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235章

作者:无量功德

皇帝诏曰。

“看不出,你这字倒是写的挺好。”看着奏折上的字,朱元璋夸奖道。

“哈哈。”

“我祖母在世时教的,还不错吧。”朱雄得意的笑道。

“你这小子,夸你两句倒是嘚瑟起来了。”

“继续。”

朱元璋笑道。

朱雄也懒得说什么了,再次拿起了一本奏折。

“又是刑部的。”

“乃是尚书钱唐启奏,关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屡屡采矿出现命案,而且屡禁不绝,钱唐提议加强对各种挖矿之地监管,杜绝命案发生。”朱雄说道。

大明如今分为一京,十三布政使司,其中以山西煤矿最多,在这时代,煤矿也是很重要的,冬季无数百姓需要,而且炼铁,锻造,这些都需要,所以这也是重中之重。

但自古以来,煤矿都是极为危险的,坍塌是一,人性是二。

因为矿场都掌控在朝廷手中,所以也有不少人为了骗取朝廷抚恤,屡屡突破下限,杀人之事,伪造煤矿坍塌屡屡发生。

“此事,刑部屡屡启奏。”

“咱也让刑部加大了对山西的巡视,但是治标不治本,能够被刑部调查出来的很少,都被掩盖下去了。”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这采矿之事,他也十分的无奈。

“想要治本也很简单。”朱雄笑了笑。

“说说看,怎么治本。”朱元璋来了兴趣。

“山西府所有矿场工匠是否全部要登记造册?”朱雄问道。

“自咱发现了矿场之祸后,就已经下旨,凡是入矿工匠必须登记造册,精细到籍贯,咱加派了那么多的人力去维持,他们应该还不敢造假,如果有,那咱会砍了他们。”朱元璋对此很自信。

“一个矿场一年要死多少人?”朱雄又问道。

“如若发生坍塌,数人有,数十人也有,甚至百人也有。”朱元璋说道。

“定株连之策。”

“更精细各地矿场名册,只要一个矿场发生矿难,哪怕是死一人,直属官吏直接废官,押解入应天受审。”朱雄沉声道。

“如若真的是意外,那未免也牵扯太大了?”

“毕竟矿难是常有之事。”朱元璋眉头一皱。

“那些与凶徒勾结的官吏也是如此想的,他们就是觉得矿难常有,所以就更加肆无忌惮,制造矿难,如若不以重典治之,矿难之事不会停歇。”

“而起不仅仅是矿难直属上官县令,一旦查实,县令之上的知府,也必须领责,轻则废官,重则株连全族。”

“我不相信没有上官授意,他们敢那么大胆。”

“唯有重典,才可以让矿难不再那般频繁,让那些工匠不再死于所谓的矿难之下。”

“当然,如若真的是无责,大可安抚之后放回,官复原职,更有震慑。”

“这,就是我的主张。”朱雄沉声道。

听到这。

朱元璋也面带沉思。

似乎在思虑着朱雄说出这株连的可行程度。

一会后。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写吧。”

“皇上你同意了?”朱雄一愣。

“你说的没错。”

“如果不以重典治之,这些事情会不断,咱就试试你这方法,杀鸡儆猴。”朱元璋笑道。

得到应允。

朱雄也没有犹豫,提起笔,直接在这奏折上写下:“今后,大明天下所有矿场施行重典株连之律,凡发生矿难,所属县令一律废官押赴应天受审,一旦查明,县令之上知府难辞其咎,一柄株连。”

写完。

盖印。

又一封得到了皇权准予的奏折成型。

朱雄没有让朱元璋提醒,直接拿起了第三封奏折。

“户部启奏黄河决堤拨款,需要一千万两白银加固河堤。”朱雄说道。

“你准备如何处置?”朱元璋笑道。

“黄河流域极广,自古以来洪泽不知淹没了我多少炎黄儿女,钱款必须是要拨的。”

“但是,不能直接拨下去。”朱雄说道。

“放心吧。”

“在咱的天下,他们还不敢太过。”

“这些拨下去的加固银两,咱都是要一笔笔查账的,只要让咱发现有人敢贪墨这人命钱,咱直接灭族不赦。”朱元璋冷笑道。

“皇上。”

“你这一看就是有很多年没有去过民间了。”

“你知不知道民间有一句话?也是商贾圈子里的一句话。”

