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神公司到人类帝国 第468章

作者:小柒天

  不过,滞缓的原因并非技术瓶颈,而是因为被选中的成员多为五到九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需要经过漫长的训练与改造,才能成为真正的斯巴达战士,因此,计划的进度相对缓慢,远不如其他项目那般迅速推进。

  对比现阶段的辅助军,斯巴达计划似乎显得有些“鸡肋”。

  辅助军多为寻常部队的精锐,经过生物部技术人员的筛选后,再注射没有副作用的茵奎斯血清,便能够发挥出超越常人巅峰的身体素质。

  茵奎斯血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被生物部全面完善,生产成本对如今的帝国来说,根本产生不了丝毫压力,这使得辅助军的战斗力与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斯巴达计划的首批成员耗费了近十年时间,才被科研部编入试验部队。

  这样的效率在多恩看来,显然无法与辅助军相提并论,所以,他对斯巴达计划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倒是全揽帝国之拳辅助军的皮特罗,对斯巴达计划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军团高层,皮特罗同样浏览过科研部与生物部,向他们这些高层开放的内部项目进展。

  他认为,斯巴达战士的潜力要远远超越普通的辅助军,尤其是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能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潜入敌后、破坏关键设施,还是在极端环境下执行高难度任务,斯巴达战士的适应能力与战斗力定当引人瞩目。

  然而,皮特罗并未在多恩面前过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多恩作为原体,对军团的整体战略有着更为宏观的考量。

  因此,他只是默默关注着这一计划的进展,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今,哈尔西却主动将斯巴达“送上门”,这让皮特罗感到无比欣喜。

  这位将领心中暗自期待,若是斯巴达计划能够全面推广,甚至可以直接改造现有的辅助军,那么辅助军的战斗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届时,他们或许能够发挥出不亚于阿斯塔特的战力,成为帝国之拳的另一支绝对精锐。

  于是皮特罗适当的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无论试验部队是否为斯巴达,科研部总归是把最新装备先行给予了我们帝国之拳,还是过去看看吧,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说的没错,我们走。”多恩轻点头,对皮特罗的建议表示赞同。

  他本就打算当面会见哈尔西,进一步了解这批试验部队的具体情况。

  在多恩的带领下,阿俄伊、皮特罗,以及数名圣殿骑士,也就是帝国之拳的荣耀卫队,一同离开了舰桥。

  他们搭乘轨道列车,朝着位于舰体腹部的整备库进发。

  不久后,永恒远征号的1号整备库内;

  这里的空间庞大而开阔,整体规格、设备与机库相差无几,但陈列在此的载具多为地面装甲单位。

  拥有磁悬浮底盘的泰坦主战坦克、真·移动要塞般的猛犸象号,以及重型独眼巨人机甲等,整齐排列在整备库的停放架上,如同一群陷入沉睡的钢铁巨兽,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刻。

  而帝国服役时间最久的泰坦主战坦克,早就经过各方面的加强、升级和改造。

  像是常规型号就采用了双100mm口径的高斯炮,能够在极远距离上精准打击目标,威力足以击穿、摧毁绝大多数堡垒工事和重型单位。

  此外,泰坦的炮塔后端,还加装了三管4mm口径的小型高斯近防炮,用以提升对空中目标的防御能力。

  即便战场维度上升到了宙域,但坦克在陆战中的地位依旧无法撼动,它们的存在,为战士们提供最坚实的火力支援。

  除了这些重型装甲单位,整备库内还有各类待命中的猎杀者。

  而在整备库的中央区域,则是一座直径足有百米的等离子气阀门,以及相应尺寸的重力升降井。

  重力井的存在,能够让悬停在大气层内的舰艇,直接将整备库的作战单位投放到地表,从而大幅度提升部署效率。

  此刻的重力井旁,已经陈放着大量集装箱,并被整齐的排列在金属甲板上,而搬运型终结者与猎杀者,则是将这些集装箱转送至其他区域。

  多恩、阿俄伊、皮特罗等人亦是站在重力井的边缘,而在他们对面,则是身穿白褂、留着马尾的哈尔西。

  哈尔西身后,却是一群身高超过两米,但面容却十分稚嫩、青涩的“孩子”。

  最主要的是,这群“孩子”的年纪也就十七八岁,可看向多恩身旁的圣殿骑士时,目光中没有多少紧张与胆怯,反倒是好奇与“跃跃欲试”,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当然,这群“孩子”还没有一个敢对多恩做出相似的神情。

