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靠霹雳武学实现降维打击 第532章

作者:狂乱之花

  “缺舟先生谬赞了。”

  路平客套一声,但嘴角压制不住的微笑,已经说明了他此刻内心是何等得意。

  听到路平竟然直接喊出自己的名字,缺舟有些讶异。

  “你知道我。”

  这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由于路平主动解除了些许防御,故而无我梵音能够将他的意识拉到无水汪洋,和缺舟会面,但缺舟却无法查探到他的记忆。

  只不过,从路平的语气和称呼上,缺舟能够听出来一些信号。

  路平点点头:“是,我知道你,缺舟一帆渡,也知道地门的行动,无我梵音,更知道大智慧的宏愿,救世广慈悲。”

  缺舟闭目沉默了两秒:“那……施主所为何来?”

  “你不问我为什么知道吗?”路平眨了眨眼睛反问道。

  缺舟平静说道:“地门成立千年,并不是从未有人出去过。”

  “尽管那些人离开之前,我都会洗去他们在这里的记忆,但若是有人出去之后因缘际会,得以重新想起这里的事,也不足为奇。”

  “我确实不知道施主是怎么知道地门情况的,但既然已经知道了,盘根问底已是无用。”

  “若施主愿意相告,缺舟自然愿意一听;但若施主不愿相告,缺舟也不强求。”

  路平闻言笑道:“你的心还挺大的,就不怕我将你在这里做得事暴露出去,引得地门人人喊打?”

  这下缺舟大概听懂了:“所以施主今日前来,是为辩法?”

  路平啧啧道:“辩法二字未免也太高端了,不适合我这种俗世之人。嗯……我还是比较喜欢用‘砸场子’这种平易近人的修辞。”

  这句话,缺舟也听懂了。

  “施主的意思是,若最后辩论不过,不排除动用武力。”

  路平叹道:“果然是大智慧,我稍微释放一点信号,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缺舟此身,是为实现地门宏愿而存在。”

  “若施主欲以理服我,吾便以理回之;若施主欲以力伏我,吾便以力抗之。”

  以理服、以力抗。

  作为大智慧的质疑者,缺舟很好地执行着自己的工作,千年以来没有一天放松,就算是现代社会被996或者007摧残的牛马,在他面前也要自叹弗如。

  路平琢磨半晌,提议道:“要不我们跳过繁琐的辩论,直接动手吧?”

  缺舟沉默:“……施主就不想先试试说服大智慧吗?”

  “在来之前,我确实有这么想过;但进入地门,看到这里的情况之后,我改注意了。”

  “不……应该说,从一开始我对大智慧的宏愿就不是那么排斥,对缺舟先生你,更多的也只是比武较量之心。”

  原剧情当中,任凭俏如来绞尽脑汁、费劲唇舌,也没有说服大智慧,最后还是用‘玄狐在人世一年变成人’的例子,才说服了它。

  但如今……

  且不说路平根本找不到玄狐这块铁,单说这个论据,他就不是那么认可。

第737章 缺舟一帆

  佛教中,‘顽石点头’等同于‘成佛得道’。

  成佛得道,也就是大智慧想要度化的最终目标。

  于是,在‘地门千年,无人得道;人世一年,铁精成佛’的极端对比之下,大智慧被俏如来成功说服了。

  路平觉得,这样的论据挺可笑的。

  ‘顽石点头’只不过是佛教当中‘成佛得道’的标准之一。

  大智慧既然发了宏愿,想要普度世人,想要世界和平,想要证明地门是人间净土,那标准就不能这么狭隘才对。

  退一步讲,就算证明了人世可以得道,也无法证明地门不能成佛啊。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千年来毕业率为零,并不代表往后两千年、三千年、一万年同样毕业率为零!

  “说起来,我还不知道施主如何称呼?”

  “在下路平。”

  缺舟点点头道:“路施主,单纯的比武较量,缺舟并不感兴趣。”

  “但若是施主有意辩论,找出地门的错谬,缺舟倒是欢迎。”

  路平思索了两秒,也听懂了缺舟的话意。

  直接打,不行;

  但是先辩论,等到说不过了再开打,那就可以!

  “哎……正如我刚才所说,其实我对地门的做法并不是全然反对的,但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只好改变立场,试试看了。”

  “嗯……施主,请!”

  路平没有打过辩论,但是看过别人打辩论赛;

  同时他还是贴吧老用户,尽管没有当过键盘侠,但观人网上对喷无数。

  所以在抬扛、吵架方面,他自忖还是有几毫手段的。

  (1分=10厘=100毫)

  静默思索了一分钟后,路平开口了。

  “人性复杂,这世上就是有一些人不喜欢和平安乐的日子。”

  “有的人就是喜欢没苦硬吃,喜欢在充满艰辛、苦恨、冤仇的生活中,在几乎病态的环境里自我牺牲、自我感动,只有那样他们才能实现心灵和肉体上的救赎。”

  “那是由人类的天性、基因决定的,不是重塑记忆就能改变的东西。”

  “而这些人得道需要的环境,势必与绝大多数的人相悖,也与地门创造的净土不符。”

  “可见地门的做法并不全面,无法帮助所有人得道。”

  “大智慧的宏愿,从一开始就做不到。”

  世上还有这种人?!

