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68章

作者:漫客1

  “可以立刻送到前线去。”

  洪德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赵相,沉声道:“送钱过去没有用,户部要派人,去跟淮安军接洽,问他们需要什么,不能一股脑往那里送银子。”

  他握紧拳头,定下了基调。

  “这个时候,哪怕朝廷伤一些元气,也务必保证,前线战事顺畅。”

  几位宰相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臣等遵命。”

  说罢,众位宰相先后退出甘露殿。

  宰相陈靖自然走在最前面,崔煜跟在他身后,两只手拢在宽大的袍服里,淡淡的说道:“咱们这位沈侯爷,愈发厉害了,不管什么大事,只报陛下,不报中书。”

  他笑了笑:“真是目中无余物了。”

  陈靖听到这句话,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然后开口道:“话不能这么说,一般这种大事,沈毅还是会给中书补一份文书的。”

  赵昌平跟在二人身后,把二人的谈话听在耳中,他紧皱眉头,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崔煜并没有跟他说话,他又不好直接插话,只能皱眉不语。

  崔相轻声笑道:“终归只是补一份文书。”

  陈靖回头,看了看赵昌平,然后咳嗽了一声,笑着说道:“光显这话不对,陛下那里的情报未必就是沈毅送去的,也可能是内卫报上去的嘛,内卫可没有职责向咱们中书汇报。”

  崔煜微微点头,轻声笑道:“陈相是首辅,陈相能这么想,自然再好不过。”

  说罢,他背着手,默默走远。

  崔煜离开之后,陈靖回头看向赵昌平,笑着说道:“崔煜这人,脑子有点一根筋,赵相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赵昌平微微摇头:“我自然不会与这种人一般见识。”

  “只是……”

  他看着陈靖,低声道:“陈相,沈毅到现在,也才二十六七岁而已,你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又在哪里?又在做什么?”

  “他已经做的够多够好了。”

  赵昌平看着崔煜离开的方向,闷声道:“他崔光显处处挑刺,无非是想做给陛下看,让陛下觉得,他可以被用来制衡沈毅。”

  “但是……”

  赵昌平微微欠身,对着陈靖拱手道:“但是陈相您是大陈的首辅,您不能信了他的鬼话,尤其是在这个要紧的关头。”

  “朝中与军中,不能生出二心来。”

  陈靖缓缓点头:“昌平兄放心,老夫知道轻重。”

  ……

  与陈靖分别之后,赵昌平没有回中书,而是来到了户部衙门,先是照常翻看一些账目,随即叫来小吏,吩咐道:“去一趟翰林院,请侍讲学士沈恒,过来见我。”

  小吏立刻点头,转身去了。

  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翰林院的沈恒匆匆赶到户部,来到了赵昌平的班房里,恭敬低头拱手:“师伯。”

  赵相公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子常近来可好?”

  沈恒连忙点头:“多谢师伯挂碍,小侄一切都好。”

  “家里呢?”

  赵相公问道:“都还好罢?”

  “一切都好。”

  听到这个回答,赵昌平先是“嗯”了一声,然后默默说道:“你兄长不在建康,建康沈家的事情,就要你担起来,眼下,翰林院的差事,远没有你顾好家里来的重要,明白吗?”

  沈恒一怔,随即微微色变,低头道:“师伯,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还请师伯明言。”

  “没有什么事情,只是给你提个醒。”

  “家里不管开了什么人,都要长点心眼,还有家里的人,能不要外出,尽量也不要外出了。”

  赵相公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兄长风头太大,这个时候他唯一的破绽,就是你们这些家里人了,你嫂子虽然能够操持家里,但毕竟是妇道人家,很多事情,还需要你多上心。”

  “我这里说让你小心,除了让你小心有人对你们家里人不利之外,更要防止有心存不良的人,接近你们家。”

  赵相公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继续说道:“还要防止有人,突然对你们家里人好,跟你们家里人交朋友,尤其是你那个侄子。”

  赵昌平看着沈恒,问道:“你管得了他么?”

  沈恒想了想,点头道:“大兄不在,我便是他的从父,自然管得了他。”

  “嗯。”

  赵相公点头道:“那就暂时不要让他进宫了,等你大兄回建康之后,再做决断。”

  “啊?”

  沈恒愣住了:“师伯,这会不会拂了皇家的面子?”

  赵相公无奈的看了看沈恒。

  “生病会不会?”

  沈翰林立刻领会,低头道:“侄儿明白了。”

  “明白就好。”

  赵相公缓缓说道:“让你那个大侄子,生一场病罢,做的不要太明显,太医一定会去,不要留破绽。”

  “实在不行,你就去见一见陛下,陛下会体谅你们的。”

  沈恒恭敬低头:“小侄,多谢师伯指点。”

  赵昌平笑了笑,开口道:“子常你啊,大有福气。”

  沈恒挠了挠头,没有明白。

  “有你大兄在,你的仕途……”

  赵昌平意味深长:“直通中书了。”

  ……

  前线战场上,张猛张将军手持长刀,带着两个千户营,看向前方的齐人阵地,两只眼睛通红:“兄弟们!”

  “不撕开这道口子,我们至少一万人被围住!”

  “他们差不多也就两个千户营,咱们也是两个千户营!”

  “拼他一把,撕开这道口子,每人记功一次!”

