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综武当神捕 第163章

作者:贫道爱烫头

  须知江湖美人榜,历来是慈航静斋占据榜首,千百年来从无例外。

  这一代慈航静斋有两位弟子,因此占据前两位,第三则是虚夜月。

  虚夜月是“鬼王”虚若无的女儿。

  按理来说,作为“郡主”,不应该和江湖人物比较美貌,但虚夜月坚持要上美人榜,又有谁敢拒绝她呢?

  凭借虚若无的权势,还有闭月羞花的绝艳,虚夜月排在第三,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合适,很少有人表达反对。

  唐竹君名列第四,说明她的美貌能够压过公孙兰、慕容秋荻、练霓裳等绝色美人,可见其姿容何等惊艳。

  唐老人这种干巴瘦老头,却能有这么美貌的女儿,完全可以想象,唐夫人是何等美貌、气质是何等优雅。

  这么美的绝色佳人,当然吸引无数江湖人追求,但都是一厢情愿。

  唐竹君与济南府龙家三少爷龙城壁互有情愫,去年沈炼在济南办案,原本想请龙城壁拔刀相助,结果他正好去唐家提亲,让沈炼觉得颇为可惜。

  此次月亮山之行,唐老人只带来了自家儿子,却没有带自家女婿。

  可惜,见不到那把绝世快刀!

  ……

  经过千多年的治理,苗疆绝非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田垄、沟渠、水井随处可见,还能见到数家私塾村学。

  当然,最让人沉醉的,还是身着蓝底娟秀衣裙,带着精致银饰的苗女。

  沈炼认识很多雕刻大师,许笑一对于雕刻便颇为擅长,朱停能制作巧夺天工的金银器,但最漂亮的银饰,永远都是苗女头上,戴着的精致银冠。

  这么精美的银饰,如果不多多的欣赏几眼,那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莫说沈炼,就连李寻欢、许笑一这种正经人,也忍不住多看几眼。

  “真漂亮,这些银饰真漂亮。”

  听到沈炼后边的话,风四娘在沈炼后腰的手,无声无息收了回去。

  “你这么喜欢银饰?”

  “我走南闯北,见过无数部族,但我认为最漂亮的服饰就是苗装,尤其是苗人的银饰,越看越让人喜欢。”

  许笑一问道:“师弟,你觉得苗装最漂亮,你成亲的时候,是想举办苗寨的婚礼,还是举办汉家的婚礼?”

  沈炼想都不想,直接回答:“当然是汉家的婚礼,成亲要穿大红的,以后可以给我家夫人,买几套苗装。”

  沐英打趣道:“小子说的不错,苗装确实很漂亮,真是百看不腻,但成亲的时候,还是要穿大红色婚服。”

  沈炼好奇的问道:“将军,您成亲的时候,穿的似乎是盔甲吧?”

  沐英闻言甚是得意:“我是靠着冲锋陷阵的英姿,得到夫人青睐,当然是要穿盔甲,她喜欢看我穿盔甲!”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沐英的夫人名叫宁彩霞,他的岳丈名叫宁伯标,和常遇春是好友,擅长使用八宝金丝软藤枪,武艺奇高。

  当年宁伯标处于敌对势力,斗将之时连败沐英、徐方,常遇春与宁伯标大战三百回合,最终仍旧是平手。

  后来宁伯标投靠朱元璋,又在胡大海的撮合下,沐英与宁彩霞结缘。

  然后沐英就变得越来越成熟。

  一方面因为成亲,身上有责任。

  一方面因为武力,打不过丈人。

  打不过丈人,那就只能老实点,否则丈人发起火,打人是真疼啊。

  一路无事,安全到达月亮山。

  黑苗酋长带着三大祭司,一同出门迎接沐英,随即根据礼节,摆出三份精心制作的美食,算是小小的考验。

  不是苗人的礼节,而是圣女接任的时候,必须有外客观礼,但每一位观礼的外客,都会经受相应的考验。

  如果来的是武林人士,自然会考验武功技法,但来的是沐英,他们便是有十个胆子,也不可能与沐英打斗。

  摆出三份美食,让沐英尝尝,分析如何制作,就算是通过了考验。

  分析对了,皆大欢喜。

  分析不对,就当活跃气氛。

  苗疆之地的变故,酋长自然是非常的清楚,如果沐英让下属代替品尝,也不会多说什么,甚至会觉得庆幸。

  沐英非常理解酋长的想法,很是大气的摆了摆手:“老伙计,我身边有三位大明英杰,便让三位英杰,替我接受你的考验,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

