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唐风骨
武庚一言不发,听着群臣的争论。
文武百官发现陛下没有开口,于是讨论得更加激烈了。
朝堂上的规矩,在陛下开口之前,任何争论都可以,一旦陛下开口敲定,那么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
“要立刻禁止所有与佛门有关的思想,人间任何人敢谈佛,那就是叛逆。”
“胡说什么?大王可从来没立过这个规矩,众圣贤为人间带来百家争鸣,你想破坏吗?”
“记住大王曾经说过,大道无碍,哪怕是阐教和西方教的道,也有可取之处,一味否定不利于人间。”
群臣各持观点,一时间谁也无法说服谁。
毕竟,他们在争论中,或是会观点融合,或是会观点改变。
甚至有两名大臣争论一番后,互相观点完全反转的情况。
而在陛下开口之前,他们还会继续下去。
这本就是他们的使命。
……
与此同时。
西方极乐世界中。
接引准提并肩而立,西方极乐世界现万宝佛光光轮,照耀万千。
大雷音古刹中,所有西方仙神,此刻道心变化,身上梵光化作佛光。
他们身上曾经背负的一切因果,皆被斩去。
全新的大道,全新的气运笼罩全身,限制他们千百年的桎梏,在这一刻全都松动。
西方教化为佛门,对于他们这些有名有姓的存在,自然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谁要为此付出代价,他们并不在乎。
一些无关紧要的存在,能代他们付出代价,那是莫大的荣耀。
这是那些低劣生灵,命中注定的因果。
……
金刚菩提树下。
准提圣人以七宝妙树横扫虚空,须弥山在他面前,切断过往所有因果,在无量佛光之中重组。
化作一座通体光芒的山脉。
准提圣人拈花一笑,道:“今日起,此山当为我佛门圣地,名为:灵山。”
接引圣人则是脚下莲台生,三千世界化作无量佛国现。
他指大雷音古刹,同样拈花一笑,道:“今日起,此地为我佛门寺庙,名为:大雷音寺。”
他话音落下。
原本如同一座高塔的大雷音古刹,顷刻间化作千万里佛门寺庙。
两位圣人对视点头,他们又足踏佛门时空长河,身后二十四首十八臂的金身法相口吐佛道真言。
八万四千道梵音佛文,自过去未来同时震荡,为新生的佛门,加上最后一层庇护。
只见佛光金莲生于净土,每朵莲心皆托起太古星辰。
接引宝幢悬挂的舍利子,迸射亿万道佛光,佛门度化大道,让所有心向西方的仙神,顷刻间尽数皈依。
准提脑后七重功德金轮碾过之处,西方大陆的尸气,被碾压破碎,重现西方光明。
这时只见接引圣人与准提圣人对视一眼。
圣人双目交汇处,迸发亿万因果红线。
接引圣人足踏三十三天外天,指尖划过之处,琉璃光芒升扬而起,道:
“西方教统更迭,佛门当立!”
话音落下。
其顶上三花悄然花谢结果,有无量光芒的舍利子凝聚新生。
其道体褪去玄门清气时,化作西方佛气。
接引圣人看向诸天,淡淡开口,道:“自今日起我西方佛门,不再为玄门旁支,当自成一脉。”
“从今往后,我接引圣人唤名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佛号响彻诸天。
圣人脑后七重功德金轮,承载万千卷渡世佛经。
准提圣人也同样高宣佛号,道:“从此之后,再无准提道人,只有佛门准提佛母。”
说话间,就见他发髻散落,化为光头。
他神情样貌淡然无比,不食烟火,清净无为,莲花法相,菩提金身逐一显现。
……
太清天。
子受右眼天命神眼推演一切,默默地看着一条从西方极乐世界飘来的无形因果之线。
那一道因果,无形无质,隐于天机之下,直指向多宝道人。
然而,就在这一道因果,将要落在多宝道人身上的前一刻。
子受伸出手指,将这一道因果夹于指间。
冥古牵机锁的因果道韵,在子受指间流淌。
子受心念一动间,那本应该落在多宝道人身上的因果,被他用冥古牵机锁顷刻间炼化。
随后,他将这一道新的因果,弹入多宝道人元神之中,淡淡道:
“多宝卿。”
多宝道人睁开双眼,道:“臣在。”
子受嘴角扬起,道:“是时候给佛门一点人间震撼了。”
多宝道人长身而起,道:“臣领旨。”
第四百章 禅宗当立,不修来世,只证今生
人王与多宝之间的对话,同样没有任何遮掩。
一问一答之间,声传诸天。
正在为西方教斩断旧日因果,重立佛门而目瞪口呆的诸天仙神,又再一次目瞪口呆。
“大王要出手了?哈哈哈,这下西方要倒霉了。”
“这,这又是要干什么?贫道已经跟不上了,能不能不要再搞这么大了?”
