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13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同乡之间的情谊最重,即使褚燕这一次是被赵云生擒活捉的,但他心中却并不怨恨,毕竟是他自己技不如人,怪不得别人。

  而且,赵云对他也确实非常的尊重,除了在战场上的那一次交锋外,这段时间,赵云一直是以“褚兄”来称呼他,与昔日在真定乡里之时,一模一样,丝毫没有托大之嫌。

  随后,褚燕又随同赵云一起返回了刘俭的面前。

  此时的刘俭刚刚与田丰,沮授,审配三人共同议完州内农政,见褚燕回来,当即笑道:“褚君觉得,刘某这个冀州牧,可还称职否?”

  褚燕这个人乃是一方豪杰,为人重义,见了刘俭如今为了河北流民之所为,同时又听说了赵家之事,对他自然是另眼相看。

  至少,此时在褚燕的眼中,刘俭与别人不一样,他至少能够公平的对他下辖的每一个子民,而不是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燕在邺城待了这些日子,眼见使君为民之所为,知使君乃是为民之人,冀州黎庶能得使君治政,实是天大的幸事!”

  刘俭笑道:“能得褚兄一赞,刘某心中甚感安慰,这说明我么长时间的努力,并不算是白做……既如此,来日,就请褚兄返回黑山。”

  褚燕疑惑道:“某家乃是叛贼,罪孽深重,使君不杀我,为何反倒是要放我回黑山?到底为何?”

  刘俭言道:“我虽大兴屯田,振兴农业,稳定河北百姓民生,但这却非朝夕之功,如今天下渐乱,河北的流民不会因为我屯田兴农,就全都可以安居乐业,这当中需要一个过程,黑山军短期内也不会消失,但我希望,能够有一位明义理,懂人情,真心为黑山军民着想的豪杰来统领黑山,而不是那些借黑山之势,为一己之私行贼寇之事的歹人,褚兄可能明白刘俭的话中之意么?”

第一百九十三章 技术性人才

  褚燕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在黑山军中他是大豪,可是在刘检这边,他的黑山身份啥也不顶用。

  他的人头却只能算是官属中的功绩。

  在汉朝地方每年的上计考评中,诛剿贼寇这一方面也是有着具体要求的。

  虽然刘宏已经死了,但地方大体的政策还没有改变。

  刘宏在世时,对地方剿除贼寇的考评要求极其严格。

  这是因为卖官鬻爵需要流通,考评不合格的官员被拿下后,如此皇帝就可以针对空缺继续卖官。

  而在地方各郡的考评项目中,剿除贼寇这一项是最难完成的,因为那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头来充抵功业。

  虽然刘俭的行为很让褚燕佩服,但褚燕没想过刘俭会放过他。

  “刘使君此言当真?”褚燕略显惊讶的问道。

  刘俭很是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我适才所言,句句属实,我到冀州来,不是为了积攒功业,刘某人做到今天这个位置,还有今天这个声望已是光宗耀祖,纵然再积攒功业,又能如何?”

  “我是真心实意的想为冀州的百姓做些实事,让百姓安定,饿有饭吃,寒有衣穿。”

  刘俭的话情真意切,再加上他本人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褚燕不相信。

  “若刘使君果能做到此点。褚某答应使君,回到黑山之后,定然约束手下诸人。”

  刘俭笑着点了点头:“不光是要约束,我还希望,褚兄能够一统黑山各部,同时,好好治理你辖下的黑山子民,不要让他们再行劫掠之道。”

  “只要褚兄愿意,到时我愿意提供一些粮种和工具,并相助开垦,褚兄收下的黑山子民可在太行周边寻荒地开垦,”

  “若是到了冀州屯田能够足够收纳黑山军所有人的时候,我也愿意代表朝廷向黑山行使招安。”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是天生当反贼的,褚燕也是一样。

  若是真的能够被刘俭招安,并禀明朝廷,改变命运前程,就算是黑山军挟众百万,对褚燕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都是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命运归宿的。

  当下,便见褚燕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以刘俭的身份,能够对他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让人感动非常了。

  当下便见褚燕向着刘俭拱了拱手:“刘使君能有此心,褚某岂敢不应?只是我目下并无能力一统黑山,黑山各部之中,更有诸多渠帅位列于我之上,怕是要辜负使君的一片好心了。”

  刘俭却是摆了摆手,说道:“近年之内确实如此,但我观褚兄乃是胸怀大义的豪杰之士,放眼天下,亦是一等一的英雄,是褚兄这般英杰之士,早晚必然在黑山之中为首。”

  “况且,我冀州屯田也未大成,然数年之后,褚兄位列黑山魁首,而我刘俭也能在河北广布仁政,有足够的田地收纳所有流民,届时天时人和俱在,褚兄顺势而归,岂不更好?”

  刘俭的话听着好像有点儿是在画大饼,但在褚燕耳中听着却不是这样。

  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刘俭的话让褚燕感受到了自己很被对方重视。

  而且褚燕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他也觉得凭自己的本事和魅力,确实在黑山中能排个第一,其他黑山军的渠帅真是比自己要差了许多。

  “若刘使君信得过褚某,我愿与使君订下君子之盟。”

