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289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不知道大秦是哪?没关系,你们跟着去打不就知道了?

  ……

  发展一个美妙、和谐、伟大的大汉王朝共荣圈!

  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是离不开你们这些异族人的帮忙的!

  谁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非吾族类,其心也忠啊!

  大汉朝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的!

  茶叶,煤炭,大炒锅,美酒,锦缎,漂亮衣服,家具,豪车什么的,到时候给你们供的足足的!

  对了,还有我们的儒家文化书籍,多得很,便宜点卖你们,回去给你们的孩子读。

  这年头,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

  学习一定要跟上啊!

  你们尽管都拿回到部落里装逼就可以了。

  ……

  ……

  以上说的,不止是计划,而是已经开始在北疆施行了。

  那些异族使者回去之后,面对他们的首领和人民,发现似乎眼下的情况,必须要按照刘俭的设计去做。

  潘多拉的魔盒已经被打开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忤逆时代的潮流。

  谁敢忤逆?

  关羽,张飞,黄忠,麴义的人马就去教他做人!

  ……

  兴平元年,刘俭突然又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是长安和雒阳方面,数万太学生经过有秩序的谋划,突然集体行动。

  他们围困官署,上街游行,堵在官署和各处要道,强烈表示抗议,要求废除科举,恢复祖制。

  刘俭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不胜唏嘘。

  说实话,比起北境的异族人,还是咱们汉朝自家人更难对付一些。

  不过这些事情,多少也都在刘俭的意料之内。

  不破不立,这些太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察举制的既得利益者。

  既然是察觉的既得利益者,那他们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他们的利益为旁人所夺。

  只是让刘俭没有想到的是,董卓那边为了应对此事,居然派出吕布率领并州军本部,前往雒阳安抚!

  说是安抚,但刘俭明白,其实就是镇压!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刘俭的脑海中所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董卓这厮,这一次怕是要惹个大祸。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州之争

  知道了董卓派遣吕布前往雒阳镇压太学生,刘俭暗道董卓这一次办的事,可真是老糊涂了。

  北方草原的收服工作进展的如此顺利,反倒是汉朝境内的事情这么难摆弄。

  仅此一点,就足矣说明,汉朝人比草原人的心眼子要多多了。

  你看看人家草原人多朴实,让干啥干啥。

  雒阳和长安的太学生突然闹事,但相比于长安,雒阳太学生闹事的规模似乎还是更大一些。

  毕竟,太学的本址并没有被迁移,而被迁移往长安的太学生,也不过是数千人的关中本土士族之地,大部分的太学生依旧是留在了雒阳。

  针对这一次事件,刘俭立刻召开了议会,召集手下的一众谋士们商议。

  大家针对此事各抒己见。

  其中,田丰的看法最为持重。

  “君侯,依田某推断,太学生在雒阳聚众闹事,此事背后必有推动之人,太学生大部分皆是大汉朝各州各郡的士门之后,很多人的家族在士林中都是名震一州之地,这背后的支持与资源不在少数,三万太学生一起闹事,此事不小……依末吏看来,此事背后定有袁家操持其中!”

  刘俭点了点头,道:“当然,这种事一般是离不开袁家支持的,以袁家人的心思,他们正可以借着这次事件,在士林之中拿一波声望,同时还能在士林之中招揽一部分的人心,只是长安的太学生闹事虽好平定,但雒阳方面,听闻董卓派吕布率兵前去,这未免就有些轻率了。”

  “虽然以兵事介入科举推行,对于董卓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兵并不妥当,毕竟太学生们的背后,虽然有家族推动,但他们毕竟都是白身士子,身上并无实职,吕布若是一个不慎重,对太学生动了手,反倒是容易引起激奋。”

  沮授捋着须子道:“吕布若是处置不当,对太学生动了手,在背后推动此事之人,必将大肆宣扬此事,或许本来吕布只是驱散了太学生,但是回头传到天下,就会传成吕布在太学之前,诛杀数千太学生,血流成河……届时天下反抗科举之势,更甚!”

