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553章

作者:无量功德

宣诏的官吏带着一种振奋之色,激动无比的宣布道。

“罗刹国,虽然没有听过,但这一国能够举动五十万大军,比昔日北元部落都强,肯定不是什么小国。”

“哈哈,一个异族蛮夷2.5之国竟然敢攻我大明?找死。”

“四十多万大军被皇上带军歼灭,然后皇上带兵攻入了罗刹国,反攻其都城,哈哈哈,这是何等意义上的大胜?”

“是啊。”

“而且更搞笑的是这一国的皇帝和大臣都投降了,就这样怕死投降了。”

“可笑至极。”

“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皇上之功,盖过昔日冠军侯之功,昔日冠军侯封狼居胥,而皇上将那封狼居胥之地都纳为我大明疆土,大喜啊。”

“皇上可称之为千古一帝,功勋可比拟当初秦始皇一统之功,不,这比秦始皇之功更为厉害。”

“皇上恩泽子民,还有如此武治之力,此乃我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可惜朝廷没有开放募兵,要不然我也愿意为大明效力,为皇上效力,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是啊。”

“我也想为大明效力,开疆拓土,斩异族……”

听到罗刹国举国投降,已经成为了大明的疆土,这令所有的百姓都无比振奋。

毕竟…….

第473章 昭告下,天下震!

毕竟!

大明灭了异国后,不仅仅是国力真正获得了强盛,对于民间百姓而言,也是有很多得到了切实的好处,更加便宜的商品物事,来自各种异域之地的奇珍,这对于民间也是有着很大的促进。

大明开疆拓土,对于民间的商路也是有着很大的提升。

北疆府的羊肉,甚至是各种放牧肉,来自南方的水稻,北方的麦子,在商路的发展下都得到了促进。

所以说大明国力强盛,对于百姓来说也是有很大益处。

开疆拓土一次,那异国的人口人力都成为了为大明提供资源和劳动力的地方,以异国异族供养大明,甚至是百姓。

听到这昭告。

自然是有无数百姓高呼着皇上万岁,高呼着大明万岁。

作为大明子民的他们,自然是格外的振奋。

如若是在原本历史上,在那异族掌中原的时代,无论那所谓的鞑子到了什么地步,防的最恨的就是百姓,不会给百姓任何好处,而是奴役。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可想而知在那时代炎黄族群过的有多么凄惨,但现在的情况就是反过来了。

总的来说。

大明朝廷将获得征伐实质性的好处大部分提升国力,小部分给予天下万民,这些好处都是能够清楚带来的。

13

“值此大捷大胜,我大明疆土再次得到扩张。”

“皇上圣旨,大赦天下。”

“凡牢狱之中轻罪者,可得赦免,与家小归家团聚,但如若轻罪者归家团聚后再犯罪责,重惩。”

“凡牢狱之中重罪者,恩准与家小相聚。”

“另。”

“罗刹国为我大明附属后,疆域归吾大明,商路大开,朝廷也号召天下商贾前往罗刹国经商,将其特有资源转卖归国。”

“罗刹国商路开辟,唯有为大明缴纳足额税赋者方可准予先行,未曾足额缴纳税赋者,立刻补全,如若被朝廷发现偷税,重惩,株连全族。”

宣诏官再次大声道。

这圣旨施行,自然是引起了许多听圣旨的商贾面带激动之色。

如今整个大明帝国内,商路最为发达唯有应天,毕竟是都城,汇聚了来自大明天下各处的商贾。

称之为如今世界最为发达的一个城池都不为过。

在都城内,来来往往的不仅仅是大明的百姓,还有来自西域,还有异国的人,从他们大明的面孔就可以看出如今大明商路有多么的发达。

不知多少异国的商人来大明经商,对于他们而言,大明也是财源的来源。

如今大明的商品在整个世界各处都非常的抢手。

随着海禁开启,大明商品的畅销程度更是加大了,异族外邦的钱财流入了商人的手中,再由商人流入了大明,这也让大明赚的盆满。

“我虽然只是经营一些布匹丝绸的小工坊,但每一次税赋都是足额缴纳,从不偷税,我也有机会前往罗刹国经商,太好了。”

“我也一样。”

“罗刹国应该不小,如果能够第一批进入经商,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太好了。”

……

许多听着宣读圣旨的商人都是喜悦无比,如果真的能够第一批进入异国市场,这绝对是真正的好事。

“皇上圣旨第二份。”

“有关于军队改制。”

