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522章

作者:漫客1

  因为身前所有的东西,他们已经予取予求,剩下的追求,也就只有身后的名声,以及史书上的评价了。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眯了眯眼睛,说道:“毕竟,朕与北齐,有着血海深仇。”

  当今天家,在南渡的时候,失落了不少皇族在北边,落在了齐人手里,这些皇族……

  下场自然都不会太好。

  尤其是那些公主帝姬,真真是惨不忍睹。

  沈毅读过《燕闻录》,皇帝陛下自然也读过,这些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仇恨,没有一个皇帝,不想报六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幽幽的叹了口气,开口道:“但是朕心里又很清楚,这样做是不成的,且不说鞑靼人会不会信守约定,就算他们守约,真的打下北齐,也没有办法与鞑靼人坐下来分地。”

  “少不得,又是一场大战。”

  皇帝皱着眉头说道:“所以这件事,朕准备搁置再议。”

  “朕要好好考虑考虑。”

  说到这里,他看着沈毅,开口道:“沈卿,你在淮安,一定要打的漂亮一些。”

  他低眉道:“你打的越好,朕越有说话的底气,要让那些老头子们看看,大陈不靠异族,也能够恢复故土!”

  沈毅松了口气。

  老实说,他很想跟眼前的皇帝说说大宋的故事。

  但是这种话说出来,没有凭托依据,说出来也没有什么用。

  好在,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还算冷静,没有真的应下这件事,不然沈毅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的布局将会被彻底打乱,一切可能都要重头开始布置。

  沈毅微微低头道:“是,臣一定尽力办好差事!”

  皇帝挥了挥手,微笑道:“对了沈卿,绍兴进上来了一些三十多年的陈酒,朕让御膳房加了点滋补的药材,用红糖熬出来,冬天喝了很是受用,你到偏殿去,朕让人给你上一碗,你喝了之后再回去,能够御寒。”

  这种算是皇帝赏赐,沈毅只能低头应下,然后跟着宫里的太监良华一起,到了偏殿坐下。

  到了偏殿之后,良公公便微微低头道:“沈郎中且稍等一会,热好了就给您端上来。”

  沈毅连忙点头答应。

  良华退下去之后,沈老爷便在甘露殿偏殿闭目养神,等了一会之后,忽然闻到一股酒香味,接着竟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沈公子,许久未见了。”

  这女子声音幽静,但是异常熟悉。

  沈毅猛地睁开了眼睛,只看了这女子一眼,然后便连忙站了起来,躬身行礼:“臣沈毅,见过惠妃娘娘!”

  行礼之后,他便转身要离开这处偏殿。

  开玩笑,跟后宫嫔妃独处,要掉脑袋的!

  惠妃娘娘静静的看着沈毅,微微叹了口气:“沈公子还是这么谨慎。”

  沈毅头也没有回,转身就走。

  惠妃娘娘轻声道:“是我求了陛下许久,陛下才让我跟沈公子说说话,沈公子放心,也就几句话的功夫,我便去陛下那里了。”

  沈毅停下脚步,闭着眼睛,没有回头。

  惠妃娘娘身材高挑,她站在沈毅身后,沉默了一会之后,开口道:“沈公子,我能进宫,全靠公子,如今我母子在宫中,朝不保夕,沈公子不能视而不见。”

  沈毅皱了皱眉头。

  怎么还赖上自己了?

  他缓缓说道:“娘娘,当初进宫之前,臣就跟娘娘说过,进宫之后,祸福由天,臣是外臣,绝不敢管内廷的事情。”

  “不需要沈公子管内宫的事。”

  惠妃娘娘微微低头,轻轻咬牙:“沈公子,我想让皇儿,与公子家的女儿,定下婚约……”

  “我儿将来,至少也是一个亲王,不会辱没了公子家的门楣……”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缓缓摇头:“娘娘,臣家女儿今天才出生,臣不能凭借一己利害,在今天就决定她将来嫁给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将来她如果长大成人,钟意皇长子,皇长子也瞧得上她,他们成婚,臣绝没有意见,至于现在……”

  沈毅果断摇头:“臣不愿意定下这种婚约。”

  惠妃娘娘静静的看着沈毅的背影,开口道:“沈公子,这世道,女儿家哪有能由得自己的?”

