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57章

作者:漫客1

  皇帝淡淡的笑了笑:“朕明白,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皇帝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摸着下巴考虑了良久,然后才近乎自言自语的开口:“那浙江的事情,就暂且这么办……”

  他看着沈毅,问道:“福建的事情呢?沈卿你是当事之人,你如何看?”

  沈毅低头想了想,然后低眉道:“陛下,臣与程藩台……”

  “不熟。”

  沈毅这句话,并不是在推脱或者是推卸责任。

  而是事实如此。

  他与程廷知,的确不熟,他只是充当了程廷知与皇帝之间沟通的一个渠道,但是对这整件事情,是不负责的。

  说到这里,沈毅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不过陛下可以先看一看此人手里的证据,再派三法司的人去福建核实,如果核实清楚了,无论是何时想要整顿福建官场,或者是如何整顿福建官场,都在陛下一念之间……”

  “整顿吏治……”

  皇帝说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心思吃饭了,他沉声道:“整顿吏治,并不是当前的要务,朕问你关于福建的意见,是想问你,朕应当如何做,才能让明年朕的福州市舶司运行无碍,才能让朕的福州卫顺利建成。”

  到现在,皇帝在东南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晰了。

  那就是以五个市舶司为基础,在五个市舶司所在的城市,组建起五支军队。

  分别是松江卫,温州卫,福州卫,泉州卫以及广东卫。

  五个卫所,每卫五千人,统归沿海都指挥使司辖制,一共是两万五千人。

  这沿海五卫建成的政治基础,是为了保卫沿海五个市舶司,以及保证市舶司通航顺利。

  而市舶司建成的政治基础,则是今年温州市舶司建成短短两个月的的“成绩”。

  皇帝拿着温州市舶司的成绩,在朝堂上说话就能硬气起来,就能把剩下的四个市舶司硬推下去。

  然而实际上,这整件事情的因果是倒置的。

  并不是为了五个市舶司,才建立沿海五位!

  实际上恰恰相反!

  皇帝是为了拥有这两万五千人的隐藏水师,才组建起了五个市舶司!

  沈老爷抬头看向这个年轻的天子,然后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决定了福建官员的命令。

  “那臣以为,应当用酷吏,整顿福建了……”

  所谓酷吏,严刑峻法,不畏豪强,手段狠辣,而且一定是廉洁自律的。

  因为你只有自己的屁股足够干净,才能动得了别人。

  不过这种人往往都是皇帝的工具人,用过之后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因为得罪了太多人。

  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程廷知有没有这个资格呢?

  多半是有的,因为他虽然贪了钱,但是大概率没有花!

  只要他交上去,顺便举报一下行贿人,屁股也就干净了。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这个酷吏,未必一定要是程廷知。”

  皇帝闻言,也眯了眯眼睛。

  “那明天,朕就要看看,此人当不当得我洪德朝的酷吏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强势的皇帝

  老实说,这种在饭桌上,谈笑间决定两位地方大员,乃至于是两省官员命运走向的感觉,非常不错。

  甚至于让沈毅有了一种自己已经是宰辅,并且宰执天下的感觉。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飘”了。

  不过这种“飘”,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沈毅的理智给压制了下去,他的理智告诉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并不是因为他沈毅在这里跟皇帝吃了这顿饭。

  而是皇帝跟他沈毅吃了这顿饭。

  归根结底,决定一切的是眼前这位皇帝陛下。

  虽然在他与自己同龄……

  但是人家投胎技术明显更加出色。

  一顿饭吃完之后,皇帝挥手让宫人把两个饭桌撤了下去,然后他领着沈毅,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望着桌子上还有厚厚一堆等待批复的奏书,他揉了揉自己的脑门,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今天,估计又要过子夜才能弄完了。”

  沈毅垂手而立,开口道:“那臣就不打扰陛下处理政事了……”

  “臣告退。”

  “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皇帝坐了下来,对着沈毅笑了笑:“相比较来说,还是跟沈卿你说的事,要重要一些。”

  沈毅有些诧异。

  他看了看桌子上的奏书,问道:“陛下,既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奏书,交给中书几位宰辅处理就是,陛下何必亲力亲为?”

