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472章

作者:无量功德

他的帝王魄力,不输于他爷爷。

“蒋瓛。”

“锦衣卫。”

“仍交给你执掌。”

“并且朕授予你更大的权柄。”

“代朕巡视天下。”

“如若发下有官员欺压百姓,有官员贪腐,直接上奏于朕。”

“每年。”

“锦衣卫必须派人去天下巡视,直接面向百姓,百姓如若有任何冤屈,锦衣卫一一记录,证据确凿,直接将恶徒恶官直接下狱。”

“如若牵连很大,哪怕到了这应天朝堂之上,朕,绝不姑息。”朱雄又看着蒋瓛说道。

“臣,绝不会让皇上失望2.5。”蒋瓛躬身一拜,脸上带着强烈的激动。

他仍然掌控锦衣卫,这就是莫大的权柄,而且巡视天下,这权利更大了。

而听到朱雄的话。

满朝文武更是敬畏,对锦衣卫,更对朱雄。

以后。

锦衣卫的权利更大了。

原本。

在朝堂上有很多朝臣想着找机会启奏锦衣卫太过霸道,杀戮太甚,启奏朱雄裁撤,但此刻看来,朱雄根本不会将锦衣卫裁了,而且还是更加倚重。

“皇上这手腕,不比父皇弱啊。”

“直接定下锦衣卫监察之权,百官也不敢再启奏了。”

在朝堂侯立的藩王听到朱雄的话,心中都不由得暗想道。

不过。

对于如今大明而言。

藩王已经没有多大的权利了,随着他们兵权被削,甚至于赋税都不再与他们相定,他们就相当于一个知府了,只不过是世袭的知府。

他们反抗不了朝廷。

朱雄扫视了朝堂一眼,很是满意。

诸卿,有事继续启奏吧。

“朕,都听着。”朱雄又道。

…….

第307章 诸多国策,昭告天下!

时间过去!

朝议持续之中。

新皇登基继位,要处置的事情不少。

“启奏皇上。”

“在多年前,祖皇与太上皇曾经议定,要择选新都选址,并且去巡视了陕西,山东等府域,但新都仍然未曾敲定。”

“如今皇上继位,不知此事还是否要进行?”徐辉祖站出来,恭敬启奏道。

“新都选址,朕已有决意。”朱雄微微一笑,扫视朝堂一眼。

对于新都所选。

朱雄自然是早有决意。

“敢问皇上,新都选址何处?”徐辉祖立刻问道。

百官也纷纷看着朱雄。

新都选址,事关重大。

对于整个大明而言,更是意义非常。

应天的发展已经到了极致了,但如果迁移都城,绝对会再次带起一个全新繁华的城池和府域,而且新都的选址也关乎未来大明的一种国策。

“陕西府,西安城。”朱雄直接说道。

闻言。

群臣都纷纷面带恍然之色。

陕西府,大明边境的府域。

毗邻许多诸国,相对于中原的繁华富饶,在边境诸多府域,也未有陕西府能够与诸多中原府域相比。

因为毗邻边境,商路发达,许多西域的商人,还有大明的商人都是必须经13过陕西府的。

特别是朱雄改变大明的商路后,对于大明各府域的促进也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

如果是朱元璋还有昔日太子朱标定都西安,或许只是为了换一个都城,再创一城之繁华,定国本。

但朱雄选择这都城选址,意义非常。

这绝对是有隐晦的含义的。

作为一个毗邻边境西域诸国的府域,如若都城在那,大明要动兵,能够更快的调动大军,更好的指挥,于征伐之国而言,意义更大。

朱雄定年号建武,为的就是征伐,可想而知。

“传朕旨意。”

“陕西府,改名为长安府。”

“西安城,改名为长安城。”

“户部,工部,负责在长安府修缮皇宫诸事。”

“朕给你们两年时间,两年之后,迁都长安府。”朱雄直接下旨道。

“臣领旨。”

徐辉祖和严震立刻领旨。

“除工部督造皇宫外,朕赐予各种兵器制造也不得停止,特别是神武大炮,炮弹,燧发枪之类,全力制造。”

“以前红衣大炮全部摒弃,不再制造。”

“而且工部可以在火药研发基础上,再做创新。”

“朕,授予工部全权制造。”

“各府域开采而来的铁石,各种材料,全部优先工部。”

“朕,要工部全力锻造兵器。”

“除火器,战刀,剑,甲胄,也全力制造。”

“务必让全军兵器肃新。”朱雄又对着严震说道。

这一切。

自然是就是为了战争在准备。

只待战争启,大明的军队就可席卷周围,开疆拓土。

日不落大明,朱雄之期许。

国之期许。

掠夺番邦之财富,壮大明之国运。

“启奏皇上。”

“兵部接到了我大明东北疆藩属国高句丽的情报。”

秦逵站出来,恭敬道。

“高句丽的情报?”朱雄一愣,然后直接问道:“一个小国,难道还敢犯我大明不成?”

话虽然如此说。

但朱雄知道。

满朝文武也知道。

高句丽是断然不敢犯大明天威的。

甚至于高句丽原本的国名都是大明所赐。

而且在历史上,高句丽也是完全臣服于大明,不敢有异心。

这时代的高句丽是十分识趣的。

不过在他们基因之中,那种欺软怕硬是一直都在的,就如同倭岛上的倭寇一样。

“回皇上,并非高句丽犯我大明。”

“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犯。”

“而是高句丽王权相争。”

“老高丽王如今已经病重,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如今已经兵戎相见。”秦逵恭敬回道。

“儿子相争,这种倒是不稀奇。”朱雄淡淡一笑,表现的并不在意。

不过在心中,则是已经在权衡思虑了。

王权相争,这不正是大明的大好机会。

“传朕旨意。”

“兵部调派山东府十万大军驻守与高句丽接壤边境,如若有高句丽难民入境,一缕接纳,安置北疆。”

“朕只有一令,不允许兵祸蔓延至我大明疆土。”朱雄沉声道。

“老臣领旨。”秦逵领旨退下。

“夏卿。”

“如今我大明的商路开辟如何?各府域商业得到了几分提升?”朱雄看向了夏原吉。

“回皇上。”

“自皇上改商业税收之后,鼓励商路,如今我大明各府域商业已经繁荣了十倍以上,不仅为国库带来了丰厚税收,更是促进了我大明疆域内诸多民生。”

“民间更是盛赞皇上。”夏原吉带着钦佩之色的一拜。

“自洪武时期以来,我大明海禁就未曾开启吧?”朱雄话音一转,忽然道。

闻声。

满朝全部都面带震惊的看着朱雄。

今日朱雄第一次临朝,要带来震惊的大事太多了。

首先就是对锦衣卫的变化,然后又是海禁。

这可谓是真正的大变革。

“回皇上。”

“祖皇时期,海禁从未开启过。”

“一则是因倭寇之故,二则是海盗之故,三则担心蛮夷影响。”夏原吉立刻回道,但目光之中透出期待。

如若真的开了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