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312章

作者:臊眉耷目

  虽然现在的袁绍和张邈不和睦,但当年党锢期间,张邈亦是袁绍奔走之友,为袁绍的大业出了不少的财货,他与曹操,袁绍,许攸的关系都非常之好。

  可惜,物是人非,这一众好友各自在地方立了山头之后,彼此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

  特别是张邈和袁绍的关系,崩的特别快。

  张邈和曹操不一样。

  身为宦官之后,因为身份受士大夫鄙视,时常受人排斥,故曹操从年轻时起,就炼成了一副厚脸皮的功夫,抗击打能力强,也能经的起失败,端的是钢筋铁骨刀枪不入。

  故而袁绍成了事业之后,曹操甘愿为袁绍附翼,任其驱策,在曹操看来,给袁绍当小弟是一种荣幸。

  但张邈可不一样。

  他可没有曹操那些经历。

  他一直是活在别人的赞扬之中。

  身为八厨之一的张邈,本身就是党锢名士之中的佼佼者。

  能够得到八厨之名的人,在士林之中大部分都是有威望的,不但声名塑著,而且心气很高。

  至少,张邈是这样的。

  张邈觉得,袁绍最多只能算是他们这一帮人的头头,算是一个牵头干事的,但非主公。

  自己身为一方名士,却不能给袁绍当跟班,怎么地也得混个平起平坐。

  但袁绍可不这么想。

  八厨有什么了不起的,在我面前摆个屁谱?

  让你给我当马仔那是瞧得起你!

  两个人的矛盾有基于此,后续变的越来越大。

第四百一十七章 刘德然分兵抗袁曹

  袁绍说袁术是小心眼,但其实,他有时候心眼也不太大。

  当然,袁绍比袁术还是要好很多的,袁术是一直小心眼,袁绍是间接性不定时小心眼。

  在张邈这件事上,袁绍就是犯了小心眼的病了。

  张邈一身傲骨,非要跟袁绍平起平坐,袁绍心中很不高兴。

  乃公的,别的好朋友都服服帖帖的甘愿当小弟了,你怎么就那么牛,非得跟我平起平坐?

  你看看人家曹操,许攸,王芬,鲍信都多懂事!

  怎么就你搞特殊?

  随着袁绍的势力越变越大,他和张邈之间的裂痕也变的越来越大,怎么瞅怎么不顺眼。

  后来,袁绍干脆想要干掉张邈了!

  他让在东郡的曹操代替他动手。

  孟德,这匹夫就交给你了。

  问题是,当时的曹操可不傻。

  大哥你别涮我了行不?

  再怎么说,张邈也是八厨之一,以仗义疏财而闻名,这种愿意给别人花钱的大傻子,一般名声都灰常灰常的好。

  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古之常理也。

  曹操可不能犯傻,闲的没事拿刀去怼这种爱给人花钱的冤大头。

  真给这傻子怼死了,士林中的人岂不都恨死他曹操了?你让人家到哪再找这么一个冤大头糊弄钱?

  于是,当时在东郡的曹操就周旋在张邈和袁绍之间,尽最大努力平息两个人之间的误会与怒火,尽量将两个人往一条路上拽,不让他们分道扬镳。

  后来,曹操带着兖州的精锐和黑山军俘虏走了,扔下了兖州的烂摊子给袁术,张邈也跟随过袁术一阵子,期间对袁术的行为也有诸多不满,等袁术从高塔上栽下之后,张邈就开始在陈留独立,招兵买马,不搭理袁术了。

  在八厨张邈看来,袁绍袁术兄弟都实在是太过欺人,皆非善类,靠人不如靠己。

  袁氏树大根深不假,但他张邈的声名也不差,陈留郡也是大郡,虽因战乱而显残破,但底蕴还是在的。

  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成就一番大事。

  张邈在陈留“奋发图强”,这事曹操也知道了。

  其实曹操心中一直对张邈抱有几分歉疚之情,毕竟,他现在手底下的猛士典韦,就是当初他从张邈手底下挖墙角的。

  虽然张邈对这个莽汉野人并不在意,不过一直多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也一直希望能够促成张邈与袁绍同归于好。

  “本初,当年大家都是朋友,患难之时尚一起走过来了,如今各自在地方也成了气候,何其反不能容也?”