  皇帝低眉,翻开手边的一本文书,低哼道:“因为中书的那些相公们,心里不踏实,有几个至今还觉得朕年轻可欺。”

  他抬头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本来这种话,不该跟臣子说,但是你我君臣同龄,跟那些老家伙不太一样,朕也就跟你随口诉诉苦,你听了就是,不要多想。”

  听到这里,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君权固然至高无上,但是皇帝并不是神明,不能全知全能,因此需要宰相辅佐处理政事。

  而君权具有排他性,因此君权与相权之争,古已有之。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来举例子,汉初时,宰相可以说是一国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度威胁君权,随后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削弱相权。

  到了唐朝,更是演进成了群相制度,以一群宰相来分割宰相的职能。

  明时,洪武皇帝也是忌惮相权,因此废了宰相制度,不过因为皇帝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宰相这个职能,在王朝之中天然存在,因此到了明朝中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内阁这种变相的宰相制度。

  大陈也是如此。

  从皇帝即位到洪德六年,整整六年时间里,朝廷基本上都是中书首相杨敬宗杨相一个人说了算,这六年时间里,相权远远的盖过了君权。

  以至于到了如今洪德九年的年末,皇帝已经亲政四年,甚至中书宰相都换了两拨人的情况下,那几位宰相明里暗里,依旧有与皇帝分治天下的念头。

  这就看皇帝是否强势了。

  皇帝如果不够强势,就会将大部分朝政大权,让渡给宰相以及朝臣们,自己只承担一个“裁判员”的角色,用所谓帝王心术的平衡手段,来平衡朝局。

  而强势一些的皇帝,不一定会亲力亲为,但是一定想要乾纲独断,让所有的宰相对自己俯首帖耳。

  很明显,现在的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属于后者。

  不过君权与相权之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君权彻底压过相权,在皇帝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只要稍有懈怠,那些奸滑的读书人,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偷摸的把权力攫取在手上。

  而皇帝,可能需要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着警惕。

  这很难。

  因此,除了开国之君之外,后世的皇帝,大多数是与宰相们或者说士大夫们,分治天下的。

  而现在,陈国的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想要尽可能的盖过相权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这位皇帝就是个雄图壮志的明君,事实上很多皇帝年轻的时候都会争上一争,等人到中年,也就慢慢开始懈怠乃至于摆烂了。

  小皇帝翻了几篇奏书之后,随手批复了几句,然后丢在一边,缓缓说道:“朕辛苦几年,中书那帮老家伙做事情就不敢懈怠,等过几年……”

  现在皇帝这么辛苦,是因为他要让中书的宰相们知道,他每一封文书都会亲自过目。

  等再过几年,洪德朝的中生代成长起来,先帝朝的老臣们慢慢退下去,皇帝也就不用这么事必躬亲了。

  不过听到这里,沈毅已经很不想听了。

  因为这很诡异。

  他也是文官。

  而且是两榜出身的进士,纯到不能再纯的文官,有朝一日,他也可能进入中书,成为正经的“沈相”!

  可皇帝现在跟他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是想跟他拉近关系,还是想让他沈毅成为洪德朝的孤臣?

  虽然皇帝说让他不要多想,但是面对这种局面,由不得他不去多想。

  正当沈毅胡思乱想的时候,皇帝又批复完了一封奏书,他看向沈毅,笑着说道:“奏书太多了,沈卿帮朕看一看?”

  任何一个文官听到这句话,可能已经激动的跳起来了。

  因为协助天子处理政事!

  就已经是事实上的宰相了!

  不过沈毅很清醒,他后退半步,低头道:“陛下,臣万万不敢……”

  皇帝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眼沈毅,微笑道:“知道朕最喜欢沈卿什么么?”

  沈毅低头,没有回答。

  皇帝淡淡的说道:“就是又能干,又懂规矩。”

  说到这里,皇帝似乎写累了,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事,对着沈毅微微一笑:“对了,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朕要说给沈卿听听。”

  沈毅连忙低头:“臣洗耳恭听。”

  “你去南边办事的这半年,淮河水师,已经打了两个胜仗了。”

  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分别是八月,以及十一月。”

  “根据赵大将军上报,他们两次一共歼灭北齐的斥候近五百人,差不多灭了北齐的一整个斥候营。”

  陈国与北齐,正面停战已经很久了。

  但是边境的局部冲突,始终没有停过,双方打起来非常常见,不过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打掉对方五百人,的确非常了不起。

  沈老爷拱手道:“淮河水师两次挫败北齐,此乃本朝幸事,臣……恭喜陛下。”

  皇帝嗤笑了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你在南边的差事办的再漂亮一些,淮河水师说不定还能再打几个胜仗逗朕开心开心。”

  说到这里,皇帝停顿了一下,脸上的笑意收敛,变得严肃了起来。

  他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沈卿,明年朕的沿海都指挥使司一定要建起来,你那里可有这个都指挥使的人选?”

  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似乎觉得自己话说的有些隐晦,于是不等沈毅回答,他便直接问道:“你麾下那两个武官,可有人能胜任?”

  皇帝说的是凌肃与薛威两个人。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默默摇头。

  “陛下,他二人……资历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沿海都司下辖的五卫,可以让他们两人到各地去筹建,至于都指挥使的位置……”

  沈毅实话实说:“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皇帝闻言,默默点头。

  “难得你有这份公心。”

  “不过这朝中武将。”

  皇帝皱起了眉头,低眉道:“一时半会,朕还真不好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第六百三十七章 男儿的功名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