  刘俭笑呵呵的伸出了一只手掌。

  褚燕也随即伸出手,两人在赵云的面前,“啪、啪、啪”,连击三掌为誓。

  随后,刘俭又与褚燕约定了交流方式,彼此之间若有需求。可以相互通信。

  随后,刘俭也不再耽搁,并安排赵云将褚燕送回黑山。

  ……

  就这样,中平二年悄悄的过去了,一转眼来到了初平元年。

  而冀州在刘俭的整治下,变得与原先完全不一样了。

  资源、财富,还有诸家之力,都被刘俭统一调配,流民也大幅度减少。

  荒芜的田地再度被开垦起来,粮食的收益也大幅度增加。

  冀州的库府也逐渐变得殷实,刘俭所能够调动的财富资源也开始增长。

  于是,他扩充了冀州军募兵的数量。

  由原先的五千人扩充到了两万。

  其实,刘俭可以将兵马的数目再度扩招,但是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则,现在朝廷刚刚换了新君,他身为州牧,在地方过度的招兵买马,一定会引起朝廷方面的警觉,对他不利。

  二则,刘俭觉得他需要好好算一笔账。

  一个操练精熟,全副武装的精军,和三个战力一般,装备简陋的兵卒成本是不一样的。

  这一个精兵,完全可抵三个装备简陋的士卒,但刘俭却只需要花费一个人的口粮养兵。

  冀州仓廪中的粮食不是大风刮来的,刘俭得精打细算的花。

  冀州各地的水车已经开始陆续兴建,这些翻车、黄河车、筒车的修建,促使冀州产生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

  对于这些人,刘俭命牧暑纷纷登记在册,重点关注,重点保护。

  刘俭知道,在这个时代,有一种人才最为重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不被各方势力所重视。

  大部分的地方牧守和太守只重视那些所谓的“经学人才”“当世名士”。

  但殊不知,这个社会真正运转的动力,是那些技工性的人才和发明性的人才,他们才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缔造者。

  出谋划策的政治家不需要太多,差不多有几个就够用。

  但是技术性人才、工匠型人才、发明型人才,那是多多益善,培养的越多越好。

  想想后世的漂亮国为什么能够一直能领先各国?

  当然,在大汉时期,并不存在所谓的科学家。

  但是在这个时代,依然有许多实体行业的能工巧匠。

  比如说擅长建筑,擅长造桥,擅长农耕,擅长制盐,擅长医学,擅长冶炼…等等,这些人其实才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蓬勃发展的主要力量。

  像是袁绍、曹操,那些人对于这样的人才不重视吗?

  他们也重视,但绝对不会像刘俭这样重视。

  刘俭决定先通过在黄河北岸大批量的建造水车,一面大力发展农业,一面挖掘并发展一部分技术人才。

  同时,通过一系列对于技术型人才的保护和厚待,逐渐吸引大汉各州的技匠型人才来投。

  水车的兴建只是刘俭计划中的第一步。

  农业发展确实很需要水车,同样,如果想要达到冶铁业的快速发展,水利能源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这一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下一步就是要利用水车、水利来增强冶铁业的产能。

  在这个年代,强大的军队必然离不开铁。

  看起来,刘俭前面的路还是很长呀。

  初平元年,新年一过,受任为冀州北牧的卢植,开始往冀州起行。

  他并没有着急先去赴任,而是先行前往刘俭所在的魏郡探查了一番。

  这番一探查下,非同小可。

  卢植前年也是率兵在冀州讨伐过张角的人。

  当时的冀州,流民遍地,田亩荒芜,这些事回想起来,卢植都历历在目。

  但是这次到了邺城附近一看。

  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了。

  听说老师来了,刘俭自然要亲自迎接。

  师徒二人久别重逢,卢植用力拍打着刘俭的手,一脸老怀大慰之情。

  随后,卢植又向刘俭询问了关于他如何治理冀州的事情。

  刘俭毫不隐瞒,将所有的事情都与卢植和盘托出。

  卢植感慨之余,也表示自己就任之后,也要采取和刘俭一样的政策,大力开展屯田,兴建水车,灌溉兴农。

  而且,卢植话里话外之意,今后在河北,所有诸事皆以刘俭为先。

第一百九十四章 卢老师非同等闲

  卢植在上任的途中来到刘俭所在的邺城,并受邀进入了刘俭的府邸。

  刘俭安排酒宴招待卢植,并让田丰,沮授,审配等人作陪。

  卢植海内人望,似田丰和沮授这样的茂才名士,对他也是极为倾仰,频频敬酒。

  卢植还是和原先一样,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欢宴场景。

  老师只是象征性的和冀州牧属的一众官员们喝了几爵,谈了些杂七杂八的事之后,便借醉前往后堂休息了。

  刘俭也知道他老师的脾气,于是便早早的结束了酒宴。然后去往后堂和老师相会。

  此刻的卢植其实并没有喝多,他只是懒于应付酒宴场合。

  此刻,他正若有所思的待在原地,望着刘俭后堂中摆在一个架子上高高贡着的一件东西。

  那正是先帝刘宏赏赐给刘俭的斧钺,代表着先帝授予其假节钺之权。

  仿佛是回忆起了往昔之事,卢植不由轻叹的摇了摇头。

  “老师,您在想什么呢?”

  刘俭来到老师的背后,一脸尊敬的看着他。

  卢植似乎是反应了过来。

  他转过身,看向身后的刘俭。

  “一转眼,你都已经如此成熟了,连假节钺都为你所领,仔细想想,为师是真的老了。”

  “想当初你刚到缑氏山学经之时,还是一个上课时憋不住屎尿的小儿……如今一转眼,却已经是这般的成熟了。”

  刘俭的脸色有些尴尬:“老师,您口中所言憋不住屎尿的少年,乃是泥阳王家的老二,是那个小胖墩儿,不是我呀。”

  卢芝闻言微微一愣:“是吗?你确定是为师记错,不是你记错了?”

  刘俭轻轻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老师喝完酒心里有点儿没逼数儿,这事我能自己记错了吗?

  我拉不拉裤兜子我自己还不知道?

  望着刘俭尴尬的表情,卢植自我检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