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3章

作者:漫客1

  陆夫子看向沈毅,问道:“那天从大牢回书院之后,我从你老师那里拿了你写的几篇文章观看,以你现在的学问,取中秀才功名应该没什么问题,你那个老师已经再给你准备报名明年的县试了。”

  另一个沈毅在蒙冤之前,本就是甘泉书院的优秀学生,与陈清不相上下,只不过陈清长于诗词,沈毅长与文章而已。

  沈七郎微微低头,开口道:“回山长,一是学生的学问还需打磨,二是学生要等这一任县令任满,再着手考学进举。”

  听到沈毅的话,陆安世立刻明白了沈毅的想法。

  县试是由县令主持,学官监试,一旦你在某位县令任上取中生员,考中了秀才,那么彼此之间就有了师徒名分,从此之后不管是进入官场,还是日常相遇,都要以师礼待之。

  而沈毅,并不想与现任县令冯禄扯上什么关系。

  一般县令在一个地方,最多也就是两任六年,冯禄已经在江都干了四年多快五年时间,再有一年多,这位冯县令就要卸职另调了。

  陆安世抬头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人,有些无奈:“看来,你心中还有怨气。”

  “怨气当然是有一些的。”

  沈七郎笑着说道:“学生在县衙里,差点被他们活活打死,这顿打总不能白捱了。”

  “你现在连功名都没有,冯县令已经位列县尊,你现在心中可以有怨气,但是脸上却不能有。”

  “脸上自然是没有的。”

  沈七郎笑容满面。

  “学生从县衙里出来的时候,还跟他磕头谢恩呢。”

第二十三章 随口问问

  沈毅在陆安世书房里待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凭借着两世为人的眼界见识,与这位老夫子还算聊的开心。

  而且因为陆安世没有与之前的沈毅又太多接触,他并不觉得现在这个成熟到有些过分的沈毅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两个人一直聊到没有什么可聊的时候,沈毅才拱手告辞。

  陆夫子亲自把沈毅送到了书房门口,到了书房门口的时候,沈毅对着陆夫子拱手行礼:“先生,这一次学生得脱大难,除了仰仗先生之外,也多亏小姐发善心,去县衙看了学生一趟,否则学生便很难从大牢里传信出来,先生见到小姐,请替学生转达谢意。”

  当日沈毅在大牢里,那个狱卒周胜之所以愿意替他传信,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沈家给了他十五两钱,但是这件事能够做成,陆小姐带去大牢的那份烧鸡功不可没。

  而且这位陆小姐事后,还曾经来请托陆夫子出面相救沈毅,对于沈毅也是有恩的。

  听到这句话,陆夫子看了看沈毅,问道:“小女就住在书院里,你伤好之后还要回书院读书的,怎么不自己向她道谢?”

  “有机会见到,自然是要当面道谢的。”

  沈毅对着陆夫子拱手行礼,笑着说道:“先生,学生先回家养伤,等伤养好了,再回书院来聆听先生教诲。”

  不知不觉之间,沈毅对陆安世的称呼,已经从“山长”变成了“先生”。

  虽然还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师徒关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毕竟被拉进了不少。

  陆安世捋了捋胡须,点头道:“回去之后,莫要忘记读书温书,学问这个东西,两三天不琢磨,便要开始忘了。”

  “是。”

  沈毅再一次低头行礼,然后就转身离开。

  陆夫子静静的看着沈毅离开的背影,等到沈毅离开好一会之后,他才背负双手,扭头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他看着自己书桌上的白纸,提笔在纸上写下了“睚眦”二字。

  写下这两个字之后,陆夫子又觉得有些不太对,然后划去了这两个字,在一旁写下了“世故”二字。

  “既圆滑世故,又有些记仇,真是个有些矛盾的性子,不过他这副少年老成的心智,真是难得……”

  “不知道他是生来如此,还是遭逢大难之后,突然就开了窍,若是后者,但也算因祸得福了。”

  说到这里,陆夫子若有所思:“真的有一天,他能有机会出了心里这份怨气,那就已经算是江都城里的一个人物了。”

  沈毅心中的怨气,除了来自于范家以及罗家马家之外,还有江都县衙乃至于江都府官场,哪天给他找到机会,报了今天的仇怨,那么那时候的沈七郎,便肯定不是今日的沈七郎了。

  “不知为何……”

