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25章

作者:无量功德

“奉父皇圣旨,儿臣领兵讨伐不臣北元,历经半月攻伐,取得战果。”

“于攻伐北元首战,我军一万先锋军遭遇北元三万铁骑突袭,我大明将士悍勇无比,首战差敌数倍兵力,重挫元军铁骑,将元军拖至我大军主力大军至,一举击溃。”

“成功斩敌近万,俘获数千。”

“我军悍勇将士箭杀元军主将帖尔,立大功。”

“于北元边城攻伐之战,我军经三日进攻,终破边城,便于此城将北元有生之力尽数歼灭。”

“北元十万大军,已被我大明击溃近八万,而我大军伤亡不过一万余众。”

“北元丞相王保保,死于我大明悍勇之士刀下。”

“此战,我军斩敌两万众,俘获数万之众,大胜。”

“此番攻伐北元,儿臣特奏一首功者,为一刚入伍半年之新兵,乃是我大明军中之典范,年纪轻轻,就许身报国,为国建功。”

“攻元首战,遭元军突袭之时,凭手中之箭救下数十名袍泽,箭杀元主将帖尔,破边城之战,先锋主将受伤倒地,此子不畏死,攻破城门,斩北元丞相王保保,为我大军立首功。”

“此子,名为朱雄,如今已凭战功晋位守备之职。”

念到此,看到朱雄的名字,朱标也是一愣。

这么巧合的吗?

不过这也并没有打断他。

“请父皇放心,半载之内,儿臣必给父皇一个真正满意的战果,让北元不复存在。”

“儿臣朱棣,拜上。”

朱标大声念着,声音也到此为止。

“好,好,好啊!”

“咱家老四还真的是给咱长脸。”

“北元原本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国力,十万大军几乎是北元的全部家底了,如今被老四击溃,只剩下了一些残兵小将。”

“还有那王保保,一直以来,他就是北元犯我大明的主战之人,害了我大明边境不知多少百姓,如今死了,我大明也少了一个对手。”

“如此战果,此乃大明之喜啊。”朱元璋大声笑道。

一脸的笑容可以看出此刻的他有多么的兴奋。

“臣等恭贺皇上。”

“大明必千秋无期。”

满朝文武也为此份战果而惊。

这一战,从捷报上来看,实在太漂亮了。

用一万多人的伤亡换了北元八万大军,一比八,大胜。

也难怪朱元璋会如此兴奋了。

当朱元璋回过神来,想到了捷报里自家老四特别提到的名字,神情微愣,不过也并没有多想。

天下之大。

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而且朱也并非只是皇族之姓,在他朱元璋开国成皇之前,还不知道有多少朱姓的人呢。

“还有这为我大明立下首功的朱雄。”

“看来真的是人杰。”

“如若不然,可得不到老四如此推崇夸赞。”

“标儿。”

“对于有功之臣,咱就四个字,重用,重赏。”

“你等下派人传旨给老四,咱等着他传回更大的捷报。”朱元璋一脸大悦的说道。

“儿臣领命。”

朱标欣然点头。

而这时。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稍稍的收敛了,似乎,要进入真正的正题了。

这北境捷报,只是他的镇山石,镇百官之心的。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感激不尽.

第36章 朱元璋的霸道

“北境大捷,王保保已死,北元已经是秋后蚂蚱,跳不起来了。”

“我大明的北疆边境也可无忧了。”

“但现在,咱要说一件我大明朝堂的事了。”

朱元璋话音一变,脸上的神情也变得严肃。

朝堂群臣都变得忐忑起来。

“自胡惟庸被处死后,丞相之位空缺,趁此大捷,难道皇上要敕封丞相了?”

