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综武当神捕 第735章

作者:贫道爱烫头

  沈炼突破无上大宗师后,官职爵位随之提升,已经与虚若无等同。

  按照沈炼以前的封号,如果封为虎威王、虎王之类的称呼,实在是太过于粗鲁,还不如“鬼王”好听呢。

  朱元璋思略许久,想到商朝末年的武成王黄飞虎,黄飞虎是虎,沈炼同样也是虎,封沈炼为“武成王”。

  事实上,这个封号,还真不是封神小说虚构的,还真有这个封号。

  唐肃宗曾经封姜尚为武成王,与孔子的文宣王相对,只不过姜子牙在民间神话中,有“战神”的神职,与沈炼颇有些契合,倒也不算亵渎先贤。

  无上大宗师,人形核弹,还是源源不断激发的核弹,值得此称号。

  沈炼叹了口气:“布衣何必对我如此疏远?这可不是我设计你,设计者是玉罗刹,这老家伙没有死。”

  李布衣道:“原来如此。”

  他早就有所怀疑,玉罗刹堂堂无上大宗师,怎么会轻易被人刺杀?

  现在他明白了。

  玉罗刹假死,看看谁忠谁奸,哥舒天忍不住跳了出来,落入陷阱,丁鹏如今在闭关潜修,好运的逃过一劫。

  沈炼小声道:“其实我也有件事没想明白,需要玉罗刹给我解释。”

  “什么事?”

  “玉罗刹只有一个儿子么?”

  沈炼看向远方山麓:“玉罗刹有两位红颜知己,可惜全都罹难。”

第617章 我身上的债,都快还完了吧?

  李布衣拄着青竹杖离开了。

  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他既没有沈炼的背景,也没有沈炼的武功,玉罗刹的私密之事,他没兴趣打听。

  活命最重要。

  经此一事,得到沈炼的人情,短时间内不会遇到生命危险,对于参悟命相的李布衣而言,这已完全足够。

  过不多时,玉罗刹把小弃妻擒拿手传授给风四娘,来解答沈炼的疑惑。

  面对沈炼,他直接摘下了面具。

  看着玉罗刹的面容,沈炼忍不住感叹道:“唉!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是沈家捡来的,没想到是大哥。”

  玉罗刹打趣道:“虽然我的容貌和沈万三有些相似,但我们不是亲戚,我的姓氏是方,出身广东方家。”

  沈炼:(||°Д°)

  玉罗刹面露怀恋的神色:“我年轻时肆意妄为,为了胜利不顾一切,惹下不知多少祸端,连累家人受苦。

  这些事情,无需细说。

  我曾经有两位红颜知己,一个名叫游小情,一个名为司徒多情。

  或许是我作恶太多,老天爷对我降下天谴,惩罚我的两位红颜。

  小情为我留下一个女儿,两年后,多情为我留下一个儿子,然后他们全都离我而去,让我孤孤单单的活着。

  你应该知道,在魔教这种地方,哪怕是魔教教主,无上大宗师,也很难保证子嗣的安全,我只能送走儿女。

  首先送走的是女儿,我把女儿送给郭不敬教养,她现在成了你夫人。

  随后送走的是儿子,我让亲信老仆把儿子送到沈家,由于我的容貌和沈万三很相似,只要你父母不说,不会有人感到怀疑,到也算是一些便利。

  此后我亲自赶赴昆仑,请张无忌教导我儿子,当然,沈家也不亏,沈万三离开中原后,我麾下的势力,给你们提供武力庇护,防止被人吞并。”

  “师姐是您的女儿?”

  “否则我怎么会传授她刀法?你不觉得她的刀法,很像是魔刀么?”

  “原来如此。”

  沈炼本以为风四娘的刀法,来自绘制衡山剑法的卖画老头,现在才知,竟然是玉罗刹悄悄传授给风四娘的。

  怪不得上次去西域,玉罗刹对自己既有几分礼遇,又狠狠揍了一顿。

  礼遇是因为女婿登门。

  狠揍是因为女婿非常风流。

  沈炼问道:“老仆是福伯?”

  玉罗刹点点头:“他已经决心彻底脱离圣教,以往生四化彻底抹去自己相关记忆,你把他当成管家即可。”

  沈炼道:“福伯是我的管家,是把我们兄弟养大的长辈,我不在乎他过去是什么身份,他只是福伯而已。”

  “还有没有别的问题?”

  “你想把魔教传给谁?难道想传给我大哥?不怕我哥倒行逆施?”

  “所以我拜托张无忌收他为徒,张无忌能把魔教变为明教,他的弟子也能把魔教变为圣教,如果做不到,西域魔教算是一条保住性命的退路。”

  “高!实在是高!”

  沈炼称赞玉罗刹的时候,满清皇宫大内,雍正也在称赞八王爷允禩。

  允禩借整顿旗务的借口,宣召四位旗主王爷进京,这些人每人带了一千五百精锐铁骑,人数虽然不多,却足够挡住御林军,是非常重要的兵力。

  镶蓝旗简亲王勒布、镶红旗东亲王永信、镶白旗果亲王诚诺、正蓝旗睿亲王都罗,一同对着雍正发难。

  与此同时,九门提督隆科多调走守护大殿的御林军,换上自家嫡系。

  图里琛去争夺罗刹牌,御林军统领不够灵醒,被隆科多和三皇子弘时联手忽悠,莫名其妙的交出兵权。

  十三王爷允祥调动京城防卫军,与四位旗主王爷的铁骑对峙,虽说十三王爷占据优势,但他身体太差,没人知道能撑多久,更让允祥惊骇的,则是统率六千铁骑的,赫然是十四王爷允禵。

  十四王爷原本在看守皇陵,私自离开属于死罪,如今公开露面,显然是想孤注一掷,要么成功,要么死。

  雍正恶狠狠的看向允禩:“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允禩,你这是自绝于列祖列宗,你这是在引狼入室!”

