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79章

作者:漫客1

  沈毅回到了家里之后,换下了身上的八品屎绿色的官服,换上了一身普通的蓝色袍子,等时间差不多之后,便叫上三哥沈陵一起,来到了建康东城门迎接父亲。

  兄弟俩一边等一边闲聊,沈陵忍不住感慨道:“老七你这个差事还真是不错,说出来便出来了,我听说有些在朝廷里当官的,不要说是出来迎接父亲,就是父亲生了病,都没有时间回去照看。”

  这会儿兄弟俩在城门口的一个大柳树桩上坐着,听沈陵这么说,沈毅微笑道:“各个衙门不同,小弟现在是在一个小衙门里主事,要是被分到了六部衙门里,上面有上官管着,便不好这么出来了。”

  “唉。”

  沈陵的目光看着官道,感慨道:“四叔他老人家知道你点了翰林做了官,一定高兴得很,反倒我爹……”

  沈三的心思有些黯淡:“恐怕我这辈子都不能让他老人家高兴了。”

  说完这句话,他又想起了妻儿,再一次叹气:“还有你嫂子,我也许久没见她了,我整天在建康无所事事……”

  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三哥别胡思乱想,有你在建康,我能省下不少心思。”

  沈陵的情绪还是有些低落,不过他是个乐观的性子,说几句话之后便又高兴了起来,说自己在建康发现了一家饭庄的菜做的很好吃,等明天带沈章过去吃饭云云。

  两兄弟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见到一个车队五六辆马车,从官道缓缓朝着建康走来,见到这个车队,两兄弟都没有动弹。

  因为车太多了,不太可能是沈章的车队。

  不过很快,沈家的老四沈章,就从其中一辆马车上跳了下来,两兄弟对视了一眼,慌忙迎了上去,一个叫爹,一个叫四叔。

  沈毅向父亲行礼之后就,起身拉着老父亲的衣袖,然后看了看沈章身后的几辆马车,笑着说道:“爹,您这是跟着一辆商队来的?怎么这么多马车?”

  “是这些日子,我跟你大伯在家里,给陆山长备了些礼物。”

  沈章回头看了看这些马车,然后看向沈毅,眉眼里都是笑容:“备了整整一马车东西呢。”

  沈毅“啊”了一声,然后苦笑道:“爹,陆师他们又不会久住建康,估摸着到了秋天也就回江都去了,您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到时候他们也不好带。”

  “傻孩子。”

  沈章瞪了沈毅一眼。

  “好不好带,那是陆家的事情,咱们家的礼数不能丢了,陆家……”

  “对咱们家有大恩的。”

  沈毅无奈点头,又看了看这六辆马车,问道:“那爹,礼物装了一马车,这剩下的几辆马车是?”

  沈章没有说话,只是笑呵呵的指着其中一辆马车,看着沈陵:“老三,那是你爹让四叔给你带来的,你去瞧瞧罢。”

  沈陵应了一声,带了些犹豫,走向其中一辆马车,还不等走近,便听到了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沈陵心里一跳,两只手都颤抖了。

  他慌慌张张的走向这辆马车,掀开车帘,只看到一个相貌温婉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孩,正笑着看向他。

  正是他的妻儿。

  沈陵嘴唇颤抖,半天说不出话。

  良久之后,他才嗫喏着说了一句:“这么热的天,孩子……”

  沈夫人指着车里的一个木盒子,微笑道:“临来之前,爹给买了不少冰块呢,一路上都用着,不热的。”

  她在沈陵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然后把孩子递给沈陵,接着看向自家丈夫,轻声叹气:“父子间哪有隔夜仇?爹他还是想着你的,特意让四叔把我们母子捎来,就是怕你在建康心里挂念。”

  沈陵默默点头,伸手把孩子接过来,抱在了怀里,父子连心,他看着怀里的儿子,便想到了头发已经花白的老父沈徽。

  这位沈三少爷长叹了一口气:“等秋天天凉一些,我便回江都去看他老人家……”

  ……

  另一边,沈毅看到三哥一家团聚,心里也很高兴,他又看了看另外几辆马车,微笑道:“爹,这几辆车里又是什么?难不成是大伯在江都给三哥又添了几房,让您给带到建康来了?”

