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253章

作者:孑与2

  不过,张东海并不感到羞愧,毕竟,那三个人都是朝廷选士的时候选出来的大才。

  一个明明能当状元的,硬是被自己的老师提名成第九,一个出身自全家御史言官的高门,人家祖上就聪明,到他这里聪明一些也理所当然。

  另一个长得跟屠夫一样,如果不是因为长得太丑,也是妥妥的一个状元。

  所以跟着这三个人,看不懂他们行事的方式,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毛笔被张东海咬在嘴巴里已经很长时间了,桌面上的纸张还是一个字都没有,哦,有两滴墨汁,是从毛笔上流下来的。

  张东海狠狠地在脑袋上抓了两把,低声咆哮道:“今天将军都说了些啥?”

  那些话他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甚至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将军可怜他跟王德发两个蠢货,特意把那些难懂的话掰开揉碎了说的。

  可是,要他把脑子里的那些意思,变成文字,这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陛下,您就饶了老张好不好,不是老张不办事,而是老张没本事办事啊……”

  就在张东海喃喃自语的时候,温柔推门进来了,见张东海正准备写东西,就笑道:“家书还没有写完?嗯,慢慢来,我也是想了好久才确定让家里送谁过来当管事。

  王德发让自己小老婆的弟弟过来,这完全是蠢货行径,警告他还不听,看样子是一个宠爱小老婆的主。

  你可不敢这么干,家里边的大的,再不好,跟你也是一条心,就算再怎么糊弄钱,最后也是落在儿子手里,小妾就不一样了,重用小妾家的人,那可是准备把家财往外弄的先兆。”

  张东海笑道:“末将家中人口简单,就一个老婆六个娃,老大要在家里守着家业,老二今年也二十了,我寻思着把他弄来。”

  温柔瞅瞅一个字都没有的白纸,将手中拿着的一摞子文书跟家书放在张东海的桌子上道:“我可没时间等你写完,你慢慢写,写完之后,明日卯时记得把这些东西交给信使,记得跟信使验证之后再用火漆封口,里面还有将军呈送吏部的关于大行城这边的说明。

  记得让信使把文书跟家书分开……”

  温柔嘟嘟囔囔了一大堆最后打着哈欠走了,他怎么都想不明白,皇帝为何会让一个如此憨厚的人来当密谍的,每天都在为写密信愁的快要秃顶了。

  温柔走了之后,张东海瞅一眼温柔拿来的一摞子文书跟家书,就开始认真的在白纸上写家书。

  “猪儿吾妻,见字如晤,为夫还在大行城,我家将军受命为乌行道行军总管,守卫大军后路……看来,再上战场之事为数不多……”

  准备继续往下写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瞅了一眼那一摞子文书……

  “将军为军中诸将筹备了些许家业……”

  写到这里,张东海又瞅了一眼文书陷入了思考,最终还是摇摇头,继续书写家书。

  只是毛笔停在纸上一动不动,他忽然放下毛笔,一把将写了一半的家书揉成一团,用颤抖的手拿起了,温柔特意放在最上面的云初给吏部的文书。

  温柔再次回到大堂上的时候,见云初正围着一个火炉吃茱萸火锅。

  温柔往里面添加了一些羊肉片道:“冬天吃这个东西最好,暖和!”

  云初道:“以后收发文书的事情就交给张东海了。”

  温柔不解的道:“这不是方便他当密谍吗?”

  云初叹口气道:“没办法,我们在这里把事情做的风生水起的,张东海写给皇帝的密信里,却把我们做的事情说的颠三倒四狗屁不通的,实在是对我们太不利了。”

  钟馗不解的道:“你怎么知道张东海密信的内容颠三倒四,狗屁不通的?”

  温柔笑道:“当然是太子殿下看到了,就给了这么一个评价。”

  钟馗皱眉道:“太子年幼,无知,不该如此评价他忠贞的臣子的。”

  云初笑道:“是陛下给的评价,太子殿下听到的。”

  钟馗皱皱眉头,将一大筷子羊肉塞嘴里,吞下去之后,就对云初道:“既然太子殿下好用,不妨让他去皇后那里看看,我总觉得这个乐浪郡主跟皇后有关系。”

  温柔愣了一下道:“不是跟陛下有关吗?”

  钟馗摇摇头道:“因为陛下没有必要这样做,陛下喜欢张东海这种憨厚的人,对于刁滑之辈从来都不怎么欣赏,就算是云初,陛下也给他冠以二百五的名义,才任由他在长安胡作非为的。

  这一点与皇后用人有很大的不同,看看许敬宗,李义府就知晓皇后喜欢什么人了。

  而这个乐浪郡主的行径,与许敬宗,李义府相似,这些人办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卖弄聪明。”

  云初摇摇头道:“不可,太子看到张东海的密信是很偶然的一件事,他还是一个孩子,皇帝跟皇后都不怎么提防他,如果刻意去做这种事情,以皇帝,皇后的智慧,没理由看不出来。

  让太子去当密谍,也太高看这个新罗妇了。”

