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量功德
“咱孙子,开创了千古未有的战果。”
“北疆,以后将彻底安定,彻底化为我大明疆域的一部分。”
“他们,再也翻不起什么浪了。”
朱元璋大声笑道,那欣慰,那激动,自然是无以言表。
“太孙神威,开创千古之罪。”
“恭贺皇上。”
13“大明千秋无期。”
满朝文武都齐声高颂道。
听到了朱雄在北疆开创的壮举,想到了曾经历代炎黄王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的太孙手中解决了,这让他们充满了激动,还有自豪。
生于大明朝,何其荣幸。
以后史册史书之上必会记在浓墨的一笔,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开创北疆大定,为大明开疆拓土数千里。
“皇上。”
“距离你大寿已经只有一个月了。”
“皇太孙在出征前就已经交代了,皇上的大寿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
“臣请旨着手操办了。”礼部尚书郑沂站出来,大声道。
“臣等附议。”
“皇上七十大寿,理当大办。”
“一则为皇上办寿,二则庆贺我大明在北疆大定之喜。”
“请皇上准予。”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历朝历代。
对于皇帝办寿,一旦有官员启奏,必然也会有反对之声,因为太过铺展浪费了。
但有许多骄奢淫逸的皇帝就喜欢热闹,就喜欢办寿来敛财。
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却是一个特例了。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他最厌恶的就是铺张浪费,用着十分严苛的条件要求着自己,所以也根本不喜欢办寿。
“此事。”
“还是等雄英回来以后再说吧。”
“他说要给咱过寿的,如果他不回来,咱就懒得办了。”
朱元璋带着几分怨气的说道。
闻言。
朝堂上许多文武都不由得懵了。
就在这时。
“皇爷爷。”
“你这真的是不正经。”
“我不回来,你就不办寿了?”
“怎么?要你孙子手把手给你过吗?”
殿外传来了一个调侃的声音。
闻声。
满朝文武的目光都向着殿外看去,全部都面带喜色。
“恭迎皇太孙。”
满朝文武纷纷跪下来。
在所有臣子的目光中,朱雄缓步走入了大殿内,随后一抬手:“平身。”
“你这臭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咱还以为你要一直留在北疆不回来了呢。”朱元璋带着几分怨气的说道。
不过看着他老脸上那兴奋的样子,可见看到自己孙子回来后,也是十分的高兴。
“我不是说了要给你老过寿吗?”
“说出来的话,你孙子可不会食言。”朱雄笑了笑。
随后。
朱雄直接转过身,看向了郑沂:“郑尚书,我爷爷很少办寿,也从未办过太隆重的大寿,这一次北疆大定,此乃大喜,我皇爷爷大寿,更是大喜。”
“孤给你权利,不要在乎消耗,给孤办一场最隆重豪华的寿宴。”
“满朝文武,各地藩王血亲,还有民间的满了九十岁的长者,都给孤邀请入皇宫为皇爷爷过寿。”
“这一次,孤要给皇爷爷办的轰轰烈烈。”
听到朱雄的话。
郑沂立刻一拜:“请殿下放心,臣一定全力以赴,办出一个最隆重的大寿。”
“雄英。”
“不要太铺张浪费了。”
“咱就是过一个寿。”听到朱雄要大办,朱元璋有些不愿意了。
“皇爷爷。”
“这一次听我的。”
“而且这一次北疆大定,我大明的国库可没有损耗多少,相反还得到了不少的金银钱财。”
“不会损耗我大明的民脂民膏的。”
“你老就宽心吧。”朱雄笑着道。
看着朱雄这样子,朱元璋无奈的摇了摇头:“随你随你。”
“刚刚朝议到何处了?”
“继续上奏吧。”
“孤一年多没有临朝了,正好听一听。”朱雄走到了阶梯上,看着朝臣问道。
“殿下。”
“如今正好上奏到了北疆建城之事。”徐辉祖恭敬道。
“北疆已建城三十九座,在城中生活的都是原本北疆部落的牧民,不过以后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子民了。”
“人口,我大明强国之本。”
“如今孤已经让十二叔和十七叔镇守北疆。”
“并且将北疆三十九城划为一府,为北疆府。”
“户部派人去北疆,将所有北疆府的百姓登记造册。”朱雄开口道。
“臣领旨。”徐辉祖立刻回道。
“殿下。”
“总计经过四载时间,我大明土地国有之策已经去彻底达成。”
“举国良田,国有化。”
“并且按照殿下的旨意,分良田于民,以赋税代替佃租,如今举国推行,我大明子民,人人皆有田可种。”徐辉祖又启奏道。
“在我大明开国之初,人人原本都是有良田可种的,但是在之后,土地被权贵豪权兼并,我朝廷用了四年时间将良田全部收回,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付出多少了人力,付出了多少伤亡,也可想而知。”
“从今以后。”
“孤定下国策。”
“土地国有,不可交易。”
“如若有私下交易良田者,重惩。”
“如若有豪强敢搜刮良田者,重惩。”
“以此国策,昭告天下。”
朱雄一脸严肃的下旨道。
“臣等领旨。”满朝文武齐声道。
他们自然毫无意外朱雄对良田的看重,还有这些重惩国策的下达程度。
如果真的有人胆敢冒大不韪,朱雄绝不会放过他们。
四载艰辛。
如今功成,朱雄决不允许任何人再废了。
?朝会继续。
朱雄归来后。
直接以强势推动了许多国策施行,百官上奏,朱雄直接临朝批阅。
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待得朝会散去。
祖孙两人在皇宫内漫步着,王景弘,还有盛庸跟的很远,并没有靠近,他们自然也不敢打扰这祖孙两人一年多时间未见的叙说。
“给咱说说。”
“这一战,总共斩了多少敌人?”朱元璋笑着问道。
朱雄笑了笑:“老头子,你先猜一猜。”
“北疆四部总共动兵超过了六十万,应该被你给斩了半数吧。”
“从兵部上奏的数字差不多了。”朱元璋想了想,道。
“兵947部上奏的数字只是初略。”
“这一战。”
“我大明总计斩敌超四十万。”
“俘虏兵卒超五十万。”
“当然。”
“在这战果下,我大明将士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异族兵卒并不是兔子,逼急了更是会咬人。”
“大宁,北平,上谷,三府军队加起来五十来万人,为国阵亡了七万多,伤八万多。”
“这个数字。”
“也是我大明前所未有的。”朱雄叹了一口气。
作为直接在北疆统兵的他,自然清楚这一战带来的伤亡情况。
而且还是直面的。
他亲自统兵,没有必要瞒报这些伤亡数字。
瞒报,等同于剥夺了为国阵亡将士的抚恤,朱雄可做不出这无耻之事。
“以一战换取我大明北疆千秋安宁。”
“值。”
“那些阵亡的将士,那些伤亡的将士,他们无愧于我大明的军人。”朱元璋正色的道。
“这一次抚恤,孙儿准备亲自操办。”
上一篇:高武聊天群
下一篇:从黑袍开始成为究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