  刘俭轻叹口气:“人言可畏啊。”

  审配道:“按道理而言,董卓实是不应犯下这般错误,怎么会……”

  田丰道:“依照我想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董卓与君侯的立场和声望,还有行事手段皆不同,特别是出身……这些年来,不论董卓想如何扮演好大汉忠臣这个角色,但他终归不过是一凉州军汉,擅自率兵入京,天下有学识之士,谁不恶之?”

  刘俭站起身,在厅堂之中来回踱着步子,问道:“依照诸公之见,如今雒阳发生变乱,刘某应如何?”

  沮授很是郑重地道:“太学生暴乱,背后牵扯太多,一个处置不好,便容易失声望于士林,将军不可轻动,如今北疆异族之事一片向好,以我河北的立场而言,当下还是要治理北疆,依照既定之策,将乌桓,匈奴,鲜卑诸异族牢牢掌控于手中,如此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河北便有了席卷天下之势,大势不可逆转,届时君侯全盘在握,谁可敌之也?”

  刘俭看向田丰,审配等其他人:“诸位之见,也是如此?”

  田丰道:“沮公与老成持重之言,还请君侯细思。”

  刘俭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没有赞同这些人的意见,也没有反驳他们的意见。

  不过,他在心中觉得,这些人说得确实有道理。

  太学生和宦官,豪右乃至于望族都不一样。

  他们是这个社会下一代的精英群体,而且偏偏还都是年轻气盛的一群人。

  对于这些人的处置手法,一旦有问题,那很有可能就会受到舆论猛烈的抨击而惹一身骚。

  所以说田丰,沮授,审配的建议,都是不管这些太学生,任凭其等发展。

  而刘俭只是专心在河北做好自己的事情。

  等待收缴异族为中华己用的时候,刘俭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到时候不论是在资源上还是人力上,河北的势力都会达到络绎不绝、生生不息,任凭袁家这样的仲氏家族底蕴在大汉朝多么深厚,在正面实力的较量上,绝对无法相比拟。

  ……

  所有人都撤走了之后,刘俭则是找到了他的幕后谋士,贾诩。

  他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大家的谏言,都跟贾诩说了一遍。

  随后,他表示想听一听贾诩的想法。

  现在的贾诩跟刘俭还是比较交心的。

  他并不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都会跟刘俭直说。

  相比于其他人,毒士贾诩的看法多少有些不一样。

  因为他最是了解刘俭的志气。

  “依照主公看来,这些太学生都是一些什么人?”

  刘俭没有想到,贾诩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太学生么……自然都是我大汉下一代的精英,他们承载着我大汉朝的希望,是使我大汉朝安定繁荣的重要人群。”

  贾诩笑了笑。

  “君侯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刘俭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文和觉得他们不是这样的吗?”

  “是,只是在老夫看来,除了君侯适才所言的身份之外,这些太学生还有另外一面。”

  “请讲。”

  贾诩慢悠悠的道:“能够进入我大汉最高官学的后辈,确实是筑建我大汉朝未来的基石,但同时,他们为别有用心的家族所利用,在我看来,他们也是对于大汉拥有无限遗害的祸胎。”

  “君侯想过没有?不论这次撺掇学生闹事的家族是谁,他所针对的必然是新政,但如果这次事件让他们闹成了的话,以后推行新政,还有会成功的可能吗?”

  刘俭听到这里,略有些恍然。

  却听贾诩继续说道:“故而依照贾诩来看,司州之地,乃天下正中之处,乃是天下诸人必争之地,今番太学生闹事,吕布率兵前往司州,若无意外,袁家人也必借此事前往司州,难道主公心甘情愿,使司州宝地的话语权落入他人之手乎?”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司州绞肉机

  贾诩的话,让刘俭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开始低着头细细沉思。

  贾诩也不着急,他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刘俭能够想明白。

  少时,方见刘俭缓缓地开口言道:

  “文和之意,我大致清楚了,你是觉得司州在天下乃是重中之重,想让我将此地划拨到自己的治理之下?”

