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323章

作者:无量功德

“这,就是应天的大好山河。”

“这,就是大明的大好山河。”

朱雄指着下方,在目光下,整个应天成都在俯瞰之中。

朱元璋站直身体,老眼努力睁到了最开,俯瞰而下的看着。

应天的一切,偌大的城池,城墙,房屋,宫殿。

全部都在的目光注视之下。

“这,就是咱的大好山河。”

“大明的山河。”

朱元璋语气带着一种激动。

能够亲眼从高空俯瞰而下看到,这对于他来说,甚至是比刚刚看到了传国玉玺还要激动。

看着朱元璋这激动的表情,朱雄微笑着。

今天拿出传国玉玺。

又带老朱飞天看应天的山河,这就是朱雄给老朱的礼物。

没有什么比让一个皇帝看到自己执掌的山河还要激动的事。

就这样。

在阳光下。

翼龙环绕着应天飞着,让朱元璋看着应天的山河。

半个时辰后。

翼龙才归于皇宫落地。

朱雄一挥手,让翼龙自行离开觅食。

而朱元璋的表情仍然是那样,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

回到了议政殿。

“雄英。”

“今天爷爷太高兴了。”

“你让爷爷看到了传国玉玺。”

“又让爷爷看到了大明的大好山河。”

“就算是死,咱也瞑目了。”朱元璋十分感叹的道。

“呸呸呸。”

朱雄直接对着地连呸了三声,然后没好气的骂道:“你这老头子,别开口闭口就是死的,有你孙子在,只要你孙子活着,我就不会让你死。”

“我会让你看着爹醒来,看着大明疆土的开拓。”

“以后,我不会让你累着了。”

听着朱雄关心的话。

朱元璋老脸上尽是高兴。

“哈哈。”

“你有心就好了。”

“可天下众生,又有什么不会死的?”

“昔日秦始皇何等霸气,于天下寻长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帝王寻长生而不得,人,终有一死。”

“这是定数。”

“不过……”

朱元璋欣慰的看着朱雄:“现在咱找回了你,就算死了,也无憾了,因为咱知道雄英不会让咱失望的,大明以后交给雄英,能够守卫大明山河,开创我朱家盛世天下。”

..... .... ...

这时。

一个锦衣卫快步来到了议政殿内,恭敬跪下:“皇上,孔纳已经全部招了,有关行刺朱将军之事,都是他一手所为,买通山匪,沿途设伏。”

“哼。”朱元璋脸色变得冷漠:“这个狗东西,咱给了他富贵荣华还不满足,竟还敢造次。”

“该死。”

“他有没有供出其他人?”朱元璋又问道。

“回禀皇爷,他说是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这个锦衣卫回道。

“倒是挺仗义。”朱元璋冷笑一声。

“孔纳知道是必死之局,供出他人来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给自己的族人留下一条生路。”

“这是人性。”朱雄倒是并不意外。

“将孔纳明日处斩,全族男子流放边疆铸城,女子贬入教坊司。”

“抄没其家。”

“明日由朱雄亲自监斩,于刑场公布其罪。”朱元璋冷冷道。

“臣领旨。”锦衣卫恭敬一拜。

“他是锦衣卫的副统领千户,刘勉。”

“你记一下他。”

“在锦衣卫有两个千户,一个就是他刘勉,另一个是纪纲,如今蒋瓛去了北平,纪纲在燕王府守着,只剩下他在应天掌事。”朱元璋指着眼前的锦衣卫介绍道。

“恩。”朱雄点了点头。

“刘勉。”朱元璋开口道。

“臣在。”刘勉立刻应道。

“认识朱雄吧?”朱元璋道。

“朱将军大明,天下何人不知。”刘勉敬畏的回道。

“以后他的话就是咱的话,如果他需要调动锦衣卫做什么,你只管奉命就行。”朱元璋说道。

刘勉心底一惊,十分诧异的看了一眼,但不敢犹豫,直接领命:“臣领旨。”

“退下吧。”朱元璋摆了摆手。

刘勉则是一拜后,退出了大殿。

“雄英。”

“你觉得锦衣卫的设立,是对是错?”朱元璋忽然问道。

“直受命于皇权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可让百官规矩,让天下整肃,自有大用。”

“这就是悬于百官头上的剑,让他们不敢乱来的剑。”

“于皇权而言,必存。”朱雄说道。

虽然国有律法。

但对于权贵而言,有了权,自有贪赃枉法之权,草菅人命之权,除了吏部和刑部外,锦衣卫则是更为关键的一环,受命于皇权,直接监察。

不过。

锦衣卫的存在自设立后,一直也被多有诟病,因为锦衣卫行事无所顾忌,让百官畏而恨之。

“说得对。”

朱元璋欣慰的一笑。

随后,又带着几分吃味道:“你那爹啊,就是太过仁义了。”

“当初我设立锦衣卫的时候,他就多有反对,而起还说以后继位之后肯定是要取缔了,他就是太仁义,心怀百官,可是小看了人性,小看了天下官吏的贪欲。”

“锦衣卫,必须存在。”

“监察,必须存在。”

“官吏苦,好过百姓苦。”

“官吏哭,好过天下万民哭。”

“雄英,你要永远记得这句话。”

“皇权授予官职,官职拥有权利,权利凌驾万民,这权利可害人,可杀人,必须要牢牢监管!”朱元璋带着教诲语气道。

“孙儿明白。”朱雄点了点头。

……

月票土.

第215章 再无儒首孔家!朱雄的血性之言!护天下!

翌日!

晌午时分。

应天郊外刑场。

自大明在这应天开国建都后,这一处就不知斩了多少逆犯,哪怕是胡惟庸案子牵扯的数万人,也几乎全部都是在此被斩。

哪怕是晌午时分。

正是天地间阳气最为浓郁的时刻。

在这刑场仍然笼罩了一种无形的阴气,微风吹来都带着一种寒意,很难想象这还是晌午时分。

而此刻。

在这刑场方圆,已经围了数万计的百姓,其中大多数普通百姓,但是也有许多来自应天府各处饱读诗书的士人。

当然。

十之八九都是来看热闹的,还有的士子就是想看着这个顶着忠义,却毫无忠义的世修降表之徒死去。

而在刑场主官的位置。

朱雄已经落座,身边陈权和萧汉一左一右的站着。

周围都是亲卫。

京兆尹也站在了朱雄的边上,神情恭敬。

“吴大人,带犯人吧。”

朱雄看着这京兆尹说道。

在大明。

在明面上已经不设京兆尹府内,说到底,这个京兆尹就是知府,只不过是自古沿用下来的,所以一直都是这个称呼。

“是。”

京兆尹恭敬点头,随后对着手下道:“带犯人孔纳,验明正身。”

应声。

十几个京兆府的衙役押解着孔纳,还有他的三个儿子来到这刑场,每一个都穿着囚服,背后都插着命牌,上面写着各自的名字。

昔日的圣国公,如今已经一脸的绝望,狼狈。

他的三个儿子甚至都不是走来的,而是被衙役架来的。

“启禀朱将军,犯人已经来到刑场,请将军亲自验明正身。”

京兆尹转过身,恭敬对着朱雄道。

“恩。”

朱雄点了点头。

缓缓站了起来,向着孔纳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