  允禩冷冷的说道:“皇帝四哥,你说我引狼入室,你做的很好么?你看看这满朝文武,除了一个你为他掌过灯的王文昭,还有身居高位的张廷玉,卧病在床的老十三,还有人帮你么?

  方才咱们商议八王议政,满朝文武谁人说过半句,咱们商讨新政,哪个为你辩驳,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

  你再看看你的几个亲信。

  田文静是三次落榜的监生;

  李卫是你潜邸的奴才;

  刘墨林为了官爵背刺师长,差点把他老师李绂送上断头台;

  咱大清朝不敢比对中原,却也推行科举取士,正经考上的官员,有哪个支持你?难道他们都是我的党羽?

  皇帝四哥,你太心急了,什么事情都想做,什么事都没考虑后果。

  今日不是我反对你,也不是我老八结党营私,是大家一起站出来!

  你到底答不答应!”

  所谓的“八王议政”,就是努尔哈赤创业之初,为了拉投资,表示咱们开股东会议,大家都有投票权。

  别人家一个皇帝,他这是一个皇帝七个副皇帝,莫说唐朝的节度使,就连西周的分封制,都没这么狠。

  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事成之后立刻选择削弱,比如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三旗,全都归属皇帝。

  十三王爷允祥,掌管正红旗。

  允禩能联络四位旗主王爷,真的已经是他的极限,不能要求更多。

  听到允禩的话,雍正面色煞白。

  雍正当然不会认输,也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虽九死而犹未悔,雍正的雄才大略,远非允禩所能相比。

  雍正露出这般表情,是因为被允禩说到痛处,方才双方辩论,为他站出来说话的唯有张廷玉和王文昭。

  张廷玉是两朝元老,不必多说。

  王文昭是雍正初次科举的状元,那年殿试的时候,由于时间太晚,雍正亲自点了一盏灯,摆在其桌案上。

  除了他们,还有谁站出来呢?

  不过是在观望罢了!

  “自朕登基以来,夙夜忧叹,生恐愧对父皇信任,愧对百姓期盼,无半日安闲时光,每日睡眠不足三个时辰。

  方才被你辱骂的田文静、李卫,乃至于张廷玉,哪个不是因为没日没夜的勤勉政务,把身子硬生生熬坏。

  你们看过田文静的奏折吗?

  你们知道李卫做过什么吗?

  你们知道国库有多少库存吗?

  你们只知争权夺利,结党营私!

  老八,你号称八贤王,你可真的是很贤啊,这些年贪的钱,加起来超过一千万两,朕说的没错吧!

  老九,看在几位老前辈的份上,朕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这些年花的钱,至少有五百万两!

  这些钱都是哪来的?

  都是被你们辱骂的田文静、李卫一点点攒出来的、赚出来的!是朕一个个晚上点灯熬油熬出来的。

  就这样,还要被你们辱骂。

  这个皇帝究竟有什么好!

  为什么你们一定要争这个位子!

  你们是猪,是狗。

  你们是阿其那,是塞斯黑!”

  ……

  粘杆处总部。

  满清的重要部门,实际上并不是特别的豪华,比如南书房、军机处。

  听起来似乎很霸道,而且确实是满清权力中枢,但这两处地方,只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上面摆个小牌匾。

  粘杆处也是如此。

  总部位于雍王府后院厢房,一间小小的平房内,所有相关情报,都会送到这里分门别类,再送到皇宫。

  邬思道拄着拐杖,看着远处越来越冷厉的天色,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知道,刘伯温赢了这一局。

  大明高手只不过是幌子,就连四位铁帽子王也是幌子,真正的杀手锏,是看守皇陵的十四王爷允禵,只要允禵出现在京城,就必然会发生战争。

  原本四位铁帽子王只是想借机争夺一些好处,现在黄泥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虽说不至于彻底动摇根基,却会引起极大动荡,造成深远的影响。

  满清境内原本稳定的格局,随着允禩的悍然反叛宣告落幕,当然,邬思道毕竟是邬思道,他安排了后手。

  那个后手就是——年羹尧!

  得益于蓝玉赠送的惨败,年羹尧并未如同历史上那般骄横,安安全全活到了现在,成为雍正的最终底牌。

  随着年羹尧的高声呼喝,这场大战拉开帷幕,允禵不愧是战功卓著的大将军王,虽然看守皇陵十多年,带兵打仗的能力却没落下,靠着四位旗主王爷麾下的铁骑,发动一次次冲锋。

  看着癫狂的允禵,允祥不由得露出落寞的表情,当初他和允禵争吵,两人定下约定,如果遭受外敌入侵,两人各领一军,看看谁带兵能力更强。

  本想了结当年的意气之争,与允禵在兵法上决个高下,怎奈皇宫之中杀声震天,允祥不得不赶去救驾。

  允禵交给年羹尧。

  年羹尧会妥善处理好一切。

  听着越来越凄厉的喊杀声,嗅着空气中的血腥味,邬思道叹了口气,从怀中拿出锦囊,掏出来一枚药丸。

  这是他很久之前便准备好的。

  无药可解,必死无疑!

  邬思道年轻的时候,是饱读诗书的秀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怎奈现实给了他一巴掌,打断他一条腿。

  从此之后,这位想要出将入相,辅佐帝王,成为名臣的读书人,成为在阴谋鬼蜮中挣扎沉沦的谋士,扶龙庭是邬思道的追求,但不是这般追求。

  他想功成身退,但他无法离开。

上一篇:六环巫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