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个水蜜桃
晨雾有些许厚重,洞口看不太真切。
他只能瞧见,有一黑乎乎的洞口之上,刻有“贺祖洞”三个大字。
这便是华山【思过崖】所在地。
“确实有点像话本里,掉下去能捡到神功秘籍的地方.”
孟传沉吟一声,便不再多想。
随后纵身飞跃,脚下连点两下虚空,正正好好立在云雾缭绕的崖边。
远处的王冲啧啧称奇,未想到对方除了气血与性命修的好。
身法竟然也如此玄妙,当真是全能型武道人才,什么都会。
孟传站在崖边,原地打量一二,没见到有什么称奇的。
不过极目远眺,能看到群峰如剑直插向天际,云海在脚下聚而又散。
空无一人,仅有石壁上投下的阴影与风声相伴。
“此地确实是自省的好地方”
怪不得是古武时代,华山派罚弟子面壁思过的去处.
顺着岩壁抚摸探寻,别说独孤九剑了,没有一点儿文字存在的刻痕。
“果然,与道佛两道的夸大传闻一样,此处亦是为了凸显出华山派的神秘之色,编出来的故事”
孟传摇了摇头,他本就没抱有任何希望。
贺祖洞中。
掀开半掩的藤帘,他走入其内,仅有少量光线洒进来。
虽有些昏暗,但以他的目力,足以看清洞中全貌。
洞内丈许见方,或许是为了保存原来的风貌。
随着华山派改建为武道大学,此地并无多少改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缺了左耳的泥塑。
泥塑身上,还披着崭新的丹青色道袍,这应该是华山武大专门定时更换。
虽然面色稍有模糊,但孟传还是认出来了。
此泥塑,正是华山“贺真人”的塑像。
贺真人,原名贺志真。
他不是华山派的开创者,但其是有史料记载的,莅临“真人”之境的华山派第一位武道宗师。
贺真人曾在万仞绝壁之上,专门修筑长空栈道,用以感悟剑气二宗法门。
最终,他将道家炼气法与华山剑法融合,创立了剑气合一之术,从而三花聚顶立地成宗师。
贺祖洞,便是华山派后人,为了纪念其丰功伟绩而专门设立。
泥塑不知是何人所作,虽然缺了一只耳,但孟传仔细端详。
栩栩如生,隐隐有剑道大宗师的气魄,让人望而生畏。
他回身望向洞壁,这里的墙壁与外面崖山有所不同。
仔细观察下,竟有人用指力刻了片竹林。
不知历经几载,仍然苍劲有力,脉络清晰。
岩壁刻字,孟传亦能做到。
但留痕千载,恐怕不是单单靠力量就能达成的。
这其中,定然潜藏着“神秘力量”。
念至此,孟传的眼睛愈发明亮:
“这是武道意志长久不朽,刻在字里行间的表现.”
正如拳法招式,形状韵神四种境界。
若得其韵,融入招式之中,使拳脚之间自有真意流转。
刻画在纸张、书本之中,便是能将自己对于武学的理解,在世间留有痕迹。
亦被称之为,存有【武道真韵】的功法原本。
而自己面前,岩壁上刻画的这篇竹影图。
虽然无功法载体,但仍有韵的留存。
【韵】留存在武学内,能帮助武道家更好上手掌握,得其精髓;
而像现在这样,留于石壁之上,亦能助后来者自省感悟。
能获得什么,全看个人悟性。
若是能领悟一二,恐怕大有好处。
孟传细细摩梭着竹林,在其中发现了一行深藏的小字: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什么意思?”
孟传头脑风暴过后,百思不得其解。
无法参悟这句话,便不能感悟此地留有的武道真韵。
“尘不动水无痕,在说心境吗,还是什么?”
他凝视岩壁,丝毫没注意到,远处有宗师御剑飞来。
这位宗师浑身剑气萦绕,踏足在贺祖洞内,方才惊起孟传回头。
他将宝剑收于腰间的储物之宝内,笑道:
“老夫华山派副校长余成虹,小友可是在感悟贺祖真韵?”
