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425章

作者:漫客1

  “探花郎比子恒,可要腼腆太多了。”

  张简也玩笑道:“什么时候能有乃兄五分脸皮,探花郎将来在朝堂上,当可以无往不利。”

  一旁的沈毅,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有些无奈:“二位师兄,莫要胡说,我为人也是很腼腆的。”

  沈毅这个人,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路走到现在,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机遇与努力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他脸皮厚。

  准确来说,是他不怯场,不管是碰到什么人,什么事情,沈老爷从来没有怯场过,哪怕在皇帝面前,他是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也是能力的一种。

  不过很显然,沈恒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有这种能力。

  三个人开了会玩笑之后,赵尚书咳嗽了一声,看向自己的女儿,开口道:“去寻你娘她们罢,子恒的妻小也在,你跟她们母子多亲近亲近。”

  赵小姐点了点头,对着父亲行礼,乖巧的退了出去。

  此时,客厅里,就只剩下五个男人了。

  赵尚书坐在主位上,咳嗽了一声,开口道:“都不要站着了,坐下来说话罢。”

  四个人各自落座。

  赵昌平首先看向沈毅,问道:“子恒过了年关,就要去兵部任事了罢?”

  “是。”

  沈毅微微点头道:“估摸着十五六,就要去兵部了。”

  “那你这几天,不能光往这里跑。”

  赵昌平捋了捋胡须,开口道:“兵部姜尚书家里,该去也要去,还有两个侍郎,你也可以去上门给拜个年,礼数要到,这样来年的差事才好办。”

  沈毅点头:“多谢师伯提点,小侄记下了。”

  “嗯。”

  赵昌平先是点了点头,然后默默叹了口气,对着沈毅说道:“以子恒这几年你在东南的功劳,无论怎么说,一个兵部郎中都是小了的,当时你应该跟陛下争一争……”

  说到这里,赵尚书摇了摇头。

  “罢了,不说这个了。”

  他又看向自己的学生张简,问道:“易安明年,就要来户部了罢?”

  张简连忙点头道:“是,老师,吏部的调令年前就已经发下来了。”

  “那你这个年关,就不要闲着了。”

  赵昌平默默说道:“你这两天该拜年拜年,年初四开始,你每天早上辰时到为师家里来,为师教你户部的差事应该如何办。”

  “这样,等过了年关你去户部,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赵昌平是老户部了,他在就任户部尚书之前,就在户部深耕了近二十年,对于户部的“业务”,可以说是谙熟于心了。

  有他教张简,张简在户部的差事,就一定会好办很多。

  张简闻言,心里不由有些感动。

  从前,祖父张敬还在建康的时候,不管赵昌平如何待他,都难免会有张敬的影响力,现在祖父不在建康了,赵昌平依旧待他视如己出。

  张大公子难免为之触动。

  他站了起来,对着赵昌平深深作揖。

  “多谢恩师,弟子一定日日前来,聆听恩师教诲。”

  “嗯。”

  赵昌平喝了口茶,最后把目光刊载了宋应身上,他沉声道:“宋应。”

  宋应吓了一跳,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老岳父躬身道:“岳父……”

  “你已经调任吏部,老夫没有在吏部任过事,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但是身在吏部,最有可能走上邪路,老夫有一句话,要送给你。”

  赵尚书沉声道:“凡事莫要欺心,桩桩件件,上天都在看着!”

  赵昌平这句话说的有些隐晦,不过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让他的女婿不要贪污。

  宋应连连应是,毕恭毕敬。

  训示了三个后辈之后,赵尚书扫视了三个人一眼,然后默默喝了口茶,开口道:“如今,你们已经都是五品官员,品级不低了,又身在各部。”

  “将来,老夫希望你们兄弟能够互相扶持,互帮互助。”

  宋应连忙点头应是。

  沈毅与张简,也都先后点头。

  只有刚中进士的沈恒,听着他们的对话,目光有一些茫然。

  这个官场小白,终于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

  第一次见识到了官场上的人情网。

  密密麻麻,相互交织,纠葛不休……

第七百二十六章 选秀女

  沈毅两兄弟在赵家待了差不多一个上午,到了临近中午的时候才离开。

  而张简,也跟兄弟俩前后脚离开,张家在建康几十年时间,虽然老爷子张敬还有大部分张家人都已经离开,但是张家在建康,依旧还有很多长辈故旧,需要张简一一上门拜年。

  沈家四个人,一起从赵府离开。

  离开了赵家之后,沈毅让陆若溪母子俩坐马车回去,而他则是带着沈恒一起,步行前往大义坊,给大义坊的顾老头拜年去。

  兄弟俩走在路上,沈恒依旧有些恍然。

  沈老爷看了一眼自己的兄弟,微微一笑:“觉得今天见到的事情,跟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沈恒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长,然后默默点头道:“是。”

