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423章

作者:无量功德

“六千六百万白银,收入国库后就算用去大半也可结余。”

“我大明,国库竟然就这样充盈了。”

“如果能够在举国推行,那我大明国库能够收取到多少赋税?”朱元璋一脸震惊的道。

对于这个数字也是完全始料未及。

根本就没有想到。

“皇爷爷。”

“你可是输了。”

“这一场赌约,孙儿赢了。”朱雄笑了笑,看着朱元璋道。

听到这话。

朱元璋没有任何输了的颓废,反而是十分高兴:“对对对,你赢了,你赢了,咱真的没有想到,一直被咱忽视的商贾竟然能够给国库带来如此多的税收,咱是真的没有想到啊。”

“单单是应天府就给咱大明带来这么多的税收,如果整个天下推行,那我大明国库就会无比充盈。”

“雄英。”

“以后针对商贾之事,全部都交给你去办。”

“咱只要看到国库充盈。”

“二十倍增长啊,这可是给了咱一个大大的惊喜。”

“要是持续下去,会不是三十倍?四十倍?”朱元璋大笑着道。

“皇爷爷。”

“你可不要高兴太早了,应天府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半年税收直接增长了二十倍,是因为我大明其他府域的商贾也是闻讯而来,汇聚了不知道多少商人做生意,这才会有如此增长。”

“等到以后天下普及了这鼓励经商的国策之后,肯定不会再有这二十倍的税收增长,顶多是十倍左右。”朱雄笑了笑,说道。

一听这。

朱元璋一愣,沉思一想,也点了点头。

“只要有增长就行。”

“反正咱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增长。”

“咱愿赌服输。”

“以后就按照雄英你的2.5来。”朱元璋笑着说道。

一下子增长了这么大的税收,朱元璋自然是非常的高兴的。

这意味着国库里又多了更多的可以用了。

“那孙儿就不客气了。”朱雄笑了笑,躬身一拜。

随后。

看向了徐辉祖和夏原吉。

“应天府对商贾商税的试点已成,对于赋税也有了很大的影响,于国库有利。”

“从今以后。”

“举国鼓励经商,对商贾各种限制取消。”

“不过,禁止官商勾结,吏部加大监管,一旦发现此事,斩!”

“就算放开商贾经商,那也要在公平范畴下进行。”

“除此外。”

“商业税,提升至十税二,以后不出意外,不会再改变。”

“如若胆敢偷税漏税,数额巨大者,斩。”

“此事,刑部监督。”

“此两道国策。”

“张贴告示,天下昭告。”

“鼓励天下商贾来往经商,鼓励开辟商路。”朱雄沉声说道。

“太孙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道。

“另外皇爷爷。”

“孙儿还有一件事启奏。”朱雄转过头,看着朱元璋。

“何事?”朱元璋问道。

“事关百官,更关于我大明天下的官吏。”朱雄严肃的道。

此话一落。

所有人目光瞬间聚集。

……

PS:求月票,求追定支持!.

第270章 朱雄的大魄力!满朝敬服!

“雄英,你说吧。”朱元璋微微一笑,看着朱雄的眼神都透着欣慰。

商税之事,全靠朱雄力争打赌,要不然他还真的不会有所改变。

“商税改变,给我大明带来了一二十倍的赋税增长,国库有钱。”

“这些钱除了针对我大明各种官道,边境,还有民生带来改变外,孙儿觉得还有一事,必须落实。”

“那就是我大明百官的俸禄。”

“相对于历朝历代,我大明官员的俸禄真的不算高,甚至于家小多一点的,俸禄根本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孙儿的提议,就是给百官,给天下我大明的官员涨俸禄。”朱雄转过身,一脸严肃的说道。

听到这。

朝堂上几乎所有的朝臣全部都面带期待之色,看着朱雄的目光也涌现了一种感激来。

当然。

他们也知道。

决定权都在当今皇上的手中。

“我大明的俸禄,少吗?”朱元璋眉头一皱。

“皇爷爷。”

“不要以己律人。”

“或许,皇爷爷过的十分清贫,但并不是人人都是皇爷爷。”朱雄笑了笑。

自己爷爷为国事操劳,吃的用的,都是十分清贫的,从一个农民出身的他,几乎不喜欢太多的享受,所以他一直都过的清贫,他也用自己这种要求来对待麾下的百官,乃至于天下的官吏。

却不知。

天下只有一个朱元璋,并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

听到这话。

朱元璋也听出了自己孙子话语里的隐含寓意,缓缓点了点头,带着一种沉思。

而满朝文武的目光都期待的看着。

如果俸禄能够涨上去。

那他们以后就真的不用太担心什么了。

特别是那些性格刚烈清高的,不喜欢弄一些副产,所以过的格外的难,俸禄提升后足可给他们带来安宁。

“雄英你既然说了。”

“咱相信你。”

“此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俸禄涨多少,都由你来定。”朱元璋笑了笑,对着朱雄道。

显然。

在左思右想下,还有现在国库税收的大涨,解决了一年到头国库没银的窘状,对于官吏涨俸,老朱也没有那么抗拒了。

“孙儿代百官,谢皇爷爷隆恩。”朱雄躬身一拜。

“谢皇上隆恩。”

“谢太孙隆恩。”

满朝文武齐声道,每一个神情都透出了一种兴奋之色。

“继续议事吧。”朱元璋微微一笑。

“报。”

“启奏皇上,启奏太孙。”

“蓝国公,沐国公归来了。”

“在殿外恳求觐见。”

盛庸快步走到了大殿内,恭敬启奏道。

闻声。

朱元璋和朱雄相视一眼,都是带着一种动容之色。

在二十多天前,祖训两人就收到了交趾府的奏报,知道了情况后,朱雄拟定旨意,将蓝玉和沐英召回来,至于军队,沐家军归于云南府,原本蓝玉麾下的凉州七卫则是继续镇守在交趾府,继续开辟官田,尽量自给自足,同样也肩负镇守之任。

当然。

将蓝玉和沐英召入应天,这也就宣告着交趾府的诸多事情都已经顺利定下了。

也无需他们亲自镇守了。

“宣。”朱元璋大声道。

应声。

蓝玉和沐英已经褪下了战甲,身着军营之中的武服,快步走入了大殿内。

当看着高位上的朱元璋,还有站在阶梯上的朱雄,两人的神情也都十分的激动。

“臣蓝玉?à。”

“臣沐英。”

“参见皇上,参见皇太孙。”

两人入殿后,恭敬一拜。

“快快平身。”朱元璋笑着说道。

“谢皇上。”

两人道谢,缓缓站了起来。

这时。

群臣的目光全部汇聚而来。

对于交趾府的情况,群臣只是在口口相传的听闻,但是具体并不知道。

“镇守交趾府一年多时间,给咱说说情况吧。”

“如今你们回来,方孝孺他们应该也将册录都让你们带回来了。”朱元璋笑道。

沐英走上前,恭敬道:“启奏皇上,臣奉命镇守占城郡,所有册录都已经带回来,臣先行禀告占城郡基本情况。”

“说吧。”朱元璋笑着。

“占城郡,人口四百五十万,原有兵力二十万,后占城覆灭,我大明攻占之后,收编军队十三万,并打散整编,灭占城之后,占城官吏,百官,按太孙殿下旨意,择选其良,去其糟粕,原占城官吏仅仅留下不到三成,剩余官吏皆为我大明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