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461章

作者:无量功德

朱允熥笑了一声,快步转身离开大殿。

“这小子。”

朱雄笑了笑,继续批阅奏折。

这时。

陈权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将军。”

“方孝孺,解缙,李进,铁铉四位大人求见。”

闻声。

朱雄抬起头:“宣。”

不一会。

四个人一脸正肃,身着官袍,走入了大殿内。

两个中年人,还有两个稍微年轻的。

前面两个自然是李进和铁铉,后面两个是方孝孺和解缙。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

四人入殿后,直接向着朱雄跪地一拜。

“四位大人辛苦了。”

“坐吧。”朱雄笑着一挥手。

“谢殿下。”四人道谢一声,落座在了大殿两侧。

显然。

他们也是刚刚归来。

时间也正好差不多,毕竟接到了调令后,也就是这个时间。

“四位大人为大明镇守一方这么多年,辛苦了。”

“特别是李大人和铁大人。”

“大宁还有当初北元占据的府域,多亏了两位大人治理,要不然我大明的北疆也不会如此安稳。”

“还有方大人和解大人。”

“交趾府如今已经完全融入我大明,你们更是功不可没。”朱雄对着四人勉励道。

他们四人的功劳,的确是不小。

“多谢殿下夸赞。”

“身为大明之臣,这是臣等的职责所在。”

“而且相对于殿下之功,臣等万万比不上。”

“殿下神威,灭北元诸部,占北疆草原大漠,开辟万里疆域,更是将田地国有,我大明子民人人皆有田可种,这更是振兴我大明国本。”

“臣等敬服。”铁铉一脸钦佩的道。

他们都是曾经效力于朱标的大臣,都是有能力的,后来朱元璋为了巩固他孙子的权利,特意将他们派遣到了北疆镇守,那些可都是大明的要地。

而朱雄这些年的国策。

夺藩王兵权,收赋税,还有土地国有,开疆拓土,这些都足以让他们敬服。

这个太孙殿下的能力,他们也是叹为观止。

“如今你们回来了。”

“孤对四位大人都有些想法。”

“铁大人,孤听说你最擅长的还是兵家之事?”朱雄看着铁铉一笑。

“臣的确擅长,但如何任用,皆看殿下,只要能够为大明效力,臣无论去何处都可。”铁铉恭敬回道。

“如今你回来了。”

“就去兵部任职,担任侍郎吧。”

“至于以后,还会更有重用。”

“李大人。”

“你就去吏部担任侍郎。”

“至于方大人,你去工部担任侍郎。”

“解大人,你去刑部担任侍郎。”

朱雄笑了笑,直接就对着四人安排了。

闻言。

四人立刻站起来,对着朱雄一拜:“谢太孙殿下隆恩。”

他们四人都是大明的能臣,无论是能力还是情商都在上乘,朱雄如此安排任职,自然是带着一种深意的。

兵部秦逵。

吏部陈敬。

刑部钱唐。

工部严震。

他们都已经是年事已高,用不了多久就要告老还乡了,哪怕他们再如何贪恋权势,最终也仍然会退下。

而他们作为各部的侍郎,显而易见会得到这个成为尚书的机会。

这是朱雄在培养他们,也是为了未来的新朝开辟新人。

“好了。”

“你们947刚刚归来,孤允许你们五日休沐。”

“五日之后,来东宫领取任职文书去各部担任就行。”朱雄笑道。

“谢太孙恩泽。”四人立刻道谢。

今日归应天述职的人很多。

他们这些大吏除了要来朝见朱雄外,先一步还是要入宫觐见朱元璋的。

这是规矩,更是礼仪,不可僭越。

除了这些调回来的官吏外,还有皇族。

还有礼部从天下各处挑选而来的高寿老者,都是为了给朱元璋过寿的。

“还有五天时间,皇爷爷就大寿了。”

“这一天。”

“也是我大明真正改变之日。”

“丹药,武功。”

“这些都要出了。”朱雄喃喃自语道。

时间一晃。

很快。

五天时间就过去了。

这一日。

开创了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七十大寿之日。

一大早。

整个皇宫内就无比的热闹。

到处都铺满了红毯,到处都是忙碌的太监还有宫女,而今日的值守也是十分森严,到处都是禁军,在皇宫外则是御林军。

这等盛事。

百官齐聚。

在戒备方面也是直接拉大了。

如果这一日出现了什么乱象,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奉天殿外。

广场之上。

已经摆满了桌子。

今天来参宴的人不少,朝臣的家眷,还有皇族的家眷,还有来自大明各处的高寿老者,这些老者人数就在两百人以上。

所以方方面面都必须做好。

这一次是礼部操办,所以作为尚书也是一直在忙碌,生怕出了什么疏漏,而且除了大寿以外,今天还会有一件比大寿更加郑重的事情。

…….

第299章 大寿!!朱元璋的兴奋!!!

“菜肴都在准备了吗?”郑沂看着下属的官吏问道。

“回郑大人。”

“御膳房正在准备,厨师有两百个,还有五百多个侍从在帮忙。”下属官吏立刻回道。

“皇上大寿,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不仅仅是菜肴,还有座位,章程。”

“这些本官都亲自在盯。”

“你们切记,一定要盯死了,任何差错都不能有。”郑沂十分严肃的道。

如果这一场大寿出了差错,哪怕是最小的一种差错,对于郑沂而言,对于礼部而言都是大事。

这他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请大人放心。”

众礼部官吏齐声道,每一个都是十分严肃。

“距离大寿吉时还有不到一个时辰,抓紧时间准备。”

“等只有半个时辰了,立刻安排宾客就坐。”

“各种水果菜肴也全部都上。”

“去办吧。”

郑沂严肃的说道。

“下官领命。”

一众礼部的官吏散开,去办了。

“只要今天做的圆满,我这个尚书的位置就彻底稳固了。”

“如若有疏漏,那就完了。”郑沂心中暗道。

他能够登上这尚书的位置也是因为太孙恩泽,在赵瑁告老还乡后,他就接管了礼部的许多事,之后也顺理成章的接管了礼部。

议政殿内。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今天也是有着一种难得的庄严威肃。

朱雄坐在他的面前,带着笑容。

“老头子。”

“这过大寿就是不同啊,把冕袍都穿上了。”朱雄对着自己爷爷调侃道。

今天朱元璋那叫一个威严正肃。

带着九珠冕旒,穿着冕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