  毕竟他们再有自信,也知晓自身远不是一位基因原体的对手。

  因为在帝国上下,所有人都知晓的是,除了帝皇本人外,唯有基因原体都能够做到“爆星”的实力

第539章 斯巴达117 “喧宾夺主”

  “博士.”

  多恩的目光扫过哈尔西,以及她身后那百余名面容稚嫩,却身材高大的“孩子”,随后又看向正在被搬运型终结者与猎杀者,转送至其他区域的集装箱,继续道:

  “很高兴能再次见到你。”

  “呵呵。”哈尔西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我也是,没想到你和你的军团愈发雄壮了。

  而且,我还得恭喜你啊。”她的语气中带着真挚,没有多少调侃:

  “据说帝国统合一七宇宙(星球大战)后,你就要和旁边那位精灵王室成员走入婚姻殿堂了,恭喜恭喜。”

  “.”

  闻言,多恩的面容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停滞。

  其目光也有着一丝复杂的情感,仿佛在思考着哈尔西话语背后的深意。

  然而,他并未立即回应,阿俄伊却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合,依旧淡定自若的前一步,声音平静而优雅:

  “阿俄伊在此感谢博士的祝福。”

  她的面容带温和,仿佛在化解多恩的尴尬。

  随后,阿俄伊的目光转向那群平均身高超过两米的“孩子”,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

  “他们便是博士团队培育已久的斯巴达吗?”

  听到阿俄伊的询问,哈尔西的注意力迅速从多恩的“婚事”上移开,转而以一种毫不掩饰的自信姿态,开始介绍起眼前的这群年轻人。

  “没错,他们正是斯巴达计划的首批成员!”哈尔西面露掩饰不住的骄傲,“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与基因改造,他们已经具备了远超常人的战斗力与适应能力。

  无论是身体素质、反应速度,还是战术素养,他们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我相信,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决定趁帝国此次的统合战争,让这群孩子们参与其中。

  这不仅是为了获取宝贵的实战数据,方便后续的量产计划,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现今的战争节奏。

  来,约翰。”

  哈尔西说着,转身抬手,呼唤其中一名斯巴达走上前来。

  话音落下,一名留着寸头的男孩应声而出,步伐稳健的走到哈尔西身旁。

  这位名叫“约翰”的斯巴达,年纪不过十五六岁,但他的神态与目光却透露出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老练。

  其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一切,而他的站姿则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

  多恩在看到约翰的第一时间,内心便不由得暗暗赞叹。

  尽管他早已听说过斯巴达计划的传闻,但亲眼见到这些经过改造的战士,仍然让他感到些许“震撼”。

  约翰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精准,仿佛身体已经与战斗本能融为一体。

  其肌肉线条分明,皮肤下甚至是隐隐透出“金属”般的光泽,显然是经过高强度改造的结果。

  ‘不得不说,单从形象与气质来看,这群斯巴达已经全面碾压了寻常的辅助军。’

  多恩在心中默默评价了句。

  斯巴达的存在,仿佛是对传统“士兵”的一种颠覆。

  无论是那冷峻的面容,还是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与威严,都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到一种压迫。

  不过,对于多恩来说,约翰的存在显然无法对他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压力。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原体,多恩早已习惯了面对各种强大的对手,而眼前的少年,尽管气质非凡,却依旧不足以撼动他的内心。

  而约翰亦是沉默寡言、神情冷峻,仿佛一座冰山,似乎根本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即便是在如此近距离地面见一位原体,约翰也没有像其他斯巴达那样表现出“兴奋”、“激动”,又或者是“胆怯”,其目光始终保持平静。

