑了,又问了凯文几句,对事情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美国大学生很多都背助学贷款,学费都吃力,很多人顶多也就买台笔记本电脑,不会说去买DV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但油管的推出,很多人又想展示一下自己,提升一下自己脸书账号的逼格。
买不起DV,花个一二十美元拍一两段视频,体验一下总行了吧。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收钱,也有人免费帮同学拍摄,但都是少数。
大部分美国人不喜欢讲人情,更喜欢单纯的金钱雇佣关系。
一二十美元也不是很多,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掏得起。
“好,不耽误你的赚钱大计了,你赶紧去拍摄吧!”
夏景行挂断了电话,来到四楼,准备了解一下油管的最新情况。
洋妞拿着一份文件,正和一名油管的员工讨论什么。
见他来了,洋妞起身朝他走来,笑着说道:“戴伦,你来得正好,这是油管最新的数据报表,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