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量功德
“这家伙。”
“还真的是心急啊。”
“这一封圣旨都在本王手中有十几日了,竟然还没有传到他手中。”
朱权看着手中的圣旨,脸上也是颇为无奈。
“宁王殿下。”
“如今大宁府疆域已经全部光复了。”
“战报也向应天传去了。”
“不知道朝廷会不会有下一步旨意?”
“会不会让朱将军停止进军啊?”曹峰恭敬道。
“不会的。”
朱权摇了摇头:“至少在彻底荡平叛逆之前,父皇不会下旨罢兵。”
“叛逆如若不根除,终究是我大明隐患,父皇也需要用这三个部落的灭亡来警示天下,背叛大明的代价是什么。”
对于朱元璋,朱权还是有着几分了解的。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曹峰又问道。
看着那北疆,曹峰的眼中也充满了期盼。
“你是大宁府的镇守将,可不是如朱雄一样,镇守大宁府就是指着所在,所以,你就看着羡慕吧。”
朱权看了一眼,调笑道。
“唉,末将也真的想追随朱将军一起痛击敌寇啊。”曹峰叹了一口气。
“如今已经募集了新兵三万了。”
“将他们全部调至这边城来。”朱权忽然开口道。
“如今边城有一万五千兵力,应该足够了。”曹峰道。
“本王觉得,朱雄那家伙肯定还会弄出什么事来,多调派一些兵力,以防万一。”朱权很是肯定的道。
“弄出什么事?”曹峰一脸的惊凝不解。
……
陕西。
长安城。
“哈哈哈。”
“朱雄这小子,当真没有让孤失望,也没有让父皇失望啊。”
“大宁府,已彻底光复了,所有失地城池都全部夺回来了。”
朱标看着手中的战报,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朱将军无愧我大明战神之称。”
身边的众多官吏纷纷回道。
太子巡视,身边自然也是跟着许多属官,而且战报传至应天时,也是一式两份,一份传给朱标,一份传给朱元璋。
虽然巡视,但是朱标仍然要处置着诸多政务。
朱标一脸笑容,正想说些什么,可忽然脸色一变:“咳咳……”
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太子殿下。”
众多属官立刻围了上来。
“没事,只是感染了一些风寒罢了。”朱标捂住了嘴巴,摆了摆手。
“好了。”
“你们继续禀告吧。”
“等将这巡视的事情处置完,孤也要返回应天了。”朱标勉强一笑的道。
而在长安王宫外。
一个穿着黑色僧衣的老和尚看了王宫一眼:“气数将尽,大明天下降改写!”
……土.
第119章 朱元璋的兴奋!再次恩赐!
应天府!
奉天大殿!
一如既往。
这大殿内百官肃立,彰显着大明帝国的强盛。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一脸的笑容,显得十分的兴奋。
这让原本庄严肃穆,透出了帝王威压的朝堂也如沐春风,没有那般压抑。
看着朱元璋一脸笑容的端坐龙椅,真的很难想象到他是一言决定千万生死的皇帝,想不到曾经不可一世的胡惟庸,还有与之牵连的三万多人都被他一道旨意所杀。
“众爱卿啊。”
“朱雄,又给咱大明立功了。”
“他真是一个好小子啊。”朱元璋一脸笑容的看着满朝文武,分享着他的喜悦。
自己孙子如此了得,作为爷爷的他又怎会不高兴。
如今朱雄在外获得的一切战功,来日都将成为朱雄的资历,压服百官的资历,压服天下的资历。
凭朱雄之名,足可让天下百姓信服。
未来朱雄归位。
大明皇族,大明的嫡长孙也是如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上了战场,并且屡屡立下了战功,绝无任何虚妄。
这就是令天下信服的根本所在。
“父皇。”
“难道大宁府的战祸已定了?”
朱棣站出来,好奇的问道。
满朝文武的目光也都带着好奇之色。
“宣读吧。”
“让众爱卿也知道大宁的战况如何了。”朱元璋一脸笑容的将桌子上的战报对着王景弘一递。
“儿臣朱权,上奏大宁战报!”
“日前。”
“朱雄将军统领四万镇寇军,将陷落叛军之手所有城池,所有村镇全部夺回。”
“其中斩敌超三万之众,叛军已经彻底无力抗衡我大明。”
“今,诸城已定。”
“为解我大宁府边患,朱雄将军将继续进军,攻克北疆,将三叛乱部落扫灭,以此告诫天下,犯我大明天威代价。”
“另。”
“因叛军之祸,近百万子民遭难,金银被叛军抢夺,粮草被叛军抢夺,还请父皇调拨粮草来维持大宁府受难子民之祸。”
“儿臣朱权拜上。”
王景弘大声宣读道。
“朱将军,真乃我大明冠军侯。”
“短短三个月时间,大宁府的危机彻底解决了。”
“如今已经叛军已经被朱将军打得转攻为守,叛军已经不足为虑了。”
“看朱将军现在进军的战况,最多四个月内,叛乱的三卫就可被彻底镇压。”
“不错。”
“就用这三卫的亡来换取天下番邦对我大明天朝的敬畏,看他们还敢不敢造次。”
……
听到这战报,满朝文武都激动的议论了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
这也是值得高兴的大好事。
但就在这时。
站在文臣首位的一个中年大臣站了出来,表情一脸正肃。
正是孔纳。
在这朝堂之上,有此姓的人唯有一人。
那就是儒学开创者的后人,如今的衍圣公,居一品,虽无实权,但引领儒学,身份地位极高。
当然。
这是在外人看来。
如果在朱雄看来。
则是觉得是一个笑话。
儒家之道,忠君爱国,将忠义奉行在第一位。
可是历朝历代下来。
每一个王朝更迭,却是不见真正死忠于王朝的衍圣公,也没有死忠于国的衍圣公。
世修降表。
这在后世有这样的典故。
儒家教导着他人忠君爱国,忠义为先,可是他们却倡导着他人如此,可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却根本没有所谓的忠义之心。
也是十分可笑。
这时代的人或许还不明白。
但是作为后世而来的朱雄,自然是在心底都有些看不起。
“孔爱卿有何启奏?”
看着站出来的孔纳,朱元璋平静的问道。
“启奏皇上。”
“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对待藩属国,对待小国,还是需要彰显天朝上国的天威,容人之量。”
“臣以为。”
“我大明军队在镇压叛乱部落时,也需展现我大明天恩,让他们感恩不犯。”
“以此必可感化叛乱部落之心,让他们永世臣服我大明。”
孔纳一脸正肃,义正言辞的道。
听到这话。
满朝文武大多人都是有些发愣的看了孔纳一眼,就如同看傻子一样,特别是武臣,听到这话都是觉得十分的可笑。
这就是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的人吧。
完全沉醉在了那所谓衍圣公的身份上了。
“咱知道了,退下吧。”
上一篇:高武聊天群
下一篇:从黑袍开始成为究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