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量功德
朱元璋打开卷筒,将里面的画像拿了出来。
定睛一看。
一眼就认出来了。
“果然。”
“果然啊。”
看着画像上的人,朱元璋浮起了一抹了然来。
这一切,还真的就如同他所料。
“果然是当初妹子身边的那个嬷嬷,得妹子恩宠,赐名姓马。”
“就如咱的预料啊。”
“一切都是妹子安排好的,她让自己最信任的嬷嬷把咱大孙从应天带走了,在北平安家了。”朱元璋合上了画像,心中动容的想到。
“皇上。”
“臣还查到了。”
“据那些安沙镇许多老一辈百姓来说。”
“朱雄祖母的确不是土生土长的安沙人,而是在一场逃难后来的,然后在安沙开了一件小酒馆,而且从小就教导朱雄,千万不要离开安沙,更不要去应天。”蒋瓛又说道。
“当年,妹子究竟发现了什么?”
“还让这嬷嬷如此教导咱孙儿,难道应天真的有什么危险?”
“可妹子为什么不告诉咱?难道咱还不能保护雄英吗?”朱元璋眉头一皱,更加不解了。
他作为皇帝。
掌控天下。
应天更是他的眼皮子底下,又有谁能够翻起什么浪花来?12
“皇上。”
“当初皇孙染上天花时就极为古怪,他一直待在皇宫,却是未曾远去,可忽然间得了天花。”
“或许,皇后娘娘当年是真的发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为了皇孙的安危,所以才将皇孙殿下送走的。”
“虽然失去了皇族的荣耀,但是在皇后娘娘心底,只要能够抱住皇孙的性命就足够了。”蒋瓛恭敬的说道。
“这的确是妹子的性格。”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但随后,他没有过多的去想什么,再次道:“查,给咱狠狠的查,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不管要多长时间,给咱挖出来,找出当年是谁害了咱妹子和雄英。”
“臣领旨。”
蒋瓛躬身一拜,退了下去。
这时。
站在一旁的王景弘欲言又止。
“要说什么,你就说。”朱元璋瞥了一眼。、
“皇爷。”
“老奴倒是觉得,可以将一直在皇孙身边的管家召进宫来问问有关皇孙的情况,还有皇孙祖母的情况。”
“说不定能够知道更多。”王景弘恭敬道。
闻声。
朱元璋稍稍思虑:“咱孙说了,他这个管家是流民,后来被他祖母给收留了,应该知道的不是很多,不过,也的确可以找来问一问。”
“那咱立刻去传旨,召见皇孙管家。”王景弘立刻道。
“这几日政务繁忙,而且咱的孙儿都还在战场上,过几天吧,等知道咱孙儿的情况,再传。”朱元璋一脸担忧的道。
“是。”王景弘点了点头。
但就在这时。
“启奏皇上。”
“兵部急报。”
“自大宁日夜兼程传回。”
兵部尚书秦逵在大殿外喊道。
“竟然提前回来了。”朱元璋脸色一变,立刻道:“快进来。”
“臣参见皇上。”秦逵跪地行礼。
“免了免了。”
“快说大宁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立刻问道,眼神都充满了急切。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国皇帝对战事的关切,但是也只有朱元璋自己才知道,他在等着自己孙儿的消息。
“回皇上。”
“朱将军当真是神勇无比。”
“臣刚刚接到大宁传回的急报,还是宁王殿下亲笔所书。”秦逵一脸激动。
看着他这样子,朱元璋心中一安,显然,这绝对是好事,否则秦逵就断然不是如此激动的表情了。
“说。”朱元璋迫切问道。
“朱雄将军于五日前至大宁府临城,在朱将军至时,临城已经遭受十几万叛军连续猛攻了六日,临城将失守,朱将军率领亲卫及时来到,击退入城叛军,力挽狂澜。”
“翌日。”
“朱将军制定战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趁叛军攻城之际,带兵出城攻杀。”秦逵又语气激动的道。
“十几万叛军,带兵出城攻杀?”