孟传当即拱手行礼:
“晚辈孟传,见过余宗师。我确实是在感悟,但不得窍门。”
其是华山武大剑法第一高手,武道宗师【剑气冲霄·余成虹】。
余成虹点了点头,说道:
“此地是我华山弟子,在突破武道家后,都会来此尝试顿悟的一处宝地。
与华山之巅和玉女峰不一样,这里是真正留有武道真韵的悟道之地。
壁上竹影与这行小字,凝聚了贺祖毕生的【道】。
竹影虽摇曳,却拂不去阶上微尘,正如武道修行中纷扰外相难撼本心。
月轮倒映潭底,却未搅动水纹,恰似至臻境界里劲气内敛无迹可寻。”
余成虹说完,便闭口不言。
这些内容,是华山学子入门就知晓的真韵内容。
而孟传不同,他不是华山弟子不知道,自然无法“悟道”。
点拨完了,剩下的还得靠他自己领悟。
见孟传又继续回身,望向岩壁。
余成虹心中不禁有些期待,这位极富盛名的武道天才,能否有所收获:
“我华山学子能悟得真韵的,百不存一。
此子传的如此玄乎,若是不能悟得,可就贻笑大方了.”
终究是让他“失望”了。
没过多久,只见孟传忽而闭目,周身散发的真气如涟漪般扩散。
浩浩荡荡,翻滚如浪。
孟传领悟了。
贺真人留下的武道真韵,即是华山剑气之法“不着一相,不留一痕”的韵境。
什么意思?
在感悟之中,他明白:
原来武道极致,便是将天地万象皆化入举手投足。
拈花作镖,折枝作剑,便是其中最为浅显的运用。
第429章 华山野心 亘古长存 擦耳崖惊变!
孟传活学活用,套用在自己的五行拳武理当中:
他想起自己练习五行拳时,总执着于拳路变化与调运五气的快慢。
却忽略了,与天地共鸣的本质。
如自己借用脾土之气时,脚下砖石总会开裂踏碎。
借用肝木之气,又会伤及绿叶花草。
被气机牵引,总是“着相留痕”。
竹影扫阶尘不动的具现,正是以五行拳引动天地伟力,却不留半分人为痕迹的极高境界。
他从贺祖真韵中领悟到了,自己五行拳武理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
形意派武道家,巧用天地自然,加持己身。
若是能做到不着相不留痕,不仅仅五行武理大幅提升。
他的整体所学,武理亦能再上一个台阶。
不仅拳脚受到天地自然的进一步加持,威力更大。
还会带动平时肝熟练度,提升功法层次的速度亦会加快。
这一点至关重要。
肝拳法熟练度,从而破限获得特质,是他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关键。
孟传一边继续观看着竹痕,愈发觉得先贤武理之高深。
若非受限于时代,气血武道时代要是能早上千年开启。
像贺志真这样的道门真人,其最终成就,绝不止武道宗师那么简单。
真君乃至道君之境,未尝不可参悟。
可惜了,生错了时代,一切空谈。
体悟结束,孟传回身朝着余宗师感谢一番。
余成虹摆手道:
“这是你平日的积累足够,即便是没有我点拨,无非是多费些时间罢了,你亦能悟得贺老祖留下的真韵。”
望着孟传跳离思过崖的背影,他内心感叹:
“从此子就能看出来,我华山武大与四方联大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拉大.”
华山派也是继承了先辈的“野心”,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立在特等武道大学之列。
可惜这一天的到来,不知还需要多久.
孟传回到山顶,跟着王冲,将整个华山武大的全部古迹逛完,亦是收获颇丰。
华山论剑之巅,玉女峰顶。
孟传见天地,见众人,最后见自己。
他心中有感悟想要宣泄,不吐不快。
在征得余成虹宗师的意见后,于【论剑峰顶】留下他的痕迹,亦是此行最大的感悟:
上一篇:西游我唯唯诺诺,诸天我重拳出击
下一篇:人在书中,重生幼年魔尊,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