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02章

作者:漫客1

  皇后娘娘面色微红,低头道:“是,母后……”

  孙太后又看向皇帝,笑着说道:“你们夫妻俩说说话,哀家不打扰你们了。”

  说罢,孙太后起身,走了出去。

  皇帝陛下走到皇后娘娘面前,握住她的手,语气罕见的温柔了起来:“梓潼辛苦。”

  孙皇后泪眼婆娑,低头道:“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小夫妻两个人在坤德宫说话的时候,消息没过多久,就传到了昭德宫惠妃娘娘耳中,此时的惠妃娘娘同样怀着身孕,而且已经显怀。

  只可惜,哪怕肚子里的还是儿子,两个儿子加一起,也不如正宫娘娘一个儿子金贵。

  惠妃娘娘这会儿,正挺着大肚子,教授皇长子李望写字,听到了皇帝在坤德宫的消息之后,她伸手摸了摸肚子,神色不变。

  “望儿。”

  大皇子这会儿已经三岁出头了,闻言立刻抬头看着母亲。

  “阿娘。”

  惠妃娘娘用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轻声道:“要快快长大,好好读书。”

  李望“嗯”了一声,用力点头。

  “孩儿很快就长的高高大大,保护阿娘。”

  惠妃娘娘欣慰一笑。

  “望儿最乖了。”

  ……

  淮安府,响水大营。

  沈毅站在淮水边上,看着淮河水面上,属于淮安军的战船一艘接一艘的返回南岸。

  第一艘船靠岸的时候,已经晋升为指挥同知的万钟,跳下大船,立刻开始指挥将士们,把船上的伤兵抬下来。

  这是沈毅给淮安军定下来的规矩,无论什么时候,一定是伤兵先撤,而队伍的最后面,要有个高级将领带队殿后,以免人心不稳。

  很快,一船数百个伤兵都抬了下来,一直到这个时候,万钟才发现沈毅,他慌忙上前,低头抱拳道:“沈公!”

  “您什么时候到响水来的?”

  此时,淮安军袭扰北岸的战术,已经实行了一个月左右了,这一个月时间里,沈毅基本上都在涟水,没有到过响水来。

  见万钟这么问,沈老爷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昨天到的,这一次怎么样,你没受伤罢?”

  万钟摇头:“末将没有受伤,只是……”

  他微微低头,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被齐人给埋伏了,导致这一次战果不佳,伤损了几百个兄弟。”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沈毅,开口道:“不过沈公您放心,咱们没有吃亏。”

  他开口说道:“齐人的伤亡,远胜于咱们。”

  沈毅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了,你去安置伤兵罢。”

  万钟点了点头,转身去了。

  沈毅继续站在淮水边上,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所有的将士们才都撤了回来,薛威与苏定,都在最后一艘船上。

  他们两个人跳下船只之后,都快步来到沈毅面前,对着沈毅抱拳行礼。

  薛威浑身染血,不过看到沈毅,他还是相当开心的,笑着说道:“沈公几时到的响水?”

  沈毅无奈,只能重复了一遍。

  “昨天到的。”

  他看了看两个人,感慨道:“二位辛苦。”

  “我让人备了酒肉,热水也烧了不少,你们去安排安排,让兄弟们洗个澡,吃点肉食,好好歇息歇息。”

  沈老爷背着手说道:“你们也去吃点东西,一会再到帅帐来见我。”

  二人跟沈毅都很熟悉了,闻言也没有客气,都抱拳应了声是。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

  两个人才一起来到了沈毅的帅帐里,都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洗去了身上的血污。

  沈毅坐在主位上,示意两个人坐下。

  二人落座之后,沈毅问道:“听万钟说,被齐人埋伏了?”

  “是。”

  苏定低头道:“我军这一次,比上一次多北进了三十里,被齐人设伏,好在他们的人数不是特别多,再加上咱们军阵齐整,只吃了点小亏之后,便立刻反击。”

  “还是胜了的。”

  薛威接过话,拍着胸脯笑道:“沈公,去年这个时候,咱们打齐人还有些费劲,今年我们在野外碰到齐人,已经全然不怕他们了!”

  沈毅微微点头,又问道:“这一次带了多少新兵过去?”

  “两千。”

  苏定开口回答道:“一共五千人,带了两千新兵过去,这一次的伤损,也大多是这些新兵。”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有就是,东线的一万新兵,已经全部补齐了,这一万新兵,已经基本上全部去了一轮北岸。”

  沈老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喝了口茶水,看向二人,问道:“二位觉得,时机成熟了没有?”

  苏定没有答话,只是跟薛威对视了一眼,对着薛威点了点头,示意让薛威发言。

  薛威也罕见的没有说话,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然后他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沈公,北岸的征南军,只有十万人。”

  “他们去年吃了淮河水师的亏,今年不可能再把全部兵力继续放在淮安北边,此时淮安北边,估计顶天了也就四五万人。”

  他缓缓说道:“沈公一声令下,末将立刻带人,兵发海州!”

  沈毅点了点头,默默说道:“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

  他默默喝了一口茶,然后把茶盏放在了桌子上,开口道:“刚打过仗,你们先休整几日。”

  苏定想了想,问道:“沈公准备正式北进了?”

  “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沈老爷悠悠的说道:“只差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

  沈毅面色平静。

  “我已经让凌肃他们去争取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成婚

  苏定想了想,还是问道:“沈公,凌将军去争取什么机会了?”