  沈炼、许笑一、李寻欢,三人同时站了出来,悄无声息的猜了个拳。

  许笑一运气最好,最先品尝。

  他吃的菜是春卷,名叫“三品油炸春卷”,需要品尝出全部食材。

  十七岁的秀美苗女,端着银盘走到许笑一身前,请许笑一品尝美食。

  银盘内横放三寸长的春卷,外层豆腐皮色若白雪,两端一丛碧绿微露,以银盘盛放,不仅美观,而且验毒。

  许笑一夹起春卷,轻轻一咬,春卷内“唧唧”作声,颇似丝竹之音。

  许笑一笑道:“此道菜外用云南傣家羊脂豆腐,内用太湖雨前香椿芽,裹以吃苗疆金丝桑叶长大的碧蚕。

  所谓的‘三品’,指的应该是吃这道菜的时候,一品其色,二品其声,三品其鲜,我说的可对么?”

  “许先生见多识广,佩服!”

  许笑一通过考验,接下来品尝美味的是李寻欢,他吃的菜品是鹅掌。

  不是寻常的鹅掌,而是连同身体具在的特殊鹅掌,用筷子轻轻一碰,鹅的身子碎裂,只余下肥厚的烧鹅掌。

  这道菜的做法非常残忍。

  需要把鹅放在铁板笼内,笼中半悬特制调料一碗,铁板下炭火炽烈,板上肥鹅奔走不休,精疲力乏,吐尽体内腥膻之气,又因口渴不断啜饮调料。

  待鹅毛落尽,皮内肉熟溢香,精华尽数落于鹅掌,这道菜就算完成。

  此等菜品虽然美味,但制作方式过于残忍,不适合招待沐英,酋长故意摆出这道菜,暗示他是火上肥鹅。

  不对!

  他或许是肥鹅!

  又或许是把肥鹅作为退路。

  在下不想出手,不想蹦跶,但却被烈火逼迫的不得不蹦跶,久闻沐大将军明察秋毫,您肯定会原谅我吧?

  李寻欢面上不动声色,吃完烧鹅掌之后,把最后一道菜留给沈炼。

  这是一条巨大的蜈蚣。

  蜈蚣通体有二尺多长,头前一对大颚不时微微抖动,散发出酒香,显然类似于醉虾醉蟹,这是道醉蜈蚣。

  苗疆本就以剧毒名传天下,无论五毒教还是五仙教,均擅长豢养蜈蚣。

  这么大的蜈蚣,培养起来肯定要花费诸多资源,不可能只是用来吃的。

  蜈蚣有毒!

  剧毒!

  沈炼面无表情,对着蜈蚣的脑袋轻轻弹了一下,蜈蚣顿时苏醒,对着沈炼奋力撕咬,沈炼左手轻轻一抓,从头至尾捋了一下,蜈蚣顿时僵直不动。

  沈炼伸出手指,对着蜈蚣的尾巴轻轻弹了一下,蜈蚣受到刺激,把所有的触足收了起来,好似个“一”字。

  前期准备已然完成,沈炼当然不会有半点客气,一撕一拉,整条晶莹剔透的蜈蚣肉,便被沈炼从壳中抓出。

  蜈蚣肉的核心处,竟然还有黄豆大小的碧绿色珠子,此物名为蜈蚣珠,乃是蜈蚣的精华,专解各种蜈蚣毒。

  沈炼张开嘴,把整条蜈蚣肉一口吞了下去,珠子不动声色藏在手腕。

  这招在魔术中叫做掌藏,在千术中叫做袖箭,也叫作黑马过林,沈炼手指灵活至极,没人发现沈炼的暗手。

  吃过三道美味,算是通过考验。

  沐英没有多说什么,唐竹权觉得有些可惜,忍不住吧嗒嘴,他平生最爱美食美酒,美食在前,却没得吃,只觉得郁闷至极,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风四娘不动声色的问道:“你怎么没吃蜈蚣珠?不怕中了剧毒么?”