  “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别人家的女儿臣不管,臣家里的女儿……”

  “不能说全然由着她自己,但只要夫婿入得臣眼,那便由她自己挑选。”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开口道:“娘娘,外臣与贵妃,实在不能独处,臣得罪了……”

  说罢,沈老爷背着手,大步朝着门口走去。

  没有人敢拦他,任由他离开了甘露殿。

  沈老爷离开不久之后,皇帝陛下才晃悠悠的出现在了惠妃娘娘身侧,他拉着惠妃娘娘的手,微笑道:“朕与你说过了,沈七这个人颇有些古怪,儿女辈的婚事不能急,得将来再说。”

  “望儿才三岁,他家的女儿刚落生,太急了不好。”

  惠妃娘娘倚靠着皇帝陛下,不由自主的掉下眼泪,她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看着沈毅离开的背影,语气幽幽。

  “说白了,就是嫌弃望儿是庶出,要是……”

  听到她这句话,皇帝微微皱眉,摇头道。

  “好了,这种话不要说……”

  “这种话被人听了去,对你们母子,对沈七……”

  皇帝轻轻拍了拍惠妃娘娘的后背。

  “都是不好的。”

第八百五十九章 沈桑子与陆安世

  离开了甘露殿,沈老爷走在皇城之中。

  正月的冷风袭来,让他整个人,彻底清醒了过来。

  与皇室结姻亲,是洪德皇帝之前就跟他说过的事情,当时沈毅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不过他这种态度,皇帝陛下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毕竟面对皇帝,没有答应,其实就是拒绝了。

  现在,皇帝跟他的感情正好,而且朝廷还有大用他的时候,因此皇帝陛下不太好意思在他面前,重新提起这件事,也不好意思强行下旨赐婚。

  所以,才有惠妃娘娘来见他。

  前因后果,不难想明白。

  但是沈毅不喜欢这种结盟方式。

  一来他不想把大闺女的命运,就这样轻松的定下来,二来他更不想让自己还有自己全家,甚至是整个甘泉书院,陷入后宫的宫斗之中。

  一旦陷入进去,那就是无休无止的投入进资源,到时候万一押错了宝,输红了眼,可能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本来,这种拒绝是可以温柔一些的,比如说跟皇帝两口子说,自己需要回家,跟夫人商量商量。

  不过沈毅还是很任性的选择了这种生硬的拒绝。

  虽然可能会得罪人,但是沈毅并不在乎。

  现在,他对朝廷有用处,对皇帝更有大用,皇帝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分不清轻重。

  等到有一天,沈毅真的把事情做完了,到时候他的体量,也不是一个后宫嫔妃能碰瓷的了。

  所以,沈毅可以直接拒绝这位惠妃娘娘。

  步行离开皇宫,坐马车回到家里之后,已经是傍晚时分。

  沈老爷回到后宅,大儿子沈渊,正站在婴儿床旁边,好奇的看着已经熟睡的妹妹。

  见到沈毅回来,沈渊又一路跑到沈毅脚底下,抱着老父亲的大腿,沈老爷会意,伸手把他抱了起来。

  看了会熟睡的女儿,沈毅扭头对着陆若溪微笑道:“想好名字了没有?”

  陆若溪微微摇头,笑着说道:“你宝贝成这样,哪里敢取名字,家里人都说,等你回来再取名字。”

  “方才叔叔来看了一眼,也没有取名字。”

  沈毅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夫人乳名青雀,青雀又名桑扈,诗云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这孩子乳名,就叫作桑桑罢。”

  沈老爷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道:“至于大名,这件事不着急,我慢慢想,等想到好的,再给她取大名。”

  陆若溪脸色有些微红,轻声道:“哪有母女同名的?”