“我大明开国以来,祖皇开创军户,世代为兵,世代为将,当初此举是为固守我大明疆域,非进取开疆拓土之策。”

“如今,我大明已成为开疆拓土之国。”

“今,皇上下旨废除军户之策,军户不再世袭传承,募兵制时,凡我大明男儿,皆可报效家国,并取消军户限制,如若父为兵,子不再强制服役,一切全凭自愿入伍。”

“未来,我大明军人之俸禄,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三成,此为皇恩,奖赏为我大明浴血奋战之将士,更为鞭策未来入伍从军,保家卫国之将士。”

“在我大明军中,一切权柄由皇上亲自节制,一切军功皆由皇上亲自过问。”

“未来大明军队之中,一切晋升皆凭军功,为国杀敌者,升,为国杀敌者,赏。”

“此为军队国策。”

宣诏官吏再次宣读道。

“太好了。”

“军户限制终于没有了。”

“以后当兵全凭自愿,而且一切都是公平公正,凭军功晋升。”

“是啊。”

“皇上是一个开疆拓土之君,我辈百姓承受皇恩,理当报国。”

“就看什么时候募兵了,我二十岁了,如果再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入伍了。”

“希望能够快些募兵,我也想为大明出征,开疆拓土,如若能够立下大功,在历史上记上一笔,死而无憾。”

“当初皇上还不知道自己身份时,可是从一个小兵硬生生凭借军功升上去的。”

“皇上能够有今日的一切,都是当年在军中殊死搏杀,要不然,根本不会来到应天,更不会被祖皇认出来。”

“我辈男儿,理当与皇上一样,战场杀敌,报效家国。”

……

无数百姓激动的议论了起来,特别是那些年轻的青壮,这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一种鞭策。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当今皇上朱雄英的事迹也在天下流传,更是成为了无数师长鞭策自家子女,学生的一种励志。

虽说他们不是皇族贵胄,但朱雄从一个小兵立下了无数战功,为大明开疆拓土,这些都是值得无数大明子民学习的。

“圣旨其三。”

“我大明太上皇,在皇上求得灵药救治下。”

“已然苏醒。”

“未来。”

“太上皇将辅助皇上一同掌国,皇上如若亲征拓土,太上皇就将掌国处政,维持大明后方安稳,皇上可放心征伐,强盛大明。”

“今。”

“我大明迎来了真正强盛之地,三龙同朝,前所未有。”

“此乃我大明之福。”

宣诏官吏带着难言的震撼,大声宣读道。

“当年传言太上皇不是薨逝了吗?”

“太上皇竟然又活了过来?”

“这太好了。”

“祖皇,太上皇,皇上,这可真的是三龙同朝啊。”

“难怪我大明如此强盛,三龙同朝,这就是天赐的国运,未来我大明也会变得更强。”

“开疆拓土,身为这时代的大明,何其之幸。”

……

每一道圣旨宣读之后,必会引来一种大惊。

而显然。

这一次自然也是一样。

得知太上皇苏醒的消息,更是振奋。

今天宣诏天下的消息都是好消息,都是足可振奋人心的。

百姓们自然也是反响热烈。

“圣旨其四,昭告天下。”

“在多年前,我大明祖皇与太上皇在议新都之地,在四年前,皇上继位之初,拟定都城所在。”

“定都西安府,原古长安。”

“皇上改西安为长安府,定西安城为长安城,为我大明新都,今新都一切都已经成功建造。”

“皇宫落993成,内城建造。”

“皇上降旨,六部,京兆尹,五军都督府,布政司,朝廷各项职权官府已经开始迁移至新都。”

“另。”

“新都开设,内城内有诸多铺面,诸多府邸,凡我大明子民皆可前往布政司租赁,购买。”

“在未来,当我大明所有职权全部落定长安府,朝廷也将迁移至长安。”

“应天将作为我大明陪都,日后迁移之后,六部职权咱留,但一切迁移之后,六部归长安。”

“此为圣旨之四。”

宣诏官吏大声宣布道。

听到这。

许多百姓都愣住了。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天了,要迁都了。”

“唉,真的迁都了,我们可就不是大明都城百姓了。”

“长安府为都城,这的确是很好的选择,昔日汉唐盛世之时,都城就坐落长安。”

“我大明如此昌盛,定都长安也是我炎黄强盛王朝的延续了。”

“不过。”

“我们作为都城百姓,这消息也必然是先一步得到的,长安府房子那么多,一定要尽快购买一处,这样就可以继续将家定在都城了,我全家也可迁移至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