“人王再厉害又能如何?还能把佛门的道统灭了吗?”
玉虚宫。
元始天尊冷冰冰地看着西方和太清天,一言不发。
在他身边,失去了四御之位的南极仙翁,开口道:
“师尊,此番阐教是否要出手?”
“纣王在此时出手,定然不简单,他既然让多宝出手,那极有可能,会拉阐教入劫。”
元始天尊沉默片刻后,摇了摇头,道:“静观其变。”
南极仙翁垂下头,道:“弟子明白。”
说罢,他自觉地离开了。
自从上一次,人王从师尊这里拿走封神榜中所有真灵,拿走四御之位,甚至拿走阐教大量气运后。
师尊越发的沉默。
哪怕是跟了师尊最久的他,也越发的说不上话。
但南极仙翁依然坚信,一切都在师尊的掌控之中。
因为,这就是师尊的大道。
元始天尊此时垂下眼帘,在他眼底,无数因果编织成网,化作天地间的秩序。
而在那巨大的网中,有一条原本利于西方佛门的因果,此刻却化作利刃。
元始天尊喃喃开口道:“这道因果,原本受命于天,哪怕是本尊也无法改变。”
“纣王,你又如何能提前发现这道因果,从而将之炼化?”
他屈指推演,将一切因果布于眼前。
一条大道之路,在他眼前,时隐时现。
……
太素天中。
女娲娘娘眼前一枚道符,突兀地发出一声轻鸣。
她看了那枚道符一眼,秀眉轻蹙,道:“此事竟然与大兄有关?”
“不,不对,不是与大兄有关,而是与火云宫有关。”
“难道,佛门与人间命数,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吗?”
自从三皇自囚火云宫,火云宫就与人间有着不可切断的因果联系。
每当人间有巨大变化时,火云宫一定会有变化。
而女娲当年在伏羲天皇进入火云宫时,为其炼化一枚道符。
这枚道符只会在伏羲天皇有重大变化,或者是其所处的火云宫有重大变化时,才会有反应。
这算是女娲娘娘为自己兄长,留下最后一道庇护。
以免兄长出了事,她都全然不知。
……
火云宫。
三皇正盯着眼前一幅先天八卦图。
图上,卦象不断剧烈变化,演化出连伏羲天皇也无法解读的乱象。
端详了许久之后,三皇才从那先天八卦图上,勉强看出一个字来。
其字曰:佛。
轩辕人皇看了半晌之后,皱眉道:“皇兄,这佛是何意?是哪一种大道?还是什么?”
伏羲天皇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自从三百年前开始,人间的一切变化,我们都已经彻底无法判断了。”
“现在为兄也不知道这佛字,到底是何意。”
“只知这佛字,与人间有莫大因果,因果之大,甚至让火云宫都产生变化。”
三皇同时抬头看向火云宫一角。
只见那处的偏殿,此刻却变成一座庙宇,有佛光自庙宇之中涌出。
又看了良久之后。
伏羲天皇才道:“为兄于冥冥之中,有所预感。”
“这个佛字,或是我们离开火云宫的关键,若它偏向人间,或可让吾等得脱囹圄。”
“但若它偏离人间,那我们就要考虑,谁去镇压它,否则它定然会毁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