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贫道爱烫头
最先动手的不是朱元璋,而是被连连打击的天命教,天命教主单玉茹,真正的布局,既不是在关中,也不是针对某位皇子,而是拉拢一位朝廷重臣。
那位重臣的名字是——胡惟庸!
身为当朝宰相,权倾朝野,胡惟庸当然不缺钱、不缺女人,也不可能仅仅因为女色,就与天命教进行合作。
在胡惟庸眼中,天命教的格局实在是太低,就算有某位宠妃,那有什么值得在乎的?后宫最大的是皇后啊!
只要马皇后还活着,无论这位宠妃多么年轻漂亮,多么擅长床笫之术,多么受到宠爱,也要老老实实蛰伏。
后宫不得干政,宠妃吹枕边风,绝不可能影响到宰相。
绝对不可能!
但是,胡惟庸感觉到了危机。
当初沈炼举着平乱珏,闯入宰相府抓了他的学生,固然是因为他的学生触犯律法,固然是沈炼不惧权贵,但朱元璋的做法,让他感觉到了危险。
——朱元璋看他非常不顺眼!
——朱元璋看宰相之位不顺眼!
——朱元璋想找机会废掉宰相!
凭胡惟庸的智慧,再加上对于朱元璋的了解,推测出朱元璋的目的。
这又能如何呢?
辞官归隐?
首先是不舍得,好不容易才登上百官之首的位置,如何能够舍得放弃?
其次是不能退,胡惟庸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背后无数官员,这些人盘根错节,结成庞大的网络。
进一步,寒风瑟瑟;
退一步,万丈悬崖。
胡惟庸若是退却,会带动无数人跟着一同坠崖,那些人为了与他分割,为了保住性命,他们只有一种选择
——落井下石!
用最狠毒、最残忍、最无情、最没人性的方式,做出最彻底的切割。
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会这么做。
所以,他不能退,他只能忍着山顶的瑟瑟寒风,一步步的向前走,直到体力彻底耗尽,然后彻底坠落下去。
天命教这些妖人,胡惟庸虽然不怎么看得上,却也算是不小的助力。
别的不说,天命教的情报,还有她们精心搜集到的,某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隐私,对胡惟庸的帮助极大。
胡惟庸要斗下去!
哪怕最终会粉身碎骨,他也要与朱元璋斗一斗,他绝对不会投降!
……
朱元璋收起一份情报。
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亲自送来的情报,记录着胡惟庸晚上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如果单玉茹看到这份情报,恐怕会被活活吓死,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锦衣卫的情报,竟然如此的严密。
单玉茹自信情报无敌,胡惟庸更是智慧渊深,却不知陆炳早就在他们身边埋了钉子,时刻准备背刺他们。
“胡惟庸,咱真没看错你,你一定要跳出来,跳出来的越狠越好!”
“单玉茹,咱当年没能杀死你,这次必然要送你去阴曹地府,你最好多结交点盟友,尤其是蒙元的盟友。”
“这些事情,应该找谁做呢?”
“标儿心太软,老四明年要领兵攻伐西夏,郭不敬给他做随行护卫。”
“还是让老三去做吧!”
第127章 科举考试,出使大理
中原内外暗流涌动。
暗流之所以是暗流,就是因为没有拿到明面上,等到特殊时机,然后一口气爆发出来,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既然没有任何暗流爆发,金陵家家户户都是安安静静过年,不知不觉间到了春二月,二月初九,春闱之日。
科举的重要性无需细说,经过数百年传承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完备。
不仅是大明,满清、蒙元、金国、辽国、大理、西夏、瓦剌、吐蕃,也有类似的政策,用于选用各种人才。
只不过若论传承发展、文化底蕴、制度完备,异族远远比不得中原。
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大明受到重用的人才,到满清未必会受到重视。
同样的,蒙元珍视的人才,到了中原之地,也可能没有发挥的空间。
不管怎么说,科举考试,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重中之重,六扇门捕神以下六大管事,尽数在考场外巡视。
大明科举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童试: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很多人考到须发皆白,连个“童生”都没捞到。
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分为岁试和科试两级,通过院试之后,就有秀才功名,比如同福客栈吕轻侯。
考中秀才已经算是很不错,可以在寻常州府的书院,做个教书先生。
如果运气好,家里有点关系,也可以在县衙做个师爷、书吏,虽然不会有什么大前途,但至少能衣食无忧。
吕轻侯过得清苦,是因为他不甘心做教书先生,他想要继续向上考。
事实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目前过的清苦,只不过是潜龙在渊之时的磨砺,等到他金榜题名,那便可以乘风化龙,此后的路一飞冲天。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隔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八月份,通过后就是举人,是吕轻侯目前奋斗的目标。
古往今来最有名的举人,可能是五十多岁中举,然后欢喜的痰迷心窍,被岳父三巴掌打的恢复理智的那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噫,我中了!