“不知何人能够担此权位。”

“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殿中的群臣都不由得猜测起来,而六部的尚书们则是更为期待了起来。

六部尚书,官职已是朝堂最上,头顶只有丞相,如若他们能够再进一步,就是丞相了。

也是文臣能够达到的最高。

“胡惟庸。”

“咱信任他,他却胆大妄为,把持朝政,将朝堂变成了他的一言堂,甚至于他还勾结北元和倭国,意图造反。”

“呵呵。”

“他真是枉费了咱的信任。”

“经过这一事,咱算是彻底明白了,有些人啊,是注定不能信任的,一人之下的权利,也的确会让人变了初心。”

朱元璋冷幽幽的说着。

这一话落入朝堂上,自然是让许多人的心底一忐,原本他们还想着朱元璋会乘此机会敕封丞相,可如今来看,似乎有些不对劲。

“为避免胡惟庸之乱再现。”

“咱,不准备再立丞相了。”

“以后我大明也不会再有丞相这一权柄。”

在群臣不解的目光中,朱元璋直接将意图表明了。

此话一落。

群车皆惊。

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皇上,万万不可啊。”

“丞相之位关系重大,千古以来,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有丞相之存。”

“如若没有丞相,那丞相职责何为,六部之事还需丞相才能节制啊。”

“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断然不能因此而断绝了属于我汉家的千古传承。”

“皇上如若要废丞相之位,请恕老臣不敢苟同,愿死谏……”

一个个朝臣都跳了出来,充满绝望和不愿的反对,那一个个表现出来的样子都是一样,为了国,为了大明的千古传承。

每一个都有着大义凛然的说辞。

几乎,大半个朝堂的朝臣都站出来反对了。

而这个结果,朱元璋没有半分的惊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会选择在北境捷报传回来后再选择宣布这个消息。

“怎么?”

“你们还想再出现下一个胡惟庸不成?”

朱元璋眉头一皱,一股恐怖的杀气从他的身上爆发出来。

虽然从外表上看,朱元璋面容有些苍老了,但那一身威严,还有杀气却没有随着他的年迈而减少,相反,随着朱元璋变老,这些变得更加恐怖了。

“臣等不敢。”

看着朱元璋那充满杀意的眼神,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直视。

“标儿。”

“拟旨,昭告天下。”

“自今日起,大明废丞相之位,至于丞相之权,咱新设一个通政司,辅助咱处置奏折,这通政司也直接受命于咱。”

“标儿你在百官之中,挑选几个有能力的人入通政司。”

“好了,就这样定下了。”

“退朝!”

朱元璋当机立断的拍板,随后也不想再听朝臣的反对,直接宣布散朝,然后起身离开了。

看着这样果断的朱元璋,群臣只能带着一种不甘心,却也不敢再开口。

要知道胡惟庸还有他牵扯的三万多人可都鲜血未干,高位上的可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帝王,如果他们再出言,只怕下场也会极为凄惨。

国公府。

徐增寿一脸凝重的来到了自己二哥的房间,进来后,就立刻关上了门。

“怎么了?火急火燎的?”徐膺绪诧异道。

“出事了。”

“事情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掌控了。”徐增寿格外凝重的道。

“你在说什么?”

“我怎么听不懂?”

“虽然爹走了,但皇上和太子对我徐家还是格外关照,不仅大哥继承了爹的爵位,进入了都督府,我们两个也入了兵部,这都是皇恩浩荡。”

“哪里脱离什么掌控了?”徐膺绪一脸莫名其妙。

“我是说那个小子,叫朱雄的那个小子。”

“缠着小妹的那个朱雄。”徐增寿急声道。

“他怎么了?”

提及朱雄,徐膺绪眉头一皱。

“我听兵部的人说,今日在朝堂之上,燕王殿下在捷报奏折之中特别提出了朱雄。”徐增寿脸色很不好看。

“你说什么?”

“捷豹上提了朱雄的名字?你确定是那个朱雄?天下间同名的人那么多,你确定就是他?”

“还有,燕王殿下为何会在捷报里提出一个人名来?”徐膺绪惊讶道。

……

PS:有看的兄弟木有?孤寂无言,大明木有人看吗?.

第37章 徐家兄弟的『.;惊慌!

“我去兵部查了那朱雄的册录,全部和那小子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