  “小弟原以为,兄长跟昌平公,只是……因为书院,才有了一些学问上的往来。”

  “以为张家的师兄跟兄长,也只是朋友关系……”

  沈毅面色平静道:“其实与子常你想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赵师伯与咱们兄弟,的确是由书院生出来的关系,至于你看到的这些。”

  沈毅默默说道:“子常,人性都是自私的。”

  “你原先专心学问,我不会教你这些,但是眼见着你就要进入官场了,做兄长的,也该教你一些用得着的东西了。”

  沈恒深呼吸了一口气,他抬头看着沈毅,开口道:“所以,今天大兄是刻意带我出门的。”

  “嗯。”

  沈老爷背着手走在前面,继续说道。

  “每个人人性之中,天生就会有私性,这种私性,在进入官场之中就会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说咱们江都这个甘泉书院。”

  “书院最早由忆庵先生创建,创建之后只三四年时间,书院就出了第一个进士。”

  “这位进士进入朝堂为官,苦苦挣扎许久之后,某一天……”

  沈毅看了一眼沈恒,继续说道:“某一天,突然又有一个书院出身的人中了进士,并且也进入了朝堂。”

  沈老爷问道:“若子常你是这第一个进士,碰到后辈会如何反应?”

  沈恒默默开口道:“人在异乡,碰到同乡的师弟,自然是很高兴的。”

  沈老爷微笑道:“是啊,心里高兴,说不定就会顺手提拔提拔后辈。”

  “而这位刚进入朝堂,没有任何根基的后辈,也会死心塌地的跟在前辈身后,为前辈冲锋陷阵。”

  “于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进士越来越多,所谓的‘甘泉派’,也就慢慢成型了。”

  “所谓科场三同,也大约与此类同。”

  “说的再大一些。”

  “朝堂上所有的关系,不管是同乡,同年,同窗,还是同书院,亦或是师徒,亲戚,朋友,这些关系,都可以理解为一根丝线。”

  “无数条丝线,编织成了一张巨网。”

  “一张牢不可破的巨网。”

  沈老爷默默看向沈恒,叹了口气:“你和我,包括赵师伯,都是这张巨网上的一个网结,我们各自连接着一些网结,同时也被其他人连接着。”

  “这就是朝廷里纷繁复杂的所谓人脉。”

  “想要在朝廷里吃得开,这些东西就要想明白,要理顺自己身上的一层层关系,懂得借力,同时也要小心,不要被人拽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沈恒若有所思。

  他看了一眼沈毅,小声问道:“那陛下呢?”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陛下,是一个巨大的网结。”

  “他连接着无数人,同时也被无数人连接。”

  “所以有时候,他也身在其中,无能为力。”

  年轻的探花郎停下脚步,他默默看向沈毅,开口道:“大家都绑在一起,岂不是要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沈毅微微摇头:“远没有到那种程度……”

  “跟咱们一边的,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伸手拉他一把。”

  “换句话说,当机会摆在面前,那些长辈说不定也会伸手拉咱们一把。”

  “充其量,也就是多了几分机会。”

  沈恒看着沈毅,又问道:“那大兄,这样对吗?”

  这个问题,把沈毅问住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微微摇头:“我不知道。”

  “或许不对。”

  沈老爷拍了拍自己兄弟的肩膀,开口道:“但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止是在朝廷里,百行百业,恐怕都是如此。”

  “想要改变。”

  沈毅想了想,然后继续说道:“几乎是不可能办成的事。”

  “你要做这个官,就先顺应这个规则。”

  “当然了,当前你刚刚入仕,主要就是借力。”

  “将来有一天,你沈子常到了高处,伸不伸手拉一拉后来人,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沈恒默默点头。

  “多谢大兄教导。”

  “小弟都记下了。”

  ……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沈毅按照赵昌平的叮嘱,去给未来的三个上司一一拜了年。

  当然了,也有很多兵部的官员到家里来,给他拜年。

  伸手不打笑脸人,上门拜年的,沈毅都一一见了,但是礼物太贵重的,沈毅一律没有收。

  倒不是求个清廉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工作都还没有接触到,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然不好去收别人的好处。

  一转眼,到了洪德十一年的正月初九。

  建康城里的积雪,已经化了七七八八,天气放晴。

  这天上午,皇城城墙上张贴出了皇榜。

  皇榜上的内容很简单,大致是说,天子子息单薄,因此要大选秀女入宫,开春之后,建康各家有适龄女子,可以推选入宫,择贤良淑秀者为妃子。

  皇榜张贴的这天,沈毅正在醴泉楼翻越一本杂书,他一本书还没有看完,新任的户部员外郎张简,便晃悠悠的上了醴泉楼,一屁股坐在了沈毅对面。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张大公子一把拉着沈毅的衣袖,开口道:“将正午了,还读什么书,与我喝酒去!”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