  这种超乎寻常的冷静与沉稳,让多恩对约翰的欣赏之情愈发浓烈。

  他不由得开始在心中盘算,如何将这支百人的斯巴达部队,尤其是约翰,彻底“纳入”帝国之拳的麾下。

  多恩深知,这样一支精锐的部队,若能为他所用,必将成为帝国之拳的一柄利刃,助他在未来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这让多恩更加欣赏对方,甚至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把这支百人的斯巴达部队,尤其是约翰给彻底“纳入”帝国之拳。

  哈尔西似乎并未察觉到多恩的“小心思”,注意力依旧集中在约翰身上。

  其抬手拍了拍约翰的右臂,动作中带着几分自豪与母性,仿佛在展示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约翰是这支斯巴达部队的指挥官,代号117,也是我最杰出的‘作品’,多恩,你可不要小瞧他们,尤其是约翰。”

  说到这里,哈尔西的目光转向多恩,神情中带着几分骄傲:“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有最艰难的任务,尽管交给他们来执行。

  当然,前提是不会影响整场战事的节奏和胜率。”

  “好。”

  多恩微微颔首,显然对哈尔西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那群肃立的斯巴达,随后继续询问道:“不知他们要与我们帝国之拳同行多长时间?又需要多少实战数据才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哈尔西闻言,几乎没有思考,便以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回答道:“直到统合战争结束吧。

  无论如何,请务必测试出他们的极限在哪里,我需要知道,他们在最极端的环境下,究竟能发挥出怎样的潜力。”

  多恩点了点头。

  并且他感觉哈尔西的回复,既像是希望经此一役,测试出斯巴达的极限如何,也像是在为人类的未来探明道路。

  毕竟斯巴达项目中,还涉及了「永久性提升全体人类身体素质、精神抗性」的档案。

  所以斯巴达计划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超级战士,更是为了探索人类在基因改造与科技加持下的极限。

  随即,多恩回道:“明白了,我会安排他们参与最艰巨的任务,确保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检验。”

  说完,多恩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侧。

  那里,最后一批通过重力井运送的集装箱正缓缓落地,并发出低沉的金属碰撞声。

  “还有,我看运输清单上显示,你们科研部提供给我们的装备是一批终结者甲胄?”

  “没错。”哈尔西的回答简洁而直接,语气中却少了几分对斯巴达战士的热情,显得颇为轻描淡写。

  她边整理着手中的数据板,边解释道:“这批终结者甲胄加装了短距离瞬时传送装置,最远传送距离为4万公里。

  经过D等人员的多次测试,几乎不会出现误差现象,不过——”哈尔西顿了顿,提醒道:“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冒险传送至地形极其复杂的区域,毕竟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

  短距离瞬时传送装置?

  最远距离为4万公里??

  听到这些关键信息,多恩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可是“战术级”的武器装备啊,如果运用得当,甚至能够瞬间逆转战况。

  但这个对于哈尔西而言,却显得“平平无奇”。

  并且哈尔西说完,她就与几名研究团队成员,转身向重力井的升降梯走去。

  他们的步伐匆忙,显然还有更重要的事务需要处理。

  哈尔西则边走,边背身对多恩补充道:“这群孩子就暂且交给你们来负责了,我还得回到零八宇宙(光环)继续忙了。”

  多恩目送哈尔西等人离开,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

  整备库内再次恢复原样,只剩下机械运转的低鸣,以偶尔传来的金属碰撞声。

  而望着哈尔西逐渐远去的背影,绝大多数斯巴达的脸上,都难以掩饰的流露出一丝“迷茫”。

  他们的目光追随着哈尔西的身影,直到她完全消失在重力井的升降梯中,仿佛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依靠。

  这些年轻的战士,自幼便被从家庭中带走,接受了最严苛的训练与改造。

  尽管他们的父母偶尔会在假期前来探望,但大多数时间里,哈尔西扮演了他们母亲的角色——

  既是他们的导师,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斯巴达们常年与“正常”社会隔绝,生活的全部内容几乎都被训练、战斗、测试和任务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