  温柔附和道;“不值得。”

  钟馗道:“那就寻找旁证吧,她不可能做的天衣无缝,总会露出马脚的。”

  云初笑道:“不说这些事情,我们还是痛快的喝酒吧,只是,别喝醉了。”

  说罢举起酒杯……

  显庆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大雪,李绩统御二十万大军正式踏过冰封的鸭绿水,踏上了高句丽的核心国土。

  只是,从鸭绿水到平壤之间都是崎岖的小路,二十万大军想要尽数从山峦间穿过,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今年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倾斜,大雪的节气里没有大雪,反而艳阳高照。

  从踏过鸭绿水开始,契苾何力与薛仁贵就不再是大军的前锋,而是成为了后军,负责押送粮草,物资。

  这些物资中就有云初在大行城让高句丽人制作的军品——塞满乌拉草以半寸厚的木板为底,隔绝冷气的毛毡靴子。

  这东西自然很难看,但是,当将士们穿上这东西之后,立刻就察觉了其中的好处。

  这东西防寒不说,还因为在靴子外面涂抹了松节油,导致这东西还有了防水的效果。

  这一点是棉鞋所不能比拟的,棉鞋虽然暖和,但是,当鞋底被水浸透之后,棉鞋就会立刻变成两个冰疙瘩,反而不如皮靴好用。

  李绩在发现这东西好用之后,立刻就下令云初在大行城务必日夜制作这种鞋子,不得有误。

  云初脱离了战场之后,就不再把重点放在军事上,反而更加关注民生。

  为了能赶制出更多李绩需要的乌拉草毡靴,温柔,高文几乎发动了整个大行城的百姓采集乌拉草,擀毡,去松林中搜寻松油。

  顿时,整个大行城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制作这种毡靴,对高句丽人来说并不难,这几乎就是他们的日常,在看到这种毡靴好卖之后,高句丽人又贡献出来一种可以在雪中行走不担心陷进雪里的脚爬犁。

  云初看过,这东西其实就是把一双脚放大五六倍之后的扇子一样的东西,放大了承受力量的面积之后,自然就能在雪上行走,不至于走一步,就让大雪埋到大腿上。

  虽然云初知晓,这东西对于大军来说不怎么重要,他还是大力收购,他需要这些高句丽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把这些人统统发动起来,高句丽人在东北这片冻原上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第六十二章 大唐就该是一切美好的汇集地

  荣辱观这个东西来自于教育跟传承。

  就像小牛原本不会耕地,跟着老牛一起耕地的时间长了之后也就会耕地了。

  高句丽人明显在从立国开始,就没有对百姓进行这样的荣辱观教育。

  所以,他们以生活为重。

  云初在掌控这座城市之前,已经把那些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着明显荣辱是非观的人,通过高文,转运给了王家兄弟,这些能读书识字且长得美丽的人,在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里很受欢迎。

  即便是成了别人家的家仆,也是高级书童,高级仆人,高级丫鬟,高级奶妈等等……

  在云初接掌大行城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不是没有杀过人,如果有一个学过统计学的人统计过这些被明正典刑的人的阶级,就会发现,越是明白人,就越是死的快。

  表面上,大行城堪称是辽东土地上最平和,最和善,最繁荣的城市,如果掀开外边那张伪善的面皮,就会发现,这里才是真正的第十八层地狱。

  当然,一般人根本就感受不到这种高级感受,他们甚至觉得被唐人统治没有什么不好的。

  因为,云初确保了这里的人,只要做工了,就一定能拿到工钱或者粮食。

  云初确保了这里的人只要是开门做买卖,需要缴纳的赋税要比以前少一半,并且保证那些在街市上巡游的不良人不会故意勒索他们。

  云初还确保了那些老老实实干活,出力的人的权益得到了保证——至少,在他们跟仅存的有钱人打官司的时候,不至于因为没钱就落于下风。

  云初的到来,还保证了很多东西,这让一向被官府压榨贯了的普通高句丽人,突然发现,在唐人的统治下,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所以,在承接官府安顿下来的活计的时候,他们很高兴,在拿到官府结算的上一笔工钱的时候,他们甚至有些感恩戴德。

  所以,当李绩统带着大军在高句丽的山峦丘陵间艰苦跋涉的时候,云初已经在沐浴过后,开始新一天的办公历程。

  所以,当所有的残忍的事实都被浓雾隐藏之后,骑马走在高句丽大街上的云初,会受到高句丽人的礼让……

  而云初,依旧表现得那么的高贵,温柔,与谦逊,他向每一个向他施礼的人抱拳还礼,他向每一个给他让路的人抱拳致谢,就算是遇到了傻子,阿巴阿巴的向他示威,他也会控制住一心准备踩死这个傻子的枣红马,脸上带着人人都能看懂的苦笑从边上绕过去。

  就像……就像……就像一个个刚刚剔干净牙齿缝隙里人的血肉,刚刚清洗完身上手上,以及满头满脸血污的谦谦君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温柔在看到云初又作的一首诗之后,脸色立刻就变了,明明刚才还显得很愉快,在读过那一首《人境》诗之后,就开始发脾气,将桌案上的东西拿起来摔下,摔摔打打的一刻都不消停。

  高文在赞颂过云初写的这首诗之后,就小声问云初长史为何会生气。

  “你不用管他,他是在生自己的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一定觉得这样淡泊明志的诗歌,应该出自他之手,而不是出自我这个武夫之手。”

  高文感同身受的朝温柔拱拱手,表示很理解他此刻的心境。

  温柔也写了很多诗,只是直到目前,还没有拿出来一首诗跟云初显摆。

  看样子,他作的诗质量还不怎么好。

  “怎么会有倭国的船队要求在大行城停靠补给呢?”