  陆夫子放下毛笔,自言自语了一句:“我竟然觉得他能办成……”

  ……

  因为身上的伤势没有大好,从甘泉书院回到家里之后,沈毅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趴着,安安静静的养伤。

  之后的六天时间里,沈毅除了每天翻看家里收藏的一些书籍之外,便是早晚喝一碗那个苦到了极点的汤药。

  等到第七天,严大夫终于来家里给他换了药,把脉之后,又重新开了一道方子。

  这个时候,沈毅背后的伤势已经大部分结痂,虽然还没有脱落,但是已经没有什么痛感,不影响行动了。

  严大夫替沈毅换下包扎的布,又简单蒙上的一层薄布,开完药之后叮嘱了一番忌讳,然后才提着药箱离开。

  按照严大夫的说法,沈毅的伤势恢复的很好,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补气血的汤药也不必再每天喝,两天喝一碗就好了。

  沈章很是高兴,亲自送严大夫离开,等送走了严大夫之后,沈章很高兴的拉着儿子的手,笑着说道:“我儿伤势好了,这一场劫难就算是过去了。”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等会爹去给你娘的牌位上几柱香,免得她在地下担心。”

  “儿子你也去给你娘上香,你能平安脱险,她在地下肯定也是尽了力的。”

  沈毅的母亲,在生下沈恒之后没两年之后,就撒手人寰了,其后的十年时间里,便是沈章一个人努力把两个儿子养大,这么多年也没有再续弦。

  “嗯。”

  沈毅点头,老老实实的跟着老爹一起,看到自家后堂母亲的神位前,给老娘亲上了三炷香,又磕了几个头,感谢老娘亲在天保佑。

  上完香之后,沈毅看了看老爹,问道:“爹,你要回京城了?”

  听到沈毅这句话,沈章愣了愣,然后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猜的。”

  沈毅笑了笑,开口道:“我看您昨天收到了一封信之后,就有些着急,今天一大早就去请严大夫过来给儿子看病,就猜您是不是在京城那边有事情了。”

  沈章点了点头,苦笑道:“信是王府那边寄过来的,催为父回去。”

  “当时告假,只告了半个月假,路上又耽误了两三天,一转眼已经十来天时间过去,为父在王府里管了一些差事,那边催着回去做事。”

  说到这里,沈章看向沈毅,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我儿眼见就要大好,为父也能放心回京城了。”

  说到这里,沈章在怀里摸索了一会儿,然后摸出了一个小袋子,递在了沈毅手上,低声道:“儿子,这是爹这两年在京城攒的一些钱,你拿在身上,留你还有你小弟吃用。”

  “你三兄那里欠的十五两钱,为父昨日去还他们了,但是他们没有要,你找机会还了他们。”

  先前沈毅坐牢的时候,曾经让沈陵给狱卒周胜十两银钱,当时沈陵二话不说给了十五两,这些账沈毅都记了下来,然后跟父亲说了。

  毕竟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然就会坏了情分。

  不过前些年沈毅年纪小,沈章寄回来的钱大多都是寄到沈陵那里,由沈陵照顾沈毅兄弟,沈章在沈陵那里的钱也不止十五两,现在沈章要还这十五两钱,意思是之前存在沈陵那里的钱就不算数了,当作是感谢他们夫妇俩这一次搭救沈毅。

  沈毅接过这个钱袋,打开看了看,里面并不是白花花的银子,而是……隐现金光。

  看到这片金光,沈毅抬头看了一眼父亲。

  看来……老爹在那个王府里没少赚啊。

  他把钱袋收尽袖子里,对着老爹咧嘴一笑。

  “爹您放心,儿子都记下了。”

  ……

  京城那边多半是有不少事情要忙,沈章甚至没有等到第二天,等到下午的时候,便收拾行李离开。

  这会儿沈恒还在私塾里没有下学,于是沈陵夫妇与沈毅一起,将沈章一路送出了城,三个人站在城门口,目送着沈章离开。

  等沈章的马车走远之后,沈陵才叹了口气,开口道:“四叔这些年一个人在京城,身边没有个体己人,也是辛苦。”

  沈毅微笑道:“那三兄在江都城里给父亲物色个合适的,给他老人家续个弦?”

