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211章

作者:臊眉耷目

  而且现在比较难办的是,牛辅若是战死也就罢了,偏偏他还被刘俭生擒活捉。

  他再混蛋,也是董卓的女婿,董卓回头怎么惩治他,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若是把牛辅就这么扔在刘俭那里,对于董卓这个身份的人来说,是绝对不可以的。

  身为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为天下人所侧目。

  如今这个情况,对于董卓而言确实比较难办。

  他看向众人,问道:“老夫本欲胜袁后而破刘,不想袁绍如今不但兵多,而且辎重军械无一不全,甚是难打,短期之内,老夫与袁绍怕是难分胜负……”

  “但刘俭若是乘此时机,攻入司隶,扰我后方,又该如何是好?唉,实在是进退两难。”

  说到这,董卓长叹口气,表情甚是落寞。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名文士打扮的人站了出来。

  “相国莫急,依照末吏看来,相国的首要大敌依旧是汝南袁氏,而非刘俭,刘俭虽大胜,然相国欲挡其兵,却不难矣。”

  董卓看向说话之人,乃是新任的相国长史刘艾。

  董卓征辟的士人,类似张邈,王芬,孔伷,韩馥等人,大多都背叛了他,但并不是说,董卓一个士族之心都没有拿下。

  这个时代的董卓,并未弑帝,算是扶汉之臣,因此还是收服了一小部分士人的心。

  这刘艾和蔡邕一样,都是被董卓收服的士人一员。

  且刘艾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不仅仅是士人,也是一位汉室宗亲。

  听了刘艾的话,董卓顿时来了精神。

  他急道:“君有何良策可退刘俭?”

  刘艾道:“相国,依末吏度之,袁绍张邈桥瑁一众乃是为夺相国权柄而来,这些人皆是心怀诡诈,图谋社稷之暴徒,相国与他们乃是不死不休之势,绝难相和!”

  “但刘俭和他们不一样,刘俭此番出战,并不是为了争夺权柄,乃是携哀兵为袁基报仇,其行为属于豪侠之径!他与相国在国事上,并无矛盾,甚至可以说,还有些唇齿相依的意味。”

  董卓哼道:“这也正是老夫最不满意的!明明是老夫与他有盟交,他却为了一个袁基出兵伐我?真是让老夫好寒心!”

  刘艾摇头道:“相国,其实您仔细想想,刘俭如此行事,不也是证明他乃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吗?相比于袁绍打着大义的旗帜,实则行卑劣之事,刘德然这样的人岂不如圣贤一般?”

  董卓气道:“他再是圣贤,也是与老夫为敌的!”

  刘艾道:“相国,刘俭与相国之间,并非死仇,关于袁基之事,总有能够化解的契机,只要相国愿意,末吏愿以作为使者,前往延津,帮相国说刘俭退兵!两家重修盟好。”

  董卓听到这的时候,顿时精神一震。

  若是果能说服刘俭退兵,那还真是去了自己一块心病。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鼓足全力,与袁绍决一死战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了。

  “相国,刘俭几次三番渡河兵入司隶,与我军发生冲突,如今又生擒了牛将军,相国若是此时与他议和,天下人皆会以为相国被刘俭打怕了!那刘俭也会自认为吓住了相国,从此往后对相国再无顾忌,当此时节议和,实不可取!”

  董卓听了这话,随即向一旁看去。

  却见一名身材极为庞大,相貌凶狠,满面糟乱虬须的大将站了出来。

  此人身高九尺,膀大腰圆,脸上都是横肉,说话的时候底气十足,声音嘹亮,妥妥的西北大汉一名。

  “华校尉?”

  董卓轻轻地一抬眉毛,看着眼前之人,道:“华校尉有何良策?”

  华雄道:“相国,属下以为,与刘俭议和倒是可以,但不可在此时节议和!若要谈和,非要先立足于战!先打赢了刘俭,让他知晓我凉州勇士的厉害,然后再行和谈,这对于相国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董卓听了华雄之言,眼睛顿时一亮:

  “此言有理!”

  都护胡轸也站了出来,道:“相国,华校尉此言甚是,相国麾下的兵马位列天下之冠,大汉雒阳的禁军,凉州精锐,并州精锐皆由相国统领!十几万强兵放眼天下,可谓无敌!若是在战败的情况下与刘俭和谈,实在是大损相国之威!不利于相国日后统率天下!”