  此处帅帐里,只有他们三个人,外面有沈毅的亲随守着,二十步以内没有任何人能够接近,所以沈毅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当即开口说道:“我让凌肃,带人坐船往西去了,从淮河水师的驻防段,北袭齐人营地。”

  听到他这话,苏定立刻就明白过来,他眼睛一亮,开口道:“沈公您的意思是,要将齐人吸引到更西边去。”

  “是将一部分齐人,吸引到更西边去。”

  沈老爷面色平静,轻声道:“我从涟水赶过来的时候,凌肃已经动身了,虽然没有弄到太多淮河水师的衣裳,但是有了去年的教训,齐人不可能不把这件事情,算在淮河水师头上。”

  他神色平静道:“只要他们兵力分散,淮安以北的征南军,不超过五万人,咱们下一次北上,就大有机会了。”

  苏定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赞叹道:“沈公高明。”

  他开口说道:“这几天时间,末将与薛将军也在北岸讨论这件事情,北齐征南军的战斗力,与去年相比较起来,甚至还略有不如,只要他们兵力稍稍分散,末将等攻下海州,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沈毅用手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我初步打算是,十日之后北上。”

  “二位如果有什么别的看法,可以说出来,咱们坐在一起讨论讨论。”

  薛威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道:“沈公,咱们东线这一万新兵的甲胄,并没有配齐,最近一个月新兵北上,都是借穿老兵的甲胄。”

  “兵部什么时候能把甲胄配齐,不然这些新兵十日之后,恐怕也很难上战场。”

  甲胄是绝对非常重要的军器,在战场上有甲胄和没有甲胄,生存率天差地别。

  而精良的甲胄,跟简陋的皮甲,则又差距很大。

  沈老爷微微皱眉,开口道:“还差多少件?”

  薛威回答道:“还差五千件左右。”

  沈老爷摸着下巴,沉声道:“这十天时间,我尽量想办法帮你们配齐甲,不过时间太赶,也有可能配不齐,如果真的配不齐,那么没有甲胄的便不要北上了,留下来守响水大营。”

  薛威松了口气,抱拳笑道:“如此,属下没有问题了。”

  沈毅从主位上站了起来,走动了两步之后,回头看了两位将军一眼,眯着眼睛笑道:“前两天我刚收到消息,北齐的那个永平皇帝,已经准备嫁女儿给更北边的鞑靼汗了。”

  沈老爷脸上带着笑容,而且颇有些自豪。

  “兄弟们,只我们淮安军一军,便已经把北齐,逼得与鞑靼和亲了!”

  听到这句话,薛威跟苏定两个人反应各不相同,薛威闻言,也是觉得爽快,他跟着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今天逼得胡皇帝嫁一个女儿给鞑靼,将来咱们打到燕都去,让那胡人皇帝,把其他公主嫁给沈公做小!”

  沈毅瞥了这厮一眼,咳嗽了一声:“莫要胡说,再给外人听了去。”

  苏定也是跟着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沈公,如果北齐跟鞑靼罢兵言和,那么会不会往淮河这边增兵?如果他们增兵,咱们攻徐州……”

  “恐怕要受阻了。”

  沈老爷倒是很乐观,他淡淡的说道:“罢兵言和,只是现在不打,又不是将来不打了,这天下事如果是嫁个女儿就能解决,那么那位赵皇帝也不用干别的事情,成日里只在家里生女儿就是了。”

  苏定若有所思,问道:“沈公您的看法是……”

  沈老爷呵呵一笑:“他们双方,定然是罢兵而不撤兵,齐人在边境该放多少兵马,还是要放多少兵马。”

  苏定对于朝堂的理解,远逊色于战场上,他还是有些不太明白,问道:“那赵皇帝不惜嫁女儿过去,以求罢兵言和,是为了什么?”

  “还能为了什么?”

  沈老爷背着手,笑眯眯的说道:“为了省钱打咱们啊。”

  打仗就是打钱,北齐的经济状况,本就稍差于大陈,哪怕是前几年大陈,在赵昌平的主持下,经济状况也比北齐好上很多。

  前两年,沈老爷弄出了市舶司之后,朝廷的经济状况便更加好了,已经足够支撑起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事。

  但是北齐未必可以。

  简单来说,他们应该是有点缺钱了。

  同样人数的军队,战争状态跟日常状态,开销差距是非常大的。

  而且边军可以屯田戍边,如果能休战,齐人财政的压力,就会骤然减轻。

  这些都是政治层面的事情,不管是苏定还是薛威,都不太精通,听得云里雾里,沈毅也没有跟他们解释很多,只是简单说了一遍之后,便开口道:“好了,你们这几天打仗也辛苦,且回去好好歇息罢,我这段时间都会在响水。”

  “要北上之前,咱们再谈。”

  二人纷纷起身,对着沈毅抱拳行礼:“属下遵命!”

  ……

  就在沈老爷跟两位下属商量北伐大计的时候,徐州城里,正张灯结彩,吹锣打鼓,很是热闹。

  迎亲的队伍里,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胸口挂着红花,笑呵呵的对着四面围观的人抱拳行礼。

  在他的身后,迎亲队伍簇拥着一顶大红八抬花轿,浩浩荡荡。

  整个迎亲队伍,足有一两百人,非常热闹。

  这个队伍里,还有人捧着一手拎着一盘碎银子,不时会往人堆里丢银子,引得围观的百姓们哄抢。

  “这谁家成婚,这么大的排场?”

  等到迎亲的队伍过去,才有人问起这个问题。

  有知道内情的,便摇头感慨道:“还能是谁?是咱们徐州的大书商,沈平沈员外!”

  “沈员外……”

  “记起来了,是前两年卖小人书的那个,听说发达了,富得流油,只在徐州城里,书铺就开了五六家,听说都开到燕京去了,生意越做越大。”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