  贾诩却摇头道:“不,依照诩看来,主公若是出兵司州,可也……但若是要彻底占据司州,却不可也。”

  刘俭算是彻底的让贾诩弄的没脾气了。

  这老家伙怎么前后说话是两个样啊?

  适才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我去司州占据主导,怎么话锋一转,又不建议我去占据司州了?

  眼见刘俭的面上露出了疑惑之色,贾诩随即慢慢开口道:“其实,诩向主公谏言出兵司州,不是为了让主公占据此地,而是让主公出兵平衡此地。”

  “平衡此地?此话何解?”刘俭不解地看着贾诩问道。

  贾诩轻轻的清了清喉咙,然后方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雒阳乃是两都之一,历来便为天下人所重,是大汉朝经济政治豪富所囤之地,如今,大汉的都城虽是长安,但雒阳作为关东关西的接洽之处,反而更为重要。”

  “这一次派学生们闹事,背后必然有朝中某些公卿以及袁氏的支持,使科举不能顺利推行。乃在其一,其二,也是他们想借着这次事情,在司州站稳脚跟,只要他们能够占据司州,便等于扼守住了大汉朝一半的命脉,主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啊。”

  刘俭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也想借着这次机会占据司州,将这重要的地界纳入到自己的治下,以免日后出现什么问题。”

  贾诩道:“这也就是贾某不想让主公占据司州的原因,司州如此重要,还是两都之一,必须要由天子和朝廷执掌,主公做事一向最重名义,请问这本该由朝廷统管的都城,为何要落在主公的治下?主公又有何名义统领此地,当然,主公若是一定要统领的话,也没有人能说出什么。”

  刘俭闻言,似有些恍然。

  他大概明白贾诩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文和请继续说。”

  贾诩拱了拱手,道:“况且依照贾某看来,司州之地,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天子和董卓绝不愿意放弃,而朝中的公卿与他们外部的袁氏兄弟,也必然渴望夺下司州作为遏制关中的落脚点,如此一来,那司州五郡之地,就会变成……”

  刘俭慢悠悠的开口道:“变成诸牧守之间鏖战的绞肉机了,是么?”

  贾诩听到这顿时一愣。

  “绞肉机?绞肉机是为何物?”

  刘俭笑着解释道:“就是泥潭深陷之意?”

  贾诩恍然点了点头。

  “主公,这个比喻打的好,很是贴切,怕是数年之内,司州之地都会成为各镇牧守的泥潭,占领司州之人,不但要控制当地的富户望族,要不断应对外敌的骚扰,其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故当此时节,拿下司州,并非上善之策。”

  刘俭言道:“所以说文和适才之言,乃是让我制衡此地,任凭董卓、袁绍、袁术以及朝中公卿及天下望族在此处相争,以司州之地来耗磨他们的实力,我等说是坐收渔利?”

  贾诩站起身,向着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

  “主公真乃当世英雄,一言尽述其详。”

  刘俭又道:“只是对于司州的太学生闹事,文和觉得如何处置才最为妥当?”

  贾诩沉言道:“按道理说,太学学子乃是我大汉的顶梁,只是如今这个天下的学子,大多皆是望族之亲,”

  “他们的利益与大汉朝的利益并不完全相符,不过,诩相信,只要科举制度实行,再加上主公在境内大兴官学私学,这寒门子弟即可获得读书渠道以及升迁途径,数年之后,这天下的士人学子就会真正开始为了大汉朝的利益着想,为了国家真正的殚精竭虑,奉献自己的学识。”

  “眼下的太学学子终归不过是一时之疾,虽然棘手,却终归不能长远矣。”

  刘俭心中暗叹:终归还是察举制惹的祸呀。

  但你不能说察举制不好,至少比起原先的贵族世袭制,察举制已经算是历史性的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