  董卓满意地道:“不错,老夫征战半生,少有败绩,如今权势以极,焉能让刘俭吓住?”

  “老夫决定了,就按你们所说的,暂且不要与刘俭和谈!”

  “出兵狠狠的打他一打!让刘德然也知道兵败将亡的滋味,让他也知晓!这个天底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惹的!”

  “然后老夫再与他慢慢儿的和谈。”

  刘艾听董卓如此说,急忙道:“相国,何必如此?只不过是些许误会,又何必与刘俭置气呢?”

  董卓摆手道:“些许误会?哈哈,这可不是什么误会!刘俭想为袁基报仇,那自然就要拿出他的能力和手段,若是挡不住老夫的这雷霆一击,他又有什么资格谈‘复仇’二字?老夫要让刘德然知道知道,少年郎不要因一时功成,涨了志气就忘乎所以,日后想后悔,都没有退路了!”

  刘艾还想谏言,但是董卓已经伸手挡住了他的话头。

  “不必多言了,在此战过后,打赢了刘德然,老夫自然会派你去与他和谈。”

  “胡轸,吕布,华雄听令!”

  “末将在!”

  董卓的话音落时,便见三名大将分别从左右两旁站了出来。

  “胡轸,你身为老夫麾下的大都护,前番与酸枣诸贼交战少有建功,这一次却不要让老夫失望!”

  “由你总督华雄和奉先两路兵马共同讨伐刘俭!你可敢否?”

  胡轸闻言忙道:“全凭相国吩咐!”

  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吕布。

  “奉先!”

  “义父!”

  吕布闻言上前。

  “老夫以你为左路都督,你要好生与胡轸配合,”

  “刘德然非等闲之辈,你们一定要小心,此人善于用谋,你们万事都要商量着来,务必得胜,为老夫争些脸面才是!”

  吕布听董卓如此说,朗声道:“义父放心,布一定尽全力战败刘俭!”

  董卓又看向了华雄,说道:“华校尉,老夫提你为右路督将,你勇武过人,在西州极具名望,此战还需多多建功,莫要让老夫失望!”

  华雄高声道:“喏!相国放心,任他关羽,张飞之流,能耐我何?”

  将一众人安抚完之后,董卓遂抬眼看向营寨之外。

  他咬牙切齿的道:“刘德然,别以为你打赢了牛辅,就能压老夫一头!老夫这次,要让你哭着来求老夫!”

第二百九十二章 猛虎的选择

  董卓方面,针对刘俭派出了第二波大型讨伐军。

  胡轸为主将,吕布和华雄副之,另外还有诸多西凉与并州的校尉、司马级人物,可算是精兵猛将云集了。

  与此同时,袁绍这一方面也没有闲着。

  袁绍这面正在干一件大事,他派出了使者逄纪前往长沙去见孙坚。

  孙坚自从接到了袁术的书信之后,便一直称病卧于长沙。

  他心知自己早晚必须要顺从袁术或是袁绍中的一人,只是目下暂未下定决心跟谁。

  直到袁绍的使者逄纪来到长沙之后,他向孙坚进献了一份大礼,让孙坚很是感动。

  那是荆州新任的刺史王睿的首级。

  如今的袁绍身为荆州北牧使,按身份来说,长江以北的荆州诸郡皆在袁绍的掌控之中,刺史说不上话。

  如此,荆州刺史的监督范围也就只有荆州的南部四郡了。

  而南部四郡之中,王睿若来赴任,头一个要针对的,必然就是孙坚这头猛虎。

  孙坚身为长沙太守,他所管辖的地域也是在王睿的监管之中。

  刺史虽然只有六百石,却有监控孙坚之权,是朝廷用来掣肘地方太守的,而且现在的刺史级别的人物,都拥有组织刺史部军队的权力。

  王睿一旦抵达了荆南,就可以组织荆州刺史部的军队,在荆南形成另外一股势力,与孙坚相庭抗礼。

  这也是当初董卓任命王睿为荆州刺史的目地之一。

  他就是为了在南方能够安插自己的势力,不让袁绍独霸南境,成为南天王。

  但袁家的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不是董卓随随便便安插几个人就可以影响到他们在地方的号召力的。

  可怜刚刚当上荆州刺史的王睿,想悄悄的潜入荆南,可一不小心却在湘江附近就被当地的劫道蛮族给杀死了。

  至于杀死他的人到底是哪家的蛮族,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最后王睿的人头经过逄纪的手被送到了孙坚的面前。