  沈毅想了想,开口道:“那叫桑子?”

  “沈桑子……”

  沈老爷摇了摇头,否决道:“听起来像是个道士,不好不好。”

  “还是叫桑桑罢。”

  陆若溪看着襁褓里的女儿,微笑道:“父亲多半也喜欢这个名字,刚才他在这里说,桑桑与我小时候,生的一模一样。”

  沈老爷抱着大儿子,看着婴儿床里的小女儿,笑着说道:“渊儿,你妹妹有名字了,以后妹妹就叫桑桑。”

  沈渊抱着老父亲的脖颈,突然扭头看向沈毅,问道:“阿爹,我乳名叫什么?”

  沈毅脸色一窘,咳嗽了一声,没有说话。

  当初因为懒,取了名字之后,便没有给他取乳名。

  一旁的陆若溪,掩嘴笑道:“是啊,问问你阿爹,你乳名叫什么?”

  沈老爷摸了摸大儿子的脑袋,咳嗽了一声:“渊儿乖,咱们男儿,不取乳名……”

  ……

  正月二十。

  沈毅即将动身离开建康。

  本来是过完上元节就要离开的,但是上元节后,建康又下了雪,再加上实在舍不得小女儿,一直拖到正月二十,才定下来,二十一早上离开建康,回淮安赴任。

  当天夜里,沈家的书房之中,沈老爷正在给已经在路上的刘明远写信,一封信写了大半,门口就传来了敲门声。

  “子恒,可有空闲?”

  是陆夫子的声音。

  沈毅连忙放下毛笔,起身走到房间门口,给老岳父打开了房门,微微躬身,行礼道:“恩师。”

  陆夫子在沈毅的搀扶下,走进了书房,他看了一眼桌子上还没有写完的书信,开口道:“子恒在忙?”

  沈毅笑了笑,开口道:“已经差不多写完了,还有寥寥几句收尾。”

  “不碍事的,恩师快坐。”

  陆夫子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他示意沈毅也坐下来,等沈毅落座之后,他才开口道:“子恒此时,已经是一方重臣,每日里要看不少文书,怎么不找个师爷幕僚之类的跟在身边,替你代笔书信?”

  沈毅微微摇头道:“回恩师,弟子淮安的钦差行辕,是有书办的,一些简单的文书,也是交给他们来写,不过一些要紧的东西,弟子有些放心不下,因此都会自己看自己写。”

  “唔。”

  陆夫子点头,他微微叹了口气:“可惜,为师年纪大了,再年轻个十岁,便与你一同去淮安,给你当个师爷书办,替你代笔一些文书信件。”

  这位甘泉书院的山长叹了口气:“这样,也算是为国尽力了。”

  沈毅笑着说道:“恩师把弟子从江都大牢里救了出来,又一路教导弟子,无有恩师,焉有弟子今日?”

  “弟子去年半年时间,亲手斩杀齐军十余人。”

  沈老爷笑着说道:“这十余人,有半数都可以算是恩师您的功劳。”

  陆夫子默默摇头:“这是你往为师脸上贴金,为师当年,只是教了你一些时文策论,顶多考学的时候有些用处,你做实事的本事,都是你自家的。”

  他叹了口气:“为师要是有本事教出子恒这种人物,也不会窝在江都,当个教书先生了。”

  听到他提起旧事,沈老爷心里也有些感慨,他一边给陆夫子倒茶,一边开口道:“这带兵打仗的本事,老实说弟子也是没有的,弟子顶天了算是知人善任,若非恩师提携,弟子现在可能连举人也没有中,何至于今日?”

  他把热茶放在陆夫子面前,开口道:“恩师喝茶。”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