“对着黄河决堤拨款很应景。”朱雄笑了笑。

“什么话?”朱元璋问道。

“如果什么东西有一成的利润,商人就会保证到处被用到,有两成的利润,所有人甚至都会被调动起来,如果有五成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冒着性命危险。”

“如果有十成的利润,无论什么人,商人,官员,百姓,他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舍命去做。”

“有十成三倍以上,甚至更多的利润,他们就敢犯任何罪行,哪怕这个风险是被灭族。”朱雄带着几分笑意的道。

听到这话。

朱元璋愣住了。

这几句话给他心底也带来了难言的惊震。

因为这几句话里面蕴含了一种道理,却让人不得不信。

作为在天下混迹多年的朱元璋,他看过无数的人性,手中也不知杀了多少人,处死了多少人,更加知道朱雄的话有怎样的道理。

“这些话,真的来自民间吗?”

一阵后,朱元璋带着惊讶的问道。

“是。”

朱雄回道。

天下就是民间,后世也是民间,说出这话的人也是后世一个伟大的人。

“你说得对。”

“人性,就是如此可怕。”

“.?财帛利益动人心。”

“这些年来,咱加大了对官员的监察,就是要杜绝贪赃枉法之事,咱查了又查,杀了又杀,可终究杜绝不了,或许这就是人性吧。”朱元璋十分感叹的道。

“人心复杂,本就是如此。”朱雄点了点头。

哪怕现在自己培养死士,如若不是可以看到忠诚数值,朱雄根本那般大肆培养死士,如今隐藏在朱府密室的死士已经有八百多人了,朱雄相信他们的根本也在于忠诚数值,一旦有忠诚波动,一旦有不忠之人,朱雄直接下令处置了。

不忠之人,朱雄决不会用。

“那你觉得这一千万加固河堤的白银应该如何拨下?”朱元璋看着朱雄问道。

“以往户部是如何拨款的?”朱雄反问道。

“下发黄河流域各个布政司,让布政司首官再拨下去。”朱元璋道。

“就这样的拨法,一千万两白银最终能够成功用到的最多不超过五成。”

“官员一层卡一层,一层吞一层。”朱雄冷笑道。

“你说怎么做?”朱元璋道。

“这一次改变一下。”

“以黄河流域知府为各自流域加固河堤,为第一责任人,下属县令为第二责任人,一旦发现贪墨,灭族。”朱雄想了想,说道。

“不经过布政司,直接由户部拨给知府,只是略过了一级,看似区别不大。”朱元璋道。

“少了一级,就少了一级的贪墨,布政司有多少官?”朱雄笑了笑。

“就按你的来。”

朱元璋点头同意。

“那臣就写了。”朱雄笑道。

“写吧写吧。”

朱元璋笑着点头。

之后。

朱雄继续处置着奏折。

桌子上的奏折也很快的见底,时间也在这一个过程流逝。

而朱雄也从刚开始的抗拒变成了得心应手。

朱雄负责读,朱元璋听着,依靠着后世的记忆和经验,朱雄倒是处置的妥当,朱元璋也适当指导,原本老朱是想指导朱雄处置奏折,但不曾想,朱雄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这处置政务的手段和方法都不错。

“最后一封了。”

“哈哈。”

朱雄拿起最后一封奏折,兴奋的笑了。

打开一看。

则是礼部启奏番邦来朝,北元三势力来朝的奏折。

“老规矩,你觉得这些番邦来朝有何目的?”朱元璋笑着问道,带着考校。

“无他。”

“试探我大明。”

“这两年多,我大明举动了两次兵戈,一则灭了北元,让北元土崩瓦解,分成了三个大部落,二则灭了三叛乱部落,这些都展现了我大明的兵锋。”

“与我大明接壤的这些番邦自然是忐忑,也害怕我大明举兵攻伐。”

“至于草原鞑靼三个势力,也是来试探。”朱雄笑道。

“说的没错。”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何批阅?”

“他们要试探,那就让他们来呗。”

“难道大明还怕了他们不成?”朱雄笑了笑,直接提笔在奏折上写下了一句:“准予番邦觐见,但必须以朝贡之礼方可入我大明疆域,否则,不允!”

随后盖上玉玺。

“你这小子。”

“他们来试探你还要坑他们贡品。”

朱元璋一看,顿时笑道。

“想要来试探不送些礼物怎么行?难道我大明皇帝是他们想见就要见的?”朱雄笑道。

看着已经没有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