  当知道了眼前这个人的身份之后,孙坚多少有些感动。

  虽然杀了王睿,对袁绍本人占据荆南也有好处,但目前最能够直接得到利益的人,还是孙坚无疑。

  其实,在袁绍的角度上来说,在这个时候若是让王睿直接到任与孙坚在荆南互相消磨才是最好的策略。

  如此,袁绍就可以趁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等荆南的刺史和太守们皆疲惫之后,再想办法拿下荆南。

  但是现在袁绍并没有这么做。

  他反倒是直接帮助孙坚做掉了王睿,算是直接出手帮孙坚解决了一个麻烦。

  如此,孙坚对袁绍自然会生出感激之情。

  ……

  逄纪道:“袁公久仰孙府君大名,如雷贯耳,今将军在荆州之南,袁公在荆州之北,荆襄之地,尽为二位掌控,我来时,袁公让我转达,只要将军愿意,这荆州之地,袁公愿与将军共享。”

  孙坚听了这话有些诧然。

  “荆州乃是袁公的基业,如何能与旁人共享之?”

  逄纪摇了摇头:“孙府君,您真是太小看袁公的志气了。”

  “袁使君四世三公,海内人杰,天下楷模,有统领四方豪杰之气,岂能久卧于荆州之地也?”

  “荆州不过使君的起家之地,如今孔伷在颍川,袁公有意再使周昂驻扎于汝南,助他统掌豫州,”

  “以袁家在汝南和颍川之声威,豫州之地,旦夕可定,如此,袁公便可横跨荆,豫二州之地,”

  “汉中与巴郡的袁遗以及沛国的袁忠,皆袁公兄弟,以袁公马首是瞻,待荆豫得定,再平益州,将益、荆、豫、扬连为一体,袁公总督之,”

  “而北面的兖州诸地,尚有张邈、鲍信、刘岱、曹操等辈以袁公为尊,放眼天下,谁可敌袁公之势?”

  袁绍的布局如此之大,竟想凭借袁家的布局,割据半天下,这一点着实是让孙坚颇为意动。

  随后,又听逄纪道:“天下望族士人,衣冠巨室,无不心向袁公,现袁公与董卓交锋,虽暂时采取守势,但论及底蕴与势力,董卓相较袁公甚远,早晚必败于袁公!”

  “以逄某浅薄愚见,袁公必成大势,而袁公如今,麾下各路英才皆有,唯独缺少一名勇冠三军,可以替他统领十万大军的将才,而放眼天下,又有谁之勇烈可胜文台?”

  “袁公之意,想拜文台为大将,与君共成大事,只要文台肯应诺,今后文台便是袁公之下的武事第一人,只要文台不负袁公,则袁公绝不负文台也!”

  说到这的时候,逄纪转身拍了拍手。

  随后便有他的手下人将袁绍精心准备的礼物抬了上来。

  虽然都是财货珍宝,但只要仔细辨别,就会发现,袁绍赠送给孙坚的礼物,很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礼品只是礼数的一个方面,仅代表送礼之人的友善敬意,但其实,有时候听过仔细观察礼物也能够看出送礼之人的用心程度。

  孙坚走到了那些礼物之前,仔细地端详着,最后将目光落在了一个打开的箱子中。

  那里面有一副打磨抛光的十分亮眼的明光铠。

  孙坚伸手在甲胄上轻轻的抚摸,随后不由感慨道:“袁公一向有天下楷模之称,今日方知世人所评不虚啊!”

  逄纪听到这的时候,笑了:“如此说来,文台是答应袁公之请了?”

  孙坚抱拳道:“袁公对吾如此厚意,孙某岂能不应?烦劳逄君转告袁公,孙坚在长沙收拾兵马,翌日就前往南阳,与袁公共同对付董卓!”

  逄纪连忙道:“好,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启程返回南阳,告知袁公这个好消息!”

  孙坚又道:“还有一事,烦劳逄君转告袁公!”

  逄纪问道:“文台有何事?”

  孙坚转身回了内室,少时拿着一份简牍出来,将他递给逄纪道:“此乃袁公路当初与我的书信,也正是因为此书信,我才在长沙称病,未曾亲临前阵相助袁公,还请逄公代为转交给袁公,以表吾相助之心。”

  逄纪听了,心中顿时一紧。

  他知晓此事非同小可,遂不敢耽误,急忙接过了孙坚的书信,向他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