  “你怎么知道我没吃?”

  “你手指灵活,轻轻一挑,便能把珠子收入衣袖,我虽然没看到你是否吞咽下去,却看到你手指抽动。”

  “你连这个都看出来了?”

  “别转移话题。”

  “蜈蚣本身没有毒,毒囊早就已经去掉,而且,那不是蜈蚣珠,而是特制的凝胶珠,专门用于藏匿毒素。”

  “什么意思?”

  “凝胶珠入口之后,会被胃液逐步消化掉,里面的药洒落出来,和蜈蚣肉的香料混在一起,便是剧毒。”

  这种下毒之法颇为高明。

  看似狰狞的大蜈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毒素,用银盘也验不出来。

  看似解毒的蜈蚣珠,实际上暗藏延时类的机关,能形成组合毒药。

  这种办法,瞒不过沈炼。

  沈炼在很久之前,就知道用羊肠子包裹丹药,在肚子里藏药的办法。

  战斗之时,自动回血回蓝!

第153章 苗疆蛊术,玄之又玄的传承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晚上。

  月亮山下点起一堆堆篝火,活泼秀气的苗女,围绕篝火载歌载舞。

  沈炼兴致勃勃的看着,随着她们的舞步打着节拍,风四娘哼了一声,心说怪不得你这小混蛋最爱看苗装。

  中原和苗疆的习惯大不相同。

  中原的少女是不能露脚的,就算武林人士,也不会随意把脚露出来。

  脚颇有几分挑逗意味。

  比如吃饭的时候,故意把筷子掉落在地上,然后趁机捏三寸金莲,只要对方没表达反对,大官人就能得逞!

  真是优雅!

  潜藏着虚伪好色中的优雅!

  西门大官人做的事伤风败俗,但由于步步推进,手段细致,在双枪将、矮脚虎的对比下,竟然像是君子。

  流传至今,也是有原因的。

  尤其是王婆传授大官人的秘籍,哪怕到了千年之后,也是绝世神通。

  苗疆和中原则不同,很多舞蹈都需要赤足跳舞,在这山清水秀之地,苗女钟灵毓秀,玉足也生的特别细腻。

  沈炼的爱好,风四娘非常清楚。

  怪不得爱看苗女跳舞,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这浓眉大眼的,看起来非常正经,实际上全都是花花肠子。

  许笑一颇为潇洒,甚至想要挥笔绘制图录,记录下这场苗疆盛会。

  唐竹权已经看得呆了,甚至忍不住流出了口水,眼睛瞪大好似铜铃。

  若非唐老人守在沐英身边,没工夫搭理唐竹权,定然免不得挨板子。

  左诗略有些羞涩,风四娘只是清楚沈炼的爱好,左诗却是亲身体会。

  如果少爷给我买几套苗装,穿成苗女的样子,然后为他赤足跳舞……

  左诗越想越是害羞,忍不住靠在沈炼身边,感受着沈炼的气息,不免越发的胡思乱想,脑子比沈炼更乱。

  “师姐,圣女出来了,看来我的推测没有错,圣女确实和你很相似。”

  远远看去,苗疆圣女已然在三位大祭司的簇拥下,登上了祭祀高台。

  虽然穿着苗装,戴着银饰,服饰差距极大,但圣女的身形容貌,确实和风四娘颇为相似,只不过更显妩媚。

  风四娘的眉眼更显凌厉,雪千寻的眉眼妩媚多情,其余诸如身高腿长、身形体态之类,两人近乎一模一样。

  “有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