  两千人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去,从午后时分,一直打到月升日落,天色黯淡。

  张猛用尽最后的力气,一刀斩在一个齐人的小腿上,然后剧烈的咳嗽了一声,回首四望。

  战场上,已经没有剩下太多人了。

  不过,这个口子,还是被他成功的撕开。

  撕开了这一道口子,就意味着诺勇花费巨大代价完成的区域合围,再一次落空。

  张猛抬头看向天色,声音沙哑:“汇报凌将军,告诉他们,我们再一次突围了!”

  “是!”

  消息很快,传回来右路军的大帐之中,大帐里,凌肃收到消息之后,回头看向刚到没多久的沈毅,微微低头道:“沈公,张猛成功突围……”

  他顿了顿,又问道。

  “沈公,左路军苏将军,何时动身北进?”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反包围

  以凌肃这种沉稳的性子,能忙不迭的问出这种话,说明他也是真的着急了。

  沈毅摇了摇头:“我也是刚到你这军营之中,左路军的动向我暂时也还不清楚,你问我,我却去问谁?”

  凌肃这才回过神来,微微欠身道:“末将失态了,沈公勿怪。”

  “不怪你,不怪你。”

  沈毅在这大帐之中落座,开口道:“我要是你,恐怕会更着急。”

  凌肃沉默了一会儿,微微叹了口气:“沈公,这一次,又是我们右路军打硬仗打苦仗……”

  沈毅抬头看了看凌肃,微微摇头道:“你这里的仗虽然不好打,但是我是许你们后退的,实在不行,可以一路退到山东境内去打,战略迂回的空间很大。”

  “只能算是硬仗,却算不得苦仗。”

  沈老爷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凌肃,继续说道:“薛威打完洛阳之后,又一路北上山西,到现在,如果撇去他新征的新兵不提,他手下那支先锋军,现在剩下的,恐怕不足半数了。”

  “几乎从主力打成了偏师。”

  “如今,他还在大同府跟鞑靼人死磕,甚至还没有退到雁门关南面。”

  说到这里,沈毅看向凌肃,继续说道:“而你右路军,现在有多少人?撇去魏雄领的禁军不谈,也有五六万人了罢?”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叫苦。”

  沈毅伸手敲了敲桌子,沉声道:“从前说我亏待了右路军,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这一次,一直到现在,我亏待的都是先锋军。”

  “不要叫苦。”

  凌肃立刻点头,开口道:“末将,眼界窄了。”

  “末将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眼下征南军那边的防御空虚,有些好奇苏将军到底有没有动作。”

  沈毅点了点头,开口道:“我给他去信了,催他择机而动。”

  说到左路军北边的缺口,沈老爷忍不住抚掌,笑着说道:“我在山西的时候,接到邸报司送来的奏报,几乎不敢相信,我那一万多人的偏师,在一个不怎么重要不怎么起眼的地方,足足布置了三万多人,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哈哈。”

  “简直是白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沈老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但是即便如此,这会儿他也忍不住有些喜形于色了。

  因为,没有人比他这个总揽全局的人更明白,征南军派三万人驻守沧州这件事,究竟代表了什么。

  这不仅意味着征南军自己废掉自己三万精锐,更意味着北齐军队内部,已经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割裂。

  这种割裂甚至导致,他们在面对生死国战的时候,都已经不能携手并肩了!

  本来,如果着眼于整个战场,淮安军以及整个大陈的兵力,其实是捉襟见肘的,不管是在哪个战场上,都有些不太够用。

  而现在,因为周家父子的“神之一手”,沈老爷细细盘算过,他在整个战场上能够调用的力量,似乎刚好够用了!

  凌肃站在沈毅旁边,满脸错愕:“末将还以为,是您跟那个周元朗,达成了什么约定……”

  沈老爷瞥了一眼凌肃,微微摇头:“凌将军,这就是你们这些将领,在某些方面上的幼稚之处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除非我手里握住了什么随时可以置周家父子于死地的把柄,否则只要我放他离开了,哪怕他在我军营之中答应回去之后,就竖旗造反,就反攻燕都。”

  “都是不能作数的。”

  沈老爷语气悠悠:“而在他离开之后,如果他做出了什么有利于我们的事情,那么首先,一定也有利于他们父子俩。”

  “这个道理,凌将军要记住。”

  沈老爷笑着说道:“以后,你也是要在朝廷里做官的,将来要是跟什么人要好,或者要抱团在一起,记住不要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

  “只有利益趋同,才能相对可信。”

  凌肃闻言,先是目光闪动,然后连忙低头,躬身道:“末将之后,哪怕是在朝为官,也是跟在沈公您的身后……”

  沈老爷盯着凌肃看了几眼,然后笑着说道:“世事无常,将来的事情,现在谁也说不清楚,现在用不着说这种话,咱们打好眼前的仗要紧。”

  凌肃还想在说什么,有人匆匆进了帅帐,半跪在凌肃面前,恭敬低头:“大将军,张猛张将军回来了!”

  凌肃瞪了一眼这个报信的士兵,怒声道:“眼瞎了?没看到侯爷在这里?”

  这传信兵这才抬头看了看,看到了沈毅的身影之后,他连忙站了起来,走到沈毅面前跪拜行礼:“拜见侯爷!”

  沈毅对着凌肃笑了笑。并不怎么在意:“我许久没有临阵了,新来的不认识我也不稀奇,用不着责怪他。”

  随着淮安军日渐壮大,已经不可能再像从前抗倭军时候那样,几乎每一个将领乃至于将士,都认得沈毅了。

  事实上,从淮安军初成,人数过万之后,很多底层的将士,沈毅就很难接触到了。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