  袁绍的脸色不甚好看:“是吾不能容他吗?实是他做事太过!不记恩情,屡次与我作对,这样的人,袁某不认他是朋友!”

  曹操苦笑道:“孟卓心高气傲,与旁人不同,你与他说些好听的,他自然就顺气了。”

  袁绍翻了翻白眼:“笑话,袁某如今拒荆豫二州,所拥人户天下最盛,淮南之地在你手中,江东不日也尽入你手,此等势力,董卓刘俭谁不惧之?我为何要顺他的气?”

  曹操道:“眼下大敌当前,不可义气行事,若是有孟卓在陈留起兵,于东面侧应钳制刘俭,则大事可定,本初切不可因小失大。”

  “至于孟卓于你不敬之事……嗨,不过就是争一口气的事,你只要实,不要虚名,待日后诸贼覆灭,大事可定,孟卓纵然再傲,也自然归服,此乃水到渠成之事,你又何必较这个劲呢?”

  袁绍毕竟是个英明之人,听到这里顿时沉默了。

  他心中也觉得曹操此言比较在理。

  虽然有点咽不下这口气,但若是能够将刘俭从司州赶回河北,这事或许倒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等以后找机会再收拾张邈也不是不可以。

  这就是袁绍比张邈强的地方,张邈强撑着士族风骨,一直跟你较劲,但袁绍在利益面前,更加懂得谦虚退让。

  随后,却见袁绍长叹口气,道:“你说的对,在这个时候,若是孟卓能够加入,协助我从旁骚扰刘俭,则一定会对刘俭形成掣肘,如此我们就胜算大增了!”

  “只是孟卓昔年与我的误会太深,此番我纵然有意与他和好,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曹操却道:“看着挺难,其实并不难,孟卓心高气傲,只要本初你主动示好,他便觉得是你先服了软,我再派人从旁说和,定能让孟卓回心转意。”

  袁绍看向曹操,道:“孟德可有好的人选,可往说服孟卓?”

  曹操言道:“我手下现在,倒还真有一个好人选。”

  “何人?”

  随着袁绍的这番问话,曹操随即派人去将他麾下的新来的一名掾吏找来。

  少时,便见一人来到了帐内,拜见袁绍和曹操。

  袁绍见对方姿容不凡,意气风发,似出身不俗,急忙询问他的姓名来历。

  不想,此人竟也是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

  袁绍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同郡之人,遂急忙细细询问。

  不想,一问之下,竟知对方并非出身豪门,昔日也不过是一小吏出身,热情的脸上便多了几分冷落。

  曹操看出了袁绍的状态变化,遂道:“吕郎虽非大贵出身,却志向不俗,有能力有见识,我前番从兖州撤往淮南之时,曾在汝南驻扎,与其相识。”

  “与子衡相谈一日,我便深为其才华所震撼,子衡虽然出身并不富贵,但军政财务无所不精,我亦不能相比也。”

  “哦?”

  袁绍见曹操如此推崇吕范,心中不免有些诧然。

  在他的概念里,只要不是高门大户,有资源有钱的门第出来的人,肯定就不会得到什么好的教育资源,能力也必然是有限。

  其实,袁绍这个想法不可谓不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出身较好的人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大部分人的能力也自然比那些出身不好的人强。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凡事没有绝对。

  “子衡如今在我军中,助我整顿军队,严格军纪,成效显著,使我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袁绍对曹操还是比较了解的,若是吕范没有真本事的话,曹操绝对不会替他这么吹牛逼。

  “如果如孟德所说,如此人才只是让他作为一个使者去孟卓,那未免大材小用了吧?”