  “胡闹。”

  “你已经是朝廷的翰林了,怎么还喜欢开这种玩笑。”

  沈章笑骂了一句,然后开口道:“这是张县尊的车架,他正好返乡,知道为父也要来建康,便索性带上了为父,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沈章这句话刚说完,为首的那辆马车里,便传出了一声爽朗的笑声。

  一个黑衣年轻人跳下马车,笑眯眯的看着沈毅:“沈翰林不认得故人啦?”

  江都知县张简。

  沈毅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对着张简拱手行礼,口称师兄。

  双方见礼之后,沈毅拉着张简的袖子,笑着问道:“不年不节的,师兄怎么又回建康来了?”

  “过几天就是祖父七十大寿了,不得不回来。”

  张简笑着看向沈毅。

  “到时候子恒也到我家来,我领你去跟祖父认识认识。”

  沈毅没有犹豫,点头笑道。

  “老相国寿辰,小弟自当登门贺寿。”

第三百四十四章 声讨杨蕃

  沈毅与张简之间一直很投缘,因此两个人之间虽然出身差距很大,但是关系甚笃,这种关系甚至已经超脱了因为甘泉书院而来的师兄弟关系,而是知交好友。

  见到张简从江都回来,沈毅心里也十分高兴,两个人也没有在上马车,干脆肩并肩走在建康大街上,一边走一边说话。

  张简跟沈毅寒暄了几句之后,便提起鸡鸣寺的事情,这位相门出身的张简提起这件事便满脸怒气,怒哼道:“这件事为兄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窝火不已,安平侯府这些年越来越横行霸道了,那赵涿好歹身上还有个恩荫官,算他是个官场中人,他那个妹子又算个什么东西?”

  “几个家丁,狗一样的人物!”

  张大少爷气的咬牙切齿:“也敢对子恒你这个两榜进士动手!安平侯府仗着淮河水师,愈发不把文官放在眼里了!可恨的是朝廷现在在前线打仗,不好跟他们家算这笔旧账,不然就算子恒你的气消了,为兄也要去朝廷里参他们一本!”

  相比较沈毅来说,张简显然有底气得多。

  他是相门子弟,在朝廷文官地位明显高于武将的环境下,他的地位显然要比赵涿要高,即便宰相张敬已经退了下来,张家在朝廷里的影响力,理论上来说也要远远超过一个将门。

  张县尊越说越生气,气的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沈毅,然后缓缓说道:“这件事要是开了先例,那咱们这些寒窗苦读十几年,乃至于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岂不是半生辛苦,不如那些武夫几年枪棒?”

  张简之所以如此气愤,一方面是因为沈毅挨了打,另一方面是因为沈毅这个新科进士挨了打。

  挨了将门家丁的打。

  究到根子上,这件事不单纯是沈毅的个人恩怨,而是文武之争,本来陈国的文武之争早已经定下的结论,但是偏偏有安平侯赵家这么一个特例在,难免让人恨得牙痒痒。

  其实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文武都不可废驰,要水火相济,文官势力不可做大,武官也不能像赵阀那样腐朽。

  很可惜的是,陈国两个不能都占了。

  陈国的文官势力,已经到了非常庞大的地步,唯一一个能跟文官掰掰手腕的将门赵家,也早早的腐化成了附着在朝廷身上吸血的毒瘤。

  沈毅两只手拢在袖子里,笑呵呵的看着张简:“师兄不必如此气愤,小弟又没有被人打坏,不是好生生的站在这里?况且还因此因祸得福,进了翰林院。”

  见沈毅这么说,张简先是有些生气,然后如同泄了气一般看着沈毅,摇头道:“诗可以明志,子恒你能写出那些振聋发聩的诗,说明你是有大志向的,我就不信以子恒你的心气,能够甘愿被安平侯府这样欺负。”

  沈毅面色平静,笑着说道:“前线正在打仗,听说打的很艰苦,淮河水师死伤已经过两千人,朝廷派过去的禁军也有了一些伤亡,好在前线将士用命,淮河防线固若金汤。”

  “在这种情况下……”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谁也动不了安平侯府,陛下也不成。”

  “事实就是这个样子,不接受也要接受。”

  沈七郎对着张简洒脱一笑。

  “如之奈何?”