  云初在看今日的文书的时候,奇怪的发现了倭国船只,一班情况下,倭国船不会来到大行城,他们一般是借道百济,直达大唐莱州的,来大行城明显是绕了很远的路。

  高文笑道:“倭人北海上的渔民,最擅长远航,每年春日开海的时候,他们都会去北海捕鲸,在大海开始出现寒冰之前就会满载而归,算算时间,该是这个时候。

  将军,此时此刻,他们的船上一定有大量的鲸蜡,以及鲸须,如果运气好,还能获得龙涎香。”

  身为大唐的官员,云初也算是有些见识,自然知晓鲸脑油制作的蜡烛乃是蜡烛中的极品,燃烧的时候火焰稳定不说,还耐烧,没有杂味跟烟雾产生。

  鲸须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鲸鱼的牙齿的衍生物,在大唐,拥有一副鲸须发撑,以及梳子,是每一个美人儿梦寐以求的恩物。

  至于龙涎香,身为香料还在其次,老神仙把这东西入药之后认为这东西有化痰止咳,止痛的功效。

  老何还告诉云初,这东西还有催情,壮阳的功效,老神仙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听到这里,云初问道:“倭人捕鲸的船队规模有多大?”

  高文道:“一般是三艘船,不过,这两年因为战争的关系,也出现了五艘船,十艘船的规模,每个船上的水手不超过十人。”

  云初道:“那就准许他们进港补给,跟休憩。”

  高文犹豫片刻道:“要不要?”

  云初摇摇头道:“没必要坏了名声,我们要的是一个繁荣的海港,不做这些很短视的事情。

  相信我,大唐才是这些货物最好的去处,以后,这里一定会成为鲸脑油以及龙涎香产地的。

  告诉他们,准许他们进入海港,准许他们在贸易之后再缴纳赋税。”

  高文赞叹道:“将军为了大行城真是做到了坦荡无私啊。”

  云初笑道:“这是必然,以后,我很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繁荣的富裕的地方,能长久的因为这座海港,带给这里的百姓永远的富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般人是没有办法想象一支四十万大军到底需要多少的补给。

  云初来到海港之后,立刻就发现,海港中停泊着无数的大唐船只,桅杆如同密林一般竖立在海上。

  原本的两个码头上,正有上千人的背夫正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衣,赤着脚踩在跳板上,吭哧吭哧的向岸上运送货物。

  在视野的尽头,海面上还漂浮着几艘大唐战舰,他们正在监视海面,提防有高句丽的战舰偷袭。

  海岸上堆积的货物跟山一样多,就在这些货物山下,又有上千的蚂蚁一般的背夫在负责将货物运送到仓库里。

  倭国捕鲸船跟那些战舰相比小的如同蚱蜢一般,如今,正停靠在新修的小码头上,一群衣着奇怪,且瘦小的倭国人正在跟大行城里的通译交谈,从他们交往的状态来看,应该是很熟悉的。

  不一会,不良人就带着那个正在跟倭国人争论的高句丽通译过来了。

  云初问道:“他们说什么?”

  通译连忙道:“他们想要跟文家的商号继续交易,我告诉他们,文家商号已经倒闭了,可以跟我们交易,结果,这些倭国人说,他们还是想要找文家交易。”

  云初笑道:“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跟文家交易呢?”

  通译道:“只有文家愿意用稻米交换他们的货物。”

  云初道:“高句丽也产稻米吗?”

  高文摇头道:“高句丽夏日苦短,冬日繁长,种植不了稻谷,以粟、黍、麦、菽、高粱为主,文氏在伏诛之前,与大唐南方的船队交往密集,他手中的稻米,应该来自大唐才对。”

  云初又道:“稻米在倭国很值钱吗?”

  高文道:“也不是这样的,倭国本身就盛产稻米,所以,下官也不知晓,这些倭国人为何一定要稻米。”

  云初见通译的一张脸憋得通红,似乎有话要说,就问道:“你说说。”

  通译指着那些捕鲸的倭国人道:“他们虽然也居住在倭国的岛上,却不是倭国人,他们自称是阿伊努人,他们的岛上不能种禾稻,也吃不到稻米,以吃鱼为主。

  倭国人断绝了阿伊努人获得稻米的渠道,所以,稻米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主要是用来祭祀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