不要觉得范进很可笑,有些人七老八十仍旧是秀才,甚至是童生,范进五十多岁中举,才学算是非常不错。
如果没什么背景,只能挑灯夜战,寒窗苦读,准备考研考公的学子,对于范进的举动,或许会更加理解吧。
都不容易!
真的很不容易!
“金榜题名”四个字,哪怕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也是天大的喜事!
另外,注意这四个字怎么写,如果写了错别字,怕是很难金榜题名。
会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是影视剧中最为常见的“科举考试”。
考中了可以参加殿试,没考中也能做个小官,或收入国子监为监生。
殿试:最后一级考试,无所谓考中和没考中,到了这一级别,只要不是故意犯错误,基本上都能有官做。
状元、榜眼、探花,也是在殿试时由皇帝钦点,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无数读书人都在追求这个。
可以说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可以说是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怕是李寻欢,在这个时期,对于状元也有几分期待,可惜沈炼如今只能在外围巡逻,没有阅卷的权力。
如果给沈炼阅卷的权力,那么
——我特么也看不懂啊!
沈炼唯一能做的,就是搜查每位考生携带的物品,检查有没有夹层。
科举考试作弊的惩罚,非常非常非常的严格,不仅要惩罚考生,主考官和巡逻的兵丁,也会有相应的责任。
武侠世界有桩好处,就是可以让武林高手监考,这些高手耳聪目明,就算温庭筠至此,怕也只能徒呼奈何。
(PS:温庭筠,唐代著名词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擅长替人作弊,据说某次科举,主考官盯着他,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替周围八人写完试卷。)
数位大宗师在考场巡视,但有半点风吹草动,立刻出手处理,就算一只鸟飞进了考场,也要发暗器打下来。
沈炼是其中一员。
持枪巡视,但绝非冷漠无情。
沈炼身上佩戴着寒玉玉佩,经过某些坐立难安的考生的时候,会催动真气释放寒气,让他们能够静心答卷。
这是在规则范围内,沈炼能提供的最大帮助,别的高手大多也会如此。
也有一些考生会买通巡视兵丁,让他们盯着自己,别让自己打瞌睡。
沈炼抽空看了看名单,没看到自己记忆中的几位大才子,李寻欢沈在宽之类的考生,不需要沈炼盯着他们。
沈在宽是老实孩子,就是老老实实的答题,李寻欢甚至有时间睡觉。
六天时间眨眼过去,二月十五,考试完毕,三月十五,殿试开始。
殿试和沈炼没什么关系,连在外看着的权力都没有,巡视护卫是卢剑星带领的锦衣卫,还有九位辟邪太监。
这些辟邪太监,是皇室最新培养出来的高手,虽然仅仅修行数月,但速度奇快无比,已经具有不俗的战力。
辟邪太监的首领名叫雨化田,是这批太监中,唯一一个有资格修行葵花宝典的太监,剑术高深,内心阴狠。
殿试结束后,李寻欢为了避嫌,没有回家,而是在沈炼家中小聚。
一般而言,这是不合适的,就算李寻欢不在乎,别的考生也会议论。
不过沈炼的堂弟沈在宽,最近正好住在沈炼家中,两位考生交流诗书,就算宋濂至此,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过得几日,科举放榜。
状元:沈在宽!
榜眼:甄兆人!
探花:李寻欢!
李寻欢心中略有些失望,他们家出了两位探花,想着能出位状元,没想到考到最后,竟然仍旧是探花郎。
就在他略有郁闷的时候,老李探花却大喜过望,因为朱元璋亲笔题字,为李家祖宅“李园”写了一副对联。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对于书香门第而言,一门七进士或许不算什么,谁家没有几个进士?
父子三探花,这可是大大的赞誉。
李家父子三人,都是探花郎,岂不是大大的喜事?足以传为百年佳话。
事实上,朱元璋也是思虑许久。
论才华,前三名几乎没有差别,就算是宋濂、傅青主、李善长,也无法把三份试卷,公平公正的分出高低。
既然无法分出高低,那就只能按照出身、气质、性格等方面来排序。
出身最好的自然是李寻欢,老李探花是大明首次科举时,北地学子取得的最高名次,还是当朝礼部尚书。
给高了吧,有徇私的嫌疑。
给低了吧,人家才学确实不俗。
好在李寻欢俊朗无双,朱元璋把他钦点为探花,又福至心灵,想到“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对联,亲笔题字安抚老李探花,把这变为佳话。
沈在宽商贾出身。
甄兆人出身于河北甄家,向上可以追溯到后汉年间,著名的洛神甄宓,便出身于甄家,可以说是世家大族。
然后嘞?
甄家无论流传多么广远,同样也是商贾世家,和沈家没什么区别。
沈万三至少贡献巨量家产,帮大明数次渡过危机,甄家有什么功劳?
另有一点,根据锦衣卫调查,甄兆人背后站着某位重臣,两人的关系虽然很隐秘,但还是被发现蛛丝马迹。
上一篇:六环巫师
下一篇:武侠:开局获得一甲子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