“虽有出其不意,但同样危险。”
“这小子,还真的是胆大。”朱元璋眉头一皱。
“请皇上安心。”
“朱将军并非无分寸之人,这一战,朱将军大胜。”
“请皇上一阅战果。”
秦逵激动的将战报呈奏。
朱元璋直接接过来,一看。
顿时间,也惊讶了:“这一战,总计斩敌超两万余众,朱将军麾下阵亡不过数百人,伤者两千余人,大多为轻伤。”
“这战果,当真出彩啊。”
听到朱元璋的话。
秦逵立刻笑道:“皇上,这是大胜,前所未有之大胜,看来,大宁府的战局会因朱将军的出现而改变了。”
“原本臣还想着要不要启奏皇上,自北平调五万大军镇压叛军是不是有些少了,还需要增派兵力,如今看来,有朱雄将军统兵,大宁府或许可以以少胜多。”
朱元璋沉声道:“自一开始,咱只调五万大军去平叛,并非是要击溃他们,而是固守,只有一个多月就要入冬了,北疆大漠将会变成一片雪国,以我大明户部调集的资源,尚可维持大军所需,大宁府战备所需,但那些叛军可没有。”
“北元已经没有了那般底蕴了。”
“只要入冬,等着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咱没有想到,朱雄能够给咱带来这么大惊喜,以攻为守,大破敌军。”
“好,真是好啊。”
“如此战果,虽然比不上当日朱雄带几千骑灭北元王庭之功,但同样也不错啊。”
秦逵立刻道:“皇上指定让朱雄将军去统兵平叛,当真是选对人了。”
“秦逵。”朱元璋表情变得严肃。
“臣在。”
“将士们过冬棉衣,粮草辎重,还有各类所需,全部都给咱备好了没有?”
“请皇上放心。”
“户部早就准备好了,如今已经向大宁府运去,入冬之前,必交到每一个大宁府将士的手中。”
“将士们在战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咱不希望他们还要裹着单衣,在寒冬受冻,总之,此事就全权交给你了。”
“臣绝不让皇上失望。”秦逵恭敬道。
“如此就好。”
朱元璋脸上也终于有了一抹笑容,格外轻松了下来。
“对了皇上。”
“宁王殿下的奏报之中,还有关于朱雄将军为麾下五万大军取得名字。”秦逵道。
“他取了一个什么军号?”朱元璋来了兴趣。
“镇寇军。”
“镇敌寇,杀敌寇,保家卫国。”秦逵立刻回道。
朱元璋眼前一亮,听到这名号,也燃起了一种别样风采:“好,不错,好一个镇寇军,镇杀敌寇,这个军号可以。”
秦逵在一旁笑着。
“此次朱雄再次为国立功,给咱记下来,他日等彻底平叛之后,咱再行一起封赏。”
“还有,朵颜三卫叛乱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我大明也需要这一场大胜来告诉子民。”
“以朝廷之名拟告示,各个州府昭告。”朱元璋正色说道。
这些战功可都是自己孙儿用兵拼来的,朱元璋一定要让兵部记得清清楚楚。
等到了他日朱雄认祖归宗的时候,朱元璋要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孙儿不仅仅是有皇族血脉,身份尊贵,他所获得的一切荣耀,权柄,都是他用命拼来的,都是用战功得到的,没有任何猫腻。
这更是让天下百姓知道,朱雄作为皇族嫡孙,他配得上身上的血脉,皇族儿郎,也与普通人家的将士一样,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这足可让所有百姓振奋。
当然。
关键也是给自己的孙儿扬名。
“臣会让兵部侍郎记下朱将军还有大宁府将士的战功。”秦逵立刻道。
“好了,退下吧。”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秦逵也是缓缓退了下去。
这一刻。
知道了自己孙儿的消息,朱元璋是彻底的放心了。
“皇爷这一次可以安心了。”
“皇孙殿下的勇力和统兵之能,当真无愧于民间称之为战神。”王景弘恭敬道。
“呵呵,咱的孙儿,自然是如此出彩。”朱元璋也得意的笑了起来。
可随着他缓过神来,老脸上的担忧还是明显:“不过,这小子虽然厉害,可终究是太莽撞了,咱可是生怕他遇到什么事啊。”
“请皇爷放心,皇孙殿下吉人自有天相。”
“不会有事的。”王景弘立刻安慰道。
燕王府!
朱棣正手持弓箭,对着箭靶练箭,但看着他脸上的样子,显然也是有些心不在焉。
“夫君。”
“回应天不高兴吗?”
上一篇:高武聊天群
下一篇:从黑袍开始成为究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