  曹操笑道:“当然不是了,若只是作为使者,自然有善于诡辩随机应变之人可以前往。”

  “但是,子衡乃是军政全才,我想给孟卓写一封书信,让子衡以客卿的身份暂时留在陈留相助他,在助孟卓成事之后,在使子衡归来不迟。”

  袁绍疑惑道:“孟卓能听他的?”

  曹操笑道:“其实孟卓最是一个看重虚名之人,他一向喜欢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若是有我的书信做保,孟卓为了面皮,也必然要奉子衡为座上贵客。”

  袁绍倒也没说什么,他倒并不是对吕范多有信心,而是对曹操确实信任。

  既然曹操觉得吕范行,那就让他试试去吧。

  ……

  袁绍走后,曹操遂嘱咐吕范道:“子衡,张孟卓必然不是刘俭的对手,只是若能使孟卓使出全力,多纠缠刘俭几分,那目地就达到了,回头你速速归来,莫要迁延太久才是。”

  吕范很是自信的冲着曹操拱手道:“明公之意,我知晓,明公放心,待拖张孟卓下水之后,我必寻机作速赶回。”

  曹操点头道:“那就好,速去速回。”

  “诺。”

  这吕范乃是历史上东吴的开国重臣,官至大司马的人物,其在历史上的声名虽不及东吴四大都督,但却实打实的为东吴立下过赫赫战功,孙策和孙权都对其极为敬重。

  ……

  而与此同时,已经率兵进入司州的刘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决定分兵!

  由他自己率领颜良,文丑,夏侯兰以及其他冀州中级军官为一路。

  由刘备率领赵云,张郃,高览为一路。

  兄弟二人分别去对司州内的强敌。

第四百一十八章 此战之后,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

  刘俭将兵马分为两部,主要的原因是他心中也明白,自己的实力太强横,一旦进入司州,必然会打破司州原有的僵局。

  这是一种必然。

  强大的军事势力压境,必然会导致其他势力的联合抵抗,这是从古至今,乃至于往后世的一种必然,时代的洪流已经验证,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所以,刘俭提前将精锐兵马分成了两支部队,一部由刘备率领,一部由自己率领。

  同时,他分析过了眼前的形势之后,觉得目前还是从青州以及幽州调一部分兵将前来支援,方为上策。

  另外,为了防止刘备在谋略方面不如对方,刘俭让田丰随同刘备一起,帮助刘备分析各种局势,以防刘备中计。

  安排好了这些之后,刘俭先行派人去雒阳给卢植送书信,表示司州的情况目前比较紧急,自己不能前往雒阳拜见师尊了,还请卢植能够见谅。

  卢植自然不会因为这么点小事而觉得刘俭和刘备有什么大逆不道,而且他觉得刘俭和刘备能够在这种关键时刻看清形势,知道自己应该优先做什么,很是欣慰。

  于是,刘俭和刘备就开始做他们所要做的事情了。

  田丰虽然跟着刘备行动,但刘俭的身边依旧有贾诩等人相助,不缺智囊。

  战前先对诸事进行把控,这一点很重要,情报的精准度可以影响一场大战的走向。

  所以刘俭不着急跟对方打,而是先大量的散布斥候和密探,用尽一切手段去探查司州境内的情况。

  相比于其他牧守,刘俭现在最大的优势不是兵精将勇,也不是甲胄齐全,而是他资源多,钱多,粮多,牛羊马匹多。

  牧守之中,能够像是刘俭一样财大气粗的人,根本没有。

  而肯在斥候以及探报方面,下大功夫的人,就目前来看也没有。

  大部分的诸侯牧守都更愿意将资源用在征召兵马,打造军械这种明面上的事,但对于暗探与斥候部队的建设,虽然也有投入,但整体支出的比例却并不高。

  所以在情报侦查与反侦察上面,刘俭虽说不能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能够掌握先机的。

  这一次,负责总领刘俭手下密探的河北密探头子国渊,为刘俭带回了几个重要的消息。

  先是袁绍与曹操分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