  嗯……确实,世上好像还真有这种人!

  缺舟闻言微微一愣,思考数息。

  “人的性格,确实有先天的成分,但明显后天的影响更大,如前人典故孟母三迁。”

  “错误、危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也必须用正确而强力的教化来改正,这也是大智慧度人必须要做的事。”

  “更何况,纠正错误或者危险的心理和思想,这种事可不仅存于地门!”

  “在地门之外,也有不少人在做!”

  “至少大多数父母和夫子,都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缺舟说着古怪地看了路平一眼,那目光好像在说:你刚才思考了这么久,最后就说出来这个?太让人失望了!

  路平面露尴尬,却嘴硬道:“或许我举的例子不是很恰当,但你没有解决这个例子反应出来的两个根本问题。”

  “那就是‘地门注定无法帮助所有人得道’以及‘人类的矛盾与冲突永远无法消弭’这两件事!”

  缺舟闻言又思索了几秒:“无法帮助所有人得道,以及无法消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只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不代表理念本身存在谬误。”

  路平:“……”

  你现在会说这种话了?

  那面对俏如来‘玄狐之论’的时候怎么不提?

  在我看来,那也是你们能力不足,不是理念错误啊。

  路平:“地门带来的只是虚假的人生。”

  缺舟:“当所有人都处于地门的管理之下,那就没有虚假的人生了,全都是真的。”

  路平:“大智慧想要助人得道,但世人未必愿意得道。”

  缺舟:“万千生灵,谁真能为自己做主?”

  人生虚假、灭杀人性、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不是人们想要的生活……

  一连四五个的质疑,都曾在原剧中被提出来的过,最后果然也全都被缺舟用不同的回答否定掉。

  只不过在路平听来,他的这些回答多少有点在耍流氓的感觉了。

  路平眉毛一挑,继续琢磨了半晌,说道:“这样的做法,抹杀了人类开悟的可能,阻断了其他得道的方法。”

  缺舟摇摇头,依旧不认可这个回答:“世上绝大多数人,本就一辈子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终其一生都无法得道,但在地门的管理之下,大部分的人都比原先离得道更进一步。”

  “若是牺牲最顶尖的那些人,提升总体的质量,这不值得吗?”

  “更何况,那些人也未必全牺牲了!”

  “无我梵音只是修正了被控者的思想方向,并未限制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如把控了船舵,但并未阻止船往前开。”

  “大智慧的理念,始终是助人自渡!”

  几个回合的言语交锋下来,缺舟防守得固若金汤,不留半点破绽。

  “大智慧也是由人类的思想集合而成的,既然是人就会有破绽,会受到影响。”

  “需知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破坏的。”

  “若是某天地门之内出现了一个‘波旬弟子’,以邪说诡辩污染了大智慧的数据库,岂非世界大乱?”

  波旬是佛教典籍当中最闻名的魔佛,第六天魔王,是熟知佛法的邪魔。

  典故当中,波旬临死前曾预言:终有一天会有继承他理念的邪魔伪装成佛门弟子,乱佛法、毁佛学。

  路平口中所言的波旬弟子,就是指这种‘以佛灭佛’的邪魔。

  在原故事当中,大智慧的思想就是被雁王给污染了,以致于最后放弃了千年坚持,直接把缺舟这个质疑者给吞了。

  这其实也能理解。

  大智慧虽然集结一百零八名高僧的智慧,但这份智慧终究有上限。

  当雁王的意识进入,大智慧与其交锋之时,进行的并不是一场一百零八对一的战斗,而是一百零八场一对一的较量。

  缺舟沉默良久:“这……不是答案!”

第738章 大智慧

  无水汪洋,缺舟一帆。

  路平冥思苦想,要指出为证大道走上的全民洗脑手段有错谬,然而不论他说出何种错谬,始终被缺舟一帆渡所否定。

  眼见对方坚守不退,路平只好搬出最后的手段。

  “这世上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因为解决了一项就会出现下一项,所以绝对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同理可证,地门这种一股脑控制所有人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就算掌控了全世界,之后也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

  相较于地门‘千年来无人得道’的悲惨数据,‘问题永远也解决不完’的常识明显有着更深远的历史,更丰富的论据。

  路平继续趁热打铁:“你刚才说过,在过去千年的历史里,地门不止一次做过实验,解除被控者的洗脑,任凭去留?”

  缺舟颔首:“是!在解除了他们的控制之后,有人选择留下,有人则选择离开。”

  “正因有人选择留下,地门才能坚持不懈地走到今天,因为那证明了大智慧的做法是有意义的,是正确的!”

  路平不置否定:“我觉得这种方法就很好。”

  “地门相当于给众生一个新的选择,让渴望和平的人得到解救,对那些人来说,这里确实是最好的归宿,最完美的人间净土。”

  说到此处,忽然话锋一转:“然而,地门可以向外宣传,但不能主动拉人进来,更不能覆盖至全世界。”

  缺舟问道:“为何呢?”

  路平答道:“唯有黑暗存在,光明才有价值;唯有炼狱存在,净土才有意义。”