  张县尊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他闷哼了一声:“宪宗皇帝之后,前线战事什么时候好过?安平侯府能有什么本事?无非是严防死守四个字而已,半点进取之心也没有,指望着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公侯万代呢。”

  张简冷笑道:“现在齐人是无力南下,哪天齐人真的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安平侯府的人恐怕会第一个投诚贼子。”

  “师兄,话不能乱说。”

  沈毅微微摇头,示意他慎言。

  “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给人听了去,你也是有麻烦的,况且事情还没有发生,不能靠三言两语去臆测赵家,毕竟现在还是他们在为国守门。”

  “嗯。”

  张简深呼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了下来,缓缓说道:“为兄是有些孟浪了,只不过眼看家国沉疴痼疾难除,心中实在是难受得紧。”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已经走到了张家附近,张简看了看不远处的宅院,又看了看沈毅,微笑道:“子恒,今天天色太晚,我便不请你到我家坐了,等我先回家休息休息,明后天我去寻你,然后领你去见祖父。”

  “祖父他老人家也很喜欢你的诗,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至今还挂在他老人家的书房里,他老人家见了你,心里一定开心得很。”

  现在已经是傍晚了,沈毅没有准备任何东西,就去登门拜访老相国,的确会有些失礼,他点了点头之后,对着张简拱手行礼:“师兄今日早些休息,等师兄得了空,我请师兄吃饭。”

  张简是个开朗的性子,闻言笑道:“能被沈翰林请吃饭,受宠若惊。”

  说罢,他对着沈毅哈哈笑道:“不过听沈叔说,他这一会到建康来,是为了给子恒你定亲事的,这门亲事要是定了下来,为兄少不得还要再吃你一顿。”

  沈毅微笑点头:“师兄光临,小弟荣幸之至。”

  两个人在十字路口拱手作别。

  送完张简回家之后,沈毅又匆匆赶回了自己家里,这会儿老爹沈章已经坐马车回来好一会了,正在跟沈陵一起谈事情,而沈毅的三嫂沈夫人,正在沈陵的房间里替他收拾屋子,青儿萍儿两个丫鬟一个在准备吃食,另一个在帮着沈夫人铺床。

  这个大院子,骤然热闹了起来。

  沈毅来到老爹身边,跟老爹沈章说了几句话,问了老爹一些江都的事情以及小弟沈恒的事情。

  等到晚上一大家子人吃了饭,沈毅才到自己卧房,把皇帝赏下来的地契房契拿给沈章看,然后他对沈章笑着说道:“爹,这宅子您满意否?”

  沈章一愣,然后接过地契房契,顿时老泪盈眶。

  他在建康工作了十几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建康的地价房价了。

  得知是皇帝赏赐的之后,沈章更加激动,直接对着皇宫方向跪了下去,不住的感谢天恩,然后嘟囔着沈家在建康也有产业了之类的话。

  沈毅陪着老爹说了会闲话,然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在书房里看了会闲书之后,沈毅走到床前,打开了窗子,看向了建康的夜空。

  月光铺洒下来,两轮明月便留在了沈毅的双眼之中。

  沈司正看着月亮,微微有些出神。

  因为明天,就是新一期邸报刊发的日子了。

  这一期邸报里,有许记的广告,有黄石斋的广告,还有……

  声讨杨蕃杨公子的小作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 俏寡妇星夜入杨门

  这一期邸报,是沈毅就任司正,并且经他手的第一期邸报。

  这一期邸报的效果,沈毅非常期待。

  首先是赚钱。

  这一期邸报上的两个店,他沈某人背后都有干股,而且事情办好了之后,不仅这两个店生意会好起来,邸报司也会财源广进,到时候他这个司正的工作便好干得多了。

  另外就是关于杨蕃的事情。

  因为上一次沈毅给邸报司写稿子被杨家威胁的事情,所以这一次关于杨公子的稿子虽然也是出自沈毅的手笔,但是却主动署了名。

  只不过署的不是沈毅的名,而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名。

  应笑笑。

  今后沈毅在邸报上写稿子,便通通都会用化名,应笑笑只是他的第一个名字,之后可能会有李树人,赵漫客这种名字出现在邸报上也不一定。

  第二天一早,邸报司如约开始刊发新一期的报纸。

  除了建康的邸报之外,还有其他好几车邸报,被分发到了其他各大城市。

  这个时代识字率很低。

  因此邸报的数量不用特别多,像建康这种特大型城市,刊发个一两万份便绰绰有余了,正因为识字率不高,因此能去买邸报并且看得懂邸报的,多半都是建康城里的中上层人士。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有一定消费能力。

  所以沈毅在邸报上写的吗两个广告,效果都很好。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