  听到沈毅这句话,沈陵有些诧异,回头看了看沈毅,哑然一笑:“经过这场劫难之后,老七你性格倒是开朗的不少,都会说玩笑话了。”

  沈毅微微一笑,没有回应。

  三个人在城门口站了会,便坐车回家,坐在马车里,沈七郎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抬头看向沈陵,问道:“兄长,咱们江都的马家,是做什么生意发家的?”

  “马家?”

  沈陵问道:“哪个马家?”

  沈七郎微笑道:“自然是那个很有钱的马家。”

  “哦。”

  沈陵这才明白过来,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那个马家啊,以前是贩粮起家的,最近几年似乎也开始贩一些木材,药材了。”

  他看向沈毅,问道:“七郎问这些做什么?”

  “没什么。”

  沈七郎微笑道。

  “随口问问而已。”

第二十四章 读书种子

  马家,是江都城里首屈一指的富商。

  马老爷原先是江都府的一个地主,家里有足足千余亩地,如果不算那些官老爷以及那些勋贵宗亲,千余亩地已经可以算是大地主了。

  因为田地多,马家自然囤积了不少粮食,到了马老爷,也就是马俊父亲这一代,便开始做起了粮食生意,马老爷颇有生意头脑,再加上家里粮食也多,十几二十年下来,几乎成了江都府最大的粮商。

  其实这是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因为如果马家安心当地主,那么他们便是士农工商四级之中的农,如果家里供养出几个读书人,即便只是中了举人,也可以成为四级之中的士,而弃农经商,就是“自甘下流”,成了四级之中的最底层。

  而且弃农经商也是有风险的,一个不好,家里的千亩田产都要赔进去,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守着家底过活。

  但是很显然,马家的“转型”非常成功,从商十几年,已经成了江都巨贾,资产膨胀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为粮食生意做的很不错,近几年马家又开始做起了一些木材,药材生意,本钱雄厚,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太惨,因此马家的木材药材生意做得也还算不错,江都府里不少药材铺,就是马家的产业。

  这样级别的一个富商,如果放到另一个世界,地位将会非常超然,但是在这个时代,社会地位并不是特别高,以至于马俊这个富二代,平日里还要跟在范东成身后厮混。

  不过马家的财富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毕竟殴杀陈清的四个人当中,被用来顶罪那个人是钱通而不是马俊,这就说明马家的势力并不弱。

  沈章离开江都之后,沈毅又在家里休养了两三天,因为没有老爹管着,他就不再去喝那个难得到极点的汤药。

  这会儿他已经在家里休养了十天左右,背后以及屁股上的伤大部分已经结痂脱落,只剩下一小部分,已经不影响自由行动,坐着躺着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身子大好了之后,沈毅并没有急着去书院读书,而是在江都城里各大酒楼,茶馆转悠了两三天,与江都城里的百姓们聊聊天,说说话。

  他本就是江都人,说的也是江都话,再加上换了个性子,十分健谈,只几天时间就在外面认识了不少人,对于江都这座城市,也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毕竟另外一个沈毅,算是半个书呆子,虽然在江都长大,但是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转悠,平日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很少出去了解江都。

  此时是洪德五年的三月,春风吹拂,天气已经暖和了起来。

  江都城沈家大院里,伤势将愈的沈七郎半蹲在地上,手里拿了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一边比划一边念念有词。

  “一石米四钱到五钱银……”

  “一两银官价是一千钱,但是民间流通只能兑六百到八百钱……”

  “按折中七百钱来算。”

  沈毅最终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了一个数字。

  一点五。

  也就是说,江都的米价,在一文半一斤到两文钱一斤左右浮动。

  “世道还不错啊。”

  沈七郎小声嘀咕了一句。

  米价,或者说粮食价格,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如果粮价稳定而且偏低,就说明这个时代的基本盘还是稳定的,轻易不会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但是这个时代也没有物价衙门,哪天遭了灾,粮价就会坐地涨价,涨到绝大多数人都吃不起的地步。

  先前的沈毅,基本上不会注意粮价这种东西,他先前在兄嫂家吃饭,后来去了书院,在书院吃饭,几乎从来没有